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RP-HPLC法的常用固定相、流动相、适用范围,及流动相中甲醇等有机溶剂浓度变化对被测组分保留时间的影响。
第1题:
气相色谱法中,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反映( )。
A、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情况
B、各组分在固定相上的吸附情况
C、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浓度分布情况
D、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扩散情况
E、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分配情况
第2题:
容量因子是指
A.分配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与在流动相中的质量比值
B.分配平衡时,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与在固定相中的浓度比值
C.分配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与在流动相中的浓度比值
D.k=C固/C流
E.k=KV固/V流
第3题:
容量因子是指()
A分配平衡时,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与在固定相中的浓度比值
B分配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与在流动相中的浓度比值
CK=C固/C流
Dk=V固/V流
E分配平衡时,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与在流动相中的质量比值
第4题:
给定被测组分后,气相色谱分离过程中,影响容量因子的因数有()。
A固定相的性质
B流动相的性质
C温度
D流动相和固定相的体积
第5题: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为MA(g),在流动相中的质量为MB(g),而该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为CA(g•mL-1),在流动相中浓度为CB(g•mL-1),则此组分的分配系数是()
第6题:
在反相HPLC中,增加流动相中甲醇含量()
第7题:
气相色谱法中,调整保留时间反映了下列哪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8题:
某组分在色谱柱中分配到固定相中的量为WA(g),分配到流动相中的量为WB(g),而该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为CA(g/mL),在流动相中的浓度为CB(g/mL),则此组分分配系数为:()
第9题:
组分与流动相
组分与固定相
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
组分与组分
第10题:
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浓度分布情况
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扩散情况
各组分在固定相上的吸附情况
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情况
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分配情况
第11题:
被测物保留时间延长
被测物保留时间变短
被测物容量因子k值变小
流动相极性增加
洗脱能力增加
第12题:
第13题:
用ODS柱,分析一有机弱酸混合物样品。以某一比例甲醇水为流动相时,样品保留因子较小,若想使保留因子适当减小,如何改变流动相的组成()
A增加流动相中甲醇的比;
B增加流动相水中的比例;
C流动相中加入少量HAc;
D流动相中加入少量的氨水;
第14题:
气相色谱法中,试样中各组分的保留时间不同,这反映出各组分
A、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情况
B、在固定相上的扩散情况
C、在流动相中的扩散情况
D、在色谱柱中的扩散情况
E、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扩散情况
第15题:
在液相色谱中某组分的保留值大小实际反应了那些部分的分子间作用力()。
A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
B组分与流动相
C组分与固定相
D组分与组分
第16题:
离子交换色谱分析通常以()作流动相介质,组分的保留值可用流动相中盐的浓度(或离子强度)和pH值来控制。
第17题: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分配系数K越大,表示到达平衡后()。
第18题:
气相色谱法中,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反映()。
第19题:
凝胶渗透色谱柱能将被测物按分子体积大小进行分离,分子量越大,则()。
第20题:
不被流动相保留的组分的保留时间
不被固定相保留的组分的保留时间
第21题:
组分和组分
组分和固定相
组分与流动相
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
第22题:
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扩散情况
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分配情况
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浓度分布情况
各组分在固定相上的吸附情况
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分配情况
第23题:
固定相的性质
流动相的性质
温度
流动相和固定相的体积
第24题:
固定相的性质
流动相的性质
温度
流动相和固定相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