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指我国()时期()书法艺术的总称。主要指北魏、东魏、西魏时期的碑志照像刻石文字等书法。
第1题:
北魏解体后,控制江淮以北沿海地区的政权是()
A.东魏和北齐
B.西魏和北周
C.东魏和北周
D.西魏和北齐
第2题:
第3题:
西汉时期,()书法带有篆书的笔意,没有波磔,是篆书向隶书过渡时期的文字。
第4题:
北朝末期,北周最终兼并了()。
第5题:
在南方,东晋之后为(),均以()为都,史称南朝。北方则由东北南下的()于公元439年建立北魏政权,初都平城,后都洛阳。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都(),西魏都长安,后来东魏为()所代,西魏为()所代。公元577年,()灭(),北方统一,史称北朝。北魏()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
第6题:
北魏郑道昭的《郑文公碑》(也称“魏碑”、“上碑”),向来被认为是魏碑中的圣品,被誉为“中国书法艺术之瑰宝”,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7题:
历史上所说的北朝是指下列哪五个朝代()
第8题:
嵩岳寺塔始建于(),为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砖砌佛塔。
第9题:
祖逖北伐时,北方地区正处于()
第10题:
十六国时期
北魏统治时期
苻坚统治时期
东魏和西魏并立
第11题:
东魏和北齐
西魏和北周
东魏和北周
西魏和北齐
第12题:
北魏、东魏、西魏、北宋、梁代
宋、齐、梁、陈、魏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第13题:
西汉时期,()书法带有篆书的笔意,没有波磔,是篆书向隶书过渡时期的文字。
A.《五凤刻石》
B.《莱子侯刻石》
C.《居延汉简》
D.《武威汉简》
第14题:
第15题:
魏碑是指我国古代南北朝时期()的总称。
第16题:
北魏解体后,控制江淮以北沿海地区的政权是()
第17题:
天柱山摩崖石刻包括()等时期的石刻,是我国稀有的书法石刻艺术的瑰宝。
第18题:
北朝刻石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十六国到北魏孝文帝迁都之前,北朝的刻石沿用魏晋旧习,此时()二体交叉,属于()的发展时期。这一阶段尾声出现了《()》,已见魏体楷书风格之端倪。第二阶段为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到北魏后期。此时以()和()为主体,形成风格鲜明的(),迎来了北魏楷书的鼎盛时期。第三阶段是东魏、西魏至北齐、北周时期。出现了更纯粹的楷书作品如东魏的《()》等,成为隋代南北书风融合的先声。此时的摩崖刻经既受复古风气的影响,又受抄经体的影响,显得不隶不楷,然刚柔相济,雍容博大,代表之作如《()》、《()》等。
第19题:
书法艺术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据考证发现于唐代的()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作品,是我国早期书法作品的优秀代表。
第20题:
《麟趾格》制订于()
第21题:
《泰山刻石》
《琅琊刻石》
《石鼓文》
《十二月帖》
第22题:
对
错
第23题:
《泰山刻石》
《琅琊刻石》
《石鼓文》
《十二月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