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身而伏,();东西跳梁,();中於机辟,()。
第1题:
《吕氏春秋》:“水出於山而走於海,水非恶山而欲海也,高下使之然也”,“高下使之然也”这句话是在讲述()。
第2题:
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轻於鸿毛。”句中“或”的词性是()。
第3题:
“不累於俗,不飾於物,不苛於人,不忮於衆,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古之道术有在於是者。”中“白心”的含义是()。
第4题:
下列句中“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第5题:
据《素问•平人气象论》所论,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
第6题:
夫物不产於秦,可宝者多;士不产於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从这里可以体会到本文能够说服秦王的关键在什么地方?
第7题:
避开,使动用法
开垦,一般用法
避开,以动用法
避开,一般用法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鲜
闲
兼
先
第11题:
第12题:
西河之爲秦取不久矣
丈人智惑於似其子者而殺於真子
夫惑於似士者而失於真士
吳起治西河之外,王錯譖之於魏武侯
第13题:
夫物不产於秦,可宝者多;士不产於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为什么说文章最后一段总收了全文?
第14题:
井鼃不可以语於海者,();夏虫不可以语於冰者,();曲士不可以语於道者,()。
第15题: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矣。
第16题:
下列句子中“於”表示被動並且是介绍行为的处所的是()。
第17题:
夫物不产於秦,可宝者多;士不产於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这段文字中,什么地方运用了对比论证法?
第18题:
“淮陰侯挈其手,辟左右與之步於庭”中“辟”的含义和用法应该是()
第19题:
第20题:
郤克傷於矢,流血及屨。
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於夷者也。
西伯,伯也,拘於羑里。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第21题:
第22题:
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孫。大父:大伯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丈夫:成年男子的敬稱
今有搆木鑽燧於夏后氏之世者。后:義爲君主
不事力而養足。事:使用
第23题:
连词
副词
代词
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