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训诂书。三国魏时张揖撰。张揖字稚让,魏明帝太和中为博士。张揖在《上广雅表》里说,《尔雅》一书所集训诂还很不完备,所以把群书中文同义异,音转失读,八方殊语,庶物易名,不在《尔雅》的都详录品核,以著于篇。其意在增广《尔雅》,因此所释仍用《尔雅》旧目,自《释诂》、《释言》、《释训》以下,直至《释兽》、《释畜》凡19篇。其书搜集极广,举凡汉代以前经传的训诂,《楚辞》、《汉赋》的注释,以及汉代的字书、《方言》、《说文解字》等书的解说都兼括在内。为研究汉魏以前词汇和训诂的重要著作。
更多“《广雅》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相关问题
  • 第1题:

    哪一本书不是马基雅维利的著作?()

    • A、《战争的艺术》
    • B、《佛罗伦萨史》
    • C、《曼陀罗花》
    • D、《罗马史》

    正确答案:D

  • 第2题:

    《广雅疏证》的作者是()(时代)的王念孙。


    正确答案:清代

  • 第3题:

    《释名》是一本什么样的一本书?


    正确答案:训解词义的书。汉末刘熙作。《释名》这部书是从语言声音的角度来推求字义的由来的。刘熙在自序里说:“熙以为自古造化制器立象,有物以来,迄于近代,或典礼所制,或出自民庶,名号雅俗,各方多殊。„„夫名之于实,各有义类,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故撰天地、阴阳、四时、邦国、都鄙、车服、丧纪,下及民庶应用之器,论叙指归,谓之《释名》,凡二十七篇。”
    今本27篇分为8卷。所释为天、地、山、水、丘、道、州国、形体、姿容、长幼、亲属、言语、饮食、采帛、首饰、衣服、宫室、床帐、书契、典艺、用器、乐器、兵、车、船、疾病、丧制。这代表刘熙对语词所表示的事物的一种分类。刘熙解释事物所以如此称名的缘由,完全从声音上去探索。
    如“日,实也”、“月,阙也”,这种解释已见于《说文解字》,但是刘熙要说出道理来,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说:“日,实也,光明盛实也”;“月,阙也,满则〔复〕阙也”。全书都是这样考求语词音义之间的关系,说出缘由来。如说:“星,散也,列位布散也”;“春,蠢也,万物蠢然而生也”;“冬,终也,物终成也”;“彗星,光梢似彗也”;“身,伸也,可屈伸也”;“皮,被也,被覆体也”;“脊,积也,积续骨节终上下也”。诸如此类都是就音以求义,在训诂学上称之为声训,也称音训。刘熙所加的声训,虽然有些是不无道理的,但是大部分都出于主观的推想,没有实际的根据,也并非经过系统的探索而得出来的,因而缺乏科学性。不过,远在1700多年以前就有这样具有语源学性质的书,还是很可贵的。其所以能流传下来而没有亡佚,与人民很想追寻语源的心理有关系。《释名》这部书对后代学者提倡因声以求义的训诂方法也有很大的影响。
    《释名》书中记录了很多汉代通用的语词,可以跟《尔雅》、《说文》等书相参证。全书以声为训,或取同音字,或取同韵韵近字,或取声同声近字,由此可以考证汉末的语音,是一部极有价值的书,不能等闲视之。

  • 第4题:

    黄侃所谈到的训诂根柢书有()。

    • A、《广雅》
    • B、《说文》
    • C、《文言》
    • D、《释名》
    • E、《尔雅》

    正确答案:B,C,D,E

  • 第5题:

    一本科技书的单价是13.8元,一本故事书的单价是科技书的2倍。科技书和故事书各买一本要()元。

    • A、41.4
    • B、20.7
    • C、40.4

    正确答案:A

  • 第6题:

    以下属于张之洞所创办的是()

    • A、广州同文馆
    • B、广雅书院
    • C、广东西学馆
    • D、广雅书局

    正确答案:B,D

  • 第7题:

    将“我拿走了李明的一本外语书”改写成“把”字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明的一本外语书被我拿走了。
    • B、我把李明的一本外语书拿走了。
    • C、我的一本外语书被李明拿走了。
    • D、李明把我的一本外语书拿走了。

    正确答案:B

  • 第8题:

    判断题
    1888年,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了广雅书院并设立广雅书局。广雅书院有严格的教育管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与其他书院有所不同,因而教学质量比一般的书院高,是当时两广地区的最高学府。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张之洞在广东推行洋务运动时所作的贡献有()。
    A

    创办广雅书院

    B

    设立广雅书局

    C

    创办广州机器局

    D

    建立广东钱局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方言》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正确答案: 全名《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中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重要著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哪一本书不是马基雅维利的著作?()
    A

    《战争的艺术》

    B

    《佛罗伦萨史》

    C

    《曼陀罗花》

    D

    《罗马史》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广雅》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正确答案: 训诂书。三国魏时张揖撰。张揖字稚让,魏明帝太和中为博士。张揖在《上广雅表》里说,《尔雅》一书所集训诂还很不完备,所以把群书中文同义异,音转失读,八方殊语,庶物易名,不在《尔雅》的都详录品核,以著于篇。其意在增广《尔雅》,因此所释仍用《尔雅》旧目,自《释诂》、《释言》、《释训》以下,直至《释兽》、《释畜》凡19篇。其书搜集极广,举凡汉代以前经传的训诂,《楚辞》、《汉赋》的注释,以及汉代的字书、《方言》、《说文解字》等书的解说都兼括在内。为研究汉魏以前词汇和训诂的重要著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雅舍小品》是钱钟书的作品。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4题:

    《广雅》最著名的注本是清代王念孙的()。


    正确答案:《广雅疏证》

  • 第15题:

    《方言》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正确答案:全名《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中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重要著作。

  • 第16题:

    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什么?()

    • A、《尔雅》
    • B、《方言》
    • C、《广雅》
    • D、《说文解字》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张之洞在广东推行洋务运动时所作的贡献有()。

    • A、创办广雅书院
    • B、设立广雅书局
    • C、创办广州机器局
    • D、建立广东钱局

    正确答案:A,B,D

  • 第18题:

    1888年,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了广雅书院并设立广雅书局。广雅书院有严格的教育管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与其他书院有所不同,因而教学质量比一般的书院高,是当时两广地区的最高学府。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9题:

    “他给我一本书”中,充当受事语义角色的是()。

    • A、他
    • B、给
    • C、我
    • D、一本书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多选题
    黄侃所谈到的训诂根柢书有()。
    A

    《广雅》

    B

    《说文》

    C

    《文言》

    D

    《释名》

    E

    《尔雅》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一本科技书的单价是13.8元,一本故事书的单价是科技书的2倍。科技书和故事书各买一本要()元。
    A

    41.4

    B

    20.7

    C

    40.4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多选题
    以下属于张之洞所创办的是()
    A

    广州同文馆

    B

    广雅书院

    C

    广东西学馆

    D

    广雅书局


    正确答案: D,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释名》是一本什么样的一本书?

    正确答案: 训解词义的书。汉末刘熙作。《释名》这部书是从语言声音的角度来推求字义的由来的。刘熙在自序里说:“熙以为自古造化制器立象,有物以来,迄于近代,或典礼所制,或出自民庶,名号雅俗,各方多殊。„„夫名之于实,各有义类,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故撰天地、阴阳、四时、邦国、都鄙、车服、丧纪,下及民庶应用之器,论叙指归,谓之《释名》,凡二十七篇。”
    今本27篇分为8卷。所释为天、地、山、水、丘、道、州国、形体、姿容、长幼、亲属、言语、饮食、采帛、首饰、衣服、宫室、床帐、书契、典艺、用器、乐器、兵、车、船、疾病、丧制。这代表刘熙对语词所表示的事物的一种分类。刘熙解释事物所以如此称名的缘由,完全从声音上去探索。
    如“日,实也”、“月,阙也”,这种解释已见于《说文解字》,但是刘熙要说出道理来,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说:“日,实也,光明盛实也”;“月,阙也,满则〔复〕阙也”。全书都是这样考求语词音义之间的关系,说出缘由来。如说:“星,散也,列位布散也”;“春,蠢也,万物蠢然而生也”;“冬,终也,物终成也”;“彗星,光梢似彗也”;“身,伸也,可屈伸也”;“皮,被也,被覆体也”;“脊,积也,积续骨节终上下也”。诸如此类都是就音以求义,在训诂学上称之为声训,也称音训。刘熙所加的声训,虽然有些是不无道理的,但是大部分都出于主观的推想,没有实际的根据,也并非经过系统的探索而得出来的,因而缺乏科学性。不过,远在1700多年以前就有这样具有语源学性质的书,还是很可贵的。其所以能流传下来而没有亡佚,与人民很想追寻语源的心理有关系。《释名》这部书对后代学者提倡因声以求义的训诂方法也有很大的影响。
    《释名》书中记录了很多汉代通用的语词,可以跟《尔雅》、《说文》等书相参证。全书以声为训,或取同音字,或取同韵韵近字,或取声同声近字,由此可以考证汉末的语音,是一部极有价值的书,不能等闲视之。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