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青霉素作用机制可解释哪些问题?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试述青霉素G的作用机制,并解释其作用特点和过敏防治?
作用机制:1、抑制转肽酶,干扰细菌细胞壁黏肽的合成。2、激发细菌细胞壁自溶酶,导致菌体细胞裂解而死亡。作用特点:1、对繁殖期细菌作用强,对静止期细菌作用弱。2、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强,对格兰阴性菌作用弱。3、对人和动物毒性小,对真菌无效。过敏防治:1、详细询问过敏史和家族过敏史:凡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有变态反应性疾病,皮肤真菌病及其它药物过敏者禁用或慎用。2、皮肤过敏试验:凡初次注射或停用3天后再用者,或用药过程中青霉素批号更换时间均应重新做皮试,反应阳性者,应禁用。3、注射青霉素后应观察30分钟。4、在青霉素注射或皮试时,应做好急救准备,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立即皮下或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0.5-1.0㎎,并每隔15-30分钟反复用药,直至病情缓解呢,必要时可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吸氧、人工呼吸,同时输液,给予升压药、糖皮质激素等。5、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局部用药。6、避免空腹给药。7、避免注射过快。8、青霉素应现配现用。
略
第4题:
青霉素抗菌作用的机制是( )
第5题:
下击暴流的可能形成机制可解释为()。
第6题:
为防止青霉素过敏使用青霉素前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7题:
水的吸收部位主要在(),水的吸收机制可解释为()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下列描述头孢菌素类抗菌药,正确的是()
A.作用机制同青霉素类 B.抗菌作用强 C.耐青霉素酶 D.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
答案:ABCD
第13题:
第14题:
用碘量法测定青霉素的依据是()
A青霉素分子中的β-内酰胺环与碘作用
B青霉素分子中的氢化噻嗪环上硫原子与碘作用
C青霉素整个分子与碘作用
D青霉素分子中的酰胺基与碘作用
E青霉素经碱水解生成的噻唑酸与碘作用
第15题:
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机制()
第16题:
何谓电弧的最小电压原理?它可解释焊接电弧中的哪些现象?
第17题:
简述青霉素类药物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第18题:
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机制是()
第19题:
青霉素的作用机制是()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抗菌谱广,对G+、G-菌都有效
抗菌机制与天然青霉素不同
对青霉素G有耐药的金葡菌无效
用药前不需作皮试
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不如庆大霉素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