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哪一项不是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对血液损害的共同特点()。
第1题:
接触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引起溶血性贫血的作用机制中,哪一项叙述是不正确的
A.高铁血红蛋白形成
B.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减少
C.氧化型谷胱甘肽的减少
D.赫恩滋小体的形成
E.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缺陷
第2题:
某制药厂工人,在常规操作加入苯胺时,由于不慎污染衣服,经擦拭后继续工作。临下班时,出现头晕、恶心,继而出现口唇、指甲发绀等症状,随即送往医院救治。急性苯胺中毒患者皮肤黏膜发绀的原因是A、血红蛋白氧运输障碍
B、肺氧分压下降引起血氧分压下降
C、形成碳氧血红蛋白
D、抑制了细胞内呼吸
E、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苯胺中毒时在血液的何种细胞中可查到赫恩兹小体A、白细胞
B、红细胞
C、淋巴细胞
D、网织红细胞
E、中性粒细胞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毒的血液损害不包括A、溶血作用
B、形成变性珠蛋白小体
C、白血病
D、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E、贫血
第3题:
接触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引起溶血性贫血的作用机制中,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A、高铁血红蛋白形成
B、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减少
C、氧化型谷胱甘肽的减少
D、赫恩小体的形成
E、B+D
第4题: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导致血液系统损害的主要机制是形成()。
第5题:
接触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可引起溶血性的贫血,其作用机制为()
第6题:
简述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对血液损害的共同特点。
第7题: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的毒性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哪几方面()
第8题:
第9题:
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溶血作用
肝损害
眼晶体
呼吸系统损害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第12题: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溶血性贫血
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炎
赫恩氏小体
膀胱刺激症状
第13题:
A.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B.溶血
C.形成赫恩氏小体
D.抑制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分化
第14题:
接触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引起溶血性贫血的作用机制中,不正确的是
A、高铁血红蛋白形成
B、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减少
C、氧化型谷胱甘肽的减少
D、赫恩滋小体的形成
E、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缺陷
第15题:
第16题:
有些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不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例如()。
第17题:
接触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引起溶血性贫血的作用机制中,哪一项叙述是不正确的()
第18题:
在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中,高铁血红蛋白形成越多,赫恩小体的形成也会越多,两者是有并行增长的内在联系的。
第19题:
红细胞严重溶血
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增加
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增加
赫恩滋小体的形成
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降低
第20题:
第21题:
高铁血红蛋白的形成
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减少
氧化型谷胱甘肽的减少
赫恩滋小体的形成
B+D
第22题:
高铁血红蛋白形成
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减少
氧化型谷胱甘肽的减少
赫恩小体的形成
B+D
第23题:
高铁血红蛋白形成
还原型谷胱甘肽的减少
氧化型谷胱甘肽的减少
赫恩滋小体的形成
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