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曰:夫治未病者,(),(),()。
第1题:
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
第2题: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有(),有(),有()。
第3题: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
第4题:
《金匮要略》曰:“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第5题:
问曰:病有份血分水分,何也?师曰:(),(),名曰血分,此病难治;先病水(),名曰水分,此病易治。
第6题: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中医强调“治未病”,说明() ①“未病”是量变,“已病”是质变,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②注意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性,创造或改变条件避免“未病”向“已病”转化 ③“未病”与“已病”不存在严格界限,治“未病”与治“已病”不应有所区别 ④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未病”与“已病”,提高对疾病的预见性
第7题:
下列各句中“夫”字是指示代词的是()。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脾为实证
实邪充脾
调补脾脏
脾气充实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师曰:病有风水、(),(),(),()。
第14题:
师曰:此结为癥瘕,名曰(),急治之,宜()。
第15题:
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也。
第16题: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后治()
第17题:
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即胸痹而痛,气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故也。
第18题:
阅读《孟子》中的一段文字: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注:士师--古代的司法官。已--停职,罢免。)这里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小子何莫学夫诗?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