更多“为什么说电影剧本是电影创作的“基础”?”相关问题
  • 第1题:

    张某创作了一部小说,李某经张某同意将该小说改编为电影剧本,某电影公司欲将该剧()

    • A、该电影剧本的著作权由李某享有
    • B、该电影剧本的著作权由张某和李某共同享有
    • C、电影公司拍摄该电影只需征得李某同意
    • D、电影公司拍摄该电影需要征得张某和李某同意

    正确答案:A,D

  • 第2题:

    为什么真正的电影剧本是读不如看的?


    正确答案: 在一个充满镜头感的电影剧本里,必然有以下情况:
    (1)画面尚处在文字阶段而缺乏直接的视觉感染力,因此需要在投拍后才能体会到,而读起来是感觉不深的。
    (2)因场面和镜头的分切和组合,所产生的省略和新的含义,会使读者在阅读时还不能完全体会其艺术效果。
    (3)从总体构思来说,小说在形式上是完整的的;而电影剧本却是由许多片断组合起来的,因此形式上是不完整的。
    (4)电影是声画结合的艺术,它的感染力来自综合的力量。
    (5)在戏剧式电影中,由于重情节,场面也较为集中,读和拍比较接近。在散文电影中,读起来是不可能很有趣的。
    (6)小说是用语言创造艺术形象的,它运用优美的语言文字去激发读者的想像;而电影剧本不需要优美的文字,它只需要能体现出银幕形象来的那种实实在在的文字。因此,电影剧本也是读不如拍的。

  • 第3题:

    电影剧作者在写电影剧本时所运用的,不应是文学思维,而应是()。电影编剧向导演提供的,应该是运用()写作的电影剧本。 杜甫仁科说:“应当把培养()作为各种课程的基础。”瓦尔坦诺夫说:电影剧本创作的“主要危险……不在于一些编剧喜欢把电影剧本写得适于阅读,主要危险在于文学思维压倒了()。” 普多夫金说:“我至今认为,()乃是电影中一个主要的但还远远没有被充分利用的力量。”这一点,恰恰是被我们习惯以文学思维去代替电影思维的电影剧作者们所忽视的。


    正确答案:电影思维;电影思维;电影思维;电影思维;视觉形象

  • 第4题:

    ()是电影创作的“基础”。


    正确答案:电影剧本

  • 第5题:

    为什么说三十年代摄制的《姊妹花》是郑正秋的一大进步和影戏电影的一个创作高峰?


    正确答案: 1、通过《姊妹花》,扩大了创作者的创作视野,由婚姻、家庭伦理到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
    2、不再是抽象的善恶说教,由善恶观到阶级观的转变,以生动对比的画面展示阶级悬殊、贫富对比的生活现实。
    3、艺术上保持了一贯的艺术特长,情节曲折、动人,雅俗共赏。
    4、电影蒙太奇手法灵活顺畅,结构打破时空顺序,并运用闪回联想和技巧,推动剧情。所以说《姊妹花》既体现了郑正秋的进步,也体现了二十年代影戏但应美学的特征,是影戏电影的高峰作品。
    5、由善恶走向阶级观。

  • 第6题:

    平度籍人辛显令创作的电影剧本《喜盈门》,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上映,获全国“百花奖”、“金鸡奖”。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为什么说《神女》是中国无声电影的一个创作高峰?


    正确答案: 1、本片不仅具有社会意义,还有文化意义,反映了空洞人道主义在畸形的社会现实钱的软弱无力,悲剧意义不仅是母女悲剧,也是时代悲剧。
    2、《神女》比较重视视觉因素,并通过造型推进叙事,具有强烈的电影美感。
    3、体现了一种民族情绪,形成一种委婉含蓄的艺术风格。影片创造除一个不同于当时一般影片的民族审美艺境。

  • 第8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电影剧本是电影创作的“基础”?

    正确答案: 创作一部电影要由编剧、导演、演员、摄影、美工、化装、道具、剪辑等许多电影工作者集体努力。但是电影编剧把生活素材经过他的提炼、加工和构思,用文字构成银幕形象,然后交给以导演为核心的摄制组,进行“二度创作”,把文字形象转化为银幕形象。所以电影编剧创作的电影剧本是影片创作的“基础”。
    应当特别指出的是,尽管在电影编剧手里的“银幕形象”,尚处在用文字表现阶段,但它能“独立地描绘出鲜明的生活图画”。所谓“独立的”,是指电影编剧所写的剧本,是一种用独特的银幕画面来构造形象的剧本。因此,它虽是文字的,却能向导演提供出拍摄影片的、包括思想和艺术的“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改编是电影创作的重要来源之一?

    正确答案: 第一,电影改编的历史长。中国的电影改编至今已有95年历史,而西方的第一部改编影片距今已有107年。电影改编的历史比电影的历史短不了多少。之所以改编,原因之一就是电影必须在戏剧和文学方面寻找高尚的题材,必须从戏剧或文学中借取讲故事的方法。
    第二,改编影片的数量多。世界影片的年产量中,改编影片约占40%左右。这个数字也足可说明电影改编是电影创作的重要来源之一了。
    第三,改编影片的质量高。改编影片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经常独占鳌头,获得影坛上的最高荣誉。在我国获得历届“金鸡奖”“最佳影片奖”的影片大部分属于改编影片,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中国影片的质量。
    以上三个方面可以证明电影改编确属电影创作的重要来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为什么真正的电影剧本是读不如看的?

    正确答案: 在一个充满镜头感的电影剧本里,必然有以下情况:
    (1)画面尚处在文字阶段而缺乏直接的视觉感染力,因此需要在投拍后才能体会到,而读起来是感觉不深的。
    (2)因场面和镜头的分切和组合,所产生的省略和新的含义,会使读者在阅读时还不能完全体会其艺术效果。
    (3)从总体构思来说,小说在形式上是完整的的;而电影剧本却是由许多片断组合起来的,因此形式上是不完整的。
    (4)电影是声画结合的艺术,它的感染力来自综合的力量。
    (5)在戏剧式电影中,由于重情节,场面也较为集中,读和拍比较接近。在散文电影中,读起来是不可能很有趣的。
    (6)小说是用语言创造艺术形象的,它运用优美的语言文字去激发读者的想像;而电影剧本不需要优美的文字,它只需要能体现出银幕形象来的那种实实在在的文字。因此,电影剧本也是读不如拍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张某创作了一部小说,李某经张某同意将该小说改编为电影剧本,某电影公司欲将该剧()
    A

    该电影剧本的著作权由李某享有

    B

    该电影剧本的著作权由张某和李某共同享有

    C

    电影公司拍摄该电影只需征得李某同意

    D

    电影公司拍摄该电影需要征得张某和李某同意


    正确答案: B,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曹禺1947年创作的电影剧本是()。

    正确答案: 《艳阳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曹禺1947年创作的电影剧本是()。


    正确答案:《艳阳天》

  • 第14题:

    ()说:“有声电影诞生后,电影剧本就自动跃居首要的地位。”


    正确答案:巴拉兹

  • 第15题:

    美国电影理论家悉德·菲尔德在《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中对情节点的解释有三点: (1)(); (2)(); (3)()。


    正确答案:它是一个事件;它把故事转向另一方向;它把故事推向前进,直至结局

  • 第16题:

    美国电影理论家()认为:“我们谈论电影剧本的主题时,我们实际谈论的是电影剧本中的动作和人物”。


    正确答案:悉德·菲尔德

  • 第17题:

    不符合《关于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电影片管理规定》的是()。

    • A、国家实行电影剧本(梗概)备案和电影片审查制度
    • B、未经备案的电影剧本(梗概)可以拍摄,但拍摄完成后需要审查
    • C、未经审查通过的电影片不得发行、放映
    • D、未经审查通过的电影片不得进口、出口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为什么说文字稿本为整个电视教材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正确答案: 1、文字稿本是电视教材编制的基础。
    2、文字稿本确定了电视教材的课题和主题思想。
    3、文字稿本基本确定了电视教材的结构。
    4、文字稿本基本上确定了电视教材所采用的素材。

  • 第19题:

    以下产品和服务活动中,属于创意文化产品的是()

    • A、艺术品拍卖
    • B、电影剧本创作
    • C、游戏开发
    • D、工业设计

    正确答案:A,B,C,D

  • 第20题:

    填空题
    ()说:“有声电影诞生后,电影剧本就自动跃居首要的地位。”

    正确答案: 巴拉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文字稿本为整个电视教材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正确答案: 1、文字稿本是电视教材编制的基础。
    2、文字稿本确定了电视教材的课题和主题思想。
    3、文字稿本基本确定了电视教材的结构。
    4、文字稿本基本上确定了电视教材所采用的素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瑞典的()和意大利的()认为写电影剧本很“困难”,主张废除电影剧本,主张直接用摄影机去制作影片,他们所反对的不仅是电影改编,而且是电影创作。

    正确答案: 伯格曼,安东尼奥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鲁迅在上海期间的创作主要是(  )文体。
    A

    电影剧本

    B

    长篇小说

    C

    杂文

    D

    散文诗


    正确答案: A
    解析:
    从1927年到1936年,鲁迅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杂文创作是这个时期的创作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