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被用作词牌名,它在自然界中是什么物种?()A、水生蕨类植物B、浮游动物C、乔木D、菌类植物

题目

“满江红”被用作词牌名,它在自然界中是什么物种?()

  • A、水生蕨类植物
  • B、浮游动物
  • C、乔木
  • D、菌类植物

相似考题
更多““满江红”被用作词牌名,它在自然界中是什么物种?()”相关问题
  • 第1题:

    在自然界中,由于地理、地貌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每一个物种都被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内生存发展,这些物种叫做()。


    正确答案:本地物种

  • 第2题:

    自然界中食物链中缺少了某个物种后,容易修复吗?


    正确答案:自然界中的食物链往往是由千百万年长期进化形成的,一旦遭到破坏,尤其食物链中某个物种灭绝后,就很难修复甚至不可能修复。而很多情况下,如果失去的是关键物种,会造成食物链的断裂或完全破碎,产生不可逆的结果。因此,有研究结果认为,地球上每灭绝一个物种,平均会引起与之相关的另外20左右的物种消失,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食物链断裂的影响。因此,在自然界中的食物链断裂后,不仅其本身不易修复,往往还会波及到更广的范围。

  • 第3题:

    李煜:“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词牌名是什么?


    正确答案: 词牌名是《望江南》。

  • 第4题:

    苏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的词牌名是什么?


    正确答案:“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的词牌名是《永遇乐》。

  • 第5题:

    下列各项哪一项不是词牌名?()

    • A、水调歌头
    • B、满江红
    • C、蝶恋花
    • D、丽人行

    正确答案:D

  • 第6题:

    “满江红”被用作词牌名,它在自然界中是一种什么东西:()

    • A、水生蕨类植物
    • B、浮游动物
    • C、乔木
    • D、菌类植物

    正确答案:A

  • 第7题:

    异花传粉比自花传粉在后代的发育过程中更有优越性,原因是什么?自花传粉在自然界被保留下来的原因又是什么?


    正确答案: 异花传粉在植物界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从生物学的意义上讲,异花传粉要比自花传粉优越,是一种进化的方式。自花传粉的精、卵细胞来自同一朵花,遗传性差异较小,连续长期自花传粉,可使后代生活力逐渐衰退。相反,异花传粉的精、卵细胞各产生于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其遗传性差异也较大,经结合所产生的后代具较强的生活力和适应性。
    既然异花传粉有益,自花传粉有害,那么自然界为什么还可见到自花传粉现象呢?这是因为自花传粉在某些情况下仍然具有积极意义。在异花传粉缺乏必需的风、虫等媒介力量而使传粉不能进行的时候,自花传粉则可弥补这一缺点。自花传粉是植物在不具备异花传粉条件下长期适应的结果。况且在自然界没有一种植物是绝对自花传粉的,它们中间总会有少部分植物进行异花传粉,增强了后代的生活力和适应性。所以,长期进行自花传粉的植物种类,仍能普遍存在。

  • 第8题:

    单选题
    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出自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一首词,请问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A

    满江红

    B

    浣溪沙

    C

    蝶恋花

    D

    临江仙


    正确答案: A
    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自然界中物种一直在灭绝,为什么却需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正确答案: 主要原因是因为人类的干扰和破坏,物种丧失或灭绝的速度远远地高于自然灭绝的速度。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04年的报告中警告:当前地球物种灭绝的速度已经相当于史前恐龙的大灭绝时期。这一速度是自然界物种正常衰亡规律的1000倍。德国《明镜》周刊文章:到2100年地球上1/3到2/3的动植物以及其他有机体将消失—这种物种大规模灭绝的现象,就和大约6500万年前恐龙消亡差不多。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据估计,每天有100种或每15分钟有一个物种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在今后的20年里,如果还不阻止,可能有100万个物种处于灭绝的威胁中。据科学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近代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形成速度快100万倍,物种的丧失速度由大致每天一个种加快到每小时一个种。虽然各方面的数据差距较大,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目前物种丧失或灭绝的速度远远地高于自然灭绝的速度。
    人类为什么需要生物多样性呢?我们为什么需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什么又必须对生物多样性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用很短的篇幅,完全说清楚这些问题,并非易事,希望下面的一些事实能给我们一些答案。
    世界上的动植物都环环相扣、相互依赖的。看上去毫不相干的两个物种,很有可能存在着某种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一个灭绝,另一个也不能独生。传粉动物和有花植物之间的关系,就很能体现这种关系。对形形色色的有花植物来说,传粉是它们传宗接代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据估计,现在已知的有花植物中,有10%是风媒传粉,5%是自花授粉,还有一小部分是水媒或其他传粉,其他80%多都是由动物传媒授粉的。在传粉动物中,昆虫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授粉昆虫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蜂类、蚂蚁、蚜虫、甲虫、蝴蝶、蛾类、蚊子、蓟马及苍蝇等。除了这些传粉昆虫,鸟类、蝙蝠、蜗牛、蛞蝓、壁虎、负鼠、狐猴和丛猴等动物也有一定的传粉作用。
    我们努力保护生物多样性,还因为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提供了人类生存和物种栖息的环境,也为国家的生态安全提供了保障。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也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许多物种资源与农业、林业、渔业等国民经济产业部门直接相关,而物种体内蕴含的遗传资源是继化石能源之后人类最后一块淘金场,是生物医药、化妆品、保健品等诸多生物产品的重要原材料。此外,生物多样性还在美学、艺术、文学及宗教等各个方面具有多种潜在价值。例如,人们往往愿意付费前往动物园、植物园及自然景点,观赏珍稀动植物和美丽的生态系统。
    正是这种传粉动物的多样性,确保了有花植物的生息繁衍,并成就了植物的丰富多彩。每一种传粉动物在维系植物多样性方面都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蜜蜂专门负责那些花香四溢、芬芳扑鼻的花朵的传粉工作;因为蝴蝶是少数几种有较好色彩视力的昆虫,因此由蝴蝶来负责那些绚丽多彩、婀娜多姿花朵的传粉工作;蛾类、蝙蝠等夜间活动的动物,则专门负责那些在夜间开花植物的传粉工作;而对于一些开花期间散发出烂鱼腐肉般的腐臭气味的花朵,蜜蜂、蝴蝶都唯恐避之不及,纷纷绕道而行,不过不用担心,大自然也为它们准备了传粉者。每当这些“臭气熏天”的花朵花盛开的时节,就会招来许多追腐逐臭的苍蝇来舔食,这些苍蝇在“酒足饭饱”之后,也完成了传粉的任务;还有一些花朵,没有花香、没有特色、默默无闻,那些传粉“精英”们都不屑一顾,大自然也为此派遣了专门的传粉者:如新西兰的一种亚麻靠壁虎为其传粉,澳大利亚的负鼠为龙眼科植物传粉,蜗牛和蛞蝓在万年青属、海芋属和金腰子属等植物上爬行时就可以传播花粉……。
    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因为有了传粉动物的多样性,才保证了植物的多样性,有花植物也才得以一代一代繁衍下去。任何一个传粉动物的灭绝,在植物界都可能会引起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反过来也一样,有花植物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传粉动物的生存条件,可以说,这种动物和植物的多样性一个也不能少。
    缺少多样性的单一作物种植或树种栽培,会造成收益不稳,缺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尤其是遇到适宜于病虫害大规模爆发的气候条件的时候,单一种植方式为病虫害的大规模爆发提供了天时、地利,大面积单一种植往往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从1988年开始,杨树蛀干害虫黄斑星、光肩星天牛在甘肃河西走廊大爆发并迅速扩散蔓延,导致河西走廊大量杨树短时间内迅速衰败、死亡,几乎波及整个走廊。很多地方为了阻止虫害的蔓延,不得不忍痛割爱,砍掉剩下的杨树。仅甘肃永登一个县,2002年就砍伐了13万株生长了15年的杨树。
    这都是造林树种缺少多样性惹下的祸。在甘肃河西走廊的公路、铁路和农田林网等人工防护林中,杨树占绝对统治地位,达到了90%以上。由于树种单一、规模庞大、群落简单,为害虫天牛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又为其迅速传播扩散创造了有利条件,天牛传入一地后很快形成新的发生基地,加重危害。更为严重的后果是,由于造林树种缺少多样性,一旦主打树种杨树受害死亡,就会出现防护、绿化、用材、风景等很多空白,需要很多很多年才能恢复。
    后来的调查发现,这两种天牛重点危害当地的杨树品种,其他树种受害非常轻微,即便同是杨树,品种不同,受害程度也不同。这说明,如果采用多样化的造林树种,或者是不同品种杨树的搭配,损失就不会如此严重了。
    事实上,因栽种单一树种而引发的危机在中国已屡见不鲜。在安徽阜阳,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引进杨树以来,由于杨树生长速度快、树干通直、材质优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当地很快便形成了一种“种杨树,发杨财”热潮。伴随“杨家将”的大举进军,本地树种迅速退出了竞争行列。经过近20年的发展,阜阳已形成了“杨家将”一统天下局面,使当地传统乡土树种比重只占10%左右。过去中国是北方“杨家将”,南方“沙家浜”,现在变成了,“东西南北中,全是杨家兵”的局面。不过令人高兴的是,树种单一化的隐患,也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正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这种缺少多样性的大面积单一种植的潜在危害,如大规模病虫害容易爆发,杨树干粗枝疏,不利于鸟类筑巢,排挤当地树种多样性等问题都已被提到了议事日程。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2001年,深圳由于植树造林树种单一,松林面积达到了70%,由此引发空前的大面积毛松虫灾害,不得不自砍93万亩林木。
    缺少多样性的大面积单一化种植造成的灾难,不仅是在林业生产中,农业生产的灾难也比比皆是。“马铃薯大面积单一种植与爱尔兰大饥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845-1846年,爱尔兰境内大面积暴发马铃薯晚疫病,四分之三的马铃薯被摧毁,使爱尔兰人遭受了一场灭顶之灾。这次被称为“爱尔兰大饥馑”的灾难最终直接导致100多万人饿死,150余万人移民国外。
    当马铃薯于16世纪末被首次引入欧洲时,爱尔兰人很快就发现马铃薯的优点,几乎所有耕地都用来种植马铃薯,其他作物近乎绝迹。这毫无疑问是人们有史以来尝试过的最大规模单一作物栽培,但其灾难性的后果也有力地证明,缺少了多样性的农作物栽培所造成的恶果也同样是史无前例的。
    还有很多其他类似的例子,也都能说明缺少多样性的大规模农作物单一种植的危害。如二十世纪北美小麦杆锈病大流行;1946年美国350万亩燕麦叶枯病大流行,造成经济损失20-25%;1970年美国大面积种植T型玉米杂交种达690万亩,小斑菌T小种大流行,减产330亿斤,损失1亿美元……。
    中国也不缺少农作物大面积单一种植带来灾难的例子。2005年7月开始,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大面积水稻叶瘟、颈瘟、粒瘟等病害发生,再加上连续的阴雨大雾天气,给病害的迅速传播蔓延提供了天气条件,随后的高温高湿天气又加重危害,各地相继发生水稻叶瘟病,一些水稻因病未能出穗而死亡,使佳木斯市遭受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稻瘟病灾害。近140万亩稻田发生病害,其中30万亩严重受灾。此次稻瘟病发生的面积和危害程度,为佳木斯市历史上最重的一年。给当地粮食产量和当地农民的收入带来巨大的损失。
    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从下面几篇报道的题目就可以看出来:《新疆棉花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已达到865万亩次》、《河北棉花病虫害将中度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910万亩》、《印度:祸起“转基因棉花”20万农民因此自杀》。表面上,这些报道都说的是转基因棉花,看似转基因惹的祸,实际上是由于转基因作物的某些明显优势,常常导致大规模的单一种植,为后来的各类自然灾害发生打下了伏笔。
    在水果生产中,这种灾难也同样未能幸免。甜橙,在巴西人眼里是真正的摇钱树。巴西每年仅甜橙一项就能够出口创汇12亿美元。全世界人类所消费的甜橙果汁的70%,原料都源自巴西产的甜橙。甜橙已成为巴西经济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但由于大面积单一种植,对病虫害和其他自然灾害的抵抗力非常脆弱,高度的风险一直伴随着巴西的甜橙业。果不其然,1999年,巴西出现柑桔猝死病,这种神秘疫情悄然袭来,许多甜橙树在一夜之间“突然猝死”,茂密繁盛的甜橙树突然之间变得枝残叶落、一派狼藉,似乎经历了一场核战争式的、摧朽拉枯般的洗劫。这场灾难,使整个巴西至少有300万株甜橙树死亡。
    事实上,甜橙种植者并没有汲取这种缺少多样性的大面积单一种植的教训。这只不过是一次悲剧重演,巴西的甜橙受到传染病的重创,已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世纪40年代,一种病毒就曾将巴西种植的甜橙品种“一网打尽”。这场浩劫过后,唯有一个叫“利马奥克拉布”的树种劫后余生。巴西的果农就将其奉若神明,并逐渐把全部农场和果园都栽种上了该品种,现在,巴西所栽种的2亿棵甜橙果树中的85%都是这个品种的后代,使该品种从此一统天下,并使种植农场逐渐复苏。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巴西的甜橙又成了美国市场的“巨无霸”。但新的灾难再一次告诉巴西人,缺少了多样性的大面积单一品种种植,最终是会受到惩罚的。
    在所有的作物中,单一化栽培的最大受害者应首推香蕉种植业。虽然香蕉有500多个品种,但更受广大商家青睐的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品种。据估计,因受病虫害的侵害,全世界每年约损失40%-50%的香蕉产量。仅在巴西,每年因斑点病毒而使香蕉作物蒙受的损失就高达3500万美元。
    二十世纪初加勒比海地区香蕉萎蔫病大流行也是一个有名的例子。栽培品种的多样化,是抗御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天然防护壁垒。虽然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了单一化栽培的危害,但仍有很多人终究抵不住单一化、
    大规模栽培高效率的巨大利益诱惑。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悲剧还将会不断出现。
    和种植业一样,养殖业的日趋单一化,也已经带来了很多灾难性后果,疯牛病和家禽的各种传染病,已经给我们发出了严重的警告。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报道,某地扑杀了大量的家畜或家禽,这些扑杀,都会给一些地区或某些经营者带来灭顶之灾,归根结底,品种单一化的养殖是造成这种悲剧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每当你赴宴的时候,你都会发现,丰盛的菜肴总是宴会成功的一个前提,餐桌上丰盛的菜肴,从海味到山珍,从肉类到蔬菜,从谷物到面食,往往会让人垂涎欲滴,这都是拜生物多样性所赐。如果世界上只剩下了一种动物,一种植物,你可以想象,那宴会将多么单调乏味。
    事实上,我们日常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口味上,还与我们的健康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经常吃玉米,由于玉米缺乏色氨酸,就会发生赖皮病;同样,长时间食用单一食用油,就会引发营养失衡。因为有很多人体必需的物质,是人体自身无法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摄取,这就需要食物的多样性来调节了。同样,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锌、钙、铁等主要来自肉食,人体如果缺少了锌、钙和铁等微量元素就会发生因缺乏微量元素而引起的一些疾病。
    地球上所有的动物和植物,不论它目前对人类的重要性如何,不论大小,不论轻重,也不论简单还是复杂,都是人类的朋友。每一个物种都是这个地球上生物链条上的一个环节,缺少了任何一个,都会伤及整个食物链,就会引起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后果,一个物种的作用,也许在它灭绝后才会显现出来。据研究,每灭绝一个物种,由于食物链的相关作用,往往会有10-30个物种随之而逐渐消失。上世纪九十年代,印度的秃鹫减少了95%,导致野狗和老鼠大量繁殖,结果印度的鼠疫爆发和狂犬病肆意流行,这说明,一个物种出了问题,最终一定会危及到人类自身。
    如果把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比作一个飞机,那么每一个物种灭绝,就像从飞机上又掉下一个小螺丝,如果这架飞机上的螺丝掉得差不多了,那离这架飞机坠毁也就不远了。
    因此,为了保护人类自身,我们就必须保护好生物多样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物种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的标准是什么?

    正确答案: 《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简称CITES),又叫《华盛顿公约》,也有人翻译成《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该公约管制国际贸易的物种,可归为三大类并分属三个附录。附录一的物种为若再进行国际贸易会导致灭绝的动植物种,明确规定禁止其国际性的交易;附录二的物种则为目前无灭绝危机,若仍面临贸易压力,需管制其国际贸易,若数量继续降低,则将其升级入附录一;附录三是各国视其国内需要,区域性管制国际贸易的物种。
    物种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的标准如下:
    一、CITES公约附录I生物学标准:列入附录I的物种具有野生种群小、野生种群的分布区域有限、野外个体数量存在退化现象等。具体标准如下:
    1.野生种群小,且具有下列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1)根据观察、推断或预测,个体数量或栖息地面积与数量有退化;
    2)每一个亚种群正在变得很小;
    3)一个或多个生活周期内的多数个体集中在一个亚种群内;
    4)个体数量出现较大的短期波动;
    5)因物种本身的生物学或行为学原因而具有很大的弱点。
    2.野生种群的分布区域有限并具有下列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1)分布区域破碎化或仅在极少数地点有分布;
    2)分布区域或亚种群数量具有较大的波动性;
    3)因物种本身的生物学或行为学原因而具有很大的弱点;
    4)根据观察、推断或预测,下列之中任何一项出现退化:分布区域、亚种群数量、个体数量、栖息地面积、质量或繁殖潜力。
    3.属于下列两种情况之一即被认为是野外个体数量存在退化现象。
    1)根据观测,退化正在发生,或过去曾经发生(但有重新继续退化的可能);
    2)以下面所列的任何一项为依据,可推断或预测个体数量的退化情况:栖息地面积或质量下降;利用强度或方式;来自诸如病原体、竞争者、寄生物、掠食者、杂交、外来物种、毒素和污染物等外来因素的威胁;不断下降的繁殖潜力。
    4.物种的现状是,如果不被列入附录I,五年内很可能会满足上述标准中之一项或多项。
    二、CITES公约附录II的生物学标准
    1.依照公约第二条第2款a项将物种列入附录II的标准:某物种在满足下列两条标准之一时,应被列入附录II。
    1)根据现状、据推断或预测,除非对该物种的贸易实行严格管理,否则该物种在近期将符合附录I所列各项标准中之一项。
    2)根据现状、据推断或预测,因国际贸易需求而对某物种野生标本的获取活动以下列两种方式中的一种,对该物种造成了危害性的影响:在一个连续时期内的获取超出了其可持续的水平;获取使该物种的种群减少到一个极易受其它因素威胁的程度。
    2.依照公约第二条第2款b项将物种列入附录II的标准:按照公约第二条第2款b项规定,某物种如符合下列标准中之一项,则应被列入附录II。
    1)其标本与附录I中某物种的标本、或同按公约第二条第2款a项规定被列入附录II的某物种的标本极为相似,以至于非专业人员通过正常努力无法将它们区分开。
    2)其所属分类单元中的大部分其它种被列入附录I或按公约第二条第2款a项被列入附录II,为使这些已被列入附录的物种贸易能得到有效控制而必须将同一分类单元中未被列入附录的其它种也列入附录。
    三、CITES组对附录物种的贸易规定
    1.对于附录I物种的商业贸易规定。这些物种标本的贸易必须加以特别严格的管理,以防止进一步危害该物种的生存,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能允许进行贸易。圈养繁殖的附录I的物种,繁殖三代后的个体,需按CITES公约规定,在其秘书处备案、注册后,方可进行商业贸易。
    2.附录II物种的商业贸易规定。按照CITES公约规定此类物种商业贸易受到严格限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猜谜语:火烧连营(打一词牌名)()
    A

    浣溪沙

    B

    满江红

    C

    破阵子

    D

    沁园春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满江红”被用作词牌名,它在自然界中是什么东西()。
    A

    水生蕨类植物

    B

    浮游动物

    C

    乔木

    D

    菌类植物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自然界中物种一直在灭绝,为什么却需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正确答案: 主要原因是因为人类的干扰和破坏,物种丧失或灭绝的速度远远地高于自然灭绝的速度。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04年的报告中警告:当前地球物种灭绝的速度已经相当于史前恐龙的大灭绝时期。这一速度是自然界物种正常衰亡规律的1000倍。德国《明镜》周刊文章:到2100年地球上1/3到2/3的动植物以及其他有机体将消失—这种物种大规模灭绝的现象,就和大约6500万年前恐龙消亡差不多。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据估计,每天有100种或每15分钟有一个物种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在今后的20年里,如果还不阻止,可能有100万个物种处于灭绝的威胁中。据科学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近代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形成速度快100万倍,物种的丧失速度由大致每天一个种加快到每小时一个种。虽然各方面的数据差距较大,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目前物种丧失或灭绝的速度远远地高于自然灭绝的速度。
    人类为什么需要生物多样性呢?我们为什么需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什么又必须对生物多样性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用很短的篇幅,完全说清楚这些问题,并非易事,希望下面的一些事实能给我们一些答案。
    世界上的动植物都环环相扣、相互依赖的。看上去毫不相干的两个物种,很有可能存在着某种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一个灭绝,另一个也不能独生。传粉动物和有花植物之间的关系,就很能体现这种关系。对形形色色的有花植物来说,传粉是它们传宗接代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据估计,现在已知的有花植物中,有10%是风媒传粉,5%是自花授粉,还有一小部分是水媒或其他传粉,其他80%多都是由动物传媒授粉的。在传粉动物中,昆虫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授粉昆虫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蜂类、蚂蚁、蚜虫、甲虫、蝴蝶、蛾类、蚊子、蓟马及苍蝇等。除了这些传粉昆虫,鸟类、蝙蝠、蜗牛、蛞蝓、壁虎、负鼠、狐猴和丛猴等动物也有一定的传粉作用。
    我们努力保护生物多样性,还因为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提供了人类生存和物种栖息的环境,也为国家的生态安全提供了保障。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也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许多物种资源与农业、林业、渔业等国民经济产业部门直接相关,而物种体内蕴含的遗传资源是继化石能源之后人类最后一块淘金场,是生物医药、化妆品、保健品等诸多生物产品的重要原材料。此外,生物多样性还在美学、艺术、文学及宗教等各个方面具有多种潜在价值。例如,人们往往愿意付费前往动物园、植物园及自然景点,观赏珍稀动植物和美丽的生态系统。
    正是这种传粉动物的多样性,确保了有花植物的生息繁衍,并成就了植物的丰富多彩。每一种传粉动物在维系植物多样性方面都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蜜蜂专门负责那些花香四溢、芬芳扑鼻的花朵的传粉工作;因为蝴蝶是少数几种有较好色彩视力的昆虫,因此由蝴蝶来负责那些绚丽多彩、婀娜多姿花朵的传粉工作;蛾类、蝙蝠等夜间活动的动物,则专门负责那些在夜间开花植物的传粉工作;而对于一些开花期间散发出烂鱼腐肉般的腐臭气味的花朵,蜜蜂、蝴蝶都唯恐避之不及,纷纷绕道而行,不过不用担心,大自然也为它们准备了传粉者。每当这些“臭气熏天”的花朵花盛开的时节,就会招来许多追腐逐臭的苍蝇来舔食,这些苍蝇在“酒足饭饱”之后,也完成了传粉的任务;还有一些花朵,没有花香、没有特色、默默无闻,那些传粉“精英”们都不屑一顾,大自然也为此派遣了专门的传粉者:如新西兰的一种亚麻靠壁虎为其传粉,澳大利亚的负鼠为龙眼科植物传粉,蜗牛和蛞蝓在万年青属、海芋属和金腰子属等植物上爬行时就可以传播花粉……。
    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因为有了传粉动物的多样性,才保证了植物的多样性,有花植物也才得以一代一代繁衍下去。任何一个传粉动物的灭绝,在植物界都可能会引起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反过来也一样,有花植物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传粉动物的生存条件,可以说,这种动物和植物的多样性一个也不能少。
    缺少多样性的单一作物种植或树种栽培,会造成收益不稳,缺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尤其是遇到适宜于病虫害大规模爆发的气候条件的时候,单一种植方式为病虫害的大规模爆发提供了天时、地利,大面积单一种植往往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从1988年开始,杨树蛀干害虫黄斑星、光肩星天牛在甘肃河西走廊大爆发并迅速扩散蔓延,导致河西走廊大量杨树短时间内迅速衰败、死亡,几乎波及整个走廊。很多地方为了阻止虫害的蔓延,不得不忍痛割爱,砍掉剩下的杨树。仅甘肃永登一个县,2002年就砍伐了13万株生长了15年的杨树。
    这都是造林树种缺少多样性惹下的祸。在甘肃河西走廊的公路、铁路和农田林网等人工防护林中,杨树占绝对统治地位,达到了90%以上。由于树种单一、规模庞大、群落简单,为害虫天牛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又为其迅速传播扩散创造了有利条件,天牛传入一地后很快形成新的发生基地,加重危害。更为严重的后果是,由于造林树种缺少多样性,一旦主打树种杨树受害死亡,就会出现防护、绿化、用材、风景等很多空白,需要很多很多年才能恢复。
    后来的调查发现,这两种天牛重点危害当地的杨树品种,其他树种受害非常轻微,即便同是杨树,品种不同,受害程度也不同。这说明,如果采用多样化的造林树种,或者是不同品种杨树的搭配,损失就不会如此严重了。
    事实上,因栽种单一树种而引发的危机在中国已屡见不鲜。在安徽阜阳,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引进杨树以来,由于杨树生长速度快、树干通直、材质优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当地很快便形成了一种“种杨树,发杨财”热潮。伴随“杨家将”的大举进军,本地树种迅速退出了竞争行列。经过近20年的发展,阜阳已形成了“杨家将”一统天下局面,使当地传统乡土树种比重只占10%左右。过去中国是北方“杨家将”,南方“沙家浜”,现在变成了,“东西南北中,全是杨家兵”的局面。不过令人高兴的是,树种单一化的隐患,也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正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这种缺少多样性的大面积单一种植的潜在危害,如大规模病虫害容易爆发,杨树干粗枝疏,不利于鸟类筑巢,排挤当地树种多样性等问题都已被提到了议事日程。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2001年,深圳由于植树造林树种单一,松林面积达到了70%,由此引发空前的大面积毛松虫灾害,不得不自砍93万亩林木。
    缺少多样性的大面积单一化种植造成的灾难,不仅是在林业生产中,农业生产的灾难也比比皆是。“马铃薯大面积单一种植与爱尔兰大饥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845-1846年,爱尔兰境内大面积暴发马铃薯晚疫病,四分之三的马铃薯被摧毁,使爱尔兰人遭受了一场灭顶之灾。这次被称为“爱尔兰大饥馑”的灾难最终直接导致100多万人饿死,150余万人移民国外。
    当马铃薯于16世纪末被首次引入欧洲时,爱尔兰人很快就发现马铃薯的优点,几乎所有耕地都用来种植马铃薯,其他作物近乎绝迹。这毫无疑问是人们有史以来尝试过的最大规模单一作物栽培,但其灾难性的后果也有力地证明,缺少了多样性的农作物栽培所造成的恶果也同样是史无前例的。
    还有很多其他类似的例子,也都能说明缺少多样性的大规模农作物单一种植的危害。如二十世纪北美小麦杆锈病大流行;1946年美国350万亩燕麦叶枯病大流行,造成经济损失20-25%;1970年美国大面积种植T型玉米杂交种达690万亩,小斑菌T小种大流行,减产330亿斤,损失1亿美元……。
    中国也不缺少农作物大面积单一种植带来灾难的例子。2005年7月开始,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大面积水稻叶瘟、颈瘟、粒瘟等病害发生,再加上连续的阴雨大雾天气,给病害的迅速传播蔓延提供了天气条件,随后的高温高湿天气又加重危害,各地相继发生水稻叶瘟病,一些水稻因病未能出穗而死亡,使佳木斯市遭受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稻瘟病灾害。近140万亩稻田发生病害,其中30万亩严重受灾。此次稻瘟病发生的面积和危害程度,为佳木斯市历史上最重的一年。给当地粮食产量和当地农民的收入带来巨大的损失。
    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从下面几篇报道的题目就可以看出来:《新疆棉花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已达到865万亩次》、《河北棉花病虫害将中度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910万亩》、《印度:祸起“转基因棉花”20万农民因此自杀》。表面上,这些报道都说的是转基因棉花,看似转基因惹的祸,实际上是由于转基因作物的某些明显优势,常常导致大规模的单一种植,为后来的各类自然灾害发生打下了伏笔。
    在水果生产中,这种灾难也同样未能幸免。甜橙,在巴西人眼里是真正的摇钱树。巴西每年仅甜橙一项就能够出口创汇12亿美元。全世界人类所消费的甜橙果汁的70%,原料都源自巴西产的甜橙。甜橙已成为巴西经济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但由于大面积单一种植,对病虫害和其他自然灾害的抵抗力非常脆弱,高度的风险一直伴随着巴西的甜橙业。果不其然,1999年,巴西出现柑桔猝死病,这种神秘疫情悄然袭来,许多甜橙树在一夜之间“突然猝死”,茂密繁盛的甜橙树突然之间变得枝残叶落、一派狼藉,似乎经历了一场核战争式的、摧朽拉枯般的洗劫。这场灾难,使整个巴西至少有300万株甜橙树死亡。
    事实上,甜橙种植者并没有汲取这种缺少多样性的大面积单一种植的教训。这只不过是一次悲剧重演,巴西的甜橙受到传染病的重创,已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世纪40年代,一种病毒就曾将巴西种植的甜橙品种“一网打尽”。这场浩劫过后,唯有一个叫“利马奥克拉布”的树种劫后余生。巴西的果农就将其奉若神明,并逐渐把全部农场和果园都栽种上了该品种,现在,巴西所栽种的2亿棵甜橙果树中的85%都是这个品种的后代,使该品种从此一统天下,并使种植农场逐渐复苏。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巴西的甜橙又成了美国市场的“巨无霸”。但新的灾难再一次告诉巴西人,缺少了多样性的大面积单一品种种植,最终是会受到惩罚的。
    在所有的作物中,单一化栽培的最大受害者应首推香蕉种植业。虽然香蕉有500多个品种,但更受广大商家青睐的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品种。据估计,因受病虫害的侵害,全世界每年约损失40%-50%的香蕉产量。仅在巴西,每年因斑点病毒而使香蕉作物蒙受的损失就高达3500万美元。
    二十世纪初加勒比海地区香蕉萎蔫病大流行也是一个有名的例子。栽培品种的多样化,是抗御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天然防护壁垒。虽然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了单一化栽培的危害,但仍有很多人终究抵不住单一化、
    大规模栽培高效率的巨大利益诱惑。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悲剧还将会不断出现。
    和种植业一样,养殖业的日趋单一化,也已经带来了很多灾难性后果,疯牛病和家禽的各种传染病,已经给我们发出了严重的警告。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报道,某地扑杀了大量的家畜或家禽,这些扑杀,都会给一些地区或某些经营者带来灭顶之灾,归根结底,品种单一化的养殖是造成这种悲剧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每当你赴宴的时候,你都会发现,丰盛的菜肴总是宴会成功的一个前提,餐桌上丰盛的菜肴,从海味到山珍,从肉类到蔬菜,从谷物到面食,往往会让人垂涎欲滴,这都是拜生物多样性所赐。如果世界上只剩下了一种动物,一种植物,你可以想象,那宴会将多么单调乏味。
    事实上,我们日常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口味上,还与我们的健康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经常吃玉米,由于玉米缺乏色氨酸,就会发生赖皮病;同样,长时间食用单一食用油,就会引发营养失衡。因为有很多人体必需的物质,是人体自身无法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摄取,这就需要食物的多样性来调节了。同样,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锌、钙、铁等主要来自肉食,人体如果缺少了锌、钙和铁等微量元素就会发生因缺乏微量元素而引起的一些疾病。
    地球上所有的动物和植物,不论它目前对人类的重要性如何,不论大小,不论轻重,也不论简单还是复杂,都是人类的朋友。每一个物种都是这个地球上生物链条上的一个环节,缺少了任何一个,都会伤及整个食物链,就会引起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后果,一个物种的作用,也许在它灭绝后才会显现出来。据研究,每灭绝一个物种,由于食物链的相关作用,往往会有10-30个物种随之而逐渐消失。上世纪九十年代,印度的秃鹫减少了95%,导致野狗和老鼠大量繁殖,结果印度的鼠疫爆发和狂犬病肆意流行,这说明,一个物种出了问题,最终一定会危及到人类自身。
    如果把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比作一个飞机,那么每一个物种灭绝,就像从飞机上又掉下一个小螺丝,如果这架飞机上的螺丝掉得差不多了,那离这架飞机坠毁也就不远了。
    因此,为了保护人类自身,我们就必须保护好生物多样性。

  • 第14题:

    物种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的标准是什么?


    正确答案: 《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简称CITES),又叫《华盛顿公约》,也有人翻译成《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该公约管制国际贸易的物种,可归为三大类并分属三个附录。附录一的物种为若再进行国际贸易会导致灭绝的动植物种,明确规定禁止其国际性的交易;附录二的物种则为目前无灭绝危机,若仍面临贸易压力,需管制其国际贸易,若数量继续降低,则将其升级入附录一;附录三是各国视其国内需要,区域性管制国际贸易的物种。
    物种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的标准如下:
    一、CITES公约附录I生物学标准:列入附录I的物种具有野生种群小、野生种群的分布区域有限、野外个体数量存在退化现象等。具体标准如下:
    1.野生种群小,且具有下列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1)根据观察、推断或预测,个体数量或栖息地面积与数量有退化;
    2)每一个亚种群正在变得很小;
    3)一个或多个生活周期内的多数个体集中在一个亚种群内;
    4)个体数量出现较大的短期波动;
    5)因物种本身的生物学或行为学原因而具有很大的弱点。
    2.野生种群的分布区域有限并具有下列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1)分布区域破碎化或仅在极少数地点有分布;
    2)分布区域或亚种群数量具有较大的波动性;
    3)因物种本身的生物学或行为学原因而具有很大的弱点;
    4)根据观察、推断或预测,下列之中任何一项出现退化:分布区域、亚种群数量、个体数量、栖息地面积、质量或繁殖潜力。
    3.属于下列两种情况之一即被认为是野外个体数量存在退化现象。
    1)根据观测,退化正在发生,或过去曾经发生(但有重新继续退化的可能);
    2)以下面所列的任何一项为依据,可推断或预测个体数量的退化情况:栖息地面积或质量下降;利用强度或方式;来自诸如病原体、竞争者、寄生物、掠食者、杂交、外来物种、毒素和污染物等外来因素的威胁;不断下降的繁殖潜力。
    4.物种的现状是,如果不被列入附录I,五年内很可能会满足上述标准中之一项或多项。
    二、CITES公约附录II的生物学标准
    1.依照公约第二条第2款a项将物种列入附录II的标准:某物种在满足下列两条标准之一时,应被列入附录II。
    1)根据现状、据推断或预测,除非对该物种的贸易实行严格管理,否则该物种在近期将符合附录I所列各项标准中之一项。
    2)根据现状、据推断或预测,因国际贸易需求而对某物种野生标本的获取活动以下列两种方式中的一种,对该物种造成了危害性的影响:在一个连续时期内的获取超出了其可持续的水平;获取使该物种的种群减少到一个极易受其它因素威胁的程度。
    2.依照公约第二条第2款b项将物种列入附录II的标准:按照公约第二条第2款b项规定,某物种如符合下列标准中之一项,则应被列入附录II。
    1)其标本与附录I中某物种的标本、或同按公约第二条第2款a项规定被列入附录II的某物种的标本极为相似,以至于非专业人员通过正常努力无法将它们区分开。
    2)其所属分类单元中的大部分其它种被列入附录I或按公约第二条第2款a项被列入附录II,为使这些已被列入附录的物种贸易能得到有效控制而必须将同一分类单元中未被列入附录的其它种也列入附录。
    三、CITES组对附录物种的贸易规定
    1.对于附录I物种的商业贸易规定。这些物种标本的贸易必须加以特别严格的管理,以防止进一步危害该物种的生存,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能允许进行贸易。圈养繁殖的附录I的物种,繁殖三代后的个体,需按CITES公约规定,在其秘书处备案、注册后,方可进行商业贸易。
    2.附录II物种的商业贸易规定。按照CITES公约规定此类物种商业贸易受到严格限制。

  • 第15题:

    岳飞的《满江红》中写道:“靖康耻,犹未雪。”是指“钦徽二帝”被哪个民族掳走了?


    正确答案:“靖康耻,犹未雪。”是指“钦徽二帝”被女真族掳走。

  • 第16题:

    在自然界中,下列化合物种类最多的是()

    • A、酸
    • B、碱
    • C、盐
    • D、有机物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出自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一首词,请问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 A、《满江红》
    • B、《浣溪沙》
    • C、《蝶恋花》
    • D、《临江仙》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为()

    • A、群落
    • B、植被
    • C、种群
    • D、生态系统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问答题
    电子标签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它在物流分拣中是如何被运用的?

    正确答案:
    (1)电子标签系统的工作原理为:
    主要通过货架上显示器显示的客户编号、物流箱编号,以及拣货量等电子标签信息,向拣选作业人员及时、明确地下达拣货指令,具有加快拣货速度,降低拣货错误率,免除表单作业等优点。
    (2)电子标签系统在物流分拣中的作业流程:
    ①仓库管理系统签发出库指令;②电子标签拣货系统接受仓库管理系统所发指令,开启对应货品所在区域货架上的电子标签;③电子标签会显示出库数量;④作业人员按照标签指示完成拣货作业,并按下“确认键”告知系统本分区拣货作业已经完成;⑤作业人员继续其他分区的拣货作业;⑥拣货作业全部完成后,到复核区集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自然界中,物种间的相互依赖给相关物种带来许多好处。但是当其中一个物种受到灾害影响时也会影响相关物种。因 此,依赖昆虫授粉的植物可能会因为授粉昆虫被杀虫剂杀伤而数量减少,面临灭亡。这段话主要说明:
    A

    物种间的相互依赖的负面效应

    B

    动植物间的相互依赖的事实

    C

    灾害间接导致物种灭绝的过程

    D

    人类行为在自然界中引发的后果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自然界中食物链中缺少了某个物种后,容易修复吗?

    正确答案: 自然界中的食物链往往是由千百万年长期进化形成的,一旦遭到破坏,尤其食物链中某个物种灭绝后,就很难修复甚至不可能修复。而很多情况下,如果失去的是关键物种,会造成食物链的断裂或完全破碎,产生不可逆的结果。因此,有研究结果认为,地球上每灭绝一个物种,平均会引起与之相关的另外20左右的物种消失,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食物链断裂的影响。因此,在自然界中的食物链断裂后,不仅其本身不易修复,往往还会波及到更广的范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在自然界中,由于地理、地貌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每一个物种都被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内生存发展,这些物种叫做()。

    正确答案: 本地物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苏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的词牌名是什么?

    正确答案: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的词牌名是《永遇乐》。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