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请谈谈《红楼梦》悲剧的三重意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谈谈吴组缃小说《菉竹山房》中二姑姑身世的悲剧意义。


    正确答案: 二姑姑身世表现了一个传统女性无爱的凄凉人生历程,揭示出腐朽的封建旧文化对人性和生命的压抑与摧残。
    二姑姑遵循着一种虚伪的封建伦理观念,并以“冥婚”和终身守寡(是无爱的凄凉的象征)的形式,极端自律地压抑着外界所不知的一个女人的本能,掩饰着滚滚红尘的诱惑。外表看起来,在幽闭生活中禁铟了几十年已是迟暮之年且终日少言寡笑的二姑对男女情事已心如止水,但这些都无法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她终究是个活生生的女人!在她的内心深处,她依然期望着爱与被爱,渴望过正常人的生活!然而,这一切离她太遥远了。所以当新婚的侄子、侄媳来到菉竹山房,她才会以变态的举止——偷窥新婚夫妇的床上生活来发泄心灵深处压抑已久的灼热的人欲尘念!二姑从一个心灵手巧的姑娘变成如此匪夷所思的老妇,不是因为岁月的风霜,而是因为封建礼教的束缚。这种可悲的畸变让人触目惊心,但这也正说明,人性(这里主要指人自然正当的性爱之欲)是不会泯灭的,再严酷的禁锢,也难以剿杀人性的存在,封建礼教对女性这种自然权力的摧残和剥夺是灭绝人性的。

  • 第2题:

    《红楼梦》中作者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悲剧人物,请分别简要概括三人的悲剧命运。


    正确答案: 贾宝玉终于背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泪而死;薛宝钗虽被尊为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凄凉孤苦。

  • 第3题:

    结合作品,试论《红楼梦》的时代悲剧意义。


    正确答案:1.在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盛与衰总是同时存在而又彼此包涵的,由衰而盛,盛极衰来,是一种螺旋式的发展。清王朝也是这样,虽然当时出现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但其弊病和危机比起以往任何一个封建王朝来或许更为可怕。一方面,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精神统治,对思想文化采取了历史上少见的箝制与麻醉的政策;另一方面,在统治阶级内部,特别是占有大量庄田和享有种种特权的上层贵族,由于失去了开国之初一定程度的淳朴、节俭的作风,骄奢淫逸的风气日益蔓延,日臻腐败。
    2.安富尊荣者多,运筹谋划者少,这是贾府衰败的首要原因。主子们养尊处优,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下人们得过且过,离心离德。奢侈浮华,出多入少,这是贾府败落的原因之一。
    3.《红楼梦》中荣宁二府,是开国勋臣之后,但日渐败落,正如第二回冷子兴所说。“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这里作者借冷子兴的口,全面深刻地揭示了这个贵族世家从荒淫奢侈到后继无人,从物质基础到精神世界都日渐衰败的悲剧命运。奢侈浮华,出多入少,这是贾府败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4.一顿对贾府来说很平常的螃蟹宴便需花费二十多两银子,刘姥姥感叹道。“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为迎接元春省亲,贾府大兴土木,建成了大观园,奢华糜费程度惊人,连过惯皇家生活的元春也不禁摇头叹息。贾府的排场是在入不敷出的境况下勉强支撑起来的,它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收取地租,可是,濒临破产的农村经济,已不可能填满贾府这种无底洞的消费。后继无人,是贾府衰败的第三个原因。
    5.荣宁二公在马上打江山,建立起贾府事业,他们的下一代雄风犹存,可以守成,但到了第三代,即“文”字辈,已经退化为昏聩无能之辈,贾敬一心烧丹炼汞,贾赦则贪婪,荒淫,唯独贾政风声清肃,却庸碌古板,不通庶务。至于第四代,即“玉”字辈的贾珍、贾琏、贾环,以及第五代,草字辈的贾蓉等,则堕落为一群聚赌嫖娼,淫纵放荡之徒,荣宁二公的基业终于毁于儿孙之手。《红楼梦》所揭示的贾府末世气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而生于“康乾盛门户之争,主要是个人恩怨,教派争斗,又杂以神怪妖法,这种单纯的侠客个人复仇,没有多少社会意义。

  • 第4题:

    试述《红楼梦》的悲剧意义


    正确答案: 曹雪芹的《红楼梦》向世人昭示一个人们感情上难以承受,但却无可改变的哲理:人生和社会永远处于摆脱的命运悲剧之中。他从三个层面揭示了从社会到个人,从表层到深层的悲剧意蕴。
    一.社会悲剧。《红楼梦》写出了由家庭悲剧构成的社会悲剧。它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基本线索,以宝、黛爱情为中心事件,写出了从家庭到社会的悲剧命运。
    1.封建官僚家庭政治上的腐败是他们必然衰败的根本原因。如“护官符”的作用,点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黑暗内幕。
    2.从生活的穷奢极欲写出四大家族必然崩溃的结局。如一顿螃蟹宴便是庄稼人一年的生活费。奢侈和荒淫是分不开的,贾府的淫乱无耻已经到了乱伦的地步。
    3.作者以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生动描写,揭示出封建家庭自然枯萎的悲剧命运。贾宝玉的形象在贾府的社会悲剧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作为社会新思潮代表人物的贾宝玉与作为腐朽的封建势力化身的家庭是格格不入的水火关系。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也是社会悲剧的一个缩影。由于无法找到自己理想的社会道路,他把自己的精力转移到爱情生活上来。
    二.道德文化悲剧。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思想,它的突出要点就在于一方面它用“仁爱”来作为每一个人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又强调个人对社会的服从原则,这是要以牺牲个性价值为代价的。
    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以仁爱为核心和以个人服从社会为前提的儒家思想提出了大胆的质疑。从贵族后裔身上看到儒家思想的失败,青年女子的不幸命运,往往也可以从儒家道德文化的影响中找到原因。如薛宝钗尽管是婚姻上的胜利者,然而在个人自我上却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作为封建道德文化造就的标准的淑女形象,她只是以压抑个性去服从社会和家庭。
    三.人生悲剧。人生悲剧则是从哲学上思考生命的本质,《红楼梦》在悲剧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达到中国悲剧作品的顶峰。
    《红楼梦》对中国传统悲剧意识的最大突破,就在于它彻底抛弃了那种自欺欺人,始终幻想喜从天降的浅薄悲剧意识,将人生无所不在的悲剧现象上升到哲学高度来认识其永恒的不幸。王国维认为解脱悲剧有两种,其中一种是看破红尘而出世,这种解脱是宗教的,超自然的,因而是平和的,而高出这种解脱的是贾宝玉,他不是因为自己的痛苦,而是看到全人类的痛苦,从而得到解脱之道的。

  • 第5题:

    为什么红楼梦创造了一个包涵双重悲剧的整体悲剧。


    正确答案:以贾府为代表的贵族世家衰亡史,简称家族悲剧;以宝黛爱情悲剧以及宝钗婚姻悲剧为中心的一群年轻女性的不性命运,简称女儿悲剧。这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悲剧,相互间有有机联系,主要人物贾宝玉和王熙凤是双重悲剧联系的纽带。由作者的双重创作旨意决定,其创作主旨在作为小说总纲的前5回中有鲜明喻示。这些内容构思和形象设计,使双重悲剧相互为用,紧密关联,不可分割,又通过情节框架与观念外壳的外在包容,成为浑然一体的红楼梦整体悲剧的艺术世界。

  • 第6题:

    谈谈你对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的认识。


    正确答案:首先,宝黛悲剧的原因分析。
    第一,贾宝玉和林黛玉都具有叛逆思想。宝玉鄙薄功名,“乖僻邪谬”;黛玉不随流俗,卓尔不群,个性独特。这是当时的社会观念所不能容忍的。
    第二,宝黛之间的爱情。宝黛之间产生爱情是荣府所不能够接受的,它要求有一个能治内,能理外,能束缚宝玉的媳妇。
    第三,贾府的衰败。它要求用婚姻的维系,来支撑贵族生活的必需,来巩固并壮大势力,以满足复兴贾府的愿望。
    所以,宝黛悲剧是必然的。
    其次,悲剧的社会意义。
    《红楼梦》所写的宝黛爱情完全突破了传统小说戏曲中的郎才女貌、一见钟情的格式,其结局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夫贵妻荣的大团圆,而是一个具有深刻思想意义的社会悲剧。它着重表现男女主人公从生活道路到整个伦理道德观念上与封建正统派的尖锐对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宝黛爱情是封建末世一对地主阶级叛逆者的爱情,它在衰败没落的贵族家庭各种矛盾中产生,又在这些矛盾的发展和激化中被毁灭,预示了这个贵族大家庭不可挽回的衰亡命运,同时也预示了这个贵族之家所寄生的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走向崩溃、衰亡的命运。

  • 第7题:

    论《红楼梦》宝黛爱情的悲剧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是一场悲剧,它表现为这一爱情是他们自我的选择而违背了家庭的意愿,体现出对爱情自主自由的追求;这一追求重在心灵的契合而违背了传统的仕途经济,崇尚并不现实的至情至爱;这一追求表现为二人的性情乖张,违背了传统的道德。这些导致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其意义在于旧的传统、道德的分裂,宝玉和黛玉强烈的自我意识,也是当时的封建社会走向没落一个象征。

  • 第8题:

    问答题
    谈谈你对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的认识。

    正确答案: 首先,宝黛悲剧的原因分析。
    第一,贾宝玉和林黛玉都具有叛逆思想。宝玉鄙薄功名,“乖僻邪谬”;黛玉不随流俗,卓尔不群,个性独特。这是当时的社会观念所不能容忍的。
    第二,宝黛之间的爱情。宝黛之间产生爱情是荣府所不能够接受的,它要求有一个能治内,能理外,能束缚宝玉的媳妇。
    第三,贾府的衰败。它要求用婚姻的维系,来支撑贵族生活的必需,来巩固并壮大势力,以满足复兴贾府的愿望。
    所以,宝黛悲剧是必然的。
    其次,悲剧的社会意义。
    《红楼梦》所写的宝黛爱情完全突破了传统小说戏曲中的郎才女貌、一见钟情的格式,其结局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夫贵妻荣的大团圆,而是一个具有深刻思想意义的社会悲剧。它着重表现男女主人公从生活道路到整个伦理道德观念上与封建正统派的尖锐对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宝黛爱情是封建末世一对地主阶级叛逆者的爱情,它在衰败没落的贵族家庭各种矛盾中产生,又在这些矛盾的发展和激化中被毁灭,预示了这个贵族大家庭不可挽回的衰亡命运,同时也预示了这个贵族之家所寄生的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走向崩溃、衰亡的命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请谈谈《红楼梦》悲剧的三重意义。

    正确答案: (1)家庭和社会的时代悲剧
    一方面,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精神统治,对思想文化采取了历史上少见的箝制与麻醉的政策;另一方面,在统治阶级内部,特别是占有大量庄田和享有种种特权的上层贵族,由于失去了开国之初一定程度的淳朴、节俭的作风,骄奢淫逸的风气日益蔓延,日臻腐败。
    (2)以女子命运为代表的文化悲剧
    作为中国伦理性的文化特征,是将人推崇到很高的地位,将人与天地等量齐观,然而,中国文化传统中这种“重人”的意识,并非尊重个人价值和个人的自由发展,而是强调个人对宗族和国家的义务。因此这是一种缺乏个性意识的“人学”,它造成了中国历代所传扬的一种善良、忍辱负重的美德。“中国人从来没有争得人的价格”,曹雪芹深刻地揭示了这种文化意识所造成的悲剧,这种悲剧尤为深刻地体现在弱女子的身上。
    (3)贾宝玉和人生的悲剧
    《红楼梦》里还有一个神话世界,即由情而生的太虚幻境。无才补天而又灵性已通的石头,被带到红尘,幻化成贾宝玉。所以宝玉是个半现实半意象的人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红楼梦》悲剧的三重意义是()。
    A

    家庭和社会的时代悲剧

    B

    以女子命运为代表的文化悲剧

    C

    贾宝玉和人生的悲剧

    D

    统治阶级的悲剧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红楼梦》中作者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悲剧人物,请分别简要概括三人的悲剧命运。

    正确答案: 贾宝玉终于背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泪而死;薛宝钗虽被尊为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凄凉孤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红楼梦》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悲剧意识?今天有何认识意义?

    正确答案: 从社会、道德文化和人生三方面来体现悲剧意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红楼梦》悲剧的三重意义是()。

    • A、家庭和社会的时代悲剧
    • B、以女子命运为代表的文化悲剧
    • C、贾宝玉和人生的悲剧
    • D、统治阶级的悲剧

    正确答案:A,B,C

  • 第14题:

    请谈谈《红楼梦》悲剧的三重意义。


    正确答案:(1)家庭和社会的时代悲剧
    一方面,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精神统治,对思想文化采取了历史上少见的箝制与麻醉的政策;另一方面,在统治阶级内部,特别是占有大量庄田和享有种种特权的上层贵族,由于失去了开国之初一定程度的淳朴、节俭的作风,骄奢淫逸的风气日益蔓延,日臻腐败。
    (2)以女子命运为代表的文化悲剧
    作为中国伦理性的文化特征,是将人推崇到很高的地位,将人与天地等量齐观,然而,中国文化传统中这种“重人”的意识,并非尊重个人价值和个人的自由发展,而是强调个人对宗族和国家的义务。因此这是一种缺乏个性意识的“人学”,它造成了中国历代所传扬的一种善良、忍辱负重的美德。“中国人从来没有争得人的价格”,曹雪芹深刻地揭示了这种文化意识所造成的悲剧,这种悲剧尤为深刻地体现在弱女子的身上。
    (3)贾宝玉和人生的悲剧
    《红楼梦》里还有一个神话世界,即由情而生的太虚幻境。无才补天而又灵性已通的石头,被带到红尘,幻化成贾宝玉。所以宝玉是个半现实半意象的人物。

  • 第15题:

    王国维说:“《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正确答案:赞同这句话。
    1、家庭和社会的悲剧。贾府的极度奢华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基础之上,康乾盛世的回光返照无可挽回的衰败。
    2、宝、黛、钗爱情婚姻的悲剧。宝玉违背了家族给他规定的道路(仕途经济、举案齐眉的贤妻),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他只能俯首就范;黛玉孤高自许,曲高和寡;为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和纯洁的爱情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宝钗城府很深,喜怒不形于色,“冷美人”,造成了她与宝玉的“没有爱情的婚姻”悲剧。
    3、大观园女儿国的毁灭。四春姊妹——原应叹息史湘云——“终究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李纨——终身守寡,“枉与他人作笑谈”。妙玉——“终陷淖泥中”。大观园的丫鬟们——晴雯、金钏、司棋。

  • 第16题:

    分析《红楼梦》如何揭示以家族悲剧为代表的社会悲剧。


    正确答案:(1)《红楼梦》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基本线索,以宝、黛爱情为中心事件,写出了从家庭到社会的悲剧命运。
    (2)作者将封建官僚家族政治上的腐败作为他们必然衰败的根本原因。第四回借门子之口,以“护官符”的作用,点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黑暗内幕,他们上通朝廷,下结州县,“一损俱损,一荣皆荣”。预示出官僚政治从腐败到衰败的必然结局。
    (3)作者揭露出贾府荣华富贵表面之下掩盖的无法治愈的痈疽。作者从生活的穷奢极欲写出四大家族必然崩溃的结局。奢侈和荒淫又是难解难分的,贾府上下的淫乱无耻已经到了乱伦的地步。个人无节制、无止境的欲求又必然导致相互之间的你争我夺、勾心斗角。
    (4)作者以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生动描写,揭示出封建家族自然枯萎的悲剧命运。

  • 第17题:

    《红楼梦》的悲剧意义不包括()

    • A、从小说的题材表层意义看,《红楼梦》写出了由家庭悲剧构成的社会悲剧
    • B、道德文化悲剧,对以仁爱为核心和以个人服从社会为前提的儒家思想提出了大胆的质疑
    • C、《红楼梦》抛弃了那种自欺欺人,始终幻想喜从天降的浅薄悲剧意识,而是将人生无所不在的悲剧现象上升到哲学高度来认识其永恒的不幸。
    • D、曹雪芹不仅昭示了人生无所不在的悲剧,而且认为解决人生悲剧的方法是不存在的。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红楼梦》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悲剧意识?今天有何认识意义?


    正确答案: 从社会、道德文化和人生三方面来体现悲剧意识。

  • 第19题:

    问答题
    谈谈吴组缃小说《菉竹山房》中二姑姑身世的悲剧意义。

    正确答案: 二姑姑身世表现了一个传统女性无爱的凄凉人生历程,揭示出腐朽的封建旧文化对人性和生命的压抑与摧残。
    二姑姑遵循着一种虚伪的封建伦理观念,并以“冥婚”和终身守寡(是无爱的凄凉的象征)的形式,极端自律地压抑着外界所不知的一个女人的本能,掩饰着滚滚红尘的诱惑。外表看起来,在幽闭生活中禁铟了几十年已是迟暮之年且终日少言寡笑的二姑对男女情事已心如止水,但这些都无法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她终究是个活生生的女人!在她的内心深处,她依然期望着爱与被爱,渴望过正常人的生活!然而,这一切离她太遥远了。所以当新婚的侄子、侄媳来到菉竹山房,她才会以变态的举止——偷窥新婚夫妇的床上生活来发泄心灵深处压抑已久的灼热的人欲尘念!二姑从一个心灵手巧的姑娘变成如此匪夷所思的老妇,不是因为岁月的风霜,而是因为封建礼教的束缚。这种可悲的畸变让人触目惊心,但这也正说明,人性(这里主要指人自然正当的性爱之欲)是不会泯灭的,再严酷的禁锢,也难以剿杀人性的存在,封建礼教对女性这种自然权力的摧残和剥夺是灭绝人性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结合作品,试论《红楼梦》的时代悲剧意义。

    正确答案: 1.在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盛与衰总是同时存在而又彼此包涵的,由衰而盛,盛极衰来,是一种螺旋式的发展。清王朝也是这样,虽然当时出现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但其弊病和危机比起以往任何一个封建王朝来或许更为可怕。一方面,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精神统治,对思想文化采取了历史上少见的箝制与麻醉的政策;另一方面,在统治阶级内部,特别是占有大量庄田和享有种种特权的上层贵族,由于失去了开国之初一定程度的淳朴、节俭的作风,骄奢淫逸的风气日益蔓延,日臻腐败。
    2.安富尊荣者多,运筹谋划者少,这是贾府衰败的首要原因。主子们养尊处优,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下人们得过且过,离心离德。奢侈浮华,出多入少,这是贾府败落的原因之一。
    3.《红楼梦》中荣宁二府,是开国勋臣之后,但日渐败落,正如第二回冷子兴所说。“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这里作者借冷子兴的口,全面深刻地揭示了这个贵族世家从荒淫奢侈到后继无人,从物质基础到精神世界都日渐衰败的悲剧命运。奢侈浮华,出多入少,这是贾府败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4.一顿对贾府来说很平常的螃蟹宴便需花费二十多两银子,刘姥姥感叹道。“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为迎接元春省亲,贾府大兴土木,建成了大观园,奢华糜费程度惊人,连过惯皇家生活的元春也不禁摇头叹息。贾府的排场是在入不敷出的境况下勉强支撑起来的,它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收取地租,可是,濒临破产的农村经济,已不可能填满贾府这种无底洞的消费。后继无人,是贾府衰败的第三个原因。
    5.荣宁二公在马上打江山,建立起贾府事业,他们的下一代雄风犹存,可以守成,但到了第三代,即“文”字辈,已经退化为昏聩无能之辈,贾敬一心烧丹炼汞,贾赦则贪婪,荒淫,唯独贾政风声清肃,却庸碌古板,不通庶务。至于第四代,即“玉”字辈的贾珍、贾琏、贾环,以及第五代,草字辈的贾蓉等,则堕落为一群聚赌嫖娼,淫纵放荡之徒,荣宁二公的基业终于毁于儿孙之手。《红楼梦》所揭示的贾府末世气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而生于“康乾盛门户之争,主要是个人恩怨,教派争斗,又杂以神怪妖法,这种单纯的侠客个人复仇,没有多少社会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述《红楼梦》的悲剧意义

    正确答案: 曹雪芹的《红楼梦》向世人昭示一个人们感情上难以承受,但却无可改变的哲理:人生和社会永远处于摆脱的命运悲剧之中。他从三个层面揭示了从社会到个人,从表层到深层的悲剧意蕴。
    一.社会悲剧。《红楼梦》写出了由家庭悲剧构成的社会悲剧。它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基本线索,以宝、黛爱情为中心事件,写出了从家庭到社会的悲剧命运。
    1.封建官僚家庭政治上的腐败是他们必然衰败的根本原因。如“护官符”的作用,点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黑暗内幕。
    2.从生活的穷奢极欲写出四大家族必然崩溃的结局。如一顿螃蟹宴便是庄稼人一年的生活费。奢侈和荒淫是分不开的,贾府的淫乱无耻已经到了乱伦的地步。
    3.作者以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生动描写,揭示出封建家庭自然枯萎的悲剧命运。贾宝玉的形象在贾府的社会悲剧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作为社会新思潮代表人物的贾宝玉与作为腐朽的封建势力化身的家庭是格格不入的水火关系。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也是社会悲剧的一个缩影。由于无法找到自己理想的社会道路,他把自己的精力转移到爱情生活上来。
    二.道德文化悲剧。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思想,它的突出要点就在于一方面它用“仁爱”来作为每一个人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又强调个人对社会的服从原则,这是要以牺牲个性价值为代价的。
    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以仁爱为核心和以个人服从社会为前提的儒家思想提出了大胆的质疑。从贵族后裔身上看到儒家思想的失败,青年女子的不幸命运,往往也可以从儒家道德文化的影响中找到原因。如薛宝钗尽管是婚姻上的胜利者,然而在个人自我上却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作为封建道德文化造就的标准的淑女形象,她只是以压抑个性去服从社会和家庭。
    三.人生悲剧。人生悲剧则是从哲学上思考生命的本质,《红楼梦》在悲剧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达到中国悲剧作品的顶峰。
    《红楼梦》对中国传统悲剧意识的最大突破,就在于它彻底抛弃了那种自欺欺人,始终幻想喜从天降的浅薄悲剧意识,将人生无所不在的悲剧现象上升到哲学高度来认识其永恒的不幸。王国维认为解脱悲剧有两种,其中一种是看破红尘而出世,这种解脱是宗教的,超自然的,因而是平和的,而高出这种解脱的是贾宝玉,他不是因为自己的痛苦,而是看到全人类的痛苦,从而得到解脱之道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论《红楼梦》宝黛爱情的悲剧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是一场悲剧,它表现为这一爱情是他们自我的选择而违背了家庭的意愿,体现出对爱情自主自由的追求;这一追求重在心灵的契合而违背了传统的仕途经济,崇尚并不现实的至情至爱;这一追求表现为二人的性情乖张,违背了传统的道德。这些导致宝黛爱情悲剧的必然性。其意义在于旧的传统、道德的分裂,宝玉和黛玉强烈的自我意识,也是当时的封建社会走向没落一个象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请简述他们爱情故事中的一个情节。

    正确答案: 诉衷肠。湘云带丫环翠缕来贾府,拾到宝玉不慎丢失的金麒麟;黛玉不放心湘云的到来,尤其担心金麒麟又引来“金玉良缘”之说,因此悄悄前来欲察二人之意,听到宝玉在湘云、袭人面前对自己不避嫌疑的称扬,心有所感;接着,宝玉向黛玉倾吐了积聚已久的肺腑之言。黛玉听了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还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但是半个字也不能吐。不觉流下泪来,回身便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王国维说:“《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正确答案: 赞同这句话。
    1、家庭和社会的悲剧。贾府的极度奢华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基础之上,康乾盛世的回光返照无可挽回的衰败。
    2、宝、黛、钗爱情婚姻的悲剧。宝玉违背了家族给他规定的道路(仕途经济、举案齐眉的贤妻),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他只能俯首就范;黛玉孤高自许,曲高和寡;为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和纯洁的爱情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宝钗城府很深,喜怒不形于色,“冷美人”,造成了她与宝玉的“没有爱情的婚姻”悲剧。
    3、大观园女儿国的毁灭。四春姊妹——原应叹息史湘云——“终究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李纨——终身守寡,“枉与他人作笑谈”。妙玉——“终陷淖泥中”。大观园的丫鬟们——晴雯、金钏、司棋。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