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晋绥日报》,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机关报;“客里空”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话剧《前线》中一个特派记者的名字。此人善于捕风捉影、弄虚作假,后来这个名字就成了新闻中虚构胡编的代名词。1946年土地改革运动逐步深入,有的读者向《晋绥日报》投书,反映记者的有些报道失实。1947年6月15日《晋绥日报》编辑部与新华社晋绥总分社决定在该报开辟《不真实新闻与“客里空”之揭露》专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当天报纸向读者作了相关的介绍,希望每个读者都认真负责,大胆地揭发“客里空”和虚假的新闻报道及其作者,在我们的新闻阵营中肃清“客里空”。《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在人民新闻事业建设过程中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更多“《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的情况。”相关问题
  • 第1题:

    反“客里空”是怎么回事?


    正确答案: 1944年延安解放日报连载了萧之翻译的苏联话剧《前线》,剧中有个特派记者叫客里空,此人捕风捉影,弄虚作假,后来这个名字就成为了新闻中虚构胡编的代名词,1947年6月15日《晋绥日报》以客里空为题,向读者作了个介绍,希望每个读者都认真负责,大胆地揭发“客里空”和比客里空更坏的新闻通讯及作者,在我们新闻阵营中肃清“客里空”,《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在人民新闻事业设过程中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 第2题:

    1947年在解放区发起反“客里空”运动的报纸是()。

    • A、《解放日报》
    • B、《人民日报》
    • C、《群众日报》
    • D、《晋绥日报》

    正确答案:D

  • 第3题:

    1947年6月()发表了剧本《前线》中有关“客里空”的部分情节,并借用“客里空”作为一切不真实的和弄虚作假的新闻工作作风的代名词。

    • A、《文萃》
    • B、《新民报》
    • C、《晋绥日报》
    • D、《译报》

    正确答案:C

  • 第4题:

    请简述反“客里空”运动的情况?


    正确答案: (1)“客里空”是1944年延安《解放日报》连载苏联话剧《前线》中一个特派记者的名字。此人善于捕风捉影、弄虚作假,后来这个名字就成了虚构胡编的代名词。
    (2)1946年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逐步深入,有的读者向《晋绥日报》投书,反映记者的有些报道失实。1947年6月15日《晋绥日报》编辑部与新华社晋绥总分社决定在该报开辟《不真实新闻与“客里空”之揭露》专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当天报纸向读者作了相关的介绍,希望每个读者都认真负责,大胆地揭发“客里空”和虚假的新闻报道及其作者,在我们的新闻阵营中肃清“客里空”。
    (3)《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在人民新闻事业建设过程中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促进了解放区新闻工作者的自我改造,对于坚持和发扬新闻工作实事求是的传统,维护新闻真实性,密切新闻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 第5题:

    1942年《解放日报》改版,其根本目的在于()。

    • A、反“客里空”
    • B、配合土地革命
    • C、配合整风运动
    • D、适应党和群众的需要

    正确答案:C

  • 第6题:

    1947年《晋绥日报》在解放区新闻界掀起了一场反“客里空”运动,其本质是为了维护新闻的()。

    • A、真实性
    • B、倾向性
    • C、阶级性
    • D、群众性

    正确答案:A

  • 第7题:

    问答题
    评述反“客里空”运动的经过与意义。

    正确答案: ①土改运动中,新华社和解放区的其他报刊、电台立即展开有关土改运动的宣传报道活动。但是,在土改初期,实际工作中一度出现右的倾向,土改宣传报道也犯了不少右倾错误。
    ②右倾错误的主要是表现是诸多报道的失实。这妨害了土改运动的展开,还损害了人民新闻事业的形象,广大农民对报纸产生了不信任的情绪。对此,自1947年6月起,《晋绥日报》检查了新闻报道工作中的右的倾向和存在新闻失实问题,采用在报纸上公开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发动群众揭露假报道,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发起了反“客里空”运动。6月15日,该报整版刊登苏联剧本《前线》中“客里空”的情节。6月18日,该报与新华社晋绥分社联名发表《关于“客里空”检查》,连载4天,将检查的重点指向报社领导人员,提出把肃清“客里空”与检查端正领导作风结合起来。该运动得到中共中央的肯定,并通过新华社的宣传报道,推广到其他地区,新华社为此专门撰文。在其号召下,各个解放区的新闻界自9月起普遍开展了反对“客里空”运动。
    ③这声由《晋绥日报》发起的解放区新闻战线的反“客里空”运动,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A.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检查、纠正了新闻报道失实现实,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
    B.克服了土改宣传中的右的错误,改造了新闻工作者的立场与作风,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但是,在该运动中,也存在左的偏向,误伤了一些好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单选题
    1947年《晋绥日报》在解放区新闻界掀起了一场反“客里空”运动,其本质是为了维护新闻的()。
    A

    真实性

    B

    倾向性

    C

    阶级性

    D

    群众性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1942年《解放日报》改版,其根本目的在于()。
    A

    反“客里空”

    B

    配合土地革命

    C

    配合整风运动

    D

    适应党和群众的需要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请简述反“客里空”运动的情况?

    正确答案: (1)“客里空”是1944年延安《解放日报》连载苏联话剧《前线》中一个特派记者的名字。此人善于捕风捉影、弄虚作假,后来这个名字就成了虚构胡编的代名词。
    (2)1946年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逐步深入,有的读者向《晋绥日报》投书,反映记者的有些报道失实。1947年6月15日《晋绥日报》编辑部与新华社晋绥总分社决定在该报开辟《不真实新闻与“客里空”之揭露》专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当天报纸向读者作了相关的介绍,希望每个读者都认真负责,大胆地揭发“客里空”和虚假的新闻报道及其作者,在我们的新闻阵营中肃清“客里空”。
    (3)《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在人民新闻事业建设过程中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促进了解放区新闻工作者的自我改造,对于坚持和发扬新闻工作实事求是的传统,维护新闻真实性,密切新闻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1947年在解放区发起反“客里空”运动的报纸是()。
    A

    《解放日报》

    B

    《人民日报》

    C

    《群众日报》

    D

    《晋绥日报》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反“客里空”运动的情况。

    正确答案: (1)“客里空”是1944年延安《解放日报》连载苏联话剧《前线》中一个特派记者的名字。此人善于捕风捉影、弄虚作假,后来这个名字就成了虚构胡编的代名词。
    (2)1946年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逐步深入,有的读者向《晋绥日报》投书,反映记者的有些报道失实。1947年6月15日《晋绥日报》编辑部与新华社晋绥总分社决定在该报开辟《不真实新闻与“客里空”之揭露》专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当天报纸向读者作了相关的介绍,希望每个读者都认真负责,大胆地揭发“客里空”和虚假的新闻报道及其作者,在我们的新闻阵营中肃清“客里空”。
    (3)《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在人民新闻事业建设过程中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促进了解放区新闻工作者的自我改造,对于坚持和发扬新闻工作实事求是的传统,维护新闻真实性,密切新闻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评述反“客里空”运动的经过与意义


    正确答案: i.经过:“客里空”是苏联剧本《前线》中的一个新闻记者的名字。他擅长吹牛拍马,胡编乱造。1947年,《晋绥日报》发表了剧本中有关客里空的有关清洁,并借用“客里空”作为一切不真实的新闻和弄虚作假的新闻工作作风的代名词。同时,在“编者按”里面要求每一个读者都能认真、大胆、负责地揭发“客里空”和比“客里空”更加恶劣的新闻通讯及其作者,在新闻队伍中肃清“客里空”。随后,《晋绥》连续发表了几篇编辑部的文章,还陆续发表了大量的有关材料,有读者的揭发,也有编辑的检查。8月底,新华社发表文章指出反“客里空”运动的意义,号召解放区的新闻单位和个人都应该在群众的监督下,彻底检查自己的立场和作风。各地报纸和通讯社都积极响应,开展了认真的自我检查与批评。1947年9月,反“客里空”运动进入高潮,一直持续到1948年春天。
    ii.意义:反“客里空”运动是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的,同时还发动群众揭发,把新闻工作置身于群众监督之下,充分体现了党报的群众路线和对于革命事业、人民利益负责人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反“客里空”运动改进了新闻工作者的思想作风和新闻业务工作,报纸更加注重编者按语的使用,增加了读者来信的刊登,注意报纸的通俗化;从路线上确立和维护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第14题:

    试述反“客里空”运动及其现实意义。


    正确答案: ①"客里空"是《前线》中的—位爱吹牛拍马、瞎编乱造的战地记者。1947年6月15日《晋绥日报》发表剧本中相关内容,并借用"客里空"作为弄虚作假的新闻工作作风的代名词。随后,解放区兴起反"客里空"运动,号召解放区报纸开展自我批评。通过反"客里空"运动,解放区报纸通讯社都认真检查工作,新闻业务有很大改进,更加重视和维护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②当前,尤其要注重新闻的真实性,只有这样我们的宣传报道才会有力量,才能切实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
    ③结合当前的一些新闻失实现象加以论述。

  • 第15题:

    简述反“客里空”运动的情况。


    正确答案: (1)“客里空”是1944年延安《解放日报》连载苏联话剧《前线》中一个特派记者的名字。此人善于捕风捉影、弄虚作假,后来这个名字就成了虚构胡编的代名词。
    (2)1946年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逐步深入,有的读者向《晋绥日报》投书,反映记者的有些报道失实。1947年6月15日《晋绥日报》编辑部与新华社晋绥总分社决定在该报开辟《不真实新闻与“客里空”之揭露》专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当天报纸向读者作了相关的介绍,希望每个读者都认真负责,大胆地揭发“客里空”和虚假的新闻报道及其作者,在我们的新闻阵营中肃清“客里空”。
    (3)《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在人民新闻事业建设过程中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促进了解放区新闻工作者的自我改造,对于坚持和发扬新闻工作实事求是的传统,维护新闻真实性,密切新闻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 第16题:

    简述《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的情况。


    正确答案:《晋绥日报》,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机关报;“客里空”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话剧《前线》中一个特派记者的名字。此人善于捕风捉影、弄虚作假,后来这个名字就成了新闻中虚构胡编的代名词。1946年土地改革运动逐步深入,有的读者向《晋绥日报》投书,反映记者的有些报道失实。1947年6月15日《晋绥日报》编辑部与新华社晋绥总分社决定在该报开辟《不真实新闻与“客里空”之揭露》专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当天报纸向读者作了相关的介绍,希望每个读者都认真负责,大胆地揭发“客里空”和虚假的新闻报道及其作者,在我们的新闻阵营中肃清“客里空”。《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在人民新闻事业建设过程中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 第17题:

    反“客里空”运动


    正确答案:“客里空”是苏联剧本《前线》中专门捕风捉影、编造假新闻的记者的名字,后来成为一切不真实的和弄虚作假的新闻工作作风的代名词。在解放区土改运动中,新闻宣传存在右倾偏向,有的记者在报道中歪曲事实,针对这个问题,1947年党中央加以纠正。同年6月15日《晋绥日报》率先在报纸上展开自我批评,引发了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运动。此后,迅速扩展到整个解放区的新闻事业,掀起了我国新闻史上声势浩大的反“客里空”运动。

  • 第18题:

    上世纪40年代,延安解放区就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而掀起了广泛深入的()

    • A、反浮躁运动
    • B、反假新闻运动
    • C、反“客里空”运动
    • D、反新闻报道失实运动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的情况。

    正确答案: 《晋绥日报》,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机关报;“客里空”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话剧《前线》中一个特派记者的名字。此人善于捕风捉影、弄虚作假,后来这个名字就成了新闻中虚构胡编的代名词。1946年土地改革运动逐步深入,有的读者向《晋绥日报》投书,反映记者的有些报道失实。1947年6月15日《晋绥日报》编辑部与新华社晋绥总分社决定在该报开辟《不真实新闻与“客里空”之揭露》专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当天报纸向读者作了相关的介绍,希望每个读者都认真负责,大胆地揭发“客里空”和虚假的新闻报道及其作者,在我们的新闻阵营中肃清“客里空”。《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在人民新闻事业建设过程中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名词解释题
    反“客里空”运动

    正确答案: “客里空”是苏联剧本《前线》中专门捕风捉影、编造假新闻的记者的名字,后来成为一切不真实的和弄虚作假的新闻工作作风的代名词。在解放区土改运动中,新闻宣传存在右倾偏向,有的记者在报道中歪曲事实,针对这个问题,1947年党中央加以纠正。同年6月15日《晋绥日报》率先在报纸上展开自我批评,引发了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运动。此后,迅速扩展到整个解放区的新闻事业,掀起了我国新闻史上声势浩大的反“客里空”运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反“客里空”是怎么回事?

    正确答案: 1944年延安解放日报连载了萧之翻译的苏联话剧《前线》,剧中有个特派记者叫客里空,此人捕风捉影,弄虚作假,后来这个名字就成为了新闻中虚构胡编的代名词,1947年6月15日《晋绥日报》以客里空为题,向读者作了个介绍,希望每个读者都认真负责,大胆地揭发“客里空”和比客里空更坏的新闻通讯及作者,在我们新闻阵营中肃清“客里空”,《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在人民新闻事业设过程中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1947年6月()发表了剧本《前线》中有关“客里空”的部分情节,并借用“客里空”作为一切不真实的和弄虚作假的新闻工作作风的代名词。
    A

    《文萃》

    B

    《新民报》

    C

    《晋绥日报》

    D

    《译报》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述反“客里空”运动及其现实意义。

    正确答案: ①"客里空"是《前线》中的—位爱吹牛拍马、瞎编乱造的战地记者。1947年6月15日《晋绥日报》发表剧本中相关内容,并借用"客里空"作为弄虚作假的新闻工作作风的代名词。随后,解放区兴起反"客里空"运动,号召解放区报纸开展自我批评。通过反"客里空"运动,解放区报纸通讯社都认真检查工作,新闻业务有很大改进,更加重视和维护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②当前,尤其要注重新闻的真实性,只有这样我们的宣传报道才会有力量,才能切实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
    ③结合当前的一些新闻失实现象加以论述。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