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肠梗阻局部病理生理变化?”相关问题
  • 第1题:

    肠梗阻的局部病理生理变化中,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梗阻以上肠蠕动增强

    B.梗阻以下肠管塌陷

    C.肠腔积贮的液体主要来自摄入的液体

    D.梗阻以上肠腔压力升高


    正确答案:C

  • 第2题:

    简述开放性气胸及其病理生理变化。


    答案:
    解析:
    刀刃锐器或弹片火器等穿破全层胸壁造成胸膜腔与外界相通的开口,以致空气可随呼吸而自由出入胸膜腔,是为开放性气胸。其病理生理变化为:
    (1)伤侧胸膜腔负压消失,肺被压缩而萎陷,两侧胸膜腔压力不等而使纵隔移位,健侧肺扩张因而受限。
    (2)吸气时,健侧胸膜腔负压升高,与伤侧压力差增大,纵隔向健侧进一步移位;呼气时,两侧胸膜腔压力差减少,纵隔移回伤侧,这种反常运动称为纵隔扑动。纵隔扑动影响静脉血流回心脏,引起循环功能严重紊乱。此外,吸气时健侧肺扩张,吸进气体不仅来自从气管进入的外界空气,也来自伤侧肺排出含氧量低的气体;呼气时健侧肺呼出气体不仅从上呼吸道排出体外,同时也有部分进入伤侧肺。含氧低的气体在两侧肺内重复交换,造成严重缺氧。

  • 第3题:

    简述盐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


    正确答案: (1)水钠潴留:使细胞外液及血容量增加,出现高血压;
    (2)大量丢钾:使神经肌肉应激性下降,神经肌肉功能紊乱:
    (3)长期失钾可引起肾小管上皮功能严重紊乱,肾浓缩功能紊乱:
    (4)由于低钾高钠而使钠和氢离子进入细胞内,形成细胞外碱中毒和细胞内酸中毒。使血CO2结合力上升,pH增高。

  • 第4题:

    简述炎症的机理病理变化局部表现及结局?


    正确答案: 1.炎症是机体在致病因子作用下发生了一种以防御为主的病因过程,是一种以局部表现为主的全身性反映。
    2、具体病理变化包括:
    (1)变质:发炎部位细胞和组织发生坏死同时带有代谢和功能变化
    (2)渗出:发炎部位血液成分经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的过程
    (3)增生:细胞数量增多
    3、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4、结局表现为:
    (1)发炎组织被吸收
    (2)机化钙化
    (3)迁延(坏现象)是一种慢性病
    (4)扩散

  • 第5题:

    简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各脏器有何重要病理生理变化?


    正确答案:⒈脑:脑部小动脉痉挛,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如血管明显破裂时,则发生大面积脑出血。
    ⒉心:冠状小动脉痉挛时,可引起心肌缺血、间质水肿及点状出血与坏死。
    ⒊肾: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浆肿胀、体积增大,使管腔狭窄、血流阻滞,肾小球前小动脉极度狭窄而肾衰。
    ⒋肝:病情严重时,肝内小动脉痉挛后随即扩张松弛,门静脉周围可能发生局限性出血,甚至肝细胞坏死。
    ⒌胎盘:子宫肌层与蜕膜血管发生急性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管腔狭窄,损害胎盘功能,严重时发生胎盘早剥。

  • 第6题:

    试述肠梗阻的全身病理生理改变。


    正确答案:肠梗阻引起的全身病理生理改变有:①液体丧失所致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②感染和中毒;③严重失水。

  • 第7题:

    简述张力性气胸及其病理生理变化。


    正确答案:张力性气胸及其病理生理改变:张力性气胸又称高压性气胸,常见于肺大疱的破裂或较大较深的肺裂伤或支气管破裂,其裂口与胸膜腔相通,且形成活瓣,吸气时空气从肺裂口进入胸膜腔内,而呼气时活瓣关闭,不能让胸腔内空气回入气道排出,因此胸膜腔内气体不断增多,压力不断增高,迫使伤侧肺逐渐萎陷,并将纵隔推向健侧,挤压健侧肺,产生呼吸与循环功能的严重障碍。有时胸膜腔内的高压空气被挤入纵隔,扩散入皮下组织,形成颈部、面部、胸部等处皮下气肿。

  • 第8题:

    发生肠梗阻后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有哪些?


    正确答案:肠梗阻后的主要病理变化有:(1)体液丧失。(2)感染和中毒。(3)休克。(4)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炎症的机理病理变化局部表现及结局?

    正确答案: 1.炎症是机体在致病因子作用下发生了一种以防御为主的病因过程,是一种以局部表现为主的全身性反映。
    2、具体病理变化包括:
    (1)变质:发炎部位细胞和组织发生坏死同时带有代谢和功能变化
    (2)渗出:发炎部位血液成分经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的过程
    (3)增生:细胞数量增多
    3、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4、结局表现为:
    (1)发炎组织被吸收
    (2)机化钙化
    (3)迁延(坏现象)是一种慢性病
    (4)扩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急性肠梗阻的局部的病理生理改变有()、积液肠蠕动增加、和肠壁充血水肿三方面。

    正确答案: 肠腔积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肠梗阻局部病理生理变化?

    正确答案: ①梗阻上肠蠕动增强,如梗阻不解除,肠蠕动则由强变弱,出现麻痹;
    ②梗阻上段肠腔膨胀,积气积液,70%是吞下的气体,部分来自发酵和血液内气弥散。梗阻后肠壁不再吸收肠内消化液。
    ③肠壁充血水肿,通透性增加,肠腔内压力增高,静脉回流障碍,加上组织缺氧,如压力进一步增加,动脉梗阻肠管坏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肠梗阻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是

    A、肠膨胀和肠坏死

    B、体液丧失

    C、电解质紊乱

    D、感染和毒素吸收

    E、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E

  • 第13题:

    肠梗阻时全身性病理生理改变。
    (1)体液丧失
    (2)中毒
    (3)休克
    (4)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

  • 第14题:

    简述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


    正确答案: (1)糖代谢异常:表现为肝糖原增加,血糖增高,故可能发生糖尿;
    (2)蛋白质代谢异常:表现为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尿中氮排泄增加,出现负氮平衡;
    (3)脂肪代谢异常:使血胆固醇增高,激活四肢皮下的脂肪酶促进脂肪分解并重新分布,形成向心性肥胖。

  • 第15题:

    简述休克时病理生理变化。


    正确答案:休克时病理生理变化:①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大量释放;②休克时迷走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大量释放,持续作用在效应器官的M受体或N受体上,产生有害作用;③细胞内Ca过载;④大量细胞因子释放,并相互作用;⑤代谢障碍;⑥细胞器功能变化;⑦再灌注损伤与自由基损害;⑧最后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 第16题:

    急性肠梗阻的局部的病理生理改变有()、积液肠蠕动增加、和肠壁充血水肿三方面。


    正确答案:肠腔积气

  • 第17题:

    简述肠梗阻的病理生理变化。


    正确答案:1)局部病变:肠膨胀①肠血供障碍——肠缺血,坏死,穿孔②肠壁变薄,通透性增加-肠内容渗出。
    2)全身性病理生理改变,主要由于体液丧失肠膨胀,毒素的吸收和感染所致①体液丧失:体液丧失及因此而引起的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是肠梗阻最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如有肠绞窄存在,更丢失大量血液,这些变化可造成严重的缺水,并导致血容量减少和血液浓缩,以及酸碱平衡失调,常有代谢性酸中毒②感染和中毒:在梗阻以上肠腔内细菌数量显著增加,细菌大量繁殖,而产生多种强烈的毒素,由于肠壁血运障碍或失去活力,肠道细菌移位及细菌和毒素渗透至腹腔内引起严重的腹膜炎和感染,中毒。
    3)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的缺水,血容量减少等可引起严重休克。当肠坏死,穿孔,全身中毒尤为严重,肠腔膨胀使腹压增高,膈肌上升,腹式呼吸减弱,影响肺内气体交换,同时妨碍下腔静脉血液回流,而导致回流,而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 第18题:

    简述肠梗阻时的全身性病理生理变化


    正确答案: ①体液丢失和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②全身性感染和脓毒症
    ③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

  • 第19题:

    简述羊水栓塞时,机体出现哪些病理生理变化?


    正确答案:⒈肺动脉高压及肺水肿:羊水中的有形成分机械性阻塞肺小动脉及肺毛细血管,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地使肺小血管痉挛,出现肺动脉高压。
    ⒉过敏性休克:羊水中的有形物质进入母血后诱发母体急性过敏反应。
    ⒊低氧血症和酸中毒: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减弱以及全身循环衰竭,造成低氧血症和呼吸性及代谢性酸中毒。
    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羊水的有形物质激活了内、外源性凝血系统,诱发血管内弥漫性凝血。
    ⒌多脏器功能衰竭:在呼吸、循环竭竭和DIC的基础上,并发脑、肾、肝等多脏器功能衰竭。

  • 第20题:

    问答题
    发生肠梗阻后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有哪些?

    正确答案: 肠梗阻后的主要病理变化有:(1)体液丧失。(2)感染和中毒。(3)休克。(4)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肠梗阻时的全身性病理生理变化

    正确答案: ①体液丢失和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②全身性感染和脓毒症
    ③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