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实证主义”与“解释主义”之间存在着哪些区别?”相关问题
  • 第1题:

    操作主义是()相结合的一种产物。

    A、机械唯物主义与逻辑实证主义

    B、行为主义与美国实用主义

    C、逻辑实证主义与美国实用主义

    D、行为主义与机械唯物主义


    参考答案:C

  • 第2题:

    关于实证主义法学和非实证主义法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013年)

    A.实证主义法学认为,在“实际上是怎样的法”与“应该是怎样的法”之间不存在概念上的必然联系
    B.非实证主义法学在定义法的概念时并不必然排除社会实效性要素和权威性制定要素
    C.所有的非实证主义法学都可以被看作是古典自然法学
    D.仅根据社会实效性要素,并不能将实证主义法学派、非实证主义法学派和其他法学派(比如社会法学派)在法定义上的观点区别开来

    答案:C
    解析:
    本题为选非题。依据对法与道德的关系的不同主张,大致区分出两种基本立场,即实证主义的和非实证主义的。所有的实证主义理论都主张,法和道德是分离的。具体来说,实证主义认为,在法与道德之间,在法律命令什么与正义要求什么之间,在“实际上是怎样的法”与“应该是怎样的法”之间不存在概念上的必然联系。与此相反,所有的非实证主义理论都主张,法与道德是相互连接的。根据上述阐释,A项正确。法实证主义者是以下列两个要素定义法的概念的:权威性制定和社会实效。非实证主义者以内容的正确性作为法的概念的一个必要的定义要素。这就意味着这类法的概念中不排除社会实效性要素和权威性制定要素。也就是说,非实证主义的法的概念中不仅以内容的正确性作为定义要素,同时可以包括社会实效性要素和权威性制定要素。因此非实证主义的法的概念中有三个要素,而且这三个要素可以进行不同的联结与解释。根据上述阐释,B、D项正确。
    非实证主义的法的概念分为两类:以内容正确性作为法的概念的唯一定义要素,以内容正确性与权威性制定或社会实效性要素同时作为法的概念的定义要素。前者以传统的自然法理论为代表,后者的代表是超越自然法与法实证主义之争的所谓第三条道路的那些法学理论,例如阿列克西。根据上述阐释,C项错误,应选。

  • 第3题:

    关于实证主义法学和非实证主义法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否承认“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是区分实证主义与非实证主义的主要标准
    B.无论是实证主义还是非实证主义,都可能认同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观点
    C.依据承认规则,实证主义学派可能将道德作为法的效力的条件之一
    D.“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这种观点应属于社会法学派的基本观点

    答案:A
    解析:
    A错:主要标准是是否承认法与道德“本质的或必然的”联系。

  • 第4题:

    哲学上通常把逻辑实证主义称作()。

    • A、第一代实证主义
    • B、第二代实证主义
    • C、第三代实证主义
    • D、第四代实证主义

    正确答案:C

  • 第5题:

    定量研究以()为方法论基础。

    • A、反实证主义
    • B、社会互动论
    • C、现象学
    • D、实证主义
    • E、解释学

    正确答案:D

  • 第6题:

    简述马赫主义与实证主义的不同之处。


    正确答案: 马赫主义承认与孔德、斯宾塞等人的思想联系,但也有不同于孔德、斯宾塞等人的实证主义之处。
    ①孔德、斯宾塞等人认为哲学与科学一样应以现象领域为限,关于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还是精神等问题则是人的认识能力所无法解决的,不属于认识范围。但是,他们并未由此否定这种本质的东西存在。马赫主义者认为这种观点还有形而上学残余。
    他们主张取消现象范围以外的存在和本质的问题,认为科学和人类认识所及的世界就是经验世界,物质与精神、主观与客观的区别只是经验内部的区别。
    ②孔德、斯宾塞等人认为哲学的主要任务是将各门具体科学联系起来,建立一个综合的哲学体系,它描绘出无所不包的世界图景,发现不变的自然规律。马赫主义者则抛弃了建立这种世界体系的企图,他们同新康德主义马堡派一样,把哲学归结为科学的认识论。其任务只是为了实践的目的而描绘符号、记号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确定调节这种关系的原则,而不研究认识是否反映或符合世界的实在和本质的问题。他们也企图以此排除孔德、斯宾塞等人关于在现象之外还有不可认识的本质的不可知论。
    ③孔德、斯宾塞等人的实证主义和马赫主义都企图按照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来重新构建哲学。实证主义援引的科学成就主要是以达尔文为代表的生物进化论,而马赫主义则可以说是19世纪末出现的现代物理学的革命的产物。后者是自然科学发展中一场更为深刻的变更,它极大地促进了哲学思维方式的变更。

  • 第7题:

    单选题
    定量研究以()为方法论基础。
    A

    反实证主义

    B

    社会互动论

    C

    现象学

    D

    实证主义

    E

    解释学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名词解释题
    实证主义

    正确答案: 产生于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孔德是实证主义的创始人。实证主义是一种以经验事实和经验现象为基础,探索人类精神发展一般规律的方法和思想体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什么是复式预算?复式预算与单式预算之间存在着哪些区别?

    正确答案: 复式预算的基本形式是将政府全部财政收支按经济性质汇集,分别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有联系的收支对照表内。一般说来,复式预算是由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两部分组成。经常预算包括经常收入和经常支出,经常支出是政府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必需的资金支出。经常收入为供应这类支出而筹集的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非税收收入通常包括国营企业收入、公共事业收入等。资本预算,包括资本支出和资本收入。资本支出,可以分为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前者如对国营企业投资和公共工程投资等,后者如军事工程投资、偿还公债本金、归还外国借款等。资本收入则主要包括经常预算盈余的结转和国内外公债发行取得的财政收入。随着社会经济和财政经济的发展,各国开始加强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职能。作为政府经济调节工具的国家预算,其作用也变得越来越大,突出表现为政府预算中用于经济建设的投资支出规模不断增长,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这时传统的单式预算就显得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了。单式预算的主要缺点集中反映在财政支出方面,它混淆了政府的行政经费与资本支出的性质。行政经费属于消费性支出,它必须受财政收入的制约,不能出现预算赤字。资本支出属于生产性支出,或经营性支出,类似私人投资支出,只要经营得当,不仅能够回收本金,而且还可以取得一定的投资收益。这样,由于增加资本性支出而出现的财政赤字,与行政经费入不敷出而产生的财政赤字,也就表现为完全不同的性质。传统的单式预算将两种性质不同的政府开支混在一起,既不利于控制行政经费的非正常增长,又不利于加强和改善资本性投资项目的经营管理。因此,在政府预算中的资本性投资(公共投资的主要部分)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客观上要求政府对预算形式进行改革,于是,出现了复式预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名词解释题
    反实证主义方法论

    正确答案: 反实证主义认为社会现象在本质上不同于自然现象,因为社会现象被社会行动者人为赋予了“意义”,因而不能完全依靠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名词解释题
    哪些试验能够说明具体的推理问题与抽象的推理问题之间的区别?

    正确答案: 1.Griggs和Cox(1982)的饮酒年龄任务实验说明了具体的推理问题与抽象的推理问题之间的区别:
    他们以大学生为被试,适用选择任务的变式进行实验。他们的任务集中在饮酒的年龄上。与Wason(1968)经典的字母数字任务相比,饮酒年龄稳如要具体的多。问题如下:想象你是一名值班警官,你面前的卡片上有4个人的信息。卡片的一面是一个人的年龄,另一面是这个人正在喝的饮料种类名称。规则:如果一个人正在喝啤酒,那么,这个人必须超过19岁。为了确定这些人是否违反了这个规则,你需要翻看一张或几张卡片。请选出你需要翻看的卡片。4张卡片分别标有“啤酒”、“可乐”、“16岁”、“22岁”。他们发现,尽管他们的被试当中,没有一个人能够在标准的、抽象的选择任务上,做出正确的反映,但在尝试解决饮酒年龄问题的被试中,73%的被试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这项研究证明了当被试所接受的是具体的选择任务,而不是象翻看字母/数字那样的标准的、抽象的任务时,被试的选择成绩要好。
    2.Kirby(1994)的饮酒年龄任务说明了具体的推理问题与抽象的推理问题之间的区别:
    问题规则是:如果一个人在喝啤酒,那么,这个人必须超过19岁。可供选择的四张卡片信息为:“啤酒”“可乐”“16岁”“22岁”;在Griggs和Cox的研究中,年龄不超过19岁的卡片上,年龄标志为“16岁”。Kirby(1994)的研究证明,关于合理的信仰,影响人们是否采用否定后件的方法,即是否翻看年龄不超过19岁的卡片,检查这张卡片另一面上饮料的名称。Kirby对这个饮酒年龄任务做了部分调整,使得一种条件下年龄不超过19岁卡片上的年龄标着为“4岁”,而另一种条件下,年龄不超过19岁卡片上的年龄标志为“18岁”。结果发现,同设计到检查一个4岁的孩子是否正在引用啤酒这种测验相比,当测验设计到检查一个18岁的人是否正在饮用啤酒时,人们更可能使用否定后件的方法。实验说明了:合理性(一个18岁的人饮用啤酒要比一个4岁的孩子饮用啤酒合理得多)影响人们是否采用否定后件的证伪的推理方法。
    3.信封邮票任务,说明了具体的推理问题与抽象的推理问题之间的区别:
    他们向被试呈现四种材料,一种是未封口的信封的背面,一种是封了的信封的背面,另外两种是分别贴有50里拉和40里拉邮票的信封的正面。被试的任务是检查寄信人是否违反了邮政局关于“封了的信封必须加贴50里拉邮票”的规定。要求被试应该翻看哪一个或哪几个信封;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被试翻看了那个封了的信封和那个贴有40里拉邮票的信封。翻看封了的信封,本质上属于肯定前件,而翻看贴有40里拉邮票的信封,本质上属于否定后件。这项实验说明,在“抓住不守法者”这种具体的实际的推理任务中,人们能够自发地应用否定后件这种证伪的推理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以城市居住区研究为例,简要说明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地理学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并填写结构主义地理学对城市居住区研究的看法?

    正确答案: 经验主义方法论中归纳法是其方法论基础,经验主义的特征可概括为:
    (1)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进行经验判断和评价,得出结论。
    (2)强调综合和归纳的作用,即由特殊推及普遍。实证主义方法论首先是提出假设,通过详细和客观地收集与社会现象有关的数据来证实假设。实证主义更强调一种演绎逻辑,即将一般化的理论规律应用于特殊事件,概括来讲为由一般推及个体。此外,实证主义最大的特征就是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人本主义方法论则非常强调对人的研究,以人这个主体为出发点,以人为中心,充分强调人的主动性、人的思想、感觉与经验,人的行为不一定与客观物质世界有直接的关系,而与他们所感觉的那个精神世界有直接的关系。结构主义方法论在地理研究过程中十分强调整体性的研究,反对孤立局部的研究,强调认识地理事物的内部结构,反对单纯认识外部现。结构主义的最大特征就是对地理事物的整体性认识,而非把事物割裂成局部个体性认识。
    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人本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区别主要在于研究范式的差异,以城市居住区为研究实例的话,经验主义的研究范式就是通过观察穷人与富人在城市居住区的分异现象并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得出个人经济收入和消费能力是产生居住地分异的主要原因;而实证主义的研究范式就是定量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论证事先提出的假设的科学性,而在城市居住区研究中,实证主义也是按照这样的研究逻辑来进行展开的,通过收集各类住房的价格和家庭收入的数据建立模型,论证了居住区的分离与住民家庭的经济收入相关性很大的假设;人本主义的研究范式就是在研究事物的过程中,增加对人的主体因素,尤其是精神情感因素,与事物产生发展的内在关系及影响机制。而在城市居住区的研究中,人本主义很大程度上是对传统的“经济理性人”思维的一种批判,影响人对居住区的选择因素不仅有经济收入能力、消费能力,还应包括个人经历、个人兴趣、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等多样复杂的人的精神情感因素的考虑;而结构主义的研究范式就是从整体性角度来分析研究事物现象,反对将地理事物割裂开来,进行局部个体的研究。在对城市居住区的研究过程中,结构主义认为研究影响人对居住区选择因素应从城市的宏观角度出发,分析包括城市的制度基础、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绿化以及交通设施等在空间上的分布差异,而不会对人的主体性等局部个性因素对城市居住区分异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关于实证主义法学和非实证主义法学,以下说法错误的有:( )《》( )

    A.“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是社会法学派的观点
    B.非实证主义并不承认“社会是法律的前提与基础”
    C.分析法学派认为恶法亦法
    D.实证主义法学和非实证主义法学主要的划分标准是:是否认为法和道德之间有本质和必然的联系

    答案:B
    解析:
    考查法的概念。B选项错误,无论是实证主义还是非实证主义都承认社会的基础性和前提性。

  • 第14题:

    关于实证主义法学和非实证主义法学,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

    A.“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是社会法学派的观点
    B.非实证主义不承认“社会是法律的前提与基础”
    C.分析法学派认为恶法亦法
    D.实证主义法学和非实证主义法学主要的划分标准是:是否认为法和道德之间有本质和必然的联系

    答案:B
    解析:
    考查法的概念。B选项错误,无论是实证主义还是非实证主义都承认社会的基础性和前提性。

  • 第15题:

    以下有关法律概念的说法,错误的有:

    A.超越自然法学与实证主义的第三条道路属于非实证主义理论
    B.实证主义与非实证主义的争论属于非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争论
    C.某一主张到底属于实证主义还是非实证主义,主要看它是否承认法律与道德之间在概念上或者本质上存在必然联系,所有的非实证主义理论都主张“恶法非法”
    D.只要将权威性制定视为法律定义的核心要素,该种观点就属于实证主义

    答案:D
    解析:
    属于非实证主义的第三条道路也将权威性制定视为法律定义的核心要素。因此D项错误。

  • 第16题:

    定量研究大致与( )对应。

    • A、实证主义方法论
    • B、建构主义方法论
    • C、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 D、反实证主义方法论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什么是复式预算?复式预算与单式预算之间存在着哪些区别?


    正确答案:复式预算的基本形式是将政府全部财政收支按经济性质汇集,分别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有联系的收支对照表内。一般说来,复式预算是由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两部分组成。经常预算包括经常收入和经常支出,经常支出是政府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必需的资金支出。经常收入为供应这类支出而筹集的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非税收收入通常包括国营企业收入、公共事业收入等。资本预算,包括资本支出和资本收入。资本支出,可以分为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前者如对国营企业投资和公共工程投资等,后者如军事工程投资、偿还公债本金、归还外国借款等。资本收入则主要包括经常预算盈余的结转和国内外公债发行取得的财政收入。随着社会经济和财政经济的发展,各国开始加强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职能。作为政府经济调节工具的国家预算,其作用也变得越来越大,突出表现为政府预算中用于经济建设的投资支出规模不断增长,所占比重不断上升。这时传统的单式预算就显得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了。单式预算的主要缺点集中反映在财政支出方面,它混淆了政府的行政经费与资本支出的性质。行政经费属于消费性支出,它必须受财政收入的制约,不能出现预算赤字。资本支出属于生产性支出,或经营性支出,类似私人投资支出,只要经营得当,不仅能够回收本金,而且还可以取得一定的投资收益。这样,由于增加资本性支出而出现的财政赤字,与行政经费入不敷出而产生的财政赤字,也就表现为完全不同的性质。传统的单式预算将两种性质不同的政府开支混在一起,既不利于控制行政经费的非正常增长,又不利于加强和改善资本性投资项目的经营管理。因此,在政府预算中的资本性投资(公共投资的主要部分)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客观上要求政府对预算形式进行改革,于是,出现了复式预算。

  • 第18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实证主义法律理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有?

    • A、实证主义法律理论认为法学的研究对象是“应当是怎样的法”
    • B、实证主义法律理论认为法律和道德之间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 C、实证主义法律理论大多会坚持认为“恶法亦法”
    • D、奥斯丁、哈特、凯尔森等人是法律实证主义的代表,而阿列克西则持不同观点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名词解释题
    新实证主义

    正确答案: 20世纪盛极一时的逻辑实证主义又称为新实证主义。它虽然保持了老实证主义的经验主义传统,但它更强调要逻辑的还原于经验和反对形而上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定量研究大致与( )对应。
    A

    实证主义方法论

    B

    建构主义方法论

    C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D

    反实证主义方法论


    正确答案: C
    解析: 定量研究大致与实证主义方法论对应,定性研究则与反实证主义方法论、建构主义方法论等呼应。

  • 第21题:

    问答题
    “实证主义”与“解释主义”之间存在着哪些区别?

    正确答案: 实证主义的世界观:被研究的世界客观存在,独立于人的意志,具有客观规律性和齐一性。解释主义的世界观:阐明社会世界有意义的秩序,探究其发生和持续的机理;社会世界通过行动者的经验与解释,形成了意义的秩序,行动受制于规则;社会现实具有地方性特点和时间维度,是人为的建构;研究结果是被制造出来的,而不是被发现的。
    实证主义的认识论:主客二分,研究者独立于客观世界,可以客观的、中立的对客体加以观察、描述和研究。解释主义的认识论:认识只可能是部分的、局部的;理解总是解释性的理解;移情;交往的认识论,主客互动。
    实证主义的方法论:采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收集客体的信息;提出假设,并采用经验方法进行证实和证伪;规律与理论具有客观的内容,可通过一套标准化的程序和逻辑的推导得出;主要使用定量方法进行研究。解释主义的方法论:阐释文本;尽量从行动者的视角界定及解释人类的行动;本质直观,发掘一般人的自然态度;常识理性,特定情境,地方性知识;阐释循环;主体间性,视域的融合;主要使用定性研究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名词解释题
    实证主义方法论

    正确答案: 认为社会研究应向自然科学看齐,将社会现象当做纯粹客观的想象来测量分析,通过对社会想象进行具体可观的观察,对经验事实做客观的研究结论。在研究方式上,定量分析是其最典型的特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名词解释题
    实证主义原则(孔德)

    正确答案: 认为哲学应当以实证自然科学为根据,以可以观察和实验的事实及知识为内容,摒弃神学和思辨形而上学所研究的那些所谓绝对的、终极的,然而却无法证明的抽象本质。一句话,就是以实证的知识来代替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思辨概念。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