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实现乡村现代生活方式的途径”相关问题
  • 第1题:

    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有( )。

    A.经济现代化

    B.政治民主化

    C.管理现代化

    D.乡村城市化

    E.生活方式现代化


    参考答案:ABCDE

  • 第2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文件确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 )。

    A.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B.到2030年,乡村振兴取得关键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初步实现

    C.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D.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部实现

    答案:A,C,D
    解析:
    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是: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 第3题:

    简述我国乡村生活方式发展的目标和实现的主要途径。
    发展的目标:在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是指与现代化的生产力和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有利于人们积极进取、全面发展的新型生活方式。
    实现的主要途径:一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第一,要始终把发展生产力摆在农村一切工作的首要地位。第二,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建立健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优化产业结构。
    二是,建设精神文明,培育“四有”新人。第一点,深入开展理想和爱国主义教育。第二点,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第三点,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第四点,对广大农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纪律教育,以提高遵守纪律的自觉性。第五点,坚决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反对封建迷信活动,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三是,优化分配机制,促进共同富裕。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第二,加强法制和反腐力度,坚决取缔非法收入。第三,充分利用财政税收杠杆,缩小不合理收入和生活差距。第四,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扶贫工作。

  • 第4题:

    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有()。

    A经济现代化

    B政治民主化

    C管理现代化

    D乡村城市化

    E生活方式现代化


    A,B,C,D,E

  • 第5题:

    乡村城市化的标志主要有()。

    • A、经济结构合理化
    • B、生产手段现代化
    • C、生活方式城市化
    • D、社会事业文明化

    正确答案:C,D

  • 第6题:

    乡村现代生活方式的目标及特征


    正确答案: 现代化生活方式是指与现代化的生产力和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有利于人们积极进取、全面发展的新型生活方式。
    特征:
    从生活主体的构成来看,现代化生活方式是以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和现代化农业劳动者为主体的生活方式。
    从生活水平的角度来看,现代化生活方式是奠定在生产力度高发达基础上的富裕型生活方式。一是表现为恩格尔系统在40%以下。二是表现为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相当宽裕,不仅不再为日常生活发愁。
    从生活质量的角度来看,现代化生活方式是有助于人们全面发展的生活方式。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现代化的实现,不仅为人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而且为人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较多的闲暇时间和良好的社会文化条件。由于现代化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比较丰富、发达,也为人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 第7题:

    我国乡村生活方式发展的目标和实现的主要途径


    正确答案: 发展目标;
    第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活方式,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生活方式。
    第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活方式,是以“四有”公民为主体的生活方式。
    第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活方式,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协调发展的生活方式。
    实现主要途径;
    1》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2》建设精神文明,培育“四有”新人。
    3》优化分配体制,促进共同富裕。

  • 第8题:

    多选题
    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有()。
    A

    经济现代化

    B

    政治民主化

    C

    管理现代化

    D

    乡村城市化

    E

    生活方式现代化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名词解释题
    实现乡村现代生活方式的途径

    正确答案: 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深刻认识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摆在一切乡村工作的首要地位;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建立健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优化产业结构。首先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其次,积极发展乡镇企业,确保农民显著增加收入。
    建设精神文明,培育“四有”新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提高农村居民的素质,是广大乡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是实现生活方式发展目标的根本条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乡村的客观要求。
    优化分配体制,促进共同富裕。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目前存在着比较突出的不合理收入差距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活方式的一个本质特征,是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区别之一。其一是指所有劳动者的实际收入都有很大提高;其二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和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差距不是太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乡村社会学从理论上看其研究的基本内容有()。
    A

    乡村社会

    B

    乡村的基本群体

    C

    乡村社会组织

    D

    乡村社区

    E

    乡村生活方式


    正确答案: B,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名词解释题
    乡村现代生活方式的目标及特征

    正确答案: 现代化生活方式是指与现代化的生产力和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有利于人们积极进取、全面发展的新型生活方式。
    特征:
    从生活主体的构成来看,现代化生活方式是以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和现代化农业劳动者为主体的生活方式。
    从生活水平的角度来看,现代化生活方式是奠定在生产力度高发达基础上的富裕型生活方式。一是表现为恩格尔系统在40%以下。二是表现为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相当宽裕,不仅不再为日常生活发愁。
    从生活质量的角度来看,现代化生活方式是有助于人们全面发展的生活方式。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现代化的实现,不仅为人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而且为人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较多的闲暇时间和良好的社会文化条件。由于现代化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比较丰富、发达,也为人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乡村城市化的标志主要有()。
    A

    经济结构合理化

    B

    生产手段现代化

    C

    生活方式城市化

    D

    社会事业文明化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哪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 基本实现( )

    A.2020

    B.2035

    C.2049

    D.2050


    参考答案:B

  • 第14题:

    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包括()

    A.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途径
    B.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进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创新实践
    C.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内生追求
    D.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尊重民意、化解民忧、维护民利的过程。
    E.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广大农村地区村民群众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依凭。

    答案:A,B,C
    解析:
    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 一) 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途径
    ( 二) 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进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创新实践;
    ( 三)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内生追求。

  • 第15题:

    简述乡村城镇化的必然性、道路选择与实现的途径。
    乡村城镇化或称为“乡村城市化”,是乡村社区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一种多方面的综合的社会经济运动,是乡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 ,乡村固有特点消失和城镇特点增长并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过程。
    乡村城镇化作为全球性的普遍现象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根源于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体地说:一,工商服务业具有更强的吸收劳动力的能力;
    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三,城市现代文明吸引着乡村居民,并强烈影响着乡村。
    道路选择:一,大城市重点论;
    二,小城市重点论;
    三,大中小城市并重论;
    四,多层次、非均衡发展论,综上所述,我们选择的道路是以大中城市为龙头,以小城镇为主体的城镇化道路。
    实现途径:一,大力发展乡村二、三产业;
    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三,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四,控制乡村人口数量,提高其素质;
    五,改革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等。

  • 第16题:

    乡村社会学从理论上看其研究的基本内容有()。

    A乡村社会

    B乡村的基本群体

    C乡村社会组织

    D乡村社区

    E乡村生活方式


    A,B,C,D,E

  • 第17题:

    贸易现代化的实现途径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转变传统的贸易方式
    2在贸易领域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3加快贸易组织创新
    4提高贸易人员的素质
    5健全贸易法制,创造良好的贸易秩序

  • 第18题:

    乡村城镇化的必然性、道路选择与实现的途径


    正确答案: 必然性:
    第一,工商服务业较之农业具有更强的吸收劳动力的能力,这是乡村城市化的内在原因之一。
    第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是乡村城市化的又一个内在原因。
    第三,城市的现代文明吸引着乡村居民,并愈益强烈地影响着乡村,也是乡村城市化的内在原因之一。
    道路选择;我国应该走以大中城市为龙头,以小城镇(小城市和建制镇)为主体的城镇化道路。
    实现的途径:
    1》大力发展乡村二三产业。
    2》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3》加强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4》控制乡村人口数量,提高其素质。

  • 第19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

    • A、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 B、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 C、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 D、到本世纪中叶,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正确答案:A,B,C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乡村城镇化的必然性、道路选择与实现的途径。

    正确答案: 乡村城镇化或称为“乡村城市化”,是乡村社区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一种多方面的综合的社会经济运动,是乡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 ,乡村固有特点消失和城镇特点增长并逐渐发展为城镇社区的过程。
    乡村城镇化作为全球性的普遍现象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根源于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体地说:一,工商服务业具有更强的吸收劳动力的能力;
    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三,城市现代文明吸引着乡村居民,并强烈影响着乡村。
    道路选择:一,大城市重点论;
    二,小城市重点论;
    三,大中小城市并重论;
    四,多层次、非均衡发展论,综上所述,我们选择的道路是以大中城市为龙头,以小城镇为主体的城镇化道路。
    实现途径:一,大力发展乡村二、三产业;
    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三,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四,控制乡村人口数量,提高其素质;
    五,改革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多选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
    A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B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C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D

    到本世纪中叶,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正确答案: C,B
    解析: 2018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故选ABC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乡村生活方式发展的目标和实现的主要途径。

    正确答案: 发展的目标:在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是指与现代化的生产力和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有利于人们积极进取、全面发展的新型生活方式。
    实现的主要途径:一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第一,要始终把发展生产力摆在农村一切工作的首要地位。第二,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建立健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优化产业结构。
    二是,建设精神文明,培育“四有”新人。第一点,深入开展理想和爱国主义教育。第二点,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第三点,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第四点,对广大农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纪律教育,以提高遵守纪律的自觉性。第五点,坚决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反对封建迷信活动,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三是,优化分配机制,促进共同富裕。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第二,加强法制和反腐力度,坚决取缔非法收入。第三,充分利用财政税收杠杆,缩小不合理收入和生活差距。第四,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扶贫工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关于到2035年,我国推进乡村治理的总体目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现代乡村治理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B

    乡村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C

    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D

    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我国乡村治理的总体目标,到2035年,乡村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乡村社会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A项是到2020年我国推进乡村治理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