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孟子·滕文公》:“庠者,养也。校者,效也。序者,射也。”句中运”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各句中,“是”是指示代词的有()

    A、是助王养其民也

    B、是助王息其民者也

    C、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

    D、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


    参考答案:ABCD

  • 第2题: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此语出自( )。
    A.《孟子》 B.《中庸》 C.《大学》 D.《论语》


    答案:A
    解析:
    此语出自《孟子》。

  • 第3题: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这句话出自哪里?()

    • A、《论语》
    • B、《韩非子》
    • C、《老子》
    • D、《孟子》

    正确答案:D

  • 第4题:

    下列训诂材料用声训方法的有()

    • A、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
    • B、序者,射也
    • C、剑,检也,所以防检非常也
    • D、庠,羊也
    • E、冢,肿也,象山顶之高肿起也

    正确答案:B,C,D,E

  • 第5题:

    翻译: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


    正确答案: 孟子说:“伊尹达到圣人的境界表现在于他胜任工作上;伯夷达到圣人的境界表现在于他为人清廉上;柳下惠达到圣人的境界表现在于他思想和谐上;孔子达到圣人的境界表现在于他顺应时势上。”

  • 第6题:

    下面对各条注解文字中,运用以形说义这种训诂方法的有()。

    • A、《孟子•滕文公》:“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 B、《尔雅•释诂》:“樊,藩也。”
    • C、《说文•泉部》:“泉,水原也。像水流出形。”
    • D、《说文•木部》:“采,持取也。从木从爪。”
    • E、《诗经•沔水》毛传:“规,正圆之器也。”

    正确答案:C,D

  • 第7题: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尽心上》 问题:请简要翻译上文?


    正确答案: 孟子说:“充分运用心灵思考的人,是知道人的本性的人。知道人的本性,就知道天命。保持心灵的思考,涵养本性,这就是对待天命的方法。无论短命还是长寿都一心一意地修身以等待天命,这就是安身立命的方法。”

  • 第8题:

    陳良楚產也。(《孟子·滕文公上》)


    正确答案:陈良是楚国的土著。

  • 第9题:

    填空题
    《孟子·滕文公》:“庠者,养也。校者,效也。序者,射也。”句中运用了()的训诂方法。

    正确答案: 声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疑问代词充当前置动词宾语的句子是(  )。
    A

    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孟子·滕文公上》)

    B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

    C

    曰:“奚冠?”曰:“冠素。”(《孟子·滕文公上》)

    D

    许子奚为不自织?(同上)


    正确答案: D
    解析:
    C项,“奚冠?”中宾语为疑问代词“奚”,即“冠奚”,意思是:戴的什么帽子呢?

  • 第11题:

    判断题
    “庠者,养也”出自《孟子》,其中“庠”是疾病的意思。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翻译: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

    正确答案: 孟子说:“伊尹达到圣人的境界表现在于他胜任工作上;伯夷达到圣人的境界表现在于他为人清廉上;柳下惠达到圣人的境界表现在于他思想和谐上;孔子达到圣人的境界表现在于他顺应时势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判断句中常用语气助词“者”、“也”,二者有时同时使用,有时单用“者”或“也”,也可以两者都不使用。()


    答案:正确

    解析: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某种事物是什么东西或不是什么东西,某种事物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判断句中常用语气助词“者”、“也”,二者有时同时使用,有时单用“者”或“也”,也可以两者都不使用。


  • 第14题: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窥伺”在句中是什么意思?


    正确答案: 窥伺:暗中观察。

  • 第15题:

    《孟子·滕文公》:“庠者,养也。校者,效也。序者,射也。”句中运用了()的训诂方法。


    正确答案:声训

  • 第16题: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身”出自()

    • A、《列子·汤问》
    • B、《孟子·告子上》
    • C、《礼记·乐记》
    • D、《毛诗序》

    正确答案:C

  • 第17题:

    “庠者,养也”出自《孟子》,其中“庠”是疾病的意思。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8题: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句中“如”是什么意思?


    正确答案: 如:比得上

  • 第19题:

    翻译:“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


    正确答案: 孟子说:‘伯夷是圣人里面最清高的;伊尹是圣人里面最负责任的;柳下惠是圣人里面最随和的;孔子是圣人里面最识时务的.孔子可以称为集大成者。集大成的意思,就好比乐队演奏,以钋钟声开始起音,以玉磐声结束收尾。钋钟声起音是为了有条有理地开始,玉磐声收尾是为了有条有理地结束。有条有理地开始是智方面的事,有条育理地结束是圣方面的事。智好比是技巧,圣好比是力量。犹如在百步以外射箭,箭能射拢靶子,是靠你的力量;射中了,却是靠技巧而不是靠力量。”

  • 第20题:

    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句是(  )。
    A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

    B

    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孟子·滕文公上》

    C

    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也(《荀子·天论》)

    D

    君子引而不发(《孟子·尽心上》)


    正确答案: D
    解析:
    在“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也”中,“队”是“坠”的通假字,这句话的意思是:星辰坠落,林木怪呜,是天地变动的现象。

  • 第21题:

    问答题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句中“如”是什么意思?

    正确答案: 如:比得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此语出自(  )。
    A

    《孟子》

    B

    《中庸》

    C

    《大学》

    D

    《论语》


    正确答案: B
    解析:
    《孟子》里说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孟子不仅记载了我国古代学校教育起源的情况,而且记载了当时教育的内容和宗旨。

  • 第23题:

    多选题
    下面对各条注解文字中,运用以形说义这种训诂方法的有()。
    A

    《孟子•滕文公》:“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B

    《尔雅•释诂》:“樊,藩也。”

    C

    《说文•泉部》:“泉,水原也。像水流出形。”

    D

    《说文•木部》:“采,持取也。从木从爪。”

    E

    《诗经•沔水》毛传:“规,正圆之器也。”


    正确答案: E,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多选题
    下列训诂材料用声训方法的有()
    A

    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

    B

    序者,射也

    C

    剑,检也,所以防检非常也

    D

    庠,羊也

    E

    冢,肿也,象山顶之高肿起也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