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国际传播领域中的南北问题。
第1题:
简述佛教的传播及南北特点。
佛教产生于印度,约在两汉之交传入中国。汉武帝通西域,中国与中亚的道路打通,佛教也从西域经丝绸之路传到东土。最早传入的教义是小乘教派的《四十二章经》,而早期的传教者为西域胡僧。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十分迅速,到三国时,据载在今徐州一带就有成千上万的信众。也大概从三国时期开始,中国人有了正式的出家人,以后人数迅速增多。到了魏晋之际,佛教教义已经以大乘经论为主。大体而言,魏晋南北朝佛教教义的流行可分为两大阶段:前期以般若学为主,代表人物早期有道安,之后有鸣摩罗什及其学生僧肇;后期以涅架学为主,代表人物是道生。
佛教在南北朝的发展,是有南北之分的。在南朝,皇帝和士族对佛教都有极大的热情。皇帝信佛以梁武帝为最甚。他曾经四次出家,大臣每次都用上亿的钱把他赎回。此外如齐代的竞陵王萧子显,世家大族如琅琊王氏、陈郡谢氏、庐江何氏等,都祟奉佛法。不过,南朝士人信佛的特点是“偏于谈理”,这实际是延续了玄学清谈的习惯,他们喜好的是佛教所含的哲理部分;对儒、释、道三家义理往往喜欢作调和之论。南朝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基础,所以在接受外来宗教时显出鲜明的本土色彩。南朝虽然也大兴佛法,但舍身出家的人相对北方而言数量要少很多,而佛教与中国固有文化的冲突一般也只表现在理论上。北朝人信佛的特点是“偏于教”,其含义是北朝人的信教重在照佛教所说的去修行,以摆脱轮回,所以特重禅法。这与北朝多内迁的北朝则喜欢立塔造像。建寺院是重视僧人,以便与之论理谈玄;造像则重在礼佛敬神,或往生安乐之士,或求当世福报等。出家在生命的层次,可以摆脱六道轮回;在现实层面,可以摆脱沉生的租税赋役,所以北朝僧人特别多,到北魏未朝,僧人已经多达两百万人,占当时人口的十分之一。由于大量的人口成为佛教徒,使国家既缺少兵源;又缺少税源,大量的土地也被控制在寺院中,形成寺院经济,直接妨碍了国家利益。
略
第2题:
简述国际传播广义、狭义的概念。
广义:包括跨越国界的大众传播,全面设计到了国际信息传播现象,其内容和形式非常广泛。
(1)报刊、杂志等印刷媒介(2)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
(3)卫星电视及互联网等新科技媒介(4)电影、录象带等影音媒介
(5)邮件、电报、电话等电信媒介(6)跨国旅游、留学和移民
(7)国际会议和体育赛事(8)外交及国际政治交流
狭义:跨越国界的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是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播媒介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
略
第3题:
下列选项中,反映冷战后南北关系新变化的有()
第4题:
邓小平所说的国际上的“东西”“南北”问题分别是指什么问题?
第5题:
1985年,邓小平将国际关系问题总结为“东西南北”四个字,其中核心问题是()
第6题:
国际传播秩序中的南北问题研究是属于()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
第7题:
简述20世界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中金融创新的动因及其对国际金融发展的影响(国际金融市场)。
第8题:
人权问题
和平问题
东西问题
南北问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南北对话
南南合作
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反对霸权主义
第12题:
第13题:
简述国际财经公关的传播手段和方式。
国际财经公关的传播手段包括各种组织传播、人际传播、大众传播、各种文字沟通、非文字沟通的方法,包括各种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实物媒介的技术。
略
第14题:
邓小平所说的国际上的“东西南北”问题是指什么?
第15题:
在控制研究领域中,探讨传播者究竟为谁传播、为什么传播等重大问题的是()。
第16题:
解决南北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第17题:
简述南北朝以前,中国文化在东、西不同地域中往复增长的概貌。
第18题:
与国际传播秩序中的南北问题研究有关的理论是()
第19题:
“知识沟”理论的研究领域包括()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贸易领域中的经济协调
货币金融领域中的经济协调
外交冲突中的经济协调
经济增长、债务问题的经济协调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