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理中丸与小建中汤均可治疗中焦虚寒证,两方的主要区别是:理中丸由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组成,方中干姜温中散寒,人参、白术、炙甘草补益脾气。该方的作用特点是温中祛寒、补气健脾、温补并用,以温为主,主要适用于中焦脾胃虚寒所致的多种病证。如中焦虚寒,运化升降失常所致的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呕吐便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苔白润、脉沉细或沉迟无力;还可治疗中焦虚寒、脾不统血的失血证,脾气虚寒、不能摄津所致的病后多涎唾,及胸痹、小儿慢惊属脾阳虚者。小建中汤由桂枝、芍药、饴糖、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方中重用饴糖温中补虚,缓急止痛;桂枝温中阳,散寒邪;芍药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炙甘草益气和中。其中饴糖配桂枝辛甘化阳,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本方的作用特点是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为主,兼以柔肝理脾、益阴和阳。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中焦虚寒,肝脾失和,化源不足病证,症见脘腹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动悸、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
更多“理中丸与小建中汤均治中焦虚寒证,两方在药物配伍、功用、主治方面的区别是什么?”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理中丸与小建中汤在组成、功用、主治及药物配伍方面的异同。


    正确答案: 二方都主治脾胃虚寒证,以温中补虚立法,然理中丸主治中阳不足,阴寒内盛所致吐、利、冷、痛,故以干姜温中祛寒;人参、白术、甘草补中益气,乃温补并行而以温为主,具有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之功;小建中汤所治乃由中焦虚寒,肝脾不和,阴阳失调而致,以腹痛喜温喜按,心悸不宁为主证,故以饴糖为君,温中补虚,和里缓急,芍药柔肝缓急,桂枝温阳祛寒,甘草补中,生姜、大枣调和阴阳,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

  • 第2题:

    主治脾胃虚寒证的方剂是()

    • A、理中丸
    • B、四逆汤
    • C、小建中汤
    • D、大建中汤
    • E、吴茱萸汤

    正确答案:A

  • 第3题:

    中焦虚寒所致的小儿慢惊,病后喜唾流涎及胸痞等证。治宜用()

    • A、理中丸
    • B、小建中汤
    • C、厚朴温中汤
    • D、温脾汤
    • E、藿香正气散

    正确答案:A

  • 第4题:

    问答题
    理中丸与小建中汤均治中焦虚寒证,两方在药物配伍、功用、主治方面的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理中丸与小建中汤均可治疗中焦虚寒证,两方的主要区别是:理中丸由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组成,方中干姜温中散寒,人参、白术、炙甘草补益脾气。该方的作用特点是温中祛寒、补气健脾、温补并用,以温为主,主要适用于中焦脾胃虚寒所致的多种病证。如中焦虚寒,运化升降失常所致的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呕吐便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苔白润、脉沉细或沉迟无力;还可治疗中焦虚寒、脾不统血的失血证,脾气虚寒、不能摄津所致的病后多涎唾,及胸痹、小儿慢惊属脾阳虚者。小建中汤由桂枝、芍药、饴糖、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方中重用饴糖温中补虚,缓急止痛;桂枝温中阳,散寒邪;芍药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炙甘草益气和中。其中饴糖配桂枝辛甘化阳,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本方的作用特点是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为主,兼以柔肝理脾、益阴和阳。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中焦虚寒,肝脾失和,化源不足病证,症见脘腹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动悸、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单选题
    主治脾胃虚寒证的方剂是()
    A

    理中丸

    B

    四逆汤

    C

    小建中汤

    D

    大建中汤

    E

    吴茱萸汤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试述理中丸与小建中汤在组成、功用、主治及药物配伍方面的异同。

    正确答案: 二方都主治脾胃虚寒证,以温中补虚立法,然理中丸主治中阳不足,阴寒内盛所致吐、利、冷、痛,故以干姜温中祛寒;人参、白术、甘草补中益气,乃温补并行而以温为主,具有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之功;小建中汤所治乃由中焦虚寒,肝脾不和,阴阳失调而致,以腹痛喜温喜按,心悸不宁为主证,故以饴糖为君,温中补虚,和里缓急,芍药柔肝缓急,桂枝温阳祛寒,甘草补中,生姜、大枣调和阴阳,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的方剂是()

    • A、理中丸
    • B、四逆汤
    • C、小建中汤
    • D、大建中汤
    • E、吴茱萸汤

    正确答案:E

  • 第8题:

    中焦虚寒所致小儿慢惊,病后喜唾流涎及胸痞等证,治宜选用()

    • A、理中丸
    • B、小建中汤
    • C、厚朴温中汤
    • D、温脾汤
    • E、藿香正气散

    正确答案:A

  • 第9题:

    单选题
    主治中焦虚寒、阴阳两虚证的方剂是()
    A

    理中丸

    B

    四逆汤

    C

    小建中汤

    D

    大建中汤

    E

    吴茱萸汤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的功用、主治、辨证要点及其配伍特点如何?

    正确答案: 理中汤、小建中汤、吴茱萸汤都属于温里剂,均适用于里寒证。
    (1)理中丸:具有祛寒,补气健脾之功。主治脾胃虚寒证或阳虚失血证。以脘腹绵绵作痛、呕吐便溏、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温补并用,纳补气健脾于温中散寒之内,以温为主。
    (2)小建中汤: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调,阴阳失和证。以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舌淡、脉细弦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重在甘温,温补中焦,建立中气,兼用阴柔,温中补虚,柔肝理脾;且辛甘与酸甘并用,滋阴和阳,营卫并调。
    (3)吴茱萸汤:具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之功。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胃寒呕吐、肝寒上逆、肾寒上逆)。以食后欲呕、或颠顶头痛、干呕吐涎沫、畏寒肢凉、舌淡苔白滑、脉弦细而迟为辨证要点。其配伍特点是:肝、肾、胃三经同治,温、降、补三法并施,但以温降为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大秦艽汤与牵正散均治风中经络之口眼蜗斜,两方主治证的病机、证候、用药配伍及功用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大秦艽汤以秦艽为君,配伍羌活、独活、防风、白芷、细辛祛风散结通络,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养血活血以养筋,生地、黄羊、石膏清热,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以生血。主治营血虚弱,风邪初中经络,气血痹阻之口眼蜗斜、强舌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之常用方;牵正散以白附子祛风化痰为君,配伍僵蚕、全蝎助祛风化痰,并能通络止痉。功能祛风化痰,通络止痉,尤善祛头面风痰,为治风痰阻于头面经络之口眼蜗斜之常用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理中丸与小建中汤均治疗中焦虚寒证,两方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理中丸由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组成,方中干姜温中散寒,人参、白术、炙甘草补益脾气。该方的作用特点是温中散寒、补气健脾、温补并用,以温为主,主要适用于中焦脾胃虚寒所致的多种病证。如中焦虚寒,运化升降失常所致的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呕吐便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苔白润、脉沉细或沉迟无力;还可治疗中焦虚寒、脾不统血的失血证、脾气虚寒不能摄津所致的病后多涎唾,及小儿慢惊属脾阳虚者。
    小建中汤由桂枝、芍药、饴糖、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方中重用饴糖温中补虚,缓急止痛;桂枝温中阳散寒邪;芍药阳营阴,缓肝急,止腹痛;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益阴和阳。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中焦虚寒,肝脾失和,化源不足病证,症见脘腹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动悸、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