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内容:
不党:
(1)各国都有党派,中国也有。承认党派但是不与任何党派有关联。但这并非中立之意,基于中国的现实而言,原则上等视各党,纯粹以公民的地位发表意见,没有任何偏见与成见。
(2)以国家利益为评判是非的唯一标准,一视同仁。
不卖:
(1)不以言论做交易。保证言论的独立,不为金钱左右。
(2)不接受任何政治性质的资助。
不私:没有任何私人所途,并无私用,向全国开放,为民众的喉舌。
不盲:(1)一知半解,为之盲信;随声附和,为之盲从。评诋激烈,昧于事实,是为盲争;感情冲动,不是详求,是为盲动。
(2)对问题有独立的思考,对事理调析透彻,遇事头脑冷静,明辨是非,实事求是。
评价:四不方针是中国资产阶级报界实际发展的理论总结,也是本身发展的理论总结。不仅从根本上否定了资产阶级政党报纸的堕落,否定了以金钱为背向的奴才报纸,同时也区别于商业报纸的“经济独立”“无偏无党”的八字方针。
更多“《大公报》的“四不方针”内容和评价。”相关问题
  • 第1题:

    发电厂安全生产的总方针为()。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

    C四不放过

    D四不伤害


    A

  • 第2题:

    如何理解新记《大公报》的“四不方针”?它有什么积极意义?


    正确答案: 1926年,张季鸾宣布"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方针。决心办一张言论独立、不依靠任何财阀、任何政党的独立报纸,以"文人论政"的方式,为这张民营报纸开出一条新路。
    (1)不党:无成见,无背景。不参与党派纷争。
    (2)不卖:不以言论作交易,不受一切带有政治性质之金钱补助,不接受政治方面入股投资,不为金钱所左右。
    (3)不私:除忠于报纸固有之职务外,并无它图。对于报纸并无私用,为公众喉舌。
    (4)不盲:不随声附和,不隐瞒事实。

  • 第3题:

    简述新记《大公报》的办报方针。


    正确答案: (1)不党:无成见,无背景。不参与党派纷争。
    (2)不卖:不以言论作交易,不为金钱所左右。
    (3)不私:对于报纸并无私用,为公众喉舌。
    (4)不盲:不随声附和,不隐瞒事实。

  • 第4题:

    方针目标管理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

    • A、对方针及其执行情况的评价
    • B、对目标(包括目标值)及其实现情况的评价
    • C、对措施及其实施情况的评价
    • D、对问题点的评价
    • E、对各职能部门和人员协调工作的考核

    正确答案:A,B,C,D

  • 第5题:

    《大公报》声言以“不党、不卖、不私、不盲”为办报方针。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简述大公报“四不方针”。


    正确答案: (一)《大公报》是中国近代和现代著名日报。1902年创办于天津,最初由英华主持。该报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由英华主持,是一张宣传改良思想,主张君主立宪的报纸。以敢言、严肃、非牟利为标榜,揭露时弊,成为北方地区著名报纸。第二阶段由王郅隆接办,变成一张接近皖系军阀并有亲日倾向的报纸。第三阶段由新记公司接办,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报。
    (二)《大公报》的四不方针:即“不党、不私、不卖、不盲”,主要包括“不支持任何党派,不接受一切资助,不盲从于任何势力,为全国人民说话”是资产阶级舆论界走向成熟的标志,代表着先进的办报理念,是对当时报业经济不独立,贿赂成风的新闻界的批判。

  • 第7题:

    根据GB/Tl9000--IS09000的定义,质量管理是指确立质量方针及实施质量方针的全部职能及工作内容,并对其工作效果进行( )的一系列工作。

    • A、考核和评价 
    • B、评价和记录 
    • C、预测和评价 
    • D、评价和改进  

    正确答案:D

  • 第8题:

    问答题
    我国目前的安全生产方针、“三同时”和“四不放过”原则分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安全生产方针1952年:劳动保护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生产1958年: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006年: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三同时:1983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和劳动监察工作的报告的通知》中重申:新建、扩建和技术改造企业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这就生产与安全“三同时”原则
    (3)四不放过:我国在处理伤亡事故时提出的处理原则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大公报“四不方针”。

    正确答案: (一)《大公报》是中国近代和现代著名日报。1902年创办于天津,最初由英华主持。该报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由英华主持,是一张宣传改良思想,主张君主立宪的报纸。以敢言、严肃、非牟利为标榜,揭露时弊,成为北方地区著名报纸。第二阶段由王郅隆接办,变成一张接近皖系军阀并有亲日倾向的报纸。第三阶段由新记公司接办,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报。
    (二)《大公报》的四不方针:即“不党、不私、不卖、不盲”,主要包括“不支持任何党派,不接受一切资助,不盲从于任何势力,为全国人民说话”是资产阶级舆论界走向成熟的标志,代表着先进的办报理念,是对当时报业经济不独立,贿赂成风的新闻界的批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大公报》的“四不方针”内容和评价。

    正确答案: 内容:
    不党:
    (1)各国都有党派,中国也有。承认党派但是不与任何党派有关联。但这并非中立之意,基于中国的现实而言,原则上等视各党,纯粹以公民的地位发表意见,没有任何偏见与成见。
    (2)以国家利益为评判是非的唯一标准,一视同仁。
    不卖:
    (1)不以言论做交易。保证言论的独立,不为金钱左右。
    (2)不接受任何政治性质的资助。
    不私:没有任何私人所途,并无私用,向全国开放,为民众的喉舌。
    不盲:(1)一知半解,为之盲信;随声附和,为之盲从。评诋激烈,昧于事实,是为盲争;感情冲动,不是详求,是为盲动。
    (2)对问题有独立的思考,对事理调析透彻,遇事头脑冷静,明辨是非,实事求是。
    评价:四不方针是中国资产阶级报界实际发展的理论总结,也是本身发展的理论总结。不仅从根本上否定了资产阶级政党报纸的堕落,否定了以金钱为背向的奴才报纸,同时也区别于商业报纸的“经济独立”“无偏无党”的八字方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方针目标管理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
    A

    对方针及其执行情况的评价

    B

    对目标(包括目标值)及其实现情况的评价

    C

    对措施及其实施情况的评价

    D

    对问题点的评价

    E

    对各职能部门和人员协调工作的考核


    正确答案: D,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什么是《大公报》的“四不”方针?

    正确答案: 1926年9月1日,天津《大公报》复刊,当天发表《本社同人之旨趣》一文,提出“不党、不私、不盲、不卖”的办报方针。此后,《大公报》长期奉行这一方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什么是《大公报》的“四不”方针?


    正确答案: 1926年9月1日,天津《大公报》复刊,当天发表《本社同人之旨趣》一文,提出“不党、不私、不盲、不卖”的办报方针。此后,《大公报》长期奉行这一方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 第14题:

    "四不方针"


    正确答案: 1926年,张季鸾宣布"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方针。决心办一张言论独立、不依靠任何财阀、任何政党的独立报纸,以"文人论政"的方式,为这张民营报纸开出一条新路。

  • 第15题:

    简述“新记”《大公报》的“四不”方针。


    正确答案: 《大公报》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并以此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一方面这是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可以说是中国较早实践“客观公正”新闻理念的,也为之后报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模范作用;另一方面,这也可能是受当时的历史条件客观制约,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好的发行量和认可度。不过总的对于当时来说这个理念是进步的。

  • 第16题:

    四不两直和五查五看的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一要查会议精神贯彻情况,看是否传达到一线,传达到职工。二要查隐患问题整改情况,看是否整改到位,落实到位。三要查工作作风改进情况,看是否存在作风涣散、纪律松弛的问题。四要查党群干群关系,看是否存在干部与干部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关系紧张、矛盾突出的问题。五要查大局观念,看是否存在单位利益至上、本位主义严重的问题。

  • 第17题:

    《大公报》的“四不主义”方针是:()。

    • A、不党
    • B、不私
    • C、不盲
    • D、不卖

    正确答案:A,B,C,D

  • 第18题:

    根据GB/T19000--ISO9000的定义,质量管理是指确立质量方针及实施质量方针的全部职能及工作内容,并对其工作效果进行()的一系列工作。

    • A、考核和评价
    • B、评价和记录
    • C、预测和评价
    • D、评价和改进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简述“四不开工”和“五不结束”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四不开工:
    (1)工作地点或工作任务不明确不开工;
    (2)安全措施的要求或布置不完善不开工;
    (3)审批手续或联系工作不完善不开工;
    (4)检修人员和运行人员没有共同到现场检查或检查不合格不开工;
    五不结束
    (1)检修人员未全部撤离现场不结束;
    (2)设备变更或改进交接不清、记录不明不结束;
    (3)有关试验工作未完成或试验不合格不结束;
    (4)检修和运行人员没有共同到现场检查或检查不合格不结束;
    (5)安全措施全部未拆除不结束;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新记”《大公报》的“四不”方针。

    正确答案: 《大公报》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并以此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一方面这是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可以说是中国较早实践“客观公正”新闻理念的,也为之后报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模范作用;另一方面,这也可能是受当时的历史条件客观制约,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好的发行量和认可度。不过总的对于当时来说这个理念是进步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名词解释题
    "四不方针"

    正确答案: 1926年,张季鸾宣布"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方针。决心办一张言论独立、不依靠任何财阀、任何政党的独立报纸,以"文人论政"的方式,为这张民营报纸开出一条新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方针目标管理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  )。
    A

    对方针及其执行情况的评价

    B

    对目标及其实现情况的评价

    C

    对措施及其实施情况的评价

    D

    对问题点的评价

    E

    对各职能部门和人员生产工作的评价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方针目标管理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①对方针及其执行情况的评价;②对目标(包括目标值)及其实现情况的评价;③对措施及其实施情况的评价;④对问题点(包括在方针目标展开时已经考虑到的和未曾考虑到而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的评价;⑤对各职能部门和人员协调工作的评价;⑥对方针目标管理主管部门工作的评价;⑦对整个方针目标管理工作的评价。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新记《大公报》的办报方针。

    正确答案: (1)不党:无成见,无背景。不参与党派纷争。
    (2)不卖:不以言论作交易,不为金钱所左右。
    (3)不私:对于报纸并无私用,为公众喉舌。
    (4)不盲:不随声附和,不隐瞒事实。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