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在刻印、传抄过程中出现的失落字现象称为()
第1题:
衍文简称“衍”,也叫“衍字”。用来指明古籍中丢失文字的现象。()
第2题:
在古籍中,本有其字未用,却借写了当时读音相同或读音相近的字,这两个字在意义上并不相同,古人的这种用字方式称为()。
第3题:
根据刻印单位的不同,古籍版本有哪些类型?
第4题:
用来指明古籍在传抄过程中误增文字现象的术语是()
第5题:
古籍在刻印、传抄过程中出现的失落字现象称为()
第6题:
古籍中常出现的词句前后倒置现象称为(),又称乙文
第7题:
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第8题:
脱文简称“脱”,指古籍因传抄刻印而脱落的文字。
第9题:
衍
当作
夺
为
第10题:
错简
衍文
讹字
古今字
第11题: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善本最早是指校勘严密,刻印精美的古籍,后含义渐广,包括刻印较早、流传较少的各类古籍。实际上,真正的善本仍应主要着眼于书的内容,着眼于古籍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善本的三性指书籍应具备较高的( )、学术资料性和艺术代表性。
第14题:
用来指明古籍在传抄过程中脱漏文字现象的术语是()
第15题:
汉字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同一词义先后异字的现象,即表达同—词义,因时代不同而出现形体不同的双字,其中产生时代较早的称为().产生时代较晚的称为()。
第16题:
校勘术语“衍”用来指明古籍在流传过程中的()
第17题:
古籍中常出现的词句前后倒置现象称为倒文,又称()。
第18题:
古籍文句在传抄过程中多出了字称为()。
第19题:
善本最早是指校勘严密,刻印精美的古籍,后含义渐广,包括刻印较早、流传较少的各类古籍。实际上,真正的善本仍应主要着眼于书的内容,着眼于古籍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善本的三性指书籍应具备较高的();()和()。
第20题:
古籍在传播过程中的流布递变、存佚缺失称为()。
第21题:
衍
当作
夺
为
第22题:
古籍版本
古籍丛刊
丛书
古籍流传
第23题:
脱漏字
误增字
错别字
通假字
第24题:
衍文
脱文
讹文
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