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缪希雍治目疾,常以菊花配伍()A、地黄B、青箱子C、决明子D、黄柏E、枸杞子”相关问题
  • 第1题:

    既治风热目赤,又治肝热目赤的药物是(  )
    A.蝉蜕
    B.菊花
    C.决明子
    D.木贼


    答案:B
    解析:
    菊花既能疏散风热明目,治风热目赤,又清肝泻火明目,治肝热目赤;蝉蜕和木贼仅治风热目赤;决明子仅治肝热目赤。

  • 第2题:

    不能治疗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的药组是

    A.夏枯草、龙胆
    B.女贞子、枸杞子
    C.夏枯草、决明子
    D.石决明、菊花
    E.菊花、赤芍

    答案:B
    解析:

  • 第3题:

    缪希雍“吐血三要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宜行血,不宜止血:认为血不循经络者,气逆上壅所致,故行其血,通其瘀,则血行经络,不求其止而血自止。
    (2)宜补肝,不宜伐肝:吐血者,肝失其职,不能藏血所致,养肝则肝气平,施其藏血之职,血有所归。伐之则肝不能藏血,血愈不得止。因此,宜用柔润之品养肝柔肝。
    (3)宜降气,不宜降火:“降气即降火,气降则火自降,气降则阳受于阴而火自潜。”治以调肝清肺、养脾宁心、补肾下气、养阴清热诸法,调和脏气,使气血冲和。

  • 第4题:

    缪希雍论治脾胃的特点及其用药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正确答案:缪希雍论治脾胃的特点,在于发展了前人之说而能够区别阴阳,一方面益火燠土以温脾阳,而更重要的是制肝实脾以补脾阴。这是他针对南方之人易伤脾阴提出的治脾新观点,是其独到之处。如调理胃气,常用人参、白扁豆、山药、莲肉、橘红、茯苓、炙甘草、大枣或枣仁、石解、沙参、麦冬、白芍、砂仁、麦芽等,随宜配伍,注重甘润清灵。补脾阴,用石斛、木瓜、牛膝、白芍药、酸枣仁为主,生地黄、甘枸杞、白茯苓、黄柏为臣,甘草、车前为使,主用酸甘柔润。缪氏论治脾胃的思想和用药经验,对叶天士等人影响很大。叶氏的胃阴说、甘寒养胃说等,即渊源于此。

  • 第5题:

    何谓缪希雍的治吐血三要法?


    正确答案: 缪希雍的治吐血三要法是: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

  • 第6题:

    缪希雍中风急则治其标,具体治则是()

    • A、清热、止血、化痰
    • B、清热、凉血、开痰
    • C、清热、顺气、开痰
    • D、清热、顺气、止血
    •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C

  • 第7题:

    缪希雍创制的方剂是()


      正确答案:B

    • 第8题:

      患者,女,65岁。经常目暗昏花,并伴有腰酸,耳鸣,舌淡,脉沉。处方中使用了"相使"配伍原则,首选药组是()

      • A、决明子、桑叶
      • B、枸杞子、山萸肉
      • C、墨旱莲、女贞子
      • D、黄芪、茯苓
      • E、菊花、枸杞子

      正确答案:E

    • 第9题:

      单选题
      不能治疗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的药组是()
      A

      夏枯草、龙胆

      B

      女贞子、枸杞子

      C

      夏枯草、决明子

      D

      石决明、菊花

      E

      菊花、赤芍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缪希雍治太阳病,主用()
      A

      麻黄汤

      B

      桂枝汤

      C

      小青龙汤

      D

      羌活汤

      E

      大青龙汤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缪希雍治吐血的常用药物有哪些?体现了什么治疗法则?

      正确答案: 缪希雍治吐血的具体用药,是重用白芍药、炙甘草柔肝缓急,制其刚燥,亦使肝能藏血。再用批把叶、麦冬、薄荷叶、橘红、贝母等清润肺燥,使肺气肃降,并能制肝。再用薏苡仁、怀山药养脾,脾气旺则统血有权。再用韭菜、降香、苏子下气,气降而火降,气顺而血宁。同时这些药物,尚有祛瘀生新的作用。至于青篙、鳖甲、银柴胡、丹皮、地骨皮,能补阴清热,酸枣仁、白茯神能养心宁神,山茱萸肉、枸杞子能补肾补精等等,均可随宜配伍,以上药物体现了缪氏治吐血的降气、行血、补肝三大法则,乃标本兼顾之举,对虚中夹实之吐血证颇为相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缪希雍的治气三法是()
      A

      补气

      B

      行气

      C

      破气

      D

      降气

      E

      调气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既为凉肝、镇肝之要药,又为治目疾之常用药的是

      A、石决明
      B、决明子
      C、菊花
      D、珍珠母
      E、代赭石

      答案:A
      解析:

    • 第14题:

      缪希雍治太阳病,主用()

      • A、麻黄汤
      • B、桂枝汤
      • C、小青龙汤
      • D、羌活汤
      • E、大青龙汤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缪希雍治吐血的常用药物有哪些?体现了什么治疗法则?


      正确答案: 缪希雍治吐血的具体用药,是重用白芍药、炙甘草柔肝缓急,制其刚燥,亦使肝能藏血。再用批把叶、麦冬、薄荷叶、橘红、贝母等清润肺燥,使肺气肃降,并能制肝。再用薏苡仁、怀山药养脾,脾气旺则统血有权。再用韭菜、降香、苏子下气,气降而火降,气顺而血宁。同时这些药物,尚有祛瘀生新的作用。至于青篙、鳖甲、银柴胡、丹皮、地骨皮,能补阴清热,酸枣仁、白茯神能养心宁神,山茱萸肉、枸杞子能补肾补精等等,均可随宜配伍,以上药物体现了缪氏治吐血的降气、行血、补肝三大法则,乃标本兼顾之举,对虚中夹实之吐血证颇为相合。

    • 第16题:

      简述缪希雍治疗吐血的三要法。


      正确答案: (1)宜行血,不宜止血:缪氏认为,血不循经络者,气逆上壅所致。壅即瘀之意.故行其血,通其瘀,则血行经络,不求其血而血自止。若用苦寒凉血止血,血止则易留瘀,血瘀必有发热、恶食、胸胁痛等症状出现,还可使脾胃伤败。
      (2)宜补肝,不宜伐肝:肝为将军之官,主藏血。吐血者,肝失其职,不能藏血所致。养肝则肝气平,施其藏血之职,血有所归。伐之则肝不能藏血,血愈不得止。所谓伐肝,即指过用香燥辛热之品劫伐肝胃之阴,使肝气肝火易盛,血失所藏。因此,宜用柔润之品养肝柔肝,药如白芍、生地、枸杞子、牛膝、鳖甲、山茱萸、酸枣仁之属。
      (3)宜降气,不宜降火:气有余便是火,气降则消,火随之而降,火降则气不再上,血随气行,则无溢出上窍的可能。如果用降火之品治疗出血,降火必用寒凉之药,而苦寒之药最易伤脾胃中气,胃气伤则化源告竭,脾气伤则不能统血,血不得归经,反而对治疗吐血不利。因此,缪氏主张用白芍、炙甘草酸甘化阴以养肝,更用枇杷叶、麦冬、薄荷、荷叶、橘红、贝母以清肺,用薏苡仁、怀山药养脾,用韭菜子、苏子、降香以降气,更配伍青蒿、鳖甲、银柴胡、地骨皮、牡丹皮、地骨皮以养阴清热,酸枣仁、茯苓以养心,山茱萸、枸杞子、牛膝以补肾。如此标本兼顾,不止血,不伐肝、不降火而使脏腑调和,出血得止。

    • 第17题:

      患者,男,30岁。近一年时感视力疲劳,两目干涩,头昏脑胀,腰膝酸痛,舌质略红,脉细涩。应首选的药物是()

      • A、夏枯草、决明子
      • B、龙胆、夏枯草
      • C、菊花、枸杞子
      • D、桑叶、菊花
      • E、菊花、决明子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缪希雍的治气三法是()

      • A、补气
      • B、行气
      • C、破气
      • D、降气
      • E、调气

      正确答案:A,C,D

    • 第19题:

      简述缪希雍治吐血三要法的主要学术内容。


      正确答案: ①“宜行血不宜止血”──吐血的原因是血不循经,行血则血亦自循经络,而无溢出之患。假如见血止血,则可能引起血瘀,新血不生,血不归经而复出。②“宜补肝不宜伐肝”──肝为将军之官,主藏血。吐血者,肝失其职也,养肝则肝气平而血有所归,伐之则肝虚不能藏血,血愈不止。
      ③“宜降气不宜降火”──气有余便是火,气降则火降,火降则气不上升,血随气行无溢出上窍之患,若降火,必用寒凉之剂,反伤脾胃,脾不统血则血越不能归经矣。故以降气之品,导火下行,既稳妥,又防患未然。
      意义:(1).用和血行血法以防止络脉瘀阻。(2).告诫医家不能见血凉血,滥用苦寒,以防损伤脾胃而变生他证。(3)治气以降火,使气调火平,血得循经。(4)苦寒降火,最易伤中,降气之法可免致脾胃损伤

    • 第20题:

      多选题
      缪希雍治目疾,常以菊花配伍()
      A

      地黄

      B

      青箱子

      C

      决明子

      D

      黄柏

      E

      枸杞子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患者,女,65岁。经常目暗昏花,并伴有腰酸,耳鸣,舌淡,脉沉。处方中使用了‘‘相使”配伍原则,首选药组是()
      A

      决明子、桑叶

      B

      枸杞子、山萸肉

      C

      墨旱莲、女贞子

      D

      黄芪、茯苓

      E

      菊花、枸杞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配伍题
      清热养肝,明目退翳()|清肝明目,润肠通便()|清肝明目,散结消肿()
      A

      夏枯草

      B

      密蒙花

      C

      谷精草

      D

      青箱子

      E

      决明子


      正确答案: A,D
      解析: 各选项均为清热药,夏枯草功效:清肝明目,散结消肿;密蒙花功效:清热养肝,明目退翳;谷精草功效:疏散风热,明目退翳;青箱子功效:清肝泻火,明目退翳;决明子功效: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缪希雍治吐血三要法的主要学术内容。

      正确答案: ①“宜行血不宜止血”──吐血的原因是血不循经,行血则血亦自循经络,而无溢出之患。假如见血止血,则可能引起血瘀,新血不生,血不归经而复出。②“宜补肝不宜伐肝”──肝为将军之官,主藏血。吐血者,肝失其职也,养肝则肝气平而血有所归,伐之则肝虚不能藏血,血愈不止。
      ③“宜降气不宜降火”──气有余便是火,气降则火降,火降则气不上升,血随气行无溢出上窍之患,若降火,必用寒凉之剂,反伤脾胃,脾不统血则血越不能归经矣。故以降气之品,导火下行,既稳妥,又防患未然。
      意义:(1).用和血行血法以防止络脉瘀阻。(2).告诫医家不能见血凉血,滥用苦寒,以防损伤脾胃而变生他证。(3)治气以降火,使气调火平,血得循经。(4)苦寒降火,最易伤中,降气之法可免致脾胃损伤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