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试析常州词派认同的审美原则“重、拙、大”说的内在意蕴。”相关问题
  • 第1题:

    常州词派的代表,()、周济。


    正确答案:张惠言

  • 第2题:

    清朝各词派中常州词派的影响最大,时间最久。


    正确答案:正确

  • 第3题:

    “常州词派”的开创者是谁?


    正确答案:开创者为张惠言。

  • 第4题:

    清初著名词人朱彝尊是()。

    • A、阳羡词派领袖
    • B、浙西词派领袖
    • C、常州词派领袖
    • D、云间词派领袖

    正确答案:B

  • 第5题:

    清代王鹏运所带领的词派是()。

    • A、常州词派
    • B、教外别传
    • C、临桂词派
    • D、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C

  • 第6题:

    简述常州词派的主要理论。


    正确答案: (1)常州词派发轫于嘉庆初年,大畅于道光时期,影响直至近代而不息。张惠言为此派宗师,他与弟弟张琦编有《词选》,为常州词派的理论范本。
    (2)推尊词体,扩充词体的社会意义。常州词派注重词体的艺术本质及社会功能,认为词与诗一样同属正宗文学之列,强调词除了表现封建士大夫的忠爱之情和“不遇”之感之外,也应表现重大社会政治历史内容和相关的思想情感,加入了明显的时代生活内容。
    (3)强调比兴寄托,注意探索词体的艺术特征与审美规律。张惠言谈比兴多依经立论,主张“意内言外”,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寄寓在语言之外。周济则从词的审美规律方面提出“有寄托入,无寄托出”的见解。
    (4)以比兴寄托作为区分正变的重要标准,对唐宋词的发展历程进行比较系统的清理,并为初学者指出问途词学的路径。张惠言以儒家诗教为指导,把词的发展分为唐、五代、北宋、南宋几个阶段,认为唐代是正,其后为变,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复古主义倾向。周济则在《宋四家词选》一书中为初学者指明学词路径:问途碧山,历梦窗、稼轩,以还清真之浑化。
    (5)常州词派直接针对阳羡和浙西词派的流弊而起,这是时代和词体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他们以儒家诗教为指导,始终未能逾越封建道德规范。对比兴寄托的理解也时时流于教条,表现出常州词派以经说词的明显弊端。

  • 第7题:

    下列派别属于清代词派的是()。

    • A、浙西词派
    • B、常州词派
    • C、阳羡词派
    • D、花间词派
    • E、宋词派

    正确答案:A,B,C

  • 第8题:

    问答题
    试述清代浙派和常州词派的词学思想。

    正确答案: 浙派词论以朱彝尊、汪森等人为代表。其词学思想主要表现为:
    一是尊南宋,反《草堂》。朱彝尊说“小令宜师北宋,慢词宜师南宋”,而且他们所说的南宋,主要是指以姜夔、张炎为代表的词风,而非辛派豪放词。重南宋,轻北宋;重婉约,轻豪放;认为《草堂诗余》(南宋何士信编,明、清间词人将它与《花间集》并推为填词典范)“可谓无目”。
    二是推尊词体,认为词有“变《风》”“变《雅》”之意。所谓变风变雅,是失意者所为。
    三是重雅反秽,重音律反硬语。《词综·发凡》云“言情之作,易流于秽,此宋人选词,多以雅为目。”故《词综》选词以“雅正”为标准。常州词派以张惠言、周济等人的思想为代表,其词学思想主要表现为:
    一是尊词体。张惠言《词选序》认为词与“《诗》之比兴,变风之义,骚人之歌,则近之矣”把词抬到与《诗》《骚》同等崇高的地位。
    二是重比兴寄托。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说“夫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下列派别属于清代词派的是()。
    A

    浙西词派

    B

    常州词派

    C

    阳羡词派

    D

    花间词派

    E

    宋词派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名词解释题
    常州词派

    正确答案: (1)清中期以张惠言为代表的词派;
    (2)强调比兴寄托;
    (3)提倡“深美闳约”的词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同光以后的词坛推尊词体,宗尚的是()。
    A

    浙西词派

    B

    常州词派

    C

    云间词派

    D

    阳羡词派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述常州词派的比兴寄托说。

    正确答案: (1)张惠言的比兴寄托说由于受到其经学观的影响,相对忽视文学的本体意义。周济深化了这一主题,强调在不同的的创作时期,寄托应该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以体现不同的创作境界。《序论》以寄托为中心,提出了作家创作过程中艺术思维活动的基本规律。
    (2)他说:夫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虽从寄托立论,但阐发的艺术底蕴,则无超具体方法的意义。
    (3)周济的寄托说是兼诸创作和鉴赏两方面的内容而说的,包含着近代西方所谓接受美学的理论质素。同时,无论是“有寄托入”还是“无寄托出”都 是围绕物与情的结合而展开论述的。前者是物与情结合的初级阶段,后者是物情结合的高级阶段。这时的物已不是固定的一事一物,而是作家酝酿日久的生活积累和情感积淀到相当程度时随机触发的自然之物,它与情的结合具有浑涵多边妙合无垠的特点,作者的寄托宛然其中,但读者只能隐然体受,而无确指。周济认为这是寄托的最高境界。他的寄托说所具备的美学内涵,不仅是张惠言无法比拟,也是对其早期词学的一种突破和超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张惠言所属的词派是:()

    • A、临桂词派
    • B、常州词派
    • C、金陵词派
    • D、浙西词派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清代的张惠言属于以下哪一个词派?()

    • A、阳羡词派
    • B、临桂词派
    • C、浙西词派
    • D、常州词派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试述常州词派的比兴寄托说。


    正确答案: (1)张惠言的比兴寄托说由于受到其经学观的影响,相对忽视文学的本体意义。周济深化了这一主题,强调在不同的的创作时期,寄托应该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以体现不同的创作境界。《序论》以寄托为中心,提出了作家创作过程中艺术思维活动的基本规律。
    (2)他说:夫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虽从寄托立论,但阐发的艺术底蕴,则无超具体方法的意义。
    (3)周济的寄托说是兼诸创作和鉴赏两方面的内容而说的,包含着近代西方所谓接受美学的理论质素。同时,无论是“有寄托入”还是“无寄托出”都 是围绕物与情的结合而展开论述的。前者是物与情结合的初级阶段,后者是物情结合的高级阶段。这时的物已不是固定的一事一物,而是作家酝酿日久的生活积累和情感积淀到相当程度时随机触发的自然之物,它与情的结合具有浑涵多边妙合无垠的特点,作者的寄托宛然其中,但读者只能隐然体受,而无确指。周济认为这是寄托的最高境界。他的寄托说所具备的美学内涵,不仅是张惠言无法比拟,也是对其早期词学的一种突破和超越。

  • 第16题:

    清初著名词人陈维崧是()

    • A、云间词派领袖
    • B、阳羡词派领袖
    • C、浙西词派领袖
    • D、常州词派领袖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阳羡词派,浙西词派和常州词派都是清前期词派。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8题:

    试述清代浙派和常州词派的词学思想。


    正确答案: 浙派词论以朱彝尊、汪森等人为代表。其词学思想主要表现为:
    一是尊南宋,反《草堂》。朱彝尊说“小令宜师北宋,慢词宜师南宋”,而且他们所说的南宋,主要是指以姜夔、张炎为代表的词风,而非辛派豪放词。重南宋,轻北宋;重婉约,轻豪放;认为《草堂诗余》(南宋何士信编,明、清间词人将它与《花间集》并推为填词典范)“可谓无目”。
    二是推尊词体,认为词有“变《风》”“变《雅》”之意。所谓变风变雅,是失意者所为。
    三是重雅反秽,重音律反硬语。《词综·发凡》云“言情之作,易流于秽,此宋人选词,多以雅为目。”故《词综》选词以“雅正”为标准。常州词派以张惠言、周济等人的思想为代表,其词学思想主要表现为:
    一是尊词体。张惠言《词选序》认为词与“《诗》之比兴,变风之义,骚人之歌,则近之矣”把词抬到与《诗》《骚》同等崇高的地位。
    二是重比兴寄托。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说“夫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

  • 第19题:

    常州词派


    正确答案:嘉庆时期,常州人张惠言与其弟张琦针对浙派末流,振起词格,形成在清中后期声势浩大的常州词派。代表人物为张氏兄弟、董士锡、周济等。主张恢复风骚传统,强调寄托比兴,并讲求文辞之“深美闳约”的体式。常派的“比兴”主要指的是个人生活和遭遇的曲折吐露,与诗骚传统有别。所以他所提出的恢复风骚传统的愿望很难从根本上实现。但由于张惠言的重大影响,这种理论在当时相当风行。

  • 第20题:

    判断题
    阳羡词派,浙西词派和常州词派都是清前期词派。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清代王鹏运属于哪个词学流派?()
    A

    常州词派

    B

    教外别传

    C

    建安词派

    D

    临桂词派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下列文学流派属于清代的有()
    A

    竟陵派

    B

    茶陵诗派

    C

    阳羡词派

    D

    浙西词派

    E

    常州词派


    正确答案: E,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析常州词派认同的审美原则“重、拙、大”说的内在意蕴。

    正确答案: “重”即沉着,在内为蕴藉深厚,情真理足,发为声音,则从容不迫,凝重工稳,反之,则流于轻与薄。“沉着”被况周颐推为词的最高境界,而良好的修养与学问的积累,是达到这一境界的唯一通道,这也是学人之词的重要标志。“拙”与“巧”相对,天然去雕饰之意,意在追求词的自然表现,追求的是一种返璞归真的“拙趣”。“大”涉及到词的立意与格调,其对立面是“纤”。“含婀娜于刚健,有风骚之遗则”是“大”的注脚。要之,况周颐的“重、拙、大”之说,旨在追求一种情真理足的词境,凝重沉着的词风和自然真率的表现,因而强调性情修养与学问积累的重要性,发展了常州词派固有的学人之词的审美倾向。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