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药时,血药浓度应维持在()与()之间。
第1题:
关于血药浓度,叙述正确的是
A、血药浓度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反比关系
B、血药浓度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指标
C、随着血药浓度的变化,药理作用会发生变化
D、随着血药浓度的变化,中毒症状会发生变化
E、依据用药后不同作用时间的血药浓度可以计算药动学参数
第2题:
以下对血药浓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药浓度是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指标
B.以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可以计算药动学参数
C.表观分布容积与血药浓度成正比
D.随着血药浓度变化,中毒症状会发生变化
E.随着血药浓度变化,药理作用会发生变化
第3题:
A.血药浓度水平维持在治疗窗内
B.血药浓度水平低于治疗阈
C.血药浓度水平高于治疗上限
D.血药浓度水平稳定不变
第4题:
关于血药浓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随着血药浓度的变化,药物的药理作用有时会发生变化
B.随着血药浓度的变化,中毒症状会发生变化
C.血药浓度是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指标
D.通过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可以计算药动学参数
E.血药浓度与表观分布容积成正比
第5题:
A、半衰期越长,稳态血药浓度越小
B、达到稳态后,血药浓度始终维持在一个恒定值
C、平均稳态血药浓度时稳态最大血药浓度和稳态最小血药浓度的算术平均值
D、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在数值上更接近稳态最小血药浓度
E、增加给药频率,稳态最大血药浓度和稳态最小血药浓度的差值减少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以下有关血药浓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第9题:
第10题:
应于每日三餐前服用药物
不要随意增减剂量
发作次数增多时应及时复诊
必要时监测血药浓度
用药期间应避免怀孕
第11题:
随着血药浓度的变化,药物的药理作用有时会发生变化
血药浓度与表观分布容积成正比
血药浓度是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指标
通过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可以计算药动学参数
第12题:
血药浓度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反比例关系
血药浓度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指标
随着血药浓度的变化,药理作用会发生变化
随着血药浓度的变化,中毒症状会发生变化
依据用药后不同作用时间的血药浓度可以计算药动学参数
第13题:
间隔用药时治疗药物监测的标本,采集时间一般选择在
A、任一次用药后1个半衰期时
B、血药浓度达稳态浓度后任一次用药后
C、血药浓度达稳态浓度后任一次用药后1个半衰期时
D、血药浓度达稳态浓度后任一次用药前
E、随机取样
第14题:
下列哪种用药情况需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A.有效血药浓度大的药物
B.药物代谢个体差异大时
C.血药浓度与效应之间没有定量关系时
D.血药浓度不能预测药理作用时
E.药物本身具有客观而简便的效应指标
第15题:
TDM是指
A.不良反应监测
B.血药浓度测定
C.临床用药咨询
D.治疗药物监测
E.合理用药监测
第16题:
血药浓度维持在最低有效浓度之上的时间( )
第17题:
临床药学工作的核心为
A、血药浓度监测
B、不良反应监测
C、为临床提供信息
D、合理用药
E、指导科研
第18题:
第19题:
关于血药浓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第20题:
第21题:
使血液浓度波动于最小中毒血浆浓度(MTC)与最小有效血浆浓度(MEC)之间治疗窗
医师应根据病人肝、肾功能调整剂量
临床治疗常需连续给药以维持有效血药浓度
一般可采用每一个半衰期给予半个有效量并将首次剂量加倍的给药方法
临床用药可根据药代动力学参数来计算剂量及设计给药方案
第22题:
血药浓度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反比关系
血药浓度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指标
随着血药浓度的变化,药理作用会发生变化
随着血药浓度的变化,中毒症状会发生变化
依据用药后不同作用时间的血药浓度可以计算药动学参数
第23题:
不良反应监测
血药浓度测定
临床用药咨询
治疗药物监测
合理用药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