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病原物新小种产生和发展的因素有()。
第1题:
根据寄主品种的抗病力与病原物生理小种的致病力之间的关系,植物抗病性可分为()。
第2题:
寄主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后发病的标志是()
第3题:
寄主植物轻微发病,病原物被限制在小范围内不能扩展,对寄主危害不大,这属于()的表现。
第4题:
植物病毒流行的基本条件不包含()。
第5题:
植物病害流行的基本因素是病原物、寄主和环境条件。
第6题:
病原物对寄主的影响,除了夺取寄主的()外,还在于产生对寄主的正常生理活动有害的代谢产物,如()、()和()。
第7题:
病原物侵入寄主物,已在植物体定居,或经过一定程度的扩展,由于寄主的抗性而停止扩展,处于休止状态,寄主体不出现症状,而当寄主抗病性减弱时,继续扩展引起寄主发病,这种现象称为()
第8题:
对
错
第9题:
初侵染
再侵染
潜伏侵染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建立寄主关系的这段时间,称为病原物的()。
第14题:
植物病害流行,必须具备有大面积感病寄主,大量致病力强的病原物,()3个基本条件。
第15题:
病原物侵入寄主有哪些途径和方式?影响病原物侵入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第16题:
植物的抗病性,从病程阶段表现形式上可分为(),从抗病程度上可分为(),从寄主对病原物小种的专化性和流行学观点可分为()。
第17题:
寄主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有免疫、抗病、耐病和()四个类型。
第18题:
寄主植物抗病性与病原物致病性之间没有特异性相互作用的称为垂直抗性。
第19题:
垂直抗性
形态结构抗病性
水平抗性
化学抗病性
微效多基因抗病性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病原物的变异性
环境条件
寄主的抗病性
寄主的布局
定向选择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