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追溯性计划应使组织能够()不合格品和/或可疑产品。
第1题:
可追溯性系统应能够识别()
第2题:
工艺记录的作用是()。
第3题:
为确保产品可追溯性组织应()。
第4题:
可追溯性计划应确保()要求被扩展应用至外部提供的具有安全/监管特性的产品。
第5题:
若组织生产与安全有关的产品,应()
第6题:
检验人员按检验技术文件要求对产品进行检查和识别,当发现不合格品时,应及时()、记录和隔离,在“不合格品审理单”上填写不合格的(),交给派驻代表。
第7题:
依据ISO9001:2015标准对标识和可追溯性的要求,组织应在生产和服务的整个过程中按照监视和测量的要求识别()状态。
第8题:
组织保留的关产品和服务放行的形成文件的信息包括()
第9题:
依据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判断下述有关标识和可追溯性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第10题:
根据IATF16949:2016标准()条款要求,组织应确定并实施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发生。
第11题:
汽车行业可追溯性总是被要求的,其基本原则是:()
第12题:
①消除②预防③减弱④隔离⑤连锁⑥警告
①警告②消除③预防④减弱⑤隔离⑥连锁
①预防②消除③隔离④减弱⑤连锁⑥警告
①警告②连锁③隔离④减弱⑤预防⑥消除
第13题:
事故处理原则是按照()的顺序进行控制。
第14题:
对产品进行标识的目的是:()
第15题:
组织应确保所有适当的制造人员都接受了关于()遏制的培训。
第16题:
可追溯性计划应按照()明确适当的可追溯系统、过程和方法。
第17题:
组织应制定可追溯性计划,这些计划应按()明确可追溯性系统、过程和方法。
第18题:
当需要区别不同的产品或没有标识就难以识别不同的产品时,组织应采取适宜的(),防止不合格品的误用和混淆。
第19题:
需要时,组织应采用适当的方法识别输出,其目的是()。
第20题:
标识和可追溯性的主要目的是()。
第21题:
组织应制定可追溯性计划,使组织()不合格品或可疑产品。
第22题:
组织应确保处于未经或可疑状态下的产品被归类为()进行控制。
第23题:
原辅料的直接供应方
原辅料的间接供应方
终产品的直接分销商
终产品的间接分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