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人对某个或某些人的感知、印象、认识或评价的描述是()。
第1题:
恶魔效应,是指由于对人的某一品质,或对物品的某一特性有坏的印象,会使人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一物品的其他特性的评价偏低。下列各项中,属于恶魔效应的是( )。
第2题:
社会收益是指组织或个人对亲和力、友情或熟悉感的感知评价。
第3题:
我们的人际交往中对某个人的整体印象直接影响到对此人具体特征的认识,评价的心理现象,称为()
第4题:
经济社会能够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或某些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结果,叫做()。
第5题:
以下哪一项是对面谈过程中积极听众的最佳描述?()
第6题:
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属于()
第7题:
婴儿对某个或某些人特别亲近而不愿离去的情绪是()。
第8题:
焦虑
移情
依恋
悲伤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第11题:
对
错
第12题:
对
错
第13题:
第14题:
在谈判中,不管对对方的谈判组成成员(某个人甚至某些人)有多大的成见,或多深的情感,此时,也应该把它搁置起来,就事论事,做到对事不对人。
第15题:
所谓帕累托效率,指的是经济社会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或某些人的境况变好的结果。
第16题:
所谓帕累托改善,指的是经济社会能够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或某些人的境况变好的结果。
第17题:
表达性言语是指言语活动的()
第18题:
下列关于近因效应说法正确的是?()
第19题:
语言态度是指()。
第20题:
说话者对不同的言语行为的社会评价
说话者对听话人的社会评价
说话人对外语的评价
说话人对自己口音评价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在对方讲述信息是做出相应的判断和评价
以认真、理解、赞同的态度听对方讲话
避免直视说话人或打断说话人的思路
在说话人所提供信息汇集成形时形成自己的争论意见和结论
第23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