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追溯性计划应使组织能够()不合格品和/或可疑产品。A、识别B、隔离C、消除D、预防

题目

可追溯性计划应使组织能够()不合格品和/或可疑产品。

  • A、识别
  • B、隔离
  • C、消除
  • D、预防

相似考题
更多“可追溯性计划应使组织能够()不合格品和/或可疑产品。A、识别B、隔离C、消除D、预防”相关问题
  • 第1题:

    可追溯性系统应能够识别()

    • A、原辅料的直接供应方
    • B、原辅料的间接供应方
    • C、终产品的直接分销商
    • D、终产品的间接分销商

    正确答案:A,C

  • 第2题:

    工艺记录的作用是()。

    • A、防止混号、使产品具有可追溯性
    • B、检查规程、制度的执行情况、提供考核依据
    • C、使产品具有可追溯性、提高成材率

    正确答案:A

  • 第3题:

    为确保产品可追溯性组织应()。

    • A、分析内部、顾客及法规可追溯性要求
    • B、制定文件化的可追溯性计划
    • C、分析存在的风险
    • D、分析失效对员工、顾客的影响

    正确答案:A,B,C,D

  • 第4题:

    可追溯性计划应确保()要求被扩展应用至外部提供的具有安全/监管特性的产品。

    • A、标识
    • B、可追溯性
    • C、A+B
    • D、特定

    正确答案:C

  • 第5题:

    若组织生产与安全有关的产品,应()

    • A、识别产品安全法律法规要求
    • B、识别产品安全相关特性
    • C、制造时识别和控制安全相关特性
    • D、搬运维护贮存时防止损坏
    • E、确保产品按制造批次的可追溯性

    正确答案:A,B,C,E

  • 第6题:

    检验人员按检验技术文件要求对产品进行检查和识别,当发现不合格品时,应及时()、记录和隔离,在“不合格品审理单”上填写不合格的(),交给派驻代表。


    正确答案:标识、实际状况

  • 第7题:

    依据ISO9001:2015标准对标识和可追溯性的要求,组织应在生产和服务的整个过程中按照监视和测量的要求识别()状态。

    • A、产品
    • B、服务
    • C、输出
    • D、A+B

    正确答案:C

  • 第8题:

    组织保留的关产品和服务放行的形成文件的信息包括()

    • A、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
    • B、不合格品的描述
    • C、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
    • D、授权放行人员的可追溯信息

    正确答案:A,D

  • 第9题:

    依据GB/T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判断下述有关标识和可追溯性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适当时,组织应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使用适宜的方法识别产品。
    • B、组织应针对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产品的状态。
    • C、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组织应控制并记录产品的唯一性标识
    • D、组织应确保其所有产品具有可追溯性。

    正确答案:A,B,C

  • 第10题:

    根据IATF16949:2016标准()条款要求,组织应确定并实施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发生。

    • A、6.1.2.1风险分析
    • B、6.1.2.2预防措施
    • C、8.5.1.1控制计划
    • D、8.7.1.7不合格品的处置

    正确答案:B

  • 第11题:

    汽车行业可追溯性总是被要求的,其基本原则是:()

    • A、组织应针对所有汽车产品的内部、顾客和监管的追溯性要求进行分析,包括制定和记录可追溯性战略,根据员工、顾客和消费者的风险或失效严重程度。这些战略应根据产品、过程和制造地点,定义适当的可追溯系统、过程和方法
    • B、组织应针对所有汽车产品的内部、顾客和监管的追溯性要求进行分析,包括制定和记录可追溯性战略,根据公司的目前的资源的可行性及成本考虑建立追溯性体系
    • C、组织应针对顾客有要求的汽车产品的内部、顾客和监管的追溯性要求进行分析,包括制定和记录可追溯性战略,根据员工、顾客和消费者的风险或失效严重程度。这些战略应根据产品、过程和制造地点,定义适当的可追溯系统、过程和方法

    正确答案:A

  • 第12题:

    单选题
    事故预防等级顺序的要求分为()。
    A

    ①消除②预防③减弱④隔离⑤连锁⑥警告

    B

    ①警告②消除③预防④减弱⑤隔离⑥连锁

    C

    ①预防②消除③隔离④减弱⑤连锁⑥警告

    D

    ①警告②连锁③隔离④减弱⑤预防⑥消除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事故处理原则是按照()的顺序进行控制。

    • A、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警告
    • B、警告、消除、预防、减弱、隔离
    • C、隔离、警告、消除、预防、减弱
    • D、预防、减弱、隔离、警告、消除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对产品进行标识的目的是:()

    • A、防止误用不合格品;
    • B、帮助实现可追溯性;
    • C、区分待检品和已检品;
    •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 第15题:

    组织应确保所有适当的制造人员都接受了关于()遏制的培训。

    • A、可疑产品
    • B、不合格品
    • C、A或B
    • D、A和B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可追溯性计划应按照()明确适当的可追溯系统、过程和方法。

    • A、产品
    • B、过程
    • C、制造位置
    • D、体系

    正确答案:A,B,C

  • 第17题:

    组织应制定可追溯性计划,这些计划应按()明确可追溯性系统、过程和方法。

    • A、产品
    • B、过程
    • C、制造位置
    • D、以上都对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当需要区别不同的产品或没有标识就难以识别不同的产品时,组织应采取适宜的(),防止不合格品的误用和混淆。

    • A、手段
    • B、方法
    • C、过程
    • D、测量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需要时,组织应采用适当的方法识别输出,其目的是()。

    • A、满足产品和服务的标识要求
    • B、以确保产品和服务合格
    • C、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
    •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标识和可追溯性的主要目的是()。

    • A、识别不同的产品
    • B、识别产品的状态
    • C、防止不合格品流转
    • D、D.+B.+C.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组织应制定可追溯性计划,使组织()不合格品或可疑产品。

    • A、识别
    • B、隔离
    • C、处置
    • D、标识

    正确答案:A,B

  • 第22题:

    组织应确保处于未经或可疑状态下的产品被归类为()进行控制。

    • A、待处理品
    • B、合格品
    • C、不合格品
    • D、报废产品

    正确答案:C

  • 第23题:

    多选题
    可追溯性系统应能够识别()
    A

    原辅料的直接供应方

    B

    原辅料的间接供应方

    C

    终产品的直接分销商

    D

    终产品的间接分销商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