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论述伤寒与湿温病的运用攻下区别是()
第1题:
叶天士《温热论》中里结阳明有哪些证型,湿热里结与伤寒里结运用下法有何不同?
第2题:
对于下法的运用,叶天士指出:“(),劫烁津液,下之宜猛;此(湿温病)多湿邪内搏,下之宜轻。伤寒大便溏为邪已尽,不可再下;湿温病大便溏为邪未尽,必大便硬,慎不可再攻也”
第3题:
如何理解叶天士所说: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第4题:
叶天士认为温病见苔黄而不甚厚而滑,说明热未伤津,治法可以运用()
第5题:
在温病学发展史上,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
第6题:
温补阳气
通利小便
温运脾阳
化气利湿
温阳利水
第7题:
第8题:
发汗
清气
利湿
凉血
攻下
第9题:
清热解毒
清热化湿
清热透表
清热通里
清里通下
第10题:
吴又可
吴鞠通
刘河间
王安道
叶天士
第11题:
吴鞠通和吴又可
叶天士和吴鞠通
薛生白和叶天士
王孟英和叶天士
吴又可和叶天士
第12题:
叶天士
吴又可
王安道
刘河间
吴鞠通
第13题:
叶天士《温热论》温病治疗大法是什么?
第14题:
叶天士对伤寒与湿温病运用攻下法的区别的论述包括()
第15题:
叶天士认为温病见黄苔厚而色深者是邪气重,治疗可用()
第16题:
叶天士说:"夏暑发自阳明":是指()
第17题:
叶天士对温病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第18题:
第19题:
伤寒邪热在里,劫烁津液,下之宜猛
伤寒主用苦寒攻下
湿温病大便为邪未尽,必大便溏,慎不可再攻
伤寒大便溏为邪已尽,不可再下
湿温湿邪内搏,下之宜猛
第20题:
第21题:
伤寒邪热在里,劫烁津液,下之宜猛
伤寒主用苦寒攻下
湿温病大便溏为邪未尽,必大便硬,慎不可再攻
伤寒大便溏为邪已尽,不可再下
湿温多湿热内搏,下之宜轻。
第22题:
伤寒下之宜猛
湿温病下之宜轻
伤寒大便溏为邪已尽,不可再下
湿温病大便硬为邪已尽,不可再攻
伤寒当苦寒攻下
第23题:
顾其津液
顾其阳气
不可妄投补剂
不可过于寒凉
不可攻下
第24题:
不可过用寒凉
不可过用苦温
不可过用温补
不可化气利湿
不可通利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