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所产生的作用有何不同?为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有( )。

    A:剂量不同,机体对药物的反应程度不同
    B:给药剂量越大,药物作用越强
    C:同一药物剂量大小和药物不良反应密切相关
    D:D: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性存在差异
    E:同一药物在不同剂量时,作用强度不同,用途也不同

    答案:A,C,D,E
    解析:
    (1)剂量指给药量。剂量不同,机体对药物的反应程度不同。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药物作用逐渐增强;超量者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中毒。临床一般采用常用剂量。
    (2)同一药物在不同剂量时,作用强度不同,用途也不同。如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小剂量时,产生镇静作用,用于抗焦虑;随着剂量的增大,出现催眠作用;剂量再增加,则产生抗惊厥和抗癫痫作用。同一药物剂量大小和药物不良反应密切相关。
    (3)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性存在差异,如不同人群对普萘洛尔的需要量从40mg到600mg不等;胍乙啶则从l0mg到500mg而异,对这些药物,应当注意调整用量,做到个体化给药。

  • 第2题: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同药物制剂所含有效成分相等时,药物效应强度也相等
    B、同一药物的不同剂型吸收速率和分布的范围可以不同
    C、药物不同剂量产生的药物作用也是不同的
    D、同一药物不同剂量可产生不同的治疗作用
    E、口服给药时溶液剂吸收最快

    答案:A
    解析:
    不同药物制剂所含的药量虽然相等,即药剂等值(pharmaceutical equivalance),但药物效应强度不一定相等,因此,需要用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ance),即药物不同制剂能达到相同血药浓度的剂量比值,作为比较标准。

  • 第3题:

    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有

    A.剂量不同,机体对药物的反应程度不同
    B.给药剂量越大,药物作用越强
    C.同一药物剂量大小和药物不良反应密切相关
    D.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性存在差异
    E.同一药物在不同剂量时,作用强度不同,用途也不同

    答案:A,C,D,E
    解析:
    直接分析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剂量不同,机体对药物的反应程度不同,选项A正确;在一定范围内,给药剂量越大,药物作用越强,选项B叙述太过于绝对故选项B不准确;同一药物剂量大小和药物不良反应密切相关,选项C正确;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性存在差异,选项D正确;同一药物在不同剂量时,作用强度不同,用途也不同,选项E正确,故本题选A、B、C、D、E。

  • 第4题:

    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效应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小剂量阿司匹林(75—300毫克/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中等剂量(500—3000毫克/天)具有解热镇痛效应;大剂量(超过4000毫克/天)则具有抗炎、抗风湿的作用。

  • 第5题:

    药物剂型对药效的重要作用包括()。

    • A、不同剂型可能产生不同的治疗作用
    • B、不同剂型产生不同的作用速度
    • C、不同剂型产生不同的毒副作用
    • D、有些剂型可能产生靶向作用

    正确答案:A,B,C,D

  • 第6题:

    中药双向调节作用产生的原因有()

    • A、不同剂量
    • B、不同病理状态
    • C、不同动物种属
    • D、不同化学成分
    • E、以上均非

    正确答案:A,D

  • 第7题:

    氯丙嗪的降温作用与阿司匹林的解热作用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1、机制不同:氯丙嗪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干扰机体的正常散热机制。阿司匹林抑制中枢PG合成酶,减少PG合成而发挥作用。
    2、作用特点不同:氯丙嗪在物理降温的配合下,不但降低发热机体的体温,也可降低正常体温,在炎热天气,可使体温升高。
    阿司匹林只能使发热的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对正常的体温没有影响。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不同剂量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正确答案: 小剂量:(50-100mg/天)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心梗、脑血栓形成;
    常用剂量:(0.5-1.0g/天)具有明显解热镇痛作用,可与其他药物配成复方(APC、去痛片)→用于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关节痛、痛经及感冒发热等
    大剂量:(3-5g/天)有明显抗炎抗风湿作用→用于急性风湿热患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氯丙嗪的降温作用与阿司匹林的解热作用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氯丙嗪配合物理降温,不仅可使升高的体温降到正常,也可使正常体温降到正常以下。
    阿司匹林只能使升高的体温降到正常。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中药双向调节作用产生的原因有()
    A

    不同剂量

    B

    不同病理状态

    C

    不同动物种属

    D

    不同化学成分

    E

    以上均非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不同剂量的阿斯匹林对血栓形成有何不同的影响?为什么?

    正确答案: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影响:小剂量(50mg/d)时可抑制血小板环加氧酶,减少血栓素的生成,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可用于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而剂量加大时也抑制血管壁中环加氧酶,减少前列环素的合成。前列环素是强扩血管物,其减少促进血栓形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氯丙嗪的临床应用有哪些?其降温作用与阿司匹林的解热作用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氯丙嗪临床主要用于治疗1型精神分裂症,呕吐和顽固性呃逆,以及低温麻醉、人工冬眠。同阿司匹林相比,氯丙嗪直接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不但降低发热机体体温,也降低正常体温,环境温度越低降温越明显,炎热天气反而可以使体温升高,原因是干扰正常散热过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不同剂量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答案:
    解析:
    答案:(1)小剂量:(50-100mg/天)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心梗、脑血栓形成;(2)常用剂量:(O.5-1.0g/天)具有明显解热镇痛作用,可与其他药物配成复方(APC、去痛片),用于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关节痛、痛经及感冒发热等;(3)大剂量:(3-5g/天)有明显抗炎抗风湿作用→用于急性风湿热患者。

  • 第14题: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同药物制剂所含有效成分相等时,药物效应强度也相等
    B.同一药物的不同剂型吸收速率和分布的范围可以不同
    C.药物不同剂量产生的药物作用也是不同的
    D.同一药物不同剂量可产生不同的治疗作用
    E.口服给药时溶液剂吸收最快

    答案:A
    解析:
    不同药物制剂所含的药量虽然相等,即药剂等值(pharmaceutical equivalance),但药物效应强度不一定相等,因此,需要用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ance),即药物不同制剂能达到相同血药浓度的剂量比值,作为比较标准。

  • 第15题:

    中药双向调节作用产生的原因有()

    • A、不同剂量
    • B、不同病理状态
    • C、不同动物种属
    • D、不同化学成分
    • E、以上均不是

    正确答案:A,D

  • 第16题:

    不同剂量的阿斯匹林对血栓形成有何不同的影响?为什么?


    正确答案: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影响:小剂量(50mg/d)时可抑制血小板环加氧酶,减少血栓素的生成,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可用于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而剂量加大时也抑制血管壁中环加氧酶,减少前列环素的合成。前列环素是强扩血管物,其减少促进血栓形成。

  • 第17题:

    不同波长的激光对不同眼部组织的作用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由于产生激光的介质不同,所发出激光的波长也有很大区别,如氩离子激光为蓝、绿二色,氪离子激光为绿、黄、红三色,红宝石激光为红色等。这些都是可见光,还有红外及紫外等不可见光激光,如氟化氩准分子激光是紫外光、半导体激光是红外光等等。那么不同波长的激光对眼组织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呢?不同部位的眼组织,由于所含色素的不同,对不同波长激光的吸收存在明显差异。选择激光治疗时,首先应考虑到这种激光在其靶组织中有高的吸收率,而其所经过的路径上的屈光间质及其他组织对它的吸收越少越好。总的来说,黑色素对波长越短的光线吸收率越高,但差别不是很大;含氧血红蛋白对蓝、绿、黄光的吸收率很高,而对红光及红外光基本上不吸收;叶黄素则对蓝光有较高的吸收率。因此,兰、绿、黄光常用于虹膜、房角组织、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及新生血管膜等,其中蓝光因能被叶黄素大量吸收,故不能用于黄斑区,以免损伤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红光及红外光虽然只能依赖于黑色素的吸收,但能穿透薄的出血到达脉络膜内层及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且不被叶黄素吸收、散射较少,故常用于屈光间质欠清、视网膜有薄的出血、黄斑区组织等,但对无色素或脱色素区效果较差,并且由于穿透性强而易于损害眼底深部组织。波长短于295nm的紫外光则多为角膜组织所吸收,不能到达眼内组织,所以目前仅用于角膜手术。

  • 第18题:

    土壤空气与大气在组成上有何异同点?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同?


    正确答案: (1)土壤空气中CO2含量高于大气,其主要原因是在于土壤中生物活动,有机质的分解和根的呼吸作用释放出大量的CO2
    (2)土壤空气O2的含量低于大气,其主要原因在与微生物和根系的呼吸作用都必需消耗氧气。
    (3)土壤空气中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除表层干燥土壤外,土壤空气湿度一般都处于水汽饱和状态。
    (4)土壤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还原性气体,其原因在于:土壤通气不良时,土壤O2含量下降,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厌氧分解产生大量还原性气体,如CH4,H2,等,而大气中还原性气体极少。

  • 第19题:

    氯丙嗪的临床应用有哪些?其降温作用与阿司匹林的解热作用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氯丙嗪临床主要用于治疗1型精神分裂症,呕吐和顽固性呃逆,以及低温麻醉、人工冬眠。同阿司匹林相比,氯丙嗪直接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不但降低发热机体体温,也降低正常体温,环境温度越低降温越明显,炎热天气反而可以使体温升高,原因是干扰正常散热过程。

  • 第20题:

    问答题
    氯丙嗪的降温作用与阿司匹林的解热作用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1、机制不同:氯丙嗪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干扰机体的正常散热机制。阿司匹林抑制中枢PG合成酶,减少PG合成而发挥作用。
    2、作用特点不同:氯丙嗪在物理降温的配合下,不但降低发热机体的体温,也可降低正常体温,在炎热天气,可使体温升高。
    阿司匹林只能使发热的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对正常的体温没有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所产生的作用有何不同?为什么?

    正确答案: ①小剂量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内的TXA2合成,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防止血栓形成。
    ②大剂量阿司匹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内的PGI2合成,促进血小板聚集,收缩血管,促进血栓形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中药双向调节作用产生的原因有()
    A

    不同剂量

    B

    不同病理状态

    C

    不同动物种属

    D

    不同化学成分

    E

    以上均不是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不同波长的激光对不同眼部组织的作用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 由于产生激光的介质不同,所发出激光的波长也有很大区别,如氩离子激光为蓝、绿二色,氪离子激光为绿、黄、红三色,红宝石激光为红色等。这些都是可见光,还有红外及紫外等不可见光激光,如氟化氩准分子激光是紫外光、半导体激光是红外光等等。那么不同波长的激光对眼组织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呢?不同部位的眼组织,由于所含色素的不同,对不同波长激光的吸收存在明显差异。选择激光治疗时,首先应考虑到这种激光在其靶组织中有高的吸收率,而其所经过的路径上的屈光间质及其他组织对它的吸收越少越好。总的来说,黑色素对波长越短的光线吸收率越高,但差别不是很大;含氧血红蛋白对蓝、绿、黄光的吸收率很高,而对红光及红外光基本上不吸收;叶黄素则对蓝光有较高的吸收率。因此,兰、绿、黄光常用于虹膜、房角组织、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及新生血管膜等,其中蓝光因能被叶黄素大量吸收,故不能用于黄斑区,以免损伤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红光及红外光虽然只能依赖于黑色素的吸收,但能穿透薄的出血到达脉络膜内层及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且不被叶黄素吸收、散射较少,故常用于屈光间质欠清、视网膜有薄的出血、黄斑区组织等,但对无色素或脱色素区效果较差,并且由于穿透性强而易于损害眼底深部组织。波长短于295nm的紫外光则多为角膜组织所吸收,不能到达眼内组织,所以目前仅用于角膜手术。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