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接受美学认为作者和读者之间连贯的一条线是()
第1题:
A.姚斯
B.卢卡契
C.伊瑟尔
D.卡西尔
第2题:
关于编辑与作者之间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有()。
第3题:
接受美学认为研究文学与文学史,必须侧重研究作者的接受过程。
第4题:
《西方美学史》的作者是()
第5题:
将文学文本是一个独立的语言自足体,是一个独立于作者原意和读者解读的封闭对象的理论流派是()
第6题:
接受美学批评的切入文学批评的角度是()
第7题:
德国接受美学家()提出了的“隐含的读者”概念。
第8题:
编辑离不开作者
作者离不开编辑
看法有分歧时,编辑应该接受作者的意见
编辑和作者的共同目标是为读者服务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读者
听众
出版者
作家
第11题:
第12题:
增加一个表:借阅表(读者编号、图书编号)
增加一个表:读者-作者表(读者编号、作者编号)
增加一个表:借阅表(读者编号、图书编号、作者编号)
增加两个表:借阅表(读者编号、图书编号),读者-作者表(读者编号、作者编号)
第13题:
接受美学是()为其理论基础,以读者的文学接受为旨归,研究读者对作品接受过程中的一系列因素和规律的理论体系。
接受美学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联邦德国,又称接受理论。它是“以现象学和解释学为其理论基础,以读者的文学接受为旨归,研究读者对作品接受过程中的一系列因素和规律的方法论体系”
第14题:
隐含的读者是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提出的概念。
第15题:
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在阅读中的作用,认为作品的生命是读者的阅读活动赋予的。
第16题:
在图书数据库中有“作者”表(作者编号、作者名)、“读者”表(读者编号、读者名)和“图书”表(图书编号,图书名、作者编号)等3个基本情况表。如果一名读者借阅过某一本书,则认为该读者与这本书的作者之间形成了关系。为能反映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在数据库中应增加新的表。下列关于新表的设计中,最合理的设计是()
第17题:
“以读者为中心,读者决定一切”是()的宗旨。
第18题:
西方接受美学认为连接作者和读者的一条线是()
第19题:
编辑离不开作者
作者离不开编辑
看法有分歧时,编辑应该接受作者的意见
编辑和作者的共同目标是为读者服务
第20题:
第21题:
编辑离不开作者
作者离不开编辑
看法有分歧时,编辑应该接受作者的意见
编辑和作者的共同目标是为读者服务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作品与社会
作品与作者
作品文本
作品与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