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利出乎仁义,捐仁义者寡,利仁义者众。”中“捐仁义者”是指()。
第1题:
荀子军事思想的核心是(),反对()。
第2题:
为什么非仁义不能使间()
第3题:
孟子所说的“四德”,即()
第4题:
儒家提出的“仁义礼法”中的“义”代表什么?()
第5题:
翻译: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第6题:
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
第7题:
儒家思想首推仁义,儒家人物中,()提出了杀身成仁,()提出了舍身取义,彰显了仁义这一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
第8题:
第9题:
以武力征服天下
以道德行仁义使天下归顺
以仁义治天下
天子的教化
第10题:
第11题:
责任
情义
礼仪
仁义
第12题:
仁义者才能体恤间人所作的牺牲与承担的风险
仁义者内心坦荡,没有不可让间人知道的事情
仁义者不会过河拆桥
仁义者不会中饱私囊
第13题:
道德的至高境界是仁义。
第14题:
以下哪些不是商鞅的法治思想()
第15题:
“克己复礼为仁”,按孔子的意思是说()。
第16题:
翻译:凡禹之所以为禹者,以其为仁义法正也。然则仁义法正有可知可能之理。然而涂之人也,皆有可以知仁义法正之质,皆有可以能仁义法正之具,然则其可以为禹明矣。
第17题:
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
第18题:
先生议兵,常以仁义为本。仁者爱人,义者循理,然则又何以兵为。
第19题:
第20题:
仁义;争霸
争霸;权势
权势;仁义
第21题:
第22题:
仁义礼信
仁义礼智
义礼智信
仁爱礼信
第23题:
将法律公布于众
仁义德化的作用大于法
仁义礼乐是导致社会分化和混乱的根源
信赏必罚,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