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中“同德”的含义是()。
第1题:
“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中“丑”的含义是()。
第2题:
《礼记》中记载,“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下列说法与材料中思想观念具有一致性的是()
第3题:
在海运保险业务中,构成共同海损的条件是()
第4题:
翻译: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
第5题:
礼仪是人类社会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行为、()
第6题:
将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第7题:
《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第8题:
中国共产党是由千百万党员组成的、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的()。
第9题:
丑陋
怪异
丑行
第10题: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公赐之食。食舍肉。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下列句子中“之”可译成“他”的有()。
第14题:
礼仪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为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和()而共同遵循的道德行为规范。
第15题:
()不是自觉而严格的纪律的要求。
第16题:
试给下面一段文字添加现代标点。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鱼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兴自神农之世斫木为耜煣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而食足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而货通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汉书·食货志》)
第17题:
下列说法反映追踪决策的是()
第18题:
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第19题:
在学习《小石潭记》时,教师要学生注意“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一句中“斗”的用法,并归纳同类字用法。下列句中存在此类字的用法的一项是()。
第20题:
在海运保险业务中,构成共同海损的条件有()
第21题:
个体分工
社会制度
生产能力
劳动力短缺
第22题:
因共同加害行为而产生的共同侵权责任
因教唆、帮助行为而产生的共同侵权责任
因共同危险行为而产生的共同侵权责任
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责任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