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与用药原则。”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有关a受体阻滞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已经使用ACEI治疗的病人可以不再使用ß---受体阻滞剂

    B.ß受体阻滞剂不仅可以减轻心衰症状,降低住院率,还可以降低死亡率

    C.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卡维地洛优于珑拍酸美托洛尔

    D.ß--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的机制是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不良作用

    E.使用ß受体阻滞剂应从小剂量开始,越早越好,不必等到病人水肿消退


    正确答案:BD

  • 第2题:

    慢性心力衰竭是β受体阻滞剂的常规治疗适应证。(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 第3题: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动能Ⅲ级(NYHA分级),基本用药包括

    A、ACEI

    B、利尿剂

    C、β受体阻滞剂

    D、支气管解痉剂

    E、钙拮抗剂


    参考答案:ABC

  • 第4题:

    芪苈强心能与ACEI联合用药,不能和β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治疗慢性心衰。


    正确答案:错误

  • 第5题:

    慢性心力衰竭是β受体阻滞剂的常规治疗适应证。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简述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①引起心力衰竭基本病因及诱因的防治;②改善血流动力学;③拮抗过度激活的神经内分泌系统;④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保护心肌细胞。

  • 第7题:

    为什么β受体阻断药成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用药?


    正确答案: 心力衰竭时,交感神经的激活促进心力衰竭的恶化与发展。β受体阻断药具有抗交感神经作用,可防止过量儿茶酚胺对心脏的损害;并可上调β受体,恢复其信号转导能力;还能抗心肌缺血与抗心律失常;大量临床试验已经证实,长期使用β受体阻断药能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

  • 第8题:

    简述ACE抑制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作用机制。


    正确答案: 除非有持别的禁忌证,LV收缩功能不全的所有心衰患者都应使用ACE抑制剂治疗。有几项研究强有力地证实:ACE抑制剂可能降低那些LV射血分数低于35%~40%患者的死亡率,能缓解轻到重度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因冠脉病变导致射血分数较低的无症状患者服用ACE抑制剂后,他们的寿命有所延长。已经发现,ACE抑制剂能够改善心脏血液动力学和患者的功能状态。禁忌证包括:
    (1)血钾高于5.5mEq/L;
    (2)有此类药物不良反应史的患者;
    (3)症状性低血压。血清肌酐高于3.0mg/dl或肌酐清除率低于30ml/min的患者应慎用ACE抑制剂。虽然规模最大的随机临床试验仅对卡托普利和依那普利进行了研究,但该类药物确有降低收缩功能不全心衰患者死亡率的作用。老年人无论使用那种ACE抑制剂,医生都应以相当于2.5~5mg依那普利或12.5mg卡托普

  • 第9题:

    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金三角”是()

    • A、ACEI
    • B、受体阻滞剂
    • C、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 D、托伐普坦

    正确答案:A,B,C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与用药原则。

    正确答案: 阻滞心脏β1-受体而表现为负性变时、负性变力、负性传导作用而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下降,血压略降而导致心肌氧耗量降低,延缓窦房结和房室结的传导,抑制心肌细胞的自律性,使有效不应期相对延长而消除因自律性增高和折返激动所致的室上性和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由于可以延长房室结传导时间而可以表现为心电图的P-R间期延长。但是,由于其良性的降低心肌耗氧的作用,有利于延缓心室重构,所以在实际临床应用中还是有价值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①引起心力衰竭基本病因及诱因的防治;②改善血流动力学;③拮抗过度激活的神经内分泌系统;④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保护心肌细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慢性心力衰竭是β受体阻滞剂的常规治疗适应证。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洋地黄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


    答案:洋地黄可加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排血量,从而改善各器官的血液灌注,改善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液动力学。

  • 第14题: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时错误的是 ( )

    A、慢性心力衰竭时使用

    B、小剂量开始

    C、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使用

    D、逐渐加量

    E、瓣膜病引起的心力衰竭时慎用


    参考答案:C

  • 第15题:

    下列有关β受体阻滞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已经使用ACEI治疗的病人可以不再使用β受体阻滞剂

    B、β受体阻滞剂不仅可以减轻心衰症状,降低住院率,还可以降低死亡率

    C、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卡维地洛优于琥珀酸美托洛尔

    D、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的机制是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不良作用

    E、使用β受体阻滞剂应从小剂量开始,越早越好,不必等到病人水肿消退


    参考答案:BD

  • 第16题:

    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如何确定最大剂量?


    正确答案:确定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剂量,并不按照治疗的反应来定,应增加到事先设定的目标剂量,可以根据清醒静息心率来确定,以维持在60次/分为宜,但不宜小于55次分。如果患者不能耐受目标剂量,则给予最大耐受剂量。

  • 第17题: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原则不包括()。

    • A、减轻心脏负荷
    • B、增强心肌收缩力
    • C、防治诱发心衰的因素
    • D、治疗原有心脏病
    • E、大剂量应用β受体阻滞剂

    正确答案:E

  • 第18题:

    在应用ß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应如何使用以防止不良反应?


    正确答案: 1.首先应当充分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利尿剂和洋地黄类药物控制心力衰竭,应当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基础上开始使用ß受体阻滞剂;
    2.从小剂量开始;
    3.逐渐增加剂量;
    4.使用ß受体阻滞剂过程中出现心力衰竭加重和血流动力学恶化时不能停药,应加用利尿药物;
    5.在ß受体阻滞剂加量的过程中,达到最大剂量,只要清醒静息状态下的心率不低于55次/分,可继续用药;
    6.应避免突然撤药;
    7.ß受体阻滞剂不能用于抢救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

  • 第19题:

    降压药物β受体阻滞剂描述错误的一项()

    • A、作用机制: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Ⅰ型受体的结合
    • B、副作用:心动过缓、支气管痉挛、加重心衰、增加胰岛素抵抗,加重血脂异常
    • C、优点:治疗心力衰竭,治疗心绞痛,治疗心动过速和房颤,减少CVD事件
    • D、常用药物: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包括()

    • A、利尿剂
    • 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 C、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 D、β-受体阻滞剂
    • E、血管扩张剂

    正确答案:A,B,D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ACE抑制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作用机制。

    正确答案: 除非有持别的禁忌证,LV收缩功能不全的所有心衰患者都应使用ACE抑制剂治疗。有几项研究强有力地证实:ACE抑制剂可能降低那些LV射血分数低于35%~40%患者的死亡率,能缓解轻到重度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因冠脉病变导致射血分数较低的无症状患者服用ACE抑制剂后,他们的寿命有所延长。已经发现,ACE抑制剂能够改善心脏血液动力学和患者的功能状态。禁忌证包括:
    (1)血钾高于5.5mEq/L;
    (2)有此类药物不良反应史的患者;
    (3)症状性低血压。血清肌酐高于3.0mg/dl或肌酐清除率低于30ml/min的患者应慎用ACE抑制剂。虽然规模最大的随机临床试验仅对卡托普利和依那普利进行了研究,但该类药物确有降低收缩功能不全心衰患者死亡率的作用。老年人无论使用那种ACE抑制剂,医生都应以相当于2.5~5mg依那普利或12.5mg卡托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为什么β受体阻断药成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用药?

    正确答案: 心力衰竭时,交感神经的激活促进心力衰竭的恶化与发展。β受体阻断药具有抗交感神经作用,可防止过量儿茶酚胺对心脏的损害;并可上调β受体,恢复其信号转导能力;还能抗心肌缺血与抗心律失常;大量临床试验已经证实,长期使用β受体阻断药能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原则不包括()
    A

    减轻心脏负荷

    B

    增强心肌收缩力

    C

    防治诱发心衰的因素

    D

    治疗原有心脏病

    E

    大剂量应用β受体阻滞剂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