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瞿秋白对党的新闻事业有何重要贡献?”相关问题
  • 第1题:

    延安《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中提出了哪些新闻理论问题?这些理论对后来的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第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新闻观,批判唯心主义的新闻观,主张新闻必须完全真实。
    第二、确立"全党办报"思想,批判"同人办报"观点。
    第三、确立"人民公仆"的思想,批判"无冕之王"的观点。
    第四、提倡"政治第一、技术第二"的观点,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方向。
    第五、树立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文风,反对党八股。
    第六、发扬党报的优良作风。
    第七、坚持党性原则。
    经过整风改革,初步奠定了中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的理论基础。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学,促进了新闻工作者的思想改造,推动了新闻工作的深入改革。

  • 第2题: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我国的新闻事业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国共合作成功,促进了中国革命新高潮的到来,也迎来了新闻事业的大发展。这个时期的中国新闻事业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革命报刊大发展。包括三个方面:(1)由于工农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北伐战争的爆发,一批工农兵报刊应运而生。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机关刊物《中国工人》省港罢工委员会的机关报《工人之路特号》和黄埔军校青年军人联合会办的《中国军人》。(2)为加强对各地革命运动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在各地创办了一批党委机关报如北京的《政治生活》、广东的《人民周刊》、河南的《中州评论》、湖南的《战斗》周报等等。为直接指导“五”运动的开展,中国共产党不在上海创办了党的第一张大型日报《热血日报》。(3)在共产党的真诚帮助下,国民党的各级机关报及其工、农、军、学、妇组织的革命报刊大幅度地增加。上述这些报刊对促进国共合作,推动革命运动,支持北伐战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国共两党的报刊在宣传上都有许多共同点,如国民党上海机关报《民国日报》对待“五卅”运动所采取的态度,就与中共中央办的“热血日报”是一致的。相反地国民党左右两派的报刊之间则存在着激烈的斗争。
    三、大批共产党人参与国民党报刊的工作,有的还担任主编。如毛泽东就主编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机关刊物《政治周报》,恽代英主编了国民党《新建设》月刊等等。
    四、南方革命运动高涨,新闻事业获得很大发展;北方则处在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下,新闻事业受到摧残,因而形成了“南北两重天”的局面。

  • 第3题:

    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1)政党报刊在报业中占突出地位。
    2)资产阶级革命派是这一时期办报的主角。
    3)政论的战斗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4)办报地区、读者对象逐渐扩大。

  • 第4题:

    简述五四时期新闻事业有何重大改革。


    正确答案: (1)开创自由讨论的风气,报刊成为思想争鸣的主要园地。
    (2)政论传统恢复并得到发展,通过政论提倡民主与科学,及时评论国内大事。
    (3)新文风出现,采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
    (4)副刊革新,成为宣传介绍新文化的阵地。
    (5)报纸版面编辑和新闻采写业务得到改进。

  • 第5题:

    新闻事业运作规律有何基本点?


    正确答案:新闻事业运作规律内含如下基本点:
    (1)新闻事业运作规律是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必然联系,即新闻事业运用新闻手段,达到沟通社会和引导舆论的目的。通过如此手段,达到这般目的,正是一切新闻运行操作的基本法则。
    (2)新闻事业主要靠传播新闻信息沟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沟通社会结构的各个层面,既沟通上下,也沟通左右,在沟通上下左右的同时,调整公众的认识和社会舆论。新闻事业既是社会的信息中心,也是社会的舆论中心。
    (3)新闻事业的根本属性是它的上层建筑性质,只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事业需要进行企业化管理,靠自收自支来维持生存和发展自己。新闻传媒的新闻采编活动不能以市场为取向,不能按商品价值规律进行商业化运作。因此,新闻事业的一部分活动实行产业化经营,其主要活动则服从政治大局并按新闻规律去操作。
    (4)新闻资产的所有者,一定会干预新闻事业的传播行为和经营活动。资产所有者可能是国家和政党,也可能是私人和集团。干预方式有直接操作,也有间接控制,目的在于使传播活动符合资产所有者的利益和主张。这就决定了阶级社会的新闻事业,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色彩和政治倾向性。

  • 第6题:

    单选题
    对党在白区工作的恢复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A

    瞿秋白和李维汉

    B

    周恩来和李立三

    C

    周恩来和刘少奇

    D

    李立三和邓中夏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五四时期新闻事业有何重大改革。

    正确答案: (1)开创自由讨论的风气,报刊成为思想争鸣的主要园地。
    (2)政论传统恢复并得到发展,通过政论提倡民主与科学,及时评论国内大事。
    (3)新文风出现,采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
    (4)副刊革新,成为宣传介绍新文化的阵地。
    (5)报纸版面编辑和新闻采写业务得到改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瞿秋白对我国新闻事业作出哪些贡献?

    正确答案: 1920年,以特派员的身份赴苏俄采访,在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上道苏俄革命和建设的实况。1923年回国后,主编《向导》、《新青年》季刊和《前锋》月刊。1925年主编《热血日报》。1927年主编《布尔塞维克》周刊。1934年担任《红色中华》报社长、编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有何重要贡献?

    正确答案: 托勒密用自己所观测到的大量天文资料和前人所积累的成果将地球中心说加以体系化。利用希腊化时代阿波罗尼乌斯的本轮、均轮和希帕克的偏心轮概念,使地心说的体系与实际观测相符合,提出了自己的宇宙结构学说,即“地心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下列作家中,在儿童歌舞剧和儿童音乐等方面都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A

    柯岩

    B

    瞿秋白

    C

    熊佛西

    D

    黎锦晖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蔡和森、恽伐英、萧楚女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有何贡献?

    正确答案: 蔡和森、恽代英和楚女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革命家和报刊宣传家。蔡和森(1895-1931)湖南湘乡人。早年与毛泽东等在长沙发起组织“新民学会”。1919年11月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11月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全力投入党的宣传事业。曾负责编辑团中央机关报《先驱》。党的二大至六大,连续当选为中央委员开分管宣传工作。1922年9月党中央机关报《向导》创刊,担任第一任主编,成为中国共产党党报事业的缔造者之一。在主编《向导》期间,他以马列主义报刊理论为指导,制定了党早期报刊的办报方针和原则,为后来党报的发展积累了经验。他是个出色的编辑,同时还是个多产的撰稿人。单在《向导》上署名“和森”的政论文就有130多篇。这些文章在当时国内思想舆论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恽代英(1805-1931)字子毅,江苏武进人。“五四”运动期间就是武汉学联的领导之一,参与了《学生周刊》、《武汉星期星期评论》的创办和编辑工作。1921年又在汉口出版过《互助》等进步刊物。1923年他担任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宣传部长时,被指派主编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国共合作时期参与主编国民党的《新建设》月刊和《民国日报》副刊。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并在香港秘密出版《红旗报》。1931年被国民堂杀害。恽代英长期从事青年团的宣传工作,在实践中摸索和积累一套办青年刊物的宝贵经验。恽代英还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理论宣传家,他为党报写下了大量战斗性极强的政论文,成为无产阶级的宝贵财富。
    萧楚女(1897—1927)原名秋,湖北汉阳人。加入过清朝的新军,参加过武昌起义的“五四”运动。萧楚女是自学成才的曲型。他没有上过学,却当过中学的国文教员、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务长和黄埔军校教官。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他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天才。他曾经先后主编过汉口《大汉报》副刊、重庆《新蜀报》、上海《中国青年》河南《中州评论》,并协助毛泽东编辑过《政治周报》。他在与恽代英合作编辑《中国青年》期间为党积累了如何做好青年工作和办好青年刊物的经验。萧楚女写得一手好文章,他的文章观点新颖,笔锋犀利,议论深刻,并善于以情动人,深爱青年读者的喜爱,连资产阶级的报刊也称赞他的文章“字夹风霜”,声成金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1)政党报刊在报业中占突出地位。
    2)资产阶级革命派是这一时期办报的主角。
    3)政论的战斗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4)办报地区、读者对象逐渐扩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蔡和森、恽伐英、萧楚女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有何贡献?


    正确答案: 蔡和森、恽代英和楚女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革命家和报刊宣传家。蔡和森(1895-1931)湖南湘乡人。早年与毛泽东等在长沙发起组织“新民学会”。1919年11月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11月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全力投入党的宣传事业。曾负责编辑团中央机关报《先驱》。党的二大至六大,连续当选为中央委员开分管宣传工作。1922年9月党中央机关报《向导》创刊,担任第一任主编,成为中国共产党党报事业的缔造者之一。在主编《向导》期间,他以马列主义报刊理论为指导,制定了党早期报刊的办报方针和原则,为后来党报的发展积累了经验。他是个出色的编辑,同时还是个多产的撰稿人。单在《向导》上署名“和森”的政论文就有130多篇。这些文章在当时国内思想舆论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恽代英(1805-1931)字子毅,江苏武进人。“五四”运动期间就是武汉学联的领导之一,参与了《学生周刊》、《武汉星期星期评论》的创办和编辑工作。1921年又在汉口出版过《互助》等进步刊物。1923年他担任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宣传部长时,被指派主编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国共合作时期参与主编国民党的《新建设》月刊和《民国日报》副刊。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并在香港秘密出版《红旗报》。1931年被国民堂杀害。恽代英长期从事青年团的宣传工作,在实践中摸索和积累一套办青年刊物的宝贵经验。恽代英还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理论宣传家,他为党报写下了大量战斗性极强的政论文,成为无产阶级的宝贵财富。
    萧楚女(1897—1927)原名秋,湖北汉阳人。加入过清朝的新军,参加过武昌起义的“五四”运动。萧楚女是自学成才的曲型。他没有上过学,却当过中学的国文教员、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务长和黄埔军校教官。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他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天才。他曾经先后主编过汉口《大汉报》副刊、重庆《新蜀报》、上海《中国青年》河南《中州评论》,并协助毛泽东编辑过《政治周报》。他在与恽代英合作编辑《中国青年》期间为党积累了如何做好青年工作和办好青年刊物的经验。萧楚女写得一手好文章,他的文章观点新颖,笔锋犀利,议论深刻,并善于以情动人,深爱青年读者的喜爱,连资产阶级的报刊也称赞他的文章“字夹风霜”,声成金石。

  • 第14题:

    瞿秋白对我国新闻事业作出哪些贡献?


    正确答案: 1920年,以特派员的身份赴苏俄采访,在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上道苏俄革命和建设的实况。1923年回国后,主编《向导》、《新青年》季刊和《前锋》月刊。1925年主编《热血日报》。1927年主编《布尔塞维克》周刊。1934年担任《红色中华》报社长、编委。

  • 第15题:

    资产阶级改良派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有何贡献?


    正确答案: (1)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掀起了中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迫使光绪皇帝下诏书允许和鼓励民间办报。
    (2)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业和报人的社会地位,以后政治家办报成了我国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
    (3)创造了报章新文体,影响了一代文风。

  • 第16题:

    对党在白区工作的恢复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 A、瞿秋白和李维汉
    • B、周恩来和李立三
    • C、周恩来和刘少奇
    • D、李立三和邓中夏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下列作家中,在儿童歌舞剧和儿童音乐等方面都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 A、柯岩
    • B、瞿秋白
    • C、熊佛西
    • D、黎锦晖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问答题
    新闻事业运作规律有何基本点?

    正确答案: 新闻事业运作规律内含如下基本点:
    (1)新闻事业运作规律是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必然联系,即新闻事业运用新闻手段,达到沟通社会和引导舆论的目的。通过如此手段,达到这般目的,正是一切新闻运行操作的基本法则。
    (2)新闻事业主要靠传播新闻信息沟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沟通社会结构的各个层面,既沟通上下,也沟通左右,在沟通上下左右的同时,调整公众的认识和社会舆论。新闻事业既是社会的信息中心,也是社会的舆论中心。
    (3)新闻事业的根本属性是它的上层建筑性质,只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事业需要进行企业化管理,靠自收自支来维持生存和发展自己。新闻传媒的新闻采编活动不能以市场为取向,不能按商品价值规律进行商业化运作。因此,新闻事业的一部分活动实行产业化经营,其主要活动则服从政治大局并按新闻规律去操作。
    (4)新闻资产的所有者,一定会干预新闻事业的传播行为和经营活动。资产所有者可能是国家和政党,也可能是私人和集团。干预方式有直接操作,也有间接控制,目的在于使传播活动符合资产所有者的利益和主张。这就决定了阶级社会的新闻事业,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色彩和政治倾向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资产阶级改良派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有何贡献?

    正确答案: (1)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掀起了中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迫使光绪皇帝下诏书允许和鼓励民间办报。
    (2)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业和报人的社会地位,以后政治家办报成了我国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
    (3)创造了报章新文体,影响了一代文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延安《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中提出了哪些新闻理论问题?这些理论对后来的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第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新闻观,批判唯心主义的新闻观,主张新闻必须完全真实。
    第二、确立"全党办报"思想,批判"同人办报"观点。
    第三、确立"人民公仆"的思想,批判"无冕之王"的观点。
    第四、提倡"政治第一、技术第二"的观点,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方向。
    第五、树立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文风,反对党八股。
    第六、发扬党报的优良作风。
    第七、坚持党性原则。
    经过整风改革,初步奠定了中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的理论基础。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学,促进了新闻工作者的思想改造,推动了新闻工作的深入改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黄远生对我国新闻事业有哪些重要贡献?

    正确答案: 黄远生的贡献:
    在新闻业务上,黄远生以擅长写通讯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
    黄远生的新闻通讯,
    ①是题材重大,记载翔实。由于它对于政界比较熟悉,因此可以采访到别人采访不到的重大内幕新闻。他的纪录,既是新闻,又是信史。
    ②是针砭时弊,忧国忧民。作为一个真正的新闻记者,黄远生用他的如椽之笔,对袁世凯黑暗统治和官僚政客痛加针砭。
    ③细致详尽,幽隐毕达。黄远生的通讯善于捕捉各种细节,绘声绘色,嬉笑怒骂,涉笔成趣,鞭辟入里。
    ④通俗自然,不拘一格。他提倡以浅近文艺普通四周,因而他的通讯和文章虽然用半文半白的文体写成,却十分浅近,且不拘一格。黄远生还发明了“新闻日记”这种文体,用日记的形式报道或评论当日新闻。
    在新闻思想方面:
    黄远生最著名的是:四能说。即为: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黄远生本人正是实践四能的典范,因此,虽然他从事新闻工作实践较短,却能成为名记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瞿秋白对党的新闻事业有何重要贡献?

    正确答案: 瞿秋白(1899-1935)原名霜,江苏常州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和无产阶级杰出的报刊活动家。他对我国新闻事业的贡献有如下三点;
    一、他领导和主编了中国无产阶级的第一批报刊,先后有《新社会》、《人道》、《向导》、《新青年》、《前锋》、《热血日报》、《布尔什维克》、《红旗日报》、《实话》、《红色中华》等十几种。他还领导过中国新闻学研究会和中国左翼记者联盟等团体。他用报刊作为武器,在传播马列主义,号召和组织人民群众参加民民族解放运动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党报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二、他是我国最早的派驻中外采访的新闻记者之一,是我国新闻记者走向世界的先驱。1920年10月至1923年1月,他作为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的特派员前往苏联采访,为国内报刊撰写了大量通讯,最早向中国人员介绍了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的真实情况。这些通讯后来编辑成《俄乡纪程》和《赤都心史》两部著名的通讯集,至今仍是我们学习通讯写作的典范。
    三、他开我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研究的先河,瞿秋白从苏联带回列宁的办报学说和无产阶级报刊工作的经验,结合自己在长期办报实践中的体会,提出不定期一系列党报工作的主张,如:关于正确地在党报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主张;关于报刊宣传必须联系实际,为现实斗争服务的主张;关于加强社论和论文写作,强调其对革命的指导作用的主红;关于党报要为党的建设发挥作用的主张;关于依靠群众办报,开展工家兵通讯员运动的主张等。他的这些主张虽然还不成体系,但可以说是我国无产阶级早期的新闻理论的雏型。它引导后人沿着这些路子去思考,去探索,支创立无产阶级完整的新闻理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我国的新闻事业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国共合作成功,促进了中国革命新高潮的到来,也迎来了新闻事业的大发展。这个时期的中国新闻事业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革命报刊大发展。包括三个方面:(1)由于工农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北伐战争的爆发,一批工农兵报刊应运而生。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机关刊物《中国工人》省港罢工委员会的机关报《工人之路特号》和黄埔军校青年军人联合会办的《中国军人》。(2)为加强对各地革命运动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在各地创办了一批党委机关报如北京的《政治生活》、广东的《人民周刊》、河南的《中州评论》、湖南的《战斗》周报等等。为直接指导“五”运动的开展,中国共产党不在上海创办了党的第一张大型日报《热血日报》。(3)在共产党的真诚帮助下,国民党的各级机关报及其工、农、军、学、妇组织的革命报刊大幅度地增加。上述这些报刊对促进国共合作,推动革命运动,支持北伐战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国共两党的报刊在宣传上都有许多共同点,如国民党上海机关报《民国日报》对待“五卅”运动所采取的态度,就与中共中央办的“热血日报”是一致的。相反地国民党左右两派的报刊之间则存在着激烈的斗争。
    三、大批共产党人参与国民党报刊的工作,有的还担任主编。如毛泽东就主编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机关刊物《政治周报》,恽代英主编了国民党《新建设》月刊等等。
    四、南方革命运动高涨,新闻事业获得很大发展;北方则处在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下,新闻事业受到摧残,因而形成了“南北两重天”的局面。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