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诗歌创作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试举具体作品为例证进行分析。

题目

龚自珍诗歌创作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试举具体作品为例证进行分析。


相似考题
更多“龚自珍诗歌创作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试举具体作品为例证进行分析。”相关问题
  • 第1题:

    三内夹两盆地,是新疆最突出的地形地貌特征,三山和两盆具体指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三山是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两盆是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 第2题:

    《天问》一诗在艺术上有哪些突出的特色?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天问》在艺术上有以下突出特色:
    首先是表现为深沉的理性思考与热烈的感情相结合。《天问》全诗完全由提问组成,从宇宙洪荒、天文、地理之事问起,继而又问人事,广涉夏、商、周三代历史,最后以问楚先和当代楚国现实作结,洋洋洒洒,无所不问,但细按其提问的方式和口气,又绝非是什么纯知识性的问答,即并非完全属于问所不知;而更多的是问所不信,问所不平,以至问所当知。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历史、社会深思熟虑后的一种质疑,一种见解,一种抒怀。
    在对自然界现象所提的问题中,大多数是属于对前人学说的质疑,在一系列的质问中,蕴含着诗人在进行某些理性思考后对前人成说的否定。如长诗一开头对“遂古之初”的提问,无疑是对当时流传的天地开辟前“混沌”说的否认。诗人在长诗《天问》中,对历代兴亡史的发问,是本诗的主旨所在,即以历史为明鉴,来警戒楚之有国者,改弦易张,以救亡图存。在这部分里,既包含着诗人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深刻反思,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也倾注着诗人对历史上贤明政治、正义人物的仰慕和对昏君奸佞的挞伐,其爱憎分明的感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其次,从形式看,《天问》长诗完全由问句出之,确为“创格”,但如果没有艺术思维的驾驭,就会质直、呆板、枯燥,浑然一片,以至让人难以卒读。而令人惊奇的是,《天问》这首由一百七十余句组成的问语长诗,却完全不是这样。它通过不同语词的运用,不同句式的变化,使全诗诗句错落有致,疾徐相间,且一气充盈,独具风采。
    人在《天问》诗中,根据不同的问义和语气的要求,把众多疑问词相间使用。而在疑问词的用法上,有的放在句首,有的“以”、“焉”等虚词相连用,以表顿挫和转折。 在句式上,《天问》以四字句为主干,属四言体,但它多达四分之一左右的句式,又打破四言,杂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以至八言等不同句式,这也使诗平添了语句的错落之美。
    《天问》全诗以问句构成,而问式的变化,对全诗的艺术性则起着更大的作用。全诗的这种句式、问式的错综变化,再加上针对不同问题所负载的感情色彩——或探究质疑,或谴责讽刺,或同情赞美,或激昂热烈,或冷峻无情,从而构成了全诗的雄肆活脱,穷幽极渺的风格,并取得了奇气袭人的效果。

  • 第3题:

    龚自珍的诗歌有什么最突出的特征、特点?(或龚自珍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龚自珍诗歌最突出的特征、特点有两方面:
    (1)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有:
    第一,揭露现实,抨击“衰世”。如《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之十二(楼阁参差未上灯)、《泳史》(金粉东南十五州)等。都是代表作品。
    第二,反对侵略,要求救国。如《己亥杂诗》之八十五(津梁条约遍南东)、八十七(故人横海拜将军)可为代表。
    第三,反对思想专制。如《己亥杂诗》之一百二十五(九州生气恃风雷)都是代表作品。
    (2)诗歌突出的艺术成就:
    第一,构思神奇,想象丰富。他推崇庄子、屈原和李白,不少诗歌写得奇警瑰丽,形象飞动,富于浪漫气息。如《西效落花歌》。
    第二,借物寄情,深邃含蓄。借外物的自然特征、兴衰变化,寓自己的情思。他的诗歌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
    第三,形式多样,风格多样。他的七言绝句为大宗,占了诗歌的三分之一。《己亥杂诗》315首全部为七绝。他的诗也有自叹怀才不遇的身世。
    第四,语言清奇多采,不拘一格,寓于变化。

  • 第4题:

    九叶诗人中,穆旦的诗歌创作突出地体现了新诗现代化的深层探索。请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说明作者所进行的艺术创新。


    正确答案: 穆旦诗歌的艺术创新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戏剧张力的构造。穆旦诗中的个人风格十分显著,构成了一种迥异他人的“张力之美”。这种“张力”首先表现在他的诗歌体式上。诗人的诗体主要分两类:一类是抒情短诗,诗意凝练紧凑,抒发内心的情感与思辨;一类则是戏剧体长诗,如《防空洞里的抒情》、《从空虚到充实》、《神魔之争》等。另一种“张力”模式在穆旦诗中表现为不同类型的经验、词语和诗境的陌生化并置上。如《五月》一诗就是这样。②“用身体来思想”。(见上题)③对传统诗意的反动。在新诗诗人中,穆旦是受中国传统诗词影响最少的一个,这是他自觉选择的结果。他反对诗歌书写那些所谓诗意的“风花雪月”,主张以特殊的现代经验为表现对象。他是力图通过追求“非诗意”来达到新鲜的独特诗意。古典诗歌情景交融、“思与境偕”的审美理想在穆旦的诗中,遭到了自觉的抵制,读者在他的诗中很少看到风花雪月的“诗化”境界,更多的是物化的、异质性的现代经验。他早期采用现代手法写成的《还原作用》一诗,就出现了“污泥里的猪”等丑的字样,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用了‘非诗意’词句写成诗。”在他的其他诗作中,也极大地疏远了古典诗境的醇美取向。对古典诗境的反动,不仅表现在诗歌素材的现代化上,更显示为诗歌审美的生成上。在语言上,穆旦也表现出一种“非诗意”的反叛姿态,将新诗从封闭的“诗歌语言”的狭隘中解放出来。他不仅将大量现代生活词汇引入诗中,而且常常采用逻辑关联词和欧化句法,作为诗歌的主干,形成一种理性的推论力量。如《鼠穴》一诗的句子就是如此。

  • 第5题:

    结合具体作品,试分析寓言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1、寓意性。
    2、结构简单,语言精练。
    3、比喻和象征的手法。
    4、多层次的寓意表达。

  • 第6题:

    问答题
    试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李白、杜甫七古的不同。

    正确答案: (1)李白多用乐府旧题杜甫多“即事名篇”自创新题。
    (2)李白多抒写个人情志胸怀杜甫多叙写时代现实。
    (3)表现手法上李白多用夸张、想象、梦境等杜甫多用高度概括的场面描写表现广阔的社会背景叙事角度丰富多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文学风格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独创性。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艺术独创性,因此独创性是风格最突出的特征。风格总是和独创性联系在一起,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家无不拥有自己的风格,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品才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试分析九叶诗人诗歌创作中忧患意识。

    正确答案: ①九叶诗人承传了中国文学感时愤世、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其诗作表现出忧愤深广的情绪色调。
    ②九叶诗人讴歌人民的奋起抗争,诅咒反动统治的倒行逆施,力求写出时代精神和社会生活的本质。(陈敬容《从灰尘中望出去》、杜运燮《霉》、袁可嘉《上海》、杭约赫《最后的演出》。)他们所抒写的人生苦难处处紧扣时代的脉息,他们对社会丑恶的揭露具有政治批判的尖锐锋芒。
    ③九叶诗人是一群为人民抒唱心声的歌者,他们的诗作宣布为了人民早日摆脱无边的苦海,自己要挺身奋战甚至奉献生命。代表作有辛迪的《布谷》、唐的《歌向未来》、陈敬容的《力的前奏》等。对于人的生命意识的表现和人生现象的哲理思考是九叶诗人一个相通的主体意象。他们写出了人生的苦难,写出现实人生的忧患不安,写出人生的渴望与信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龚自珍的诗歌有什么最突出的特征、特点?(或龚自珍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龚自珍诗歌最突出的特征、特点有两方面:
    (1)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有:
    第一,揭露现实,抨击“衰世”。如《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有四首》之十二(楼阁参差未上灯)、《泳史》(金粉东南十五州)等。都是代表作品。
    第二,反对侵略,要求救国。如《己亥杂诗》之八十五(津梁条约遍南东)、八十七(故人横海拜将军)可为代表。
    第三,反对思想专制。如《己亥杂诗》之一百二十五(九州生气恃风雷)都是代表作品。
    (2)诗歌突出的艺术成就:
    第一,构思神奇,想象丰富。他推崇庄子、屈原和李白,不少诗歌写得奇警瑰丽,形象飞动,富于浪漫气息。如《西效落花歌》。
    第二,借物寄情,深邃含蓄。借外物的自然特征、兴衰变化,寓自己的情思。他的诗歌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
    第三,形式多样,风格多样。他的七言绝句为大宗,占了诗歌的三分之一。《己亥杂诗》315首全部为七绝。他的诗也有自叹怀才不遇的身世。
    第四,语言清奇多采,不拘一格,寓于变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三山夹两盆,是新疆最突出的地形地貌特征,三山和两盆具体指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三山是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两盆是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九叶诗人中,穆旦的诗歌创作突出地体现了新诗现代化的深层探索。请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说明作者所进行的艺术创新。

    正确答案: 穆旦诗歌的艺术创新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戏剧张力的构造。穆旦诗中的个人风格十分显著,构成了一种迥异他人的“张力之美”。这种“张力”首先表现在他的诗歌体式上。诗人的诗体主要分两类:一类是抒情短诗,诗意凝练紧凑,抒发内心的情感与思辨;一类则是戏剧体长诗,如《防空洞里的抒情》、《从空虚到充实》、《神魔之争》等。另一种“张力”模式在穆旦诗中表现为不同类型的经验、词语和诗境的陌生化并置上。如《五月》一诗就是这样。②“用身体来思想”。(见上题)③对传统诗意的反动。在新诗诗人中,穆旦是受中国传统诗词影响最少的一个,这是他自觉选择的结果。他反对诗歌书写那些所谓诗意的“风花雪月”,主张以特殊的现代经验为表现对象。他是力图通过追求“非诗意”来达到新鲜的独特诗意。古典诗歌情景交融、“思与境偕”的审美理想在穆旦的诗中,遭到了自觉的抵制,读者在他的诗中很少看到风花雪月的“诗化”境界,更多的是物化的、异质性的现代经验。他早期采用现代手法写成的《还原作用》一诗,就出现了“污泥里的猪”等丑的字样,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用了‘非诗意’词句写成诗。”在他的其他诗作中,也极大地疏远了古典诗境的醇美取向。对古典诗境的反动,不仅表现在诗歌素材的现代化上,更显示为诗歌审美的生成上。在语言上,穆旦也表现出一种“非诗意”的反叛姿态,将新诗从封闭的“诗歌语言”的狭隘中解放出来。他不仅将大量现代生活词汇引入诗中,而且常常采用逻辑关联词和欧化句法,作为诗歌的主干,形成一种理性的推论力量。如《鼠穴》一诗的句子就是如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龚自珍诗歌创作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试举具体作品为例证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龚自珍诗歌在思想上,揭露现实,反对殖民主义入侵,维护祖国尊严,反对封建专指,呼唤解放个性,在艺术上构思神奇,善于借物寄情,多格多样,语言清奇多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三山夹两盆,是新疆最突出的地形地貌特征,三山和两盆具体指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三山是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两盆是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 第14题:

    试结合作品分析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


    正确答案: 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是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和历史性的结合
    "诗"与"史"的结合,也就是文学性和历史性的结合。咏史怀古诗词的题材注定了它有诗和史的双重特征,首先,文学性是它的永恒魅力,从形态上来说,它是文学,是诗词,而不是历史。其次,咏史怀古诗词也具有历史性,它有史的依据。
    二是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
    从诗歌的内容上来看,咏史怀古诗词的独特内涵在于"咏史"和"言志"的结合,并最终归结为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咏史怀古是动因,而言志抒怀采是最终的旨归。从一定程度上讲,咏史怀古诗词更像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政治诗。
    三是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多维的时空组合是咏史怀古诗词的一个显著特征,因为题材的关系,咏史怀古诗词在时间和空间跨度上有无限自由伸展的容量,可以在古代与当今、过去与现在中进行转接切换。还可以从眼前之景,遥想往昔的景象,这是跨越历史的空间切割。既有时间的跨度,又有空间的对比转换,这正是咏史怀古诗词独有的艺术特质。

  • 第15题:

    结合平时的阅读,试分析论述徐志摩的诗歌创作的特点。


    正确答案:分前后期创作,前期注重清新、自然、活泼、浪漫的诗歌形象的塑造,诗风小诗潇洒飘逸,秀丽缠绵,后期注重内心情感的抒发,传达一种唯美主义的人生理想和诗绪。
    (一)从形式上看徐志摩诗歌具有内在外在高度统一的美感。他遵从了闻一多的三美的理论,即所谓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但又有自己独特的实践,这主要体现在他对各种诗体的尝试,他认为每一种诗体都有其最合适的内容来填充。其中最典型的是他对十四行诗体和散文诗体的尝试及突破徐志摩诗歌的很多方面的发展都是很有创造性的,他敢于突破古典的抒情方式,并揉入西方的各种思潮,还大胆的创造新的体式,敢为新诗开拓新的格律,意境优美,唯美。
    (二)格律方面,徐志摩的探索阻止了新诗过于散漫,内容流于肤浅空泛之弊从而使内容更有节制思想跟有深度。闻一多讲诗歌格律时谈到了三美,在徐志摩的诗歌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很贯彻。茅盾曾批评徐志摩的诗歌《不知道风那一个方向吹中说到:“我们能够指出这首诗歌形式上的美丽,章法很整饬,音调是铿锵的。但是这位诗人告诉我我们什么呢?这就是很少一点了。”但是诗歌并不是以传达内容的多少、优劣论成败的,作者在这首诗歌里更多的是表达里一种心情,这是一种感情的传达。诗歌所承载的内容因该是多方面的,特别是抒情诗,对感情的传达的丰富程度和真实程度反而是一首诗歌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现在这里来看徐志摩的外在形式,主要是谈格律方面的创新,徐志摩诗歌的格式简单但却变化多端,从而眼生出了许多的美感。如他的诗歌《海韵》五节,每节的基本格式都是单行加两行退格的形式,并且单行的词句大致相同,只有小的改动,但就是这小的改动却使诗歌内蕴,一唱三和,回味悠长。徐志摩对音节的处理,也是“煞费苦心”经营而成的,说徐志摩是一个天才诗人,这一点也不假,但是他无疑也是勤奋的,我们来看他的那首《沙扬娜拉一首》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沙扬娜拉》本是首长诗歌一共18小节,收在1925年8月版的《志摩的诗》里,再版时,仅剩下最后一个小节了,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一小段,“沙扬娜拉”是日语“再见”的意思。但经徐志摩放在诗歌中,也便清脆有形、掷地有声也赋有了诗意。这首诗歌也很好的反映了徐徐志摩的诗歌的大概格律面貌。从格式上看整首诗歌倾斜而下给人一种气势,其中又有波折,再看用韵,他也深的古典诗词的要领,“柔”、“羞”、“愁”韵脚的和谐,且压平声韵。徐志摩小时候就能写骈体文,从中也可以看出起功力。徐志摩在诗歌的结构上是独具匠心的,撇开内容单从形式上看,他的诗歌新式主要有一下几类,一是比较整饬的方块形,这一点上与闻一多是一致的,闻一多的诗歌体式结构绝大多数都是严整的豆腐块,这可能是他们受古典诗词的影响,讲求句式、字数的整齐划一。如他的诗歌《石虎胡同七号》、《康桥再会吧》、《云游》等。再一种就是长节的矩形块,隔行退格的形式(或多行退格),一般退一格或这两格。例如他的诗歌《去吧》、《为了寻一颗明星》、《再别康桥》等。第三种是每行齐头,只是从后面看多有参差,形成一个错落的美感,如《我不知道风在哪个方向吹》、《偶然》等。第四是没句均后错一字,形成倒阶梯状,如《沙扬娜拉》及《在哀克刹脱教堂前》的第一节,均是这种情况,至于其它的诗体也都是这几种形式的变体或者是几种形式的综合运用。这些形式,在徐诗中均与很哈的运用,它与诗歌的内容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拿徐的诗看有些诗歌透出的美感是用视觉就可以感觉到的,等你用心体会过了,你会发现,他的诗歌就是位才色俱佳的奇女子。并且徐志摩一直在不停的寻求创新,为不同的内容寻求不同的表现形式,他的十四行诗歌,和一些散文诗体都是这种尝试,他认为每种诗体都有其适合的表达内容。所以他不段的尝试也不断的创新,特别的在格律方面在新诗的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
    (三)徐诗的意境无疑是美仑美奂的。意境指的主要是在抒情性作品中显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像空间。而闻一多所讲的绘画美也该是包含在其中的。意境最起码的要求那就是必须是一种形象,然后将形象生华到一种所谓的意境了,我们来看徐志摩的这首《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 第16题:

    试分析建安诗歌创作的时代特征。


    正确答案:一、政治理想的高扬。东汉末年的动乱,使建安文人饱受乱离之苦,也激起他们的政治热情,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曹操以天下为己任,其政治理想最具代表性,对同时代的文人有着很大的影响。曹丕、曹植也有着“救民涂炭”之志,而“七子”更是都有卓尔不凡的气质。建安文人政治热情的普遍高扬,造成了当时诗歌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特点。建安诗歌这种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人生苦短的哀叹。当时社会动乱,生灵涂炭。面对短促而又多艰的人生。建安诗人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态度:第一种是单纯的哀叹。如徐干《室思诗》中的“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第二种是慨叹岁月短促、功名未立,却仍努力追求,曹操的《短歌行》是这方面的典型。第三类是努力突破天命的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这在曹操的《龟虽寿》等诗中得到充分体现。后两种思想体现了建安诗人积极的人生观,对后世有志之士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三、强烈的个性表现。建安时代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建安诗人多高自标置,以文才武略自负,在进行诗歌创作时,不肯踵武前贤或效法同辈,而是另辟蹊径,努力展现自己独特的风貌,如曹操诗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曹丕便娟婉约,有文士气;曹植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在诗体的运用上,建安诗人也各具匠心。曹操的四言诗独擅一时;曹丕的《燕歌行》二首被誉为七言之祖;曹植、王粲、刘桢、蔡琰则以五言诗名世。鲜明的个性色彩,是建安诗歌独具魅力的标志。
    四、浓郁的悲剧色彩。由于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建安诗歌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刘勰《文心雕龙·乐府》中说他们“或述酣宴,或伤羁戍,志不出于慆荡,辞不离于哀思”。建安诗人处于时代与个人双重悲剧的交汇点上,他们敢于正视苦难的社会与人生,勉励自己及他人惜时如金,及早建功立业,赢得不朽的名声。

  • 第17题:

    试分析九叶诗人诗歌创作中忧患意识。


    正确答案:①九叶诗人承传了中国文学感时愤世、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其诗作表现出忧愤深广的情绪色调。
    ②九叶诗人讴歌人民的奋起抗争,诅咒反动统治的倒行逆施,力求写出时代精神和社会生活的本质。(陈敬容《从灰尘中望出去》、杜运燮《霉》、袁可嘉《上海》、杭约赫《最后的演出》。)他们所抒写的人生苦难处处紧扣时代的脉息,他们对社会丑恶的揭露具有政治批判的尖锐锋芒。
    ③九叶诗人是一群为人民抒唱心声的歌者,他们的诗作宣布为了人民早日摆脱无边的苦海,自己要挺身奋战甚至奉献生命。代表作有辛迪的《布谷》、唐的《歌向未来》、陈敬容的《力的前奏》等。对于人的生命意识的表现和人生现象的哲理思考是九叶诗人一个相通的主体意象。他们写出了人生的苦难,写出现实人生的忧患不安,写出人生的渴望与信念。

  • 第18题:

    问答题
    试分析建安诗歌创作的时代特征。

    正确答案: 一、政治理想的高扬。东汉末年的动乱,使建安文人饱受乱离之苦,也激起他们的政治热情,建功立业、扬名后世,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曹操以天下为己任,其政治理想最具代表性,对同时代的文人有着很大的影响。曹丕、曹植也有着“救民涂炭”之志,而“七子”更是都有卓尔不凡的气质。建安文人政治热情的普遍高扬,造成了当时诗歌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的特点。建安诗歌这种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人生苦短的哀叹。当时社会动乱,生灵涂炭。面对短促而又多艰的人生。建安诗人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态度:第一种是单纯的哀叹。如徐干《室思诗》中的“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第二种是慨叹岁月短促、功名未立,却仍努力追求,曹操的《短歌行》是这方面的典型。第三类是努力突破天命的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这在曹操的《龟虽寿》等诗中得到充分体现。后两种思想体现了建安诗人积极的人生观,对后世有志之士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三、强烈的个性表现。建安时代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建安诗人多高自标置,以文才武略自负,在进行诗歌创作时,不肯踵武前贤或效法同辈,而是另辟蹊径,努力展现自己独特的风貌,如曹操诗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曹丕便娟婉约,有文士气;曹植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在诗体的运用上,建安诗人也各具匠心。曹操的四言诗独擅一时;曹丕的《燕歌行》二首被誉为七言之祖;曹植、王粲、刘桢、蔡琰则以五言诗名世。鲜明的个性色彩,是建安诗歌独具魅力的标志。
    四、浓郁的悲剧色彩。由于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建安诗歌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刘勰《文心雕龙·乐府》中说他们“或述酣宴,或伤羁戍,志不出于慆荡,辞不离于哀思”。建安诗人处于时代与个人双重悲剧的交汇点上,他们敢于正视苦难的社会与人生,勉励自己及他人惜时如金,及早建功立业,赢得不朽的名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试结合作品分析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

    正确答案: 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是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和历史性的结合
    "诗"与"史"的结合,也就是文学性和历史性的结合。咏史怀古诗词的题材注定了它有诗和史的双重特征,首先,文学性是它的永恒魅力,从形态上来说,它是文学,是诗词,而不是历史。其次,咏史怀古诗词也具有历史性,它有史的依据。
    二是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
    从诗歌的内容上来看,咏史怀古诗词的独特内涵在于"咏史"和"言志"的结合,并最终归结为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咏史怀古是动因,而言志抒怀采是最终的旨归。从一定程度上讲,咏史怀古诗词更像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政治诗。
    三是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多维的时空组合是咏史怀古诗词的一个显著特征,因为题材的关系,咏史怀古诗词在时间和空间跨度上有无限自由伸展的容量,可以在古代与当今、过去与现在中进行转接切换。还可以从眼前之景,遥想往昔的景象,这是跨越历史的空间切割。既有时间的跨度,又有空间的对比转换,这正是咏史怀古诗词独有的艺术特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试论柳亚子辛亥革命前后诗歌的特征,试举具体作品为例证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内容上:政治抒性诗,怀友掉亡诗,反清反袁诗;
    艺术上:慷慨之气与沉郁之气相结合,风格多样,富于变化,所作多旧体诗,擅长七律和七绝。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结合具体作品,试分析寓言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1、寓意性。
    2、结构简单,语言精练。
    3、比喻和象征的手法。
    4、多层次的寓意表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黄遵宪诗歌的特征是什么?试举具体作品为例证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黄遵宪诗歌在思想上表现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批判封建主义,描绘海外山川风物、社会政治、科技文明等,纪录家乡景物;艺术上笔法灵活,写景真切,风格多样,大胆创新,多长篇巨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天问》一诗在艺术上有哪些突出的特色?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天问》在艺术上有以下突出特色:
    首先是表现为深沉的理性思考与热烈的感情相结合。《天问》全诗完全由提问组成,从宇宙洪荒、天文、地理之事问起,继而又问人事,广涉夏、商、周三代历史,最后以问楚先和当代楚国现实作结,洋洋洒洒,无所不问,但细按其提问的方式和口气,又绝非是什么纯知识性的问答,即并非完全属于问所不知;而更多的是问所不信,问所不平,以至问所当知。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历史、社会深思熟虑后的一种质疑,一种见解,一种抒怀。
    在对自然界现象所提的问题中,大多数是属于对前人学说的质疑,在一系列的质问中,蕴含着诗人在进行某些理性思考后对前人成说的否定。如长诗一开头对“遂古之初”的提问,无疑是对当时流传的天地开辟前“混沌”说的否认。诗人在长诗《天问》中,对历代兴亡史的发问,是本诗的主旨所在,即以历史为明鉴,来警戒楚之有国者,改弦易张,以救亡图存。在这部分里,既包含着诗人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深刻反思,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也倾注着诗人对历史上贤明政治、正义人物的仰慕和对昏君奸佞的挞伐,其爱憎分明的感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其次,从形式看,《天问》长诗完全由问句出之,确为“创格”,但如果没有艺术思维的驾驭,就会质直、呆板、枯燥,浑然一片,以至让人难以卒读。而令人惊奇的是,《天问》这首由一百七十余句组成的问语长诗,却完全不是这样。它通过不同语词的运用,不同句式的变化,使全诗诗句错落有致,疾徐相间,且一气充盈,独具风采。
    人在《天问》诗中,根据不同的问义和语气的要求,把众多疑问词相间使用。而在疑问词的用法上,有的放在句首,有的“以”、“焉”等虚词相连用,以表顿挫和转折。 在句式上,《天问》以四字句为主干,属四言体,但它多达四分之一左右的句式,又打破四言,杂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以至八言等不同句式,这也使诗平添了语句的错落之美。
    《天问》全诗以问句构成,而问式的变化,对全诗的艺术性则起着更大的作用。全诗的这种句式、问式的错综变化,再加上针对不同问题所负载的感情色彩——或探究质疑,或谴责讽刺,或同情赞美,或激昂热烈,或冷峻无情,从而构成了全诗的雄肆活脱,穷幽极渺的风格,并取得了奇气袭人的效果。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