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戊戌政变后逃往日本,继续发扬在“戊戌政变”前创学会办刊物的进了精神,先后在日本创办了()等报刊,以推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新运动。

题目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后逃往日本,继续发扬在“戊戌政变”前创学会办刊物的进了精神,先后在日本创办了()等报刊,以推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新运动。


相似考题
更多“梁启超在戊戌政变后逃往日本,继续发扬在“戊戌政变”前创学会办刊物”相关问题
  • 第1题:

    梁启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逃往加拿大,成立了中国维新会,主张君主立宪。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题:

    戊戌政变时,慷慨表示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新派人物是()。

    • A、康有为
    • B、邓世昌
    • C、梁启超
    • D、谭嗣同

    正确答案:D

  • 第3题: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反映的内容是()

    • A、命各省保荐,引进人才
    • B、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 C、裁汰冗员,澄清吏治
    • D、设邮政局

    正确答案:B

  • 第4题:

    梁启超戊戌政变后的报刊思想?


    正确答案: 1、主要观点:
    (1)主张报纸应脱离一党之报范围,成为一国之报,世家之报;
    (2)主张提高报纸的社会地位;
    (3)认为报纸的主要职能是“监督政府”、“向导国民”;
    (4)要促进国家的发展,必须保护人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
    (5)报纸应该成为舆论机关;
    (6)一张“完全尽善”的报纸,必须具有四个条件:一曰宗旨定而高,二曰思想新而立,三曰材料富而当,四曰报事确而速。
    2、与戊戌政变前报刊思想的比较:戊戌政变前,梁启超的报刊思想主要是“耳目喉舌论”,强调报纸的作用是通内外之情与上下之故,把报纸当作改良和加强封建统治的工具;戊戌政变之后,梁启超的新闻思想更深地受到了西方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影响,这时他的新闻思想就丰富多了,并且无论是报纸性质的论述、报纸功能的论述、报馆地位的论述,还是关于言论自由、舆论监督的论述,都有相当深刻的看法。

  • 第5题: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先后创办并主编了()等报刊,主张保皇立宪。

    • A、《万国公报》
    • B、《中外纪闻》
    • C、《时务报》
    • D、《清议报》
    • E、《新民丛报》

    正确答案:D,E

  • 第6题:

    《茶馆》所描写的“三个时代”是()。

    • A、从戊戌政变失败后清政府的腐朽黑暗
    • B、袁世凯死后的军阀混战
    • C、抗战爆发后日本人的奴役
    • D、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统治

    正确答案:A,B,D

  • 第7题:

    单选题
    下列作品属于黄遵宪的是()。
    A

    《戊戌政变记》

    B

    《日本国治》

    C

    《原富》

    D

    《哀旅顺》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判断题
    梁启超在维新变法失败后逃往加拿大,成立了中国维新会,主张君主立宪。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判断题
    戊戌政变发生在1898年9月21日。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梁启超戊戌政变后的报刊活动?

    正确答案: 1、梁启超与《清议报》:
    1898.12.23,横滨,报刊业务:改革言论;刊登政治小说;首先使用了“记者”“党报”“机关报”等新闻名词。
    2、梁启超与《新民丛报》《新小说》:
    《新民丛报》1902.2.8,横滨:前期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后期鼓吹“君主立宪”、“开明专制”,反对革命。
    《新小说》月刊,1902.11,刊载新体小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后逃往日本,继续发扬在“戊戌政变”前创学会办刊物的进了精神,先后在日本创办了()等报刊,以推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新运动。

    正确答案: 《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政论》、《国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重新“垂帘听政”的名义是()
    A

    “军政”

    B

    “宪政”

    C

    “亲政”

    D

    “训政”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从更完整的意义说,刊登小说的文学期刊,是梁启超在日本创办的《新小说》。这个刊物于光绪二十八年()创办。


    正确答案:1902年

  • 第14题:

    《戊戌政变记》是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5题:

    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重新“垂帘听政”的名义是()

    • A、“军政”
    • B、“宪政”
    • C、“亲政”
    • D、“训政”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戊戌政变后改良派在海内外办过哪些报刊?


    正确答案: 1898年9月21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发动政变。光绪皇帝被囚禁,谭嗣同等“六君子”喋血都门,康有为、梁启超等逃亡海外,改良派报刊除个别幸免外全部被查封。改良派只得把宣传中心转移到海外。康有为流亡海外期间,成立了保皇会,在日本、南洋、美洲、澳洲设立了100多个分会,办起数十种报刊形成了第一次华侨办报高潮。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在日本,有《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报和《政论》报;
    在新加坡,有《天南新报》和《南洋总汇报》
    在美国,有《文兴日报》、《大同日报》、《新中国报》和<维新报》;
    在加拿大,有《日新报》;
    在澳大利亚,有《东华报》
    在印尼,有《泗水日报》、《苏岛日报》;
    在缅甸,有《仰光新报》和《商务报》
    在泰国,有《启南日报》。
    在这些报刊中,影响最大的是在日本楷滨出版的《清议报》和《新民丛报》。
    《清议报》(旬刊)是改良派在海外办的第一个机关报,1898年12月23日创刊,由染启超主编。每期印好后,通过日本邮局寄给在华日侨和日本洋行在国内秘密发行。其宗旨是“倡民权,衍哲理,明朝局,励国耻”,主要倾向是拥光绪,反慈禧,鼓吹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同时也发表了许多谈民权、谈自由、谈破坏、谈变革的文章。1901年12月出至第100期时,因报馆被焚而停。
    《新民丛报》创刊于1902年2月8日,由粱启超主编。它是粱启超仿效西方大型综合性杂志创办的半月刊,设有25个栏目,天文地理无所不包,古今中外无所不谈。其内容之丰富,议论之深刻,编辑之慎严,印刷之精美,为“中国报界前所未有”。因此创刊号加印4次还满足不了读者的需要,以后最高发行量达14000份,在国内外设立了97个分销处。该报总的政治倾向是鼓吹君主立宪,但在1903年以前也大谈革命,谈共和,谈暴动。粱启超在该报发表了许多“危险激烈之言”,很受读者欢迎,被誉为“言论界之骄子”。1003年后粱启超宣布与“共和”告别,言论日趋保守。l905年以后经过与同盟会机关报的一场论战,梁启超理屈词穷,不得不于1907年8月宣布停刊。
    1903年拒俄运动以后,国内党禁放松。康有为派人回国在上海、香港、广州办报,在国内的君宪派人士亦在上海、天津、北京等地办起了一报纸。在这些报纸当中,最重要的是《时报》和《大公报》。《时报》是戊戌政变后改1904年6月12日创刊于上海,由狄葆贤(字楚青,号平子)主持。狄在创办该报时宣布:“吾办此报,非为革新舆论,乃欲革新代表舆论之报界。”因此,该报在舆论方面的成就不大,却在报纸改革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一是首先将“时评”这种短小精悍的新闻文体移植于日报;二是首创“周刊”这种版面形式;三是首先采用1至6号铅字排印标题和内容,“务求醒目”;四是彻底摆脱书册式痕迹,将报纸改为4个版面。这些改革,为各报效法,对我国报纸业务的改进起到了促进作用。
    《大公报》1902年6月17日创刊于天津,由满族人英敛之(名英华)创办,至今仍是在香港出版,是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英敛之主持期间(1902-1916)的《大公报》鼓吹君主立宪,以敢言、报风严肃和“替劳苦大众说话,而见重于时,在华北地区有很大影响。

  • 第17题:

    戊戌政变发生在1898年9月21日。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戊戌政变


    正确答案: 1898年(戊戌年)9月21日,封建顽固派首领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于中南海瀛台,她并以“训政”的名义,重掌政权。旋即以“结党营私,莠言乱政”的罪名,下令逮捕康有为等改良派。康有为逃往香港,梁启超逃往日本。她又捕杀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等六人,史称“戊戌六君子”。罢免维新派官员陈宝箴、江标、黄遵宪等数十人。所有新政,除京师大学堂外,都被废除。戊戌变法失败。

  • 第19题:

    多选题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先后创办并主编了()等报刊,主张保皇立宪。
    A

    《万国公报》

    B

    《中外纪闻》

    C

    《时务报》

    D

    《清议报》

    E

    《新民丛报》


    正确答案: E,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名词解释题
    戊戌政变

    正确答案: 1898年(戊戌年)9月21日,封建顽固派首领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于中南海瀛台,她并以“训政”的名义,重掌政权。旋即以“结党营私,莠言乱政”的罪名,下令逮捕康有为等改良派。康有为逃往香港,梁启超逃往日本。她又捕杀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等六人,史称“戊戌六君子”。罢免维新派官员陈宝箴、江标、黄遵宪等数十人。所有新政,除京师大学堂外,都被废除。戊戌变法失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反映的内容是()
    A

    命各省保荐,引进人才

    B

    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C

    裁汰冗员,澄清吏治

    D

    设邮政局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戊戌政变后改良派在海内外办过哪些报刊?

    正确答案: 1898年9月21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发动政变。光绪皇帝被囚禁,谭嗣同等“六君子”喋血都门,康有为、梁启超等逃亡海外,改良派报刊除个别幸免外全部被查封。改良派只得把宣传中心转移到海外。康有为流亡海外期间,成立了保皇会,在日本、南洋、美洲、澳洲设立了100多个分会,办起数十种报刊形成了第一次华侨办报高潮。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在日本,有《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报和《政论》报;
    在新加坡,有《天南新报》和《南洋总汇报》
    在美国,有《文兴日报》、《大同日报》、《新中国报》和<维新报》;
    在加拿大,有《日新报》;
    在澳大利亚,有《东华报》
    在印尼,有《泗水日报》、《苏岛日报》;
    在缅甸,有《仰光新报》和《商务报》
    在泰国,有《启南日报》。
    在这些报刊中,影响最大的是在日本楷滨出版的《清议报》和《新民丛报》。
    《清议报》(旬刊)是改良派在海外办的第一个机关报,1898年12月23日创刊,由染启超主编。每期印好后,通过日本邮局寄给在华日侨和日本洋行在国内秘密发行。其宗旨是“倡民权,衍哲理,明朝局,励国耻”,主要倾向是拥光绪,反慈禧,鼓吹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同时也发表了许多谈民权、谈自由、谈破坏、谈变革的文章。1901年12月出至第100期时,因报馆被焚而停。
    《新民丛报》创刊于1902年2月8日,由粱启超主编。它是粱启超仿效西方大型综合性杂志创办的半月刊,设有25个栏目,天文地理无所不包,古今中外无所不谈。其内容之丰富,议论之深刻,编辑之慎严,印刷之精美,为“中国报界前所未有”。因此创刊号加印4次还满足不了读者的需要,以后最高发行量达14000份,在国内外设立了97个分销处。该报总的政治倾向是鼓吹君主立宪,但在1903年以前也大谈革命,谈共和,谈暴动。粱启超在该报发表了许多“危险激烈之言”,很受读者欢迎,被誉为“言论界之骄子”。1003年后粱启超宣布与“共和”告别,言论日趋保守。l905年以后经过与同盟会机关报的一场论战,梁启超理屈词穷,不得不于1907年8月宣布停刊。
    1903年拒俄运动以后,国内党禁放松。康有为派人回国在上海、香港、广州办报,在国内的君宪派人士亦在上海、天津、北京等地办起了一报纸。在这些报纸当中,最重要的是《时报》和《大公报》。《时报》是戊戌政变后改1904年6月12日创刊于上海,由狄葆贤(字楚青,号平子)主持。狄在创办该报时宣布:“吾办此报,非为革新舆论,乃欲革新代表舆论之报界。”因此,该报在舆论方面的成就不大,却在报纸改革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一是首先将“时评”这种短小精悍的新闻文体移植于日报;二是首创“周刊”这种版面形式;三是首先采用1至6号铅字排印标题和内容,“务求醒目”;四是彻底摆脱书册式痕迹,将报纸改为4个版面。这些改革,为各报效法,对我国报纸业务的改进起到了促进作用。
    《大公报》1902年6月17日创刊于天津,由满族人英敛之(名英华)创办,至今仍是在香港出版,是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英敛之主持期间(1902-1916)的《大公报》鼓吹君主立宪,以敢言、报风严肃和“替劳苦大众说话,而见重于时,在华北地区有很大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茶馆》所描写的“三个时代”是()。
    A

    从戊戌政变失败后清政府的腐朽黑暗

    B

    袁世凯死后的军阀混战

    C

    抗战爆发后日本人的奴役

    D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统治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