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梅花类症病的发病规律是怎样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杨树黑斑病发病规律?


    正确答案: ①病菌以菌丝在落叶中或枝梢病斑中越冬,越冬菌丝在次年春产生新的分生孢子作为初侵染来源。
    ②病菌的分生孢子堆具有胶粘性,孢子需通过雨水稀释后,随水滴飞溅或随风飘扬传播。
    ③孢子和水滴接触时萌芽率较高,发病轻重与雨水多少有关。病菌侵染寄主后,在气温和降雨适宜时很快产生分生孢子堆,又能进行新的侵染,因此病害发生极为迅速。

  • 第2题:

    西葫芦白粉病的发病症状和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1、发病症状
    白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其次是茎和叶柄上,一般不为害果实。初发病时,叶片上出现白色小粉点,逐渐扩大呈圆形白色粉状斑,条件适宜时病斑扩大蔓延,连接成片,成为边缘不整齐地大片白粉斑区,并可布满整个叶片,后呈白灰色,有时病斑表面长生许多小黑点,叶色变黄,变脆,失去光合作用功能,一般不落叶。叶柄、嫩茎上的症状与叶片相似,只是白色粉斑较小,粉状物较少。
    2、发病规律
    白粉病由一种瓜类单丝壳菌的真菌引起,病菌随残体、病株留在土壤或保护地的瓜类寄主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病菌靠风雨、气流、水溅传播蔓延。病菌孢子对湿度的适应性较强,相对湿度25%条件下也能萌发,往往在寄主受到干旱影响的情况下发病重。病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25℃。30℃以上、-1℃以下,孢子很快失去活力。保护地瓜类白粉病重于露地,施肥不足,土壤缺水,或氮肥过量、灌水过多、田间通风不良、湿度增高也有利于白粉病发生。
    3、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及早喷药控病。一般要求在发现田间有零星小粉斑时立即喷药防治,不要延误,每5-6天喷药1次。白粉病对硫制剂较敏感,发病初期可选用无机或有机硫制剂交替喷施3-4次,7-15天1次,前密后疏,喷匀喷足,可收到较好地防治效果,但有些瓜类(如黄瓜、甜瓜)品种对硫制剂较敏感,要注意喷施浓度,苗期慎用及避免高温下使用。药剂可选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或20%粉锈宁乳油2000-3000倍液。

  • 第3题:

    由病毒引起的植物变色类病害有什么发病规律?


    正确答案: 该类病害的病原在病植株的茎叶或球茎、块茎、鳞茎种子内越冬,可经嫁接、微伤口汁液传播或蚜虫等刺吸昆虫传播,蚜虫虫口密度大,寄主植物种植密度过大,杂草多,均易发病,该类病害属于系统侵染病害。

  • 第4题:

    癌肿病类主要症状及发病规律?


    正确答案: 该病主要发生在花木的根部和茎部,主要表现为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瘤状物。发病初期出现白色或浅褐色的小圆肿瘤,表面光滑,较软。后逐渐增大透明,呈深褐色,表面粗糙,质地变硬,木质化,并出现龟裂。使树木生长不良、矮化、叶黄、落叶、小花,严重时整株死亡。细菌在肿瘤皮层或病残体的土壤中过冬、借雨水、地下害虫、调运苗木传播,从伤口侵入。低于10℃潜伏,待20℃时开始表现,肿瘤形成。

  • 第5题:

    山茶花炭疽病的发生规律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主要为害叶片和嫩稍。叶片被害后形成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黑褐色边缘隆起。后期病斑上长出黑色小点,轮生或散生。湿度大时,溢出粉红色粘质团,病叶干枯、易锐落。新梢病斑长形、略凹陷,浅褐色,边缘清晰,严重时枝稍枯死。

  • 第6题:

    当前,非洲人类锥虫病在各流行区的发病情况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在过去十年中,70%以上的报告病例发生在刚果民主共和国。2010年,仅有刚果民主共和国宣布每年发生500多例新发病例。安哥拉、中非共和国、乍得、苏丹和乌干达宣布每年发生100至500例新发病例。喀麦隆、刚果、科特迪瓦、赤道几内亚、加蓬、几内亚、马拉维、尼日利亚、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赞比亚和津巴布韦等国报告每年的新发病例少于100例。贝宁、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埃塞俄比亚、冈比亚、加纳、几内亚比绍、肯尼亚、利比里亚、马里、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尔、卢旺达、塞内加尔、塞拉利昂、斯威士兰和多哥等国在过去十多年中未报告发生任何新病例。疾病传播似乎已停止,但对有些地区的情况仍然难以做出确切评估,因为社会状况不稳和/或路途遥远使人难以到达,对监测和诊断活动造成了妨碍。

  • 第7题:

    问答题
    牛伊多氏锥虫病的发病机理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锥虫毒素作用于动物机体,引起机能障碍,动物出现体温升高,当损伤血管,使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动物出现水肿症状,当侵害造血器官时,使红细胞溶解破裂,导致溶血性贫血。红细胞破裂后大量的血红蛋白滞留于肝脏,转化为胆红素,并进入血液,引起可视粘膜有皮下组织的黄疸。急性的往往发生死亡。而慢性的则逐渐出现精神萎靡不振,嗜睡、消瘦、体温进高进低。呈不定发热型,并发展为耳炎,尾炎坏死,不断流黄水,以后干涸。脱落。并伴有眼结膜充血、潮红,流泪白色粘液或外多量眼屎。四肢下部发生肿胀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往往最后死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癌肿病类主要症状及发病规律?

    正确答案: 该病主要发生在花木的根部和茎部,主要表现为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瘤状物。发病初期出现白色或浅褐色的小圆肿瘤,表面光滑,较软。后逐渐增大透明,呈深褐色,表面粗糙,质地变硬,木质化,并出现龟裂。使树木生长不良、矮化、叶黄、落叶、小花,严重时整株死亡。细菌在肿瘤皮层或病残体的土壤中过冬、借雨水、地下害虫、调运苗木传播,从伤口侵入。低于10℃潜伏,待20℃时开始表现,肿瘤形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穿孔病的主要症状和发病规律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发病初叶片上出现水渍状小点,浅褐色,后发展为圆形或多角形褐色或紫褐色病斑,边缘出现黄色晕或浅黄色菌脓,干后形成孔洞。细菌在枝条上过冬,次春溢出病原杆菌,借昆虫和风雨传播。从自然孔和伤口侵入,5月开始发病,6-8月发病严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温热类温病与湿热类温病的区别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从病邪性质:前者为温热性质病邪,后者为湿热性质病邪。
    从初起部位:前者或先犯肺卫,或犯气、营分;后者多为脾胃
    从起病特点:前者较急,热象较著;后者较缓,初起热象可不显著。
    从传变及病程:前者传变较快,病程较短;后者传变较慢,病程较长
    对人体影响:前者易伤人体阴液;后者易伤人体阳气,化燥后也能伤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通常在淡水鱼中称暴发病、暴发性出血病和出血性腹水病的是(  )。
    A

    草鱼出血病

    B

    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

    C

    鮰类肠败血症

    D

    红点


    正确答案: A
    解析:
    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俗称淡水鱼暴发病、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和出血性腹水病等。

  • 第12题:

    问答题
    油茶叶肿病(饼病)发病规律?

    正确答案: ①菌丝体在病组织内越冬。
    ②早春发病(3月中下旬),发病时间短,一年一次,没有再侵染,山区发病推迟到4月份,季节性强。
    ③危害程度与品种有:大叶大果油茶发病重(广西:抽叶时间与病原菌侵入时间一致,3月下旬,故发病重);小叶小果油茶发病轻(抽叶迟,错过发病期)。
    ④孢子萌发,侵入,发病的三个条件:水分:湿度80%以上(阴雨天有利于发病)温度:12-18度叶龄:嫩叶容易侵染(老叶片增厚较硬,寄主抗性增强,不易发病)。
    ⑤通风不良,阳光不足的地方易发病(湿度较大),树冠的中下部发病较严重(透光不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海棠锈病的发病规律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橙黄色、有光泽的圆形小病斑,扩大后病斑边缘有黄绿色的晕圈。

  • 第14题:

    如何掌握松落针病的发病规律?


    正确答案: 该病的病菌在落叶上越冬。第2a(年)春病原孢子陆续成熟,在雨天或潮湿的条件下,借风力飞散,落于针叶上萌发从针叶气孔侵入,约经1~2个月才出现明显的症状。病菌主要侵染2a生以上的针叶,但到侵染的后期,当年针叶逐渐成长,仍可能有少数的受侵染。
    在孢子放射期间,如降雨次数多、湿度大,则有利于孢子的散放和萌发侵入。因此能促进病害的发生。
    本病的发生与寄主的生长情况有密切关系。如林相破坏,林地干旱,土壤瘠薄,林木遭受病虫害、管理不良和空气污染等,都会促进病害的发生。

  • 第15题:

    穿孔病的主要症状和发病规律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发病初叶片上出现水渍状小点,浅褐色,后发展为圆形或多角形褐色或紫褐色病斑,边缘出现黄色晕或浅黄色菌脓,干后形成孔洞。细菌在枝条上过冬,次春溢出病原杆菌,借昆虫和风雨传播。从自然孔和伤口侵入,5月开始发病,6-8月发病严重。

  • 第16题:

    瓜类炭疽病的发病规律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瓜类炭疽病菌以菌丝体及拟菌核随病株残体在土壤里越冬,也可以菌丝体潜伏于种皮内越冬,春季环境条件适宜时萌发成为初次侵染源,在瓜类生长期间,可不断进行再侵染。在温度适宜时,湿度越高越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发展。此外连作地块,排水不良,偏施氮肥,塑料大棚和光照不足,通风排湿条件差等,均可诱致此病的严重发生。

  • 第17题:

    温热类温病与湿热类温病的区别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从病邪性质:前者为温热性质病邪,后者为湿热性质病邪。
    从初起部位:前者或先犯肺卫,或犯气、营分;后者多为脾胃
    从起病特点:前者较急,热象较著;后者较缓,初起热象可不显著。
    从传变及病程:前者传变较快,病程较短;后者传变较慢,病程较长
    对人体影响:前者易伤人体阴液;后者易伤人体阳气,化燥后也能伤阴。

  • 第18题:

    怎样计算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


    正确答案: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100%。

  • 第19题:

    问答题
    瓜类炭疽病的发病规律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瓜类炭疽病菌以菌丝体及拟菌核随病株残体在土壤里越冬,也可以菌丝体潜伏于种皮内越冬,春季环境条件适宜时萌发成为初次侵染源,在瓜类生长期间,可不断进行再侵染。在温度适宜时,湿度越高越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发展。此外连作地块,排水不良,偏施氮肥,塑料大棚和光照不足,通风排湿条件差等,均可诱致此病的严重发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由病毒引起的植物变色类病害有什么发病规律?

    正确答案: 该类病害的病原在病植株的茎叶或球茎、块茎、鳞茎种子内越冬,可经嫁接、微伤口汁液传播或蚜虫等刺吸昆虫传播,蚜虫虫口密度大,寄主植物种植密度过大,杂草多,均易发病,该类病害属于系统侵染病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海棠锈病的发病规律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橙黄色、有光泽的圆形小病斑,扩大后病斑边缘有黄绿色的晕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山茶花炭疽病的发生规律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主要为害叶片和嫩稍。叶片被害后形成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黑褐色边缘隆起。后期病斑上长出黑色小点,轮生或散生。湿度大时,溢出粉红色粘质团,病叶干枯、易锐落。新梢病斑长形、略凹陷,浅褐色,边缘清晰,严重时枝稍枯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梅花类症病的发病规律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病菌以分生孢子及菌丝块在嫩稍溃疡斑和被害落叶上越冬,翌年侵染新抽出的叶片及嫩稍。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春季多雨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发病重。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