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腰椎盘突出症的神经系统表现。”相关问题
  • 第1题: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腰部疼痛:腰痛常在腰骶附近,咳嗽、喷嚏、用力排便时可使疼痛加剧,休息后症状减轻。
    ②下肢放射痛:沿患侧大腿后侧向下放射至小腿外侧、足跟部或足背外侧。
    ③主观麻木感:病程较长者,其下肢放射部位感觉麻木,有的感觉患肢发凉。
    ④腰部活动障碍:腰部活动在各方面均受影响,尤以前屈为明显。

  • 第2题:

    试述腰椎间的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


    正确答案:非手术治疗:
    适应症:年轻,初次发作或病程较短者,休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X线检查无椎管狭窄
    方法:绝对卧床休息;腰椎持续牵引;理疗、推拿按摩;皮质激素硬膜外注射;髓核化学溶解法;经皮髓核切吸术。
    手术治疗:
    适应症:经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有马尾神经受压症状和体征。

  • 第3题:

    试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一)症状
    (1)有腰部损伤史,腰痛向下肢放射,是本病特征性症状。
    (2)下肢麻木感。
    (3)马尾神经障碍。
    (二)体征
    (1)腰椎活动受限与跛行
    (2)局部压痛及叩痛
    (3)下肢感觉,肌力和反射减退。
    (4)特殊检查:①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②屈颈试验阳性;③仰卧挺腹试验阳性。

  • 第4题:

    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


    正确答案:1、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卧床休息、牵引、推拿、硬膜外注射疗法及髓核溶解疗法。
    2、手术治疗,包括:①常规手术治疗:椎间盘摘除术。A.后路腰椎间盘摘除术,
    方法有: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和部分椎板切除(开窗)等。B.前路腹膜外腰椎间盘摘除术。②椎间盘成形术:目前应用较多的是人工椎间盘及人工髓核植入术。
    ③微创手术治疗。包括:显微腰椎间盘摘除术;经皮髓核切除术;激光椎间盘髓核切除减压术;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椎间盘镜技术)。

  • 第5题:

    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


    正确答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系因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并在外力的作用下,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引起腰痛及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等症状为特征的腰腿痛疾患。亦是临床最常见的腰腿痛原因之一。【诊断要点】
    1.主要症状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腰腿疼痛可因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腹腔内压升高时加剧,步行、弯腰、伸膝起坐等牵拉神经根的动作也使疼痛加剧,腰前屈活动受限,屈髋屈膝、卧床休息可使疼痛减轻。重者卧床不起,翻身极感困难。病程较长者,其下肢放射痛部位感觉麻木、冷感、无力。中央型突出造成马尾神经压迫症状为会阴部麻木、刺痛、二便功能障碍,阳痿或双下肢不全瘫痪。少数病例的起始症状是腿痛,而腰痛不甚明显。
    2.主要体征
    (1)腰部畸形:腰肌紧张、痉挛,腰椎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甚至出现后凸畸形。有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突出物压迫神经根内下方时(腋下型),脊柱向患侧弯曲,突出物压迫神经根外上方(肩上型),则脊柱向健侧弯曲。
    (2)腰部压痛和叩痛:突出的椎间隙棘突旁有压痛和叩击痛,并沿患侧的大腿后侧向下放射至小腿外侧、足跟部或足背外侧。沿坐骨神经走行有压痛。
    (3)腰部活动受限:急性发作期腰部活动可完全受限,绝大多数患者腰部伸屈和左右侧弯功能活动呈不对称性受限。
    (4)皮肤感觉障碍:受累神经根所支配区域的皮肤感觉异常,早期多为皮肤过敏,渐而出现麻木、刺痛及感觉减退。腰3、4椎间盘突出,压迫腰4神经根,引起小腿前内侧皮肤感觉异常;腰4、5椎间盘突出,压迫腰5神经根,引起小腿前外侧、足背前内侧和足底皮肤感觉异常;腰5骶1椎间盘突出,压迫骶1神经根,引起小腿后外侧、足背外侧皮肤感觉异常;中央型突出则表现为马鞍区麻木,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
    (5)肌力减退或肌萎缩:受压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可出现肌力减退,肌萎缩。腰4神经根受压,引起股四头肌(股神经支配)肌力减退、肌肉萎缩;腰5神经根受压,引起伸足拇肌肌力减退;骶1神经根受压,引起踝跖屈和立位单腿翘足跟力减弱。
    (6)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腰4神经根受压,引起膝反射减弱或消失;骶1神经根受压,引起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7)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屈颈试验阳性,即头颈部被动前屈,使硬脊膜囊向头侧移动,牵张作用使神经根受压加剧,而引起受累的神经痛;仰卧挺腹试验与颈静脉压迫试验阳性,即压迫患者的颈内静脉,使其脑脊液回流暂时受阻,硬脊膜膨胀,神经根与突出的椎间盘产生挤压,而引起腰腿痛;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为上腰椎间盘突出的体征。
    3.X线检查
    (1)X线摄片检查:正位片可显示腰椎侧凸,椎间隙变窄或左右不等,患侧间隙较宽。侧位片显示腰椎前凸消失,甚至反张后凸,椎间隙前后等宽或前窄后宽,椎体可见休默结节等改变,或有椎体缘唇样增生等退行性改变。X线平片的显示必须与临床的体征定位相符合才有意义,主要排除骨病引起的腰骶神经痛,如结核、肿瘤等。
    (2)脊髓造影检查:髓核造影能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具体情况;蛛网膜下腔造影可观察蛛网膜下腔充盈情况,能较准确地反映硬脊膜受压程度和受压部位,以及椎间盘突出部位和程度;硬膜外造影可描绘硬脊膜外腔轮廓和神经根的走向,反映神经根受压的状况。
    4.其他检查
    (1)肌电图检查:根据异常肌电图的分布范围可判定受损的神经根及其对肌肉的影响程度。
    (2)CT、MRI检查:可清晰地显示出椎管形态、髓核突出的解剖位置和硬膜囊神经根受压的情况,必要时可加以造影。CT、MRI的检查临床诊疗意义重大。
    【类证鉴别】
    本病应与急性腰扭伤、腰椎结核、腰椎增生性脊柱炎、盆腔病变等疾病相鉴别。
    【辨证论治】
    以手法治疗为主,配合牵引、药物、卧床及练功等治疗,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1.理筋手法
    (1)先用按摩法,患者俯卧,术者用两手拇指或掌部自上而下按摩脊柱两侧膀胱经,至患肢承扶处改用揉捏,下抵殷门、委中、承山;推压法,术者两手交叉,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手掌向下用力推压脊柱,从胸椎至骶椎;攘法,从背、腰至臀腿部,着重于腰部。缓解、调理腰臀部的肌肉痉挛。
    (2)然后用俯卧推髋扳肩法,术者一手掌于对侧推髋固定,另一手自对侧肩外上方缓缓扳起,使腰部后伸旋转到最大限度时,再适当推扳1~3次,对侧相同;俯卧推腰扳腿法,术者一手掌按住对侧患椎以上腰部,另一手自膝上方外侧将腿缓缓扳起,直到最大限度时,再适当推扳1~3次,对侧相同;侧卧推髋扳肩法,在上的下肢屈曲,贴床的下肢伸直,术者一手扶患者肩部,另一手同时推髎部向前,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斜扳,使腰部扭转,可闻及或感觉到"咔嗒"响声,换体位作另一侧;侧卧推腰扳腿法,术者一手掌按住患处,另一手自外侧握住膝部(或握踝上,使之屈膝),进行推腰牵腿,作腰髋过伸动作1~3次,换体位作另一侧。推扳手法要有步骤有节奏地缓缓进行,绝对避免使用暴力。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不适宜用推扳法。
    (3)最后用牵抖法,患者俯卧,两手抓住床头。术者双手握住患者两踝,用力牵拉并上下抖动下肢,带动腰部,再行按摩下腰部;滚摇法,患者仰卧,双髋膝屈曲,术者一手扶两踝,另一手扶双膝,将腰部旋转滚动,1~2分钟。以上手法可隔日1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
    2.药物治疗
    (1)急性期或初期治宜活血舒筋,可用舒筋活血汤加减。
    (2)慢性期或病程久者,体质多虚,治宜补养肝肾、宣痹活络,内服补肾壮筋汤等。(3)兼有风寒湿者,宜温经通络,方用大活络丹等。
    3.牵引治疗主要采用骨盆牵引法,适用于初次发作或反复发作的急性期患者,患者仰卧床上,在腰胯部缚好骨盆牵引带后,每侧各用10~15kg重量作牵引,并抬高床尾增加对抗牵引的力量,每天牵引1次,每次约3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
    4.练功活动腰腿痛症状减轻后,应积极进行腰背肌的功能锻炼,可采用飞燕点水、五点支撑练功,经常后伸、旋转腰部,直腿抬高或压腿等动作,以增强腰腿部肌力,有利于腰椎的平衡稳定。
    5.手术治疗经上述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症状可缓解或完全消失,但可屡次复发,每次复发症状可加重,并持续较久,发作的间隔期可逐渐缩短。病程时间长,反复发作,症状严重者及中央型突出压迫马尾神经者,可手术治疗。可行椎板切除及髓核摘除术或经皮穿刺髓核透出术等。
    【预防与调护】
    1.急性期应严格卧硬板床3周,手法治疗后亦应卧床休息,使损伤组织修复。
    2.疼痛减轻后,应注意加强锻炼腰背肌,以巩固疗效。
    3.久坐、久站时可佩戴腰围保护腰部,避免腰部过度屈曲或劳累或受风寒。
    4.弯腰搬物姿势要正确,避免腰部扭伤。

  • 第6题:

    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教育如何。


    正确答案: (一)健康教育:良姿位;脊柱调衡;节能技术;避免二次伤害;肥胖者应适当减肥
    (二)运动教育
    (三)其他教育:营养;着装(避免着高跟鞋或缩短穿着时间,发作时选用低跟或坡跟轻便鞋);家具(卧具应选硬板床,硬木高靠背椅子中下三分之一处应加靠垫)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是导致COPD的最常见的疾病。

  • 第7题:

    腰椎问盘突出症的主要病理是()

    • A、腰椎不稳
    • B、腰椎骨质疏松
    • C、腰背肌无力
    • D、椎间盘退变
    • E、纤维环破裂

    正确答案:D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

    正确答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系因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并在外力的作用下,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引起腰痛及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等症状为特征的腰腿痛疾患。亦是临床最常见的腰腿痛原因之一。【诊断要点】
    1.主要症状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腰腿疼痛可因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腹腔内压升高时加剧,步行、弯腰、伸膝起坐等牵拉神经根的动作也使疼痛加剧,腰前屈活动受限,屈髋屈膝、卧床休息可使疼痛减轻。重者卧床不起,翻身极感困难。病程较长者,其下肢放射痛部位感觉麻木、冷感、无力。中央型突出造成马尾神经压迫症状为会阴部麻木、刺痛、二便功能障碍,阳痿或双下肢不全瘫痪。少数病例的起始症状是腿痛,而腰痛不甚明显。
    2.主要体征
    (1)腰部畸形:腰肌紧张、痉挛,腰椎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甚至出现后凸畸形。有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突出物压迫神经根内下方时(腋下型),脊柱向患侧弯曲,突出物压迫神经根外上方(肩上型),则脊柱向健侧弯曲。
    (2)腰部压痛和叩痛:突出的椎间隙棘突旁有压痛和叩击痛,并沿患侧的大腿后侧向下放射至小腿外侧、足跟部或足背外侧。沿坐骨神经走行有压痛。
    (3)腰部活动受限:急性发作期腰部活动可完全受限,绝大多数患者腰部伸屈和左右侧弯功能活动呈不对称性受限。
    (4)皮肤感觉障碍:受累神经根所支配区域的皮肤感觉异常,早期多为皮肤过敏,渐而出现麻木、刺痛及感觉减退。腰3、4椎间盘突出,压迫腰4神经根,引起小腿前内侧皮肤感觉异常;腰4、5椎间盘突出,压迫腰5神经根,引起小腿前外侧、足背前内侧和足底皮肤感觉异常;腰5骶1椎间盘突出,压迫骶1神经根,引起小腿后外侧、足背外侧皮肤感觉异常;中央型突出则表现为马鞍区麻木,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
    (5)肌力减退或肌萎缩:受压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可出现肌力减退,肌萎缩。腰4神经根受压,引起股四头肌(股神经支配)肌力减退、肌肉萎缩;腰5神经根受压,引起伸足拇肌肌力减退;骶1神经根受压,引起踝跖屈和立位单腿翘足跟力减弱。
    (6)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腰4神经根受压,引起膝反射减弱或消失;骶1神经根受压,引起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7)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屈颈试验阳性,即头颈部被动前屈,使硬脊膜囊向头侧移动,牵张作用使神经根受压加剧,而引起受累的神经痛;仰卧挺腹试验与颈静脉压迫试验阳性,即压迫患者的颈内静脉,使其脑脊液回流暂时受阻,硬脊膜膨胀,神经根与突出的椎间盘产生挤压,而引起腰腿痛;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为上腰椎间盘突出的体征。
    3.X线检查
    (1)X线摄片检查:正位片可显示腰椎侧凸,椎间隙变窄或左右不等,患侧间隙较宽。侧位片显示腰椎前凸消失,甚至反张后凸,椎间隙前后等宽或前窄后宽,椎体可见休默结节等改变,或有椎体缘唇样增生等退行性改变。X线平片的显示必须与临床的体征定位相符合才有意义,主要排除骨病引起的腰骶神经痛,如结核、肿瘤等。
    (2)脊髓造影检查:髓核造影能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具体情况;蛛网膜下腔造影可观察蛛网膜下腔充盈情况,能较准确地反映硬脊膜受压程度和受压部位,以及椎间盘突出部位和程度;硬膜外造影可描绘硬脊膜外腔轮廓和神经根的走向,反映神经根受压的状况。
    4.其他检查
    (1)肌电图检查:根据异常肌电图的分布范围可判定受损的神经根及其对肌肉的影响程度。
    (2)CT、MRI检查:可清晰地显示出椎管形态、髓核突出的解剖位置和硬膜囊神经根受压的情况,必要时可加以造影。CT、MRI的检查临床诊疗意义重大。
    【类证鉴别】
    本病应与急性腰扭伤、腰椎结核、腰椎增生性脊柱炎、盆腔病变等疾病相鉴别。
    【辨证论治】
    以手法治疗为主,配合牵引、药物、卧床及练功等治疗,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1.理筋手法
    (1)先用按摩法,患者俯卧,术者用两手拇指或掌部自上而下按摩脊柱两侧膀胱经,至患肢承扶处改用揉捏,下抵殷门、委中、承山;推压法,术者两手交叉,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手掌向下用力推压脊柱,从胸椎至骶椎;攘法,从背、腰至臀腿部,着重于腰部。缓解、调理腰臀部的肌肉痉挛。
    (2)然后用俯卧推髋扳肩法,术者一手掌于对侧推髋固定,另一手自对侧肩外上方缓缓扳起,使腰部后伸旋转到最大限度时,再适当推扳1~3次,对侧相同;俯卧推腰扳腿法,术者一手掌按住对侧患椎以上腰部,另一手自膝上方外侧将腿缓缓扳起,直到最大限度时,再适当推扳1~3次,对侧相同;侧卧推髋扳肩法,在上的下肢屈曲,贴床的下肢伸直,术者一手扶患者肩部,另一手同时推髎部向前,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斜扳,使腰部扭转,可闻及或感觉到"咔嗒"响声,换体位作另一侧;侧卧推腰扳腿法,术者一手掌按住患处,另一手自外侧握住膝部(或握踝上,使之屈膝),进行推腰牵腿,作腰髋过伸动作1~3次,换体位作另一侧。推扳手法要有步骤有节奏地缓缓进行,绝对避免使用暴力。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不适宜用推扳法。
    (3)最后用牵抖法,患者俯卧,两手抓住床头。术者双手握住患者两踝,用力牵拉并上下抖动下肢,带动腰部,再行按摩下腰部;滚摇法,患者仰卧,双髋膝屈曲,术者一手扶两踝,另一手扶双膝,将腰部旋转滚动,1~2分钟。以上手法可隔日1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
    2.药物治疗
    (1)急性期或初期治宜活血舒筋,可用舒筋活血汤加减。
    (2)慢性期或病程久者,体质多虚,治宜补养肝肾、宣痹活络,内服补肾壮筋汤等。(3)兼有风寒湿者,宜温经通络,方用大活络丹等。
    3.牵引治疗主要采用骨盆牵引法,适用于初次发作或反复发作的急性期患者,患者仰卧床上,在腰胯部缚好骨盆牵引带后,每侧各用10~15kg重量作牵引,并抬高床尾增加对抗牵引的力量,每天牵引1次,每次约3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
    4.练功活动腰腿痛症状减轻后,应积极进行腰背肌的功能锻炼,可采用飞燕点水、五点支撑练功,经常后伸、旋转腰部,直腿抬高或压腿等动作,以增强腰腿部肌力,有利于腰椎的平衡稳定。
    5.手术治疗经上述治疗,绝大多数患者症状可缓解或完全消失,但可屡次复发,每次复发症状可加重,并持续较久,发作的间隔期可逐渐缩短。病程时间长,反复发作,症状严重者及中央型突出压迫马尾神经者,可手术治疗。可行椎板切除及髓核摘除术或经皮穿刺髓核透出术等。
    【预防与调护】
    1.急性期应严格卧硬板床3周,手法治疗后亦应卧床休息,使损伤组织修复。
    2.疼痛减轻后,应注意加强锻炼腰背肌,以巩固疗效。
    3.久坐、久站时可佩戴腰围保护腰部,避免腰部过度屈曲或劳累或受风寒。
    4.弯腰搬物姿势要正确,避免腰部扭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腰椎问盘突出症的主要病理是()
    A

    腰椎不稳

    B

    腰椎骨质疏松

    C

    腰背肌无力

    D

    椎间盘退变

    E

    纤维环破裂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 临床表现①腰痛;②下肢放射痛;③椎旁压痛及放射痛;④腱反射异常;⑤皮肤感觉障碍;⑥肌力减弱;⑦脊柱侧弯;⑧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⑨腰部活动受限。治疗原则: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①非手术治疗:卧床休息,牵引,按摩,理疗及药物治疗;②手术治疗: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腰椎盘突出症的神经系统表现。

    正确答案: 症状:
    ①坐骨神经痛: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的放射痛
    ②马尾神经受压: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体征:
    ①感觉异常:腰与神经根受累时,小腿前外侧和足内侧痛、触觉减退,骶1神经根受累时,外踝及足外侧痛、触觉减退。
    ②肌力下降,腰5神经根受累时,踝及趾背伸力下降,骶1神经根受累时,趾和足跖屈力减退。
    ③反射异常:踝反射减弱和消失表示骶1神经根受压。马尾神经受压时,则为肛门括约肌张力下降及肛门反射减弱和消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腰间盘突出症的根本原因和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腰间盘突出症的病因:
    (1)椎间盘退行性变(2)损伤(3)妊娠(4)遗传(5)发育异常。
    临床表现:病人多有弯腰劳动、长期坐位工作史,首次发作常在半弯腰持重过程中发生。
    (1)腰痛:最先出现的症状。
    (2)坐骨神经痛:典型坐骨神经痛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外方、小腿外侧直到足跟部或足背的放射痛,在喷嚏和咳嗽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疼痛会加剧。
    (3)马尾神经受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4)腰椎侧凸:若突出髓核在神经根的肩部—则上身向健侧弯曲,腰椎凸向患侧;若突出髓核在神经根的腋部—则上身向患侧弯曲,腰椎凸向健侧。
    (5)腰部活动受限:以前屈受限最明显
    (6)压痛及骶棘肌痉挛:89%的患者在病变间隙的棘突间有压痛,约1/3患者有腰部骶棘肌痉挛
    (7)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
    (8)神经系统表现:感觉障碍、肌力下降、反射改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能加重腰椎问盘突出症腰腿痛的因素有()

    • A、咳嗽 
    • B、大便 
    • C、喷嚏 
    • D、弯腰 
    • E、卧床 

    正确答案:A,B,C,D

  • 第14题:

    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体征及治疗?


    正确答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腰腿痛疾患,好发于20-50岁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最易发生的部位是腰4-5椎、腰5-骶1之间。
    症状:
    1、多有不要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史。
    2、主要症状是腰部疼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腰痛常在腰骶部附近。
    3、咳嗽、喷嚏、用力排便时,均可使神经根更加紧张而加重症状,步行、弯腰、伸膝起坐等牵拉神经根的动作,也可使疼痛加剧。
    4、屈髋、屈膝卧床休息时疼痛减轻。
    体征:
    1、有不要同程度的脊柱侧弯、多数突向患侧(内同外对)
    2、腰生理前突减少或消失。
    3、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4在腰椎下段棘突旁和棘突间有深压痛,叩击呈放射性疼痛。
    5、下肢皮肤异常对椎间盘突出定位有意义。
    6、双侧跟腱反射的对比和肌力测定有助于诊断。
    7测量小腿周径了解大腿废用的程度。
    8、X线、CT、MRI能帮助确诊和了解病情的轻重。
    治疗:
    症状轻者可作理筋、药物、针灸等治疗;症状重者可作麻醉推拿、骨盆牵引等治疗,经上述治疗有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 第15题:

    简述腰椎间盘突出的体征。L4-L5或L5-S1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1、腰椎间盘突出的体征:
    (1)突出间隙的棘上韧带有压痛;
    (2)一侧椎旁肌痉挛,脊柱有侧凸;
    (3)椎旁叩击征阳性;
    (4)俯卧时沿坐骨神经行程有压痛;
    (5)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阳性;
    (6)感觉、运动和腱反射改变:早期为痛觉过敏,稍后为减退,踝反射表示骶神经受压;
    (7)中央型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者,马鞍区有感觉消失或减退。
    2、临床表现:
    腰4-5间盘突出:压痛点在腰4-5间,感觉改变区在足背内侧,拇趾背伸力减弱,膝、踝反射可无变化。
    腰5骶1间盘突出:压痛点在腰5骶1间,感觉改变区在足背外侧,拇趾背伸力无变化,踝反射减弱。

  • 第16题:

    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突出方位及特点。


    正确答案:1、后外侧突出:是指髓核或纤维环在椎间盘后外角最薄弱处突出,刺激或压迫位于其后方的神经根,产生典型的腰痛、坐骨神经痛及一系列体征。此型是临床上最多见的类型。
    2、后中央型突出:突出物可压迫马尾神经、一侧或两侧的神经根,故可以产生腰痛、坐骨神经痛及一系列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功能障碍的症状及体征。由于后纵韧带在中线较发达,故相当一部分中央型间盘突出是在中线的偏左或偏右,最后可因纤维环破裂突入到椎管内。此型是腰间盘突出症危害性最大
    的一种类型,一旦确立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
    3、极外侧型突出:突出物位于关节突下或椎间孔处,压迫同一节段神经根,可产生与后外侧型间盘突出相象的症状和体征。极外侧型腰间盘突出在手术中用常规的显露方法往往容易漏,成为腰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欠佳的常见原因之一。

  • 第17题:

    简述腰间盘突出症的根本原因和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 腰间盘突出症的病因:
    (1)椎间盘退行性变(2)损伤(3)妊娠(4)遗传(5)发育异常。
    临床表现:病人多有弯腰劳动、长期坐位工作史,首次发作常在半弯腰持重过程中发生。
    (1)腰痛:最先出现的症状。
    (2)坐骨神经痛:典型坐骨神经痛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外方、小腿外侧直到足跟部或足背的放射痛,在喷嚏和咳嗽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疼痛会加剧。
    (3)马尾神经受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4)腰椎侧凸:若突出髓核在神经根的肩部—则上身向健侧弯曲,腰椎凸向患侧;若突出髓核在神经根的腋部—则上身向患侧弯曲,腰椎凸向健侧。
    (5)腰部活动受限:以前屈受限最明显
    (6)压痛及骶棘肌痉挛:89%的患者在病变间隙的棘突间有压痛,约1/3患者有腰部骶棘肌痉挛
    (7)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
    (8)神经系统表现:感觉障碍、肌力下降、反射改变

  • 第18题:

    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临床表现①腰痛;②下肢放射痛;③椎旁压痛及放射痛;④腱反射异常;⑤皮肤感觉障碍;⑥肌力减弱;⑦脊柱侧弯;⑧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⑨腰部活动受限。治疗原则: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①非手术治疗:卧床休息,牵引,按摩,理疗及药物治疗;②手术治疗: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

  • 第19题:

    问答题
    试述腰椎间的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

    正确答案: 非手术治疗:
    适应症:年轻,初次发作或病程较短者,休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X线检查无椎管狭窄
    方法:绝对卧床休息;腰椎持续牵引;理疗、推拿按摩;皮质激素硬膜外注射;髓核化学溶解法;经皮髓核切吸术。
    手术治疗:
    适应症:经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有马尾神经受压症状和体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健康教育内容。

    正确答案: ①让患者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只要注意保护,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②生活和工作中注意劳动姿势,避免久坐,忌坐沙发矮凳,避免腰部遭受震荡,不宜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避免剧烈咳嗽或打喷嚏,保持大便通畅,注意腰部保暖,睡硬板床。
    ③在劳累出汗时要注意腰部保暖,避免感受风寒湿邪的侵袭,尤其是在阴雨季节或居住环境较潮湿的患者更应注意。平时注意多晒太阳,避免骨质疏松。
    ④伤后疼痛者,可做腰骶部热敷或做腰部肌肉放松性按摩,但注意用力要均匀柔和,也可于疼痛部位拔火罐(先在疼痛处涂上一层舒筋活络、行气活血的中成药如万应止痛膏、万花油等,然后行走罐,对腰部酸痛者,疗效较好)。
    ⑤从事腰部剧烈活动、工作的人,要注意经常检查腰椎结构有无缺陷及损伤,及早保护和治疗。
    ⑥坚持做腰部的各种功能锻炼,订出锻炼计划,要循序渐进,避免强行活动。
    ⑦保持治疗期间可用腰围保护,但不宜长期使用。
    ⑧生活有规律,饮食以补肾、补钙、壮筋骨为原则,如蔬菜、水果、豆类、奶制品、精肉、鱼虾等。
    ⑨按医嘱正确服药及治疗,按时到医院复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
    A

    腰肌劳损

    B

    腰椎管狭窄症

    C

    腰间盘突出症

    D

    强直性脊柱炎

    E

    腰椎结核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诊断首先考虑(  )。
    A

    腰肌劳损

    B

    腰椎结核

    C

    腰间盘突出症

    D

    强直性脊柱炎

    E

    腰椎管狭窄症


    正确答案: C
    解析:
    腰间盘突出症者常见的表现为:①腰腿疼;②95%的椎间盘突出症发生于L45和L5~S1椎间隙,故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多有坐骨神经痛。常为逐渐发生,疼痛为放射痛,由臀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至跟部或足背。咳嗽、喷嚏、用力排便等使腹压增加的动作均可加重疼痛。③一侧椎旁肌痉挛,脊柱有侧凸,活动度受到影响。④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阳性。无低热、盗汗、消瘦可排除脊柱结核。

  • 第23题:

    单选题
    腰间盘突出症快速牵引治疗的禁忌证是(  )。
    A

    腰椎间盘突出症

    B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

    C

    腰椎假性滑脱

    D

    腰椎小关节紊乱

    E

    重度骨质疏松


    正确答案: E
    解析:
    腰间盘突出症快速牵引治疗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小关节紊乱、腰椎假性滑脱,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其禁忌证包括:重度腰椎间盘突出、腰脊柱结核和肿瘤、骶髂关节结核、马尾肿瘤、急性化脓性脊柱炎、椎弓崩裂、重度骨质疏松症、孕妇、腰脊柱畸形、较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后纵韧带骨化和突出椎间盘的骨化以及髓核摘除术后的患者应慎用快速牵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