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於知人心,吾不欲见也。”中“中国”的含义是()。
第1题:
第2题:
下列句子都属于宾语前置句,其中属于宾语借助代词的复指而前置的是()。
A《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B豈若匹夫匹婦之爲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C吾誰欺?欺天乎
D奚以知其然也
第3题:
请翻译以下文言文: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也。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第4题:
下列句子中“於”表示被動並且是介绍行为的处所的是()。
第5题:
翻译: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第6题:
其善者,吾则行之;其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也: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第7题: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释词题)
第8题:
辨析带括号的“之”字在文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始吾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吾请为君责而归(之)/胜请为召而见(之)于先生/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将军/吾闻鲁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平原君曰:胜已泄(之)矣。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
第15题:
将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第16题:
《捕蛇者说》中最能体现全文主旨的语句是()
第17题:
翻译: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论语·先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第18题:
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是知也”的“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第19题:
下列各句中,用“之”复指前置宾语的句子是()。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豈若匹夫匹婦之爲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吾誰欺?欺天乎
奚以知其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