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815年在马六甲由马礼逊创办,是近代期刊中目前见到的第一种中文期刊。在刊发内容上,主要以“神理”(基督教教义)为主,“人道”(伦理道德)其次,再次为“国俗”(各国风土人情)。1821年因主编米怜病重停刊。
更多“《查世俗每月统计传》”相关问题
  • 第1题:

    中国近代,在上海地区创刊的报刊有()。

    • A、《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 B、《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 C、《新闻报》
    • D、《万国公报》

    正确答案:C,D

  • 第2题: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正确答案: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近代化报刊,中文月刊,由英国传教士威廉•米怜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正式创办。米怜任主编,另一位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为主要撰稿人,中国刻工梁发是米怜的只要助手。作为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在宣传策略上,处处附会儒学,将基督教义与孔孟之道相比附。1812年12月,报纸因米怜病重无力主持编务而停刊。

  • 第3题:

    相对于《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来说,《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有哪些异同?


    正确答案: 同:
    (1)同样是外国人创办的中文教会报刊。
    (2)同样采用线装书册的形式。
    异:
    (1)出版地点:海外和本土。
    (2)内容编排上:《东西洋考》的传教内容相对减少.设置了新闻和广告专栏等。

  • 第4题:

    下面所列报刊中,在鸦片战争后出现的有()。

    • A、《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 B、《遐迩贯珍》
    • C、《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 D、《上海新报》

    正确答案:B,D

  • 第5题:

    《察世俗每月统计考》


    正确答案: 1815年伦敦布道会传教士米怜,马六甲,宗教宣传性质的中文月刊,作为他协助马礼逊对华主要的传教工具,揭开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第一页。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解释教义,介绍天文地理、各国概况和西方近代科技实用知识,发表我国最早的报刊新闻图画,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未涉及政治时事问题。宣传上“附会儒学”,采用中国书本式雕版印刷,将基督教义与孔孟之道相比附。期刊封面印:“子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主编署名“博爱者”。1821年因主编米怜病重而年终停刊。

  • 第6题: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正确答案: 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1815年马六甲创刊,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创办。内容以阐发基督教义为主,也有一些宣传西方文化与近代科技知识的文字及少量新闻报道。1821年停刊。

  • 第7题:

    问答题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和《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概况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第一家近代中文报刊,1815年至1821年在马来亚半岛的马六甲出版,创办人是马礼逊,主编是米怜。1807年马礼逊来到中国广州传教,受到清政府的严格限制,无法开展活动。他的助手米怜到南洋考察后,便选择离中国较近、华侨居住集中的马六甲作为活动基地。1815年5月,米怜夫妇偕同中国刻字工人梁发来到马六甲,办起了印刷所。同年8月5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创刊。该刊以“阐发基督教义”为宗旨,以“灌输知识”和“砥砺道德”为阐发教久之辅。因此,该刊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基督教的基本厦理,讲解《圣绎》警句和故事;其次是宣传伦理道德;再次是介绍各国概况和科学常识(只刊登过一条关于月食的消息)。为了便于中国人接受,该刊常常引用孔孟语录,以儒家经典中的用语来阐释基督教教义,并且采用比较通俗的诗歌、对话,章回小说等形式进行宣传。该刊每期发行2000份左右。1821年因米怜病重而停刊,连续出版达7年之久。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中文报刊,l833年倒刊于广州,由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创办,后由传教士、外国商人和官员组织的“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接办,1837年迁至新加坡出版。该刊明确宣布“为维护广州和澳门的外国公众的利益而开办”,实际上就是为外国殖民主义者侵略中国鸣锣开道。随着办报宗旨的变化,该刊的内容、宣传策略和报刊业务也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内容上,仍然以宗教、道德、科学为基本内容,但宗教性的内容减少了,科学和时事政治性的内容增加了。新闻报道有外国消息和广州消息,还有京报消息摘录,同时,每期必有言论。在宣传策略上,该刊不直接抨击中国思想文化科技的落后,“不必谈论政治,也不要在任何方面使用粗鲁的语言去激怒他们”。在报刊业务上,除刊登评论和时事政治新闻外,还首次刊登社冬新闻、具有广告性质的行情物价表和文化作品。所以可以这样说,中国近代报刊新闻文体的演变发展是从《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开始此外,该刊还发表过《报纸论略》一文,介绍了西方报纸的起源和当时西方国家重要报纸的情况。这是中文报刊上发表最早的新闻学专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的创办情况、宗旨、特点

    正确答案: (1)创办情况:该报是1815年8月5日,英国海外传教组织伦敦布道会派遣的传教士米怜,为协助马礼逊出事传教工作,在马六甲创办的中文月刊,以作为他对华主要的传教工具。这是历史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2)宗旨:该报为纯宗教性刊物,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因此刊物中绝大部分篇幅用来直接宣传基督教教义。
    (3)
    ①《察世俗》虽刊有许多“砥砺道德”,进行伦理说教的内容,但这些内容具有极浓的宗教色彩是其一大特点。
    ②从报刊业务来看,《察世俗》表现出中国古代报刊所不具备的特点:首先是尊重读者心理。因为长期处于闭关自守状态下的中国人,对于基督教,以及近代报刊感到非常陌生,甚至疑惧。基于这种读者状态,《察世俗》巧妙地运用中国传统儒学的观点来阐述基督教义。其次,写作问题丰富多彩。除论说性文章外,该刊物还有小故事、笔记小品、七言诗、对话题和警言集纳等样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最早的中文月刊是()
    A

    《东西洋每月统计传》

    B

    《天下新闻》

    C

    《广东纪录》

    D

    《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名词解释题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正确答案: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hinese Monthly Magazine)由米怜创刊于1815年8月5日,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华人为对象的中文近代报刊。新闻史上也普遍被视为以中文出版的第一种现代报刊 (月刊),内容主要是宗教,次为新闻、新知识。该刊每期五至七页,约2000字,初印500册,后增至1000册,免费在南洋华侨中散发,于1821年停刊,共出80多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
    A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B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C

    《蜜蜂华报》

    D

    《广州记录报》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名词解释题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正确答案: 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1815年马六甲创刊,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创办。内容以阐发基督教义为主,也有一些宣传西方文化与近代科技知识的文字及少量新闻报道。1821年停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中国最早的中文近代报纸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4题:

    《特选撮要每月统计传》


    正确答案: 1823年创刊,主编麦都思。办报方针以“破”为主,性质更加宗教化。1828年停刊。

  • 第15题:

    最早的中文月刊是()

    • A、《东西洋每月统计传》
    • B、《天下新闻》
    • C、《广东纪录》
    • D、《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的创办情况、宗旨、特点


    正确答案: (1)创办情况:该报是1815年8月5日,英国海外传教组织伦敦布道会派遣的传教士米怜,为协助马礼逊出事传教工作,在马六甲创办的中文月刊,以作为他对华主要的传教工具。这是历史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2)宗旨:该报为纯宗教性刊物,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因此刊物中绝大部分篇幅用来直接宣传基督教教义。
    (3)
    ①《察世俗》虽刊有许多“砥砺道德”,进行伦理说教的内容,但这些内容具有极浓的宗教色彩是其一大特点。
    ②从报刊业务来看,《察世俗》表现出中国古代报刊所不具备的特点:首先是尊重读者心理。因为长期处于闭关自守状态下的中国人,对于基督教,以及近代报刊感到非常陌生,甚至疑惧。基于这种读者状态,《察世俗》巧妙地运用中国传统儒学的观点来阐述基督教义。其次,写作问题丰富多彩。除论说性文章外,该刊物还有小故事、笔记小品、七言诗、对话题和警言集纳等样式。

  • 第17题: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怎样创办的?它的宗旨和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813年应马礼逊请求英国传教士米怜来华协助工作,经考察他带上刻字工人梁发来到马六甲,于1815年1月15日创办了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该刊为免费赠送宗教月刊,大部分内容是阐述基督教教义,其次是宣讲伦理道德,再次是介绍天文学等科学知识。语言风格生动平易,通俗易懂,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

  • 第18题:

    最早的具有现代含义的中文期刊是(),由英国传教士马利逊六甲创办。

    • A、《申报》
    • B、《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 C、《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 D、《中外纪闻》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问答题
    相对于《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来说,《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有哪些异同?

    正确答案: 同:
    (1)同样是外国人创办的中文教会报刊。
    (2)同样采用线装书册的形式。
    异:
    (1)出版地点:海外和本土。
    (2)内容编排上:《东西洋考》的传教内容相对减少.设置了新闻和广告专栏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怎样创办的?它的宗旨和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813年应马礼逊请求英国传教士米怜来华协助工作,经考察他带上刻字工人梁发来到马六甲,于1815年1月15日创办了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该刊为免费赠送宗教月刊,大部分内容是阐述基督教教义,其次是宣讲伦理道德,再次是介绍天文学等科学知识。语言风格生动平易,通俗易懂,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最早的具有现代含义的中文期刊是(),由英国传教士马利逊六甲创办。
    A

    《申报》

    B

    《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C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D

    《中外纪闻》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名词解释题
    《察世俗每月统计考》

    正确答案: 1815年伦敦布道会传教士米怜,马六甲,宗教宣传性质的中文月刊,作为他协助马礼逊对华主要的传教工具,揭开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第一页。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解释教义,介绍天文地理、各国概况和西方近代科技实用知识,发表我国最早的报刊新闻图画,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未涉及政治时事问题。宣传上“附会儒学”,采用中国书本式雕版印刷,将基督教义与孔孟之道相比附。期刊封面印:“子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主编署名“博爱者”。1821年因主编米怜病重而年终停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名词解释题
    《查世俗每月统计传》

    正确答案: 1815年在马六甲由马礼逊创办,是近代期刊中目前见到的第一种中文期刊。在刊发内容上,主要以“神理”(基督教教义)为主,“人道”(伦理道德)其次,再次为“国俗”(各国风土人情)。1821年因主编米怜病重停刊。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