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贫困和犯罪
第1题:
宗教事务管理坚持______的原则。( )
A. 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B. 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C. 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恐怖主义、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D. 保护合法、鼓励慈善、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第2题:
A、极端天气增多
B、引起农业或经济损失的水资源短缺
C、与气候变暖、干旱或洪涝有关的食品不安全事件增加
D、造成极端高温热浪,对城区和农村贫困地区影响不大
第3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4题:
A.贫困
B.妓女
C.青少年犯罪
D.精神病
第5题:
采取技术侦察措施获取的材料,只能用于( ),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A.极端主义犯罪的侦查
B.极端主义犯罪的起诉
C.极端主义犯罪的审判
D.反恐怖主义应对处置和对恐怖活动犯罪
第6题:
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第7题:
“三股恶势力”即国际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对国际安全与稳定的影响将更加突出。
第8题:
关于恐怖活动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9题:
《刑法修正案(九)》规定了哪些恐怖主义犯罪?()
第10题:
个人主义
以自我为中心
自私自利
极端利己主义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第13题:
依龙勃罗梭的观点,社会防卫的前提是()
A.消除犯罪条件
B.鉴别犯罪人
C.消除贫困
D.严密立法
第14题:
A个人主义
B极端利己主义
C自私自利
D以自我为中心
第15题:
在中国古代犯罪学思想的发展中,儒法两家的犯罪原因论是对立的。儒家认为产生犯罪的原因,主要来自生活贫困等外部环境,主观因素是被动的,而且通过礼义教化等手段可以使之向善,以避免犯罪。法家则认为:犯罪的根源在于人的“好利恶害”的天性,生活贫困等外部环境只是犯罪的条件,因而主张用重刑来遏制和防止犯罪。()
第16题:
犯罪是“蔑视社会秩序最明显最极端的表现”。()
第17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第18题:
对宗教极端势力及其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应采取什么政策?
第19题:
依龙勃罗梭的观点,社会防卫的前提是()
第20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绝大多数贫困县摘帽,解决农村极端贫困问题。
第21题:
消除犯罪条件
鉴别犯罪人
消除贫困
严密立法
第22题:
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极端、遏制渗透、打击犯罪
保护合法、打击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处理犯罪
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