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光照度和光周期对切花栽培管理的重要意义。”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唐菖蒲切花的促成和抑制栽培。


    正确答案: (1)促成栽培:在九月初挖掘出成熟的球茎,先用35℃高温处理15—20天,再用2-3℃低温处理20天,在此期间保持干燥,打破休眠后于10月上旬到11月上旬定植在温室,夜间温度最低保持15-16℃,并在2-3叶期开始补光,经过100-120天,于翌年1-2月开花;12月定制,于翌年月中旬到5月开花。
    抑制栽培:经过冬季贮藏的种球,与3月中旬贮藏于3-5℃干燥冷藏库中,抑制发芽生根。8月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开花;9月上、中旬定植,于12月中旬至翌年1月中旬开花。若到9月以后定植,则球根养分消耗多,加上低温、短日照,容易出现盲花,为防止盲花,在2-3叶期进行补光,每晚4小时,连续2-3周,夜温保持在10-15℃。
    选用优良大种球,栽植不要过密,发芽后保持一球一芽。
    (2)定植:
    (3)施肥灌水
    (4)防倒伏、防盲芽

  • 第2题:

    简述设施切花栽培与管理的主要措施。


    正确答案: 1)加温和保温:热风加温、热水加温、火炉加温、蒸汽加温、电热线加温、废热和地热加温
    2)降温:换气降温、喷雾降温、避光降温、流水帘降温、机械制冷
    3)光周期调节:补光、遮阳和遮光
    4)水分和湿度调节:喷灌和滴灌
    5)土壤调整:控制施肥,完善排灌系统,土壤消毒
    6)气体调节
    7)其他设施:花网、地膜、温床与冷床、其他设备

  • 第3题:

    光照强度和光周期对切花栽培管理有何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 光照强度:
    1、影响光合作用
    2、直接影响花卉品质
    3、对花蕾开放时间的影响
    4、对叶色和花色的影响
    光周期:
    1、花芽分化、开花的影响
    2、营养生长的影响
    3、对温带花卉的冬季休眠有重要意义和影响。

  • 第4题:

    切花的栽培方式有()。

    • A、露地栽培和保护地栽培
    • B、温室栽培和荫棚栽培
    • C、地栽和盆栽
    • D、无土栽培和有土栽培

    正确答案:A

  • 第5题:

    请说明温室切花百合栽培管理的技术要求。


    正确答案: (1)种球的准备。温室栽培所用种球,一般都是经-1.5~2℃储藏的种球,一旦种球解冻后,就不能重新冷冻储藏。否则会使发芽率大大降低。在长时间的运输过程中,冷冻球难免在运输途中解冻,因此最好的办法是种球抵达后立即下种。经冷冻处理的种球,最好是在10~15℃的温度条件下慢慢解冻。
    (2)种球消毒。定植前,对种球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预防病害发生。种球消毒分为浸种及拌种两种方式,浸种用广谱杀菌剂处理,对带病菌和腐烂较多的种球用多菌灵500倍+恶霉灵500倍液消毒20分钟;第二次则30分钟;第三次加三分之一药量消毒20分钟,后换药水进行新一轮消毒,或用多菌灵+代森锌500倍液浸泡20~30分钟。对于未出芽种球还可用0.5%的五氯硝基苯拌种,对于下种时已出芽的种球应选择芽长尽可能差不多的栽在同一地里,以利于苗期管理。
    (3)土壤准备。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若土质过粘,可用砻糠、草木灰、粗砂和其它有机质改良;若肥力太低,可用充分腐熟的牲畜粪作基肥,整地时撒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每亩5方,深翻耕30~35厘米。然后按宽100~120厘米,高15~20厘米,走道50厘米的规格作畦。整地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土壤消毒参考切花月季栽培的相关内容。
    (4)定植。百合种球的栽种密度和光照、土壤、种球大小密切相关。一般株距10厘米;行距20厘米、沟深12厘米左右,鳞茎上覆土6~8厘米。栽植密度:亚洲系品种为40~55个/平方米,部分东方系品种为25~35个/平方米,麝香系品种为35~45个/平方米。
    (5)栽后地表覆盖。栽种后,应及时浇水,不能过夜,须保证全部基质浇透,使种球与基质充分接触,浇水要均匀。但忌过分潮湿,因为根系的发展都在土壤的表层,若土壤太潮湿,根系就无法吸收充足的氧气。在种植后的头三周内,百合主要靠种球提供营养,当茎长出土壤后,这些茎根是百合的主要根系。因此,为了有利于种球发根,浇水后应在畦面用谷壳或锯末做地表覆盖,约0.5~1厘米厚,厚薄均匀,使表土保持适当湿润。对地表进行覆盖在夏天可起到隔热保湿,冬天保温保湿的作用,同时还可起到防止杂草滋生,阻止土壤干燥和结构变差的作用。
    (6)拉网防倒。一些高大品种当长到20厘米以上时,植株易倒伏或弯曲,应及时拉支撑网以保持植株茎秆直立生长。一般操作方法是,栽种后出苗前,在畦两边竖杆张网,网宽依畦面而定,网格15厘米×15厘米,两端立杆,杆高1.8~2.3米,两侧用尼龙绳将网隔目相穿,两端拉紧使网张开,松紧适中,可上下移位,在百合生长期,支撑网应随着百合同步增高。一般架两层网,后期根据植株长势,还应增加支撑杆,植株特别高大的品种可设三层网。
    (7)温度管理。控制地温是前期管理的关键。栽种初期,百合生长期最适宜的土壤温度是12~13℃,如果超过15℃或低于10℃则对根系发育不利,头三周内或至少在茎生根长出之前,初始生根的温度应保持在12~15℃范围。这种温度状况大约需要占整个生长期的1/3时间。当温度高于15℃会导致生根质量下降,尤其在夏季,保持或促使土温凉爽是不可缺少的条件。根长出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夜晚在15~18℃,白天温度过高会降低植株的高度,减少每枝花的花蕾数,并产生盲花。夜晚低于15℃会导致落蕾,叶片黄化,降低观赏价值。对于东方系百合品种,发根后,室内最佳生长温度是15~17℃,白天温度可升至20~22℃。
    (8)水分管理。水的用量根据土壤质地、温室条件、当时当地的气候条件、品种特性、植株的发展状况及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生长前期,土壤湿度应保持在80~85%左右,最简易的判断方法是用手捏住一团土,可渗出少量水即可;生长中后期,土壤水分应掌握在50~60%,保持土壤润而不湿即可。对边角及通风较好的地方基质干燥的部位应及时补水,补水时间应选择上午10点以前。最合适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0%~85%。应避免湿度的大起大落,即使改变湿度,也要逐渐变化。湿度改变太快,容易发生叶烧现象,利用遮荫网、通风系统可以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
    (9)施肥。百合不需要很高的土壤营养水平,特别是在栽培的头三周内规格在16厘米以上的种球,一般不需施肥。对于偏小种球栽培的百合,可以在生长前期苗高在10~30厘米时,喷施含有腐殖酸的肥料及一些微量元素,以增加抗逆性和促进发根。茎生根长度未达到5厘米以前不进行土壤追肥。茎生根长出后可施一次硝酸钙,每亩5公斤,或施一次复合肥,每亩10kg,还可以喷施叶面追肥及20~30mg/kg的生长素。若在生长期间氮肥不足常使植株生长不够粗壮,则可追施速效氮肥,每亩8~10kg。土壤追肥以2~3次为宜,叶面追肥可以一周一次。为了减少土壤盐分积累,可以采用叶面追肥,0.15%的尿素+0.2%磷酸二氢钾+0.2硫酸亚铁,每周喷一次,共喷施5~8次。在花芽分化期还可以喷一次腐殖酸肥料或0.1%硝酸钾2次;现蕾期到采收前可喷2次腐殖酸肥。追肥后,须用清水喷洒一次植株,以防烧叶。
    (10)光照管理。光照管理是控制植株质量的重要条件,光照不足,不利于花芽的形成;光照过强,影响切花的质量。

  • 第6题:

    简述露地切花栽培与管理的一般技术要求。


    正确答案: 1.选地与整地:选地要求及土壤的适宜理化性质、整地坐、土壤消毒;
    2.定苗(水以刚浇透为宜)
    3.灌溉与施肥:水质要求以清澈的活水为宜,依不同切花植物的特性浇水,根据不同生育期、季节、土质浇水,浇水时间,有机肥施用、无机肥料的施用、根外施肥;
    4.中耕除草;
    5.整形修剪与设架拉网:摘心、除芽、除蕾、修枝、剥叶、支缚;
    6.降温避暑与防寒越冬:降温越夏、防寒越冬。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一、二年生鲜切花繁殖与栽培管理要点。

    正确答案: (1)留种与采种:一、二年生花卉多用种子繁殖,留种采种是一项繁杂的工作,如遇雨季或高温季节,许多草花不易结实,或种子发育不良。一般留种应选阳光充足、气温凉爽的季节,此时结实多且饱满。对于花期长、能连续开花的一、二年生的花卉,采种应多次进行,如凤仙花、半支莲。容易天然杂交的草花,如矮牵牛、雏菊等需要进行品种间隔离种植方可留种采种。还有如石竹类、羽衣甘蓝等花卉需要进行种间隔离才能留种采种。
    (2)种子的干燥与贮藏:在少雨、空气湿度低的季节,最好采用阴干的方式,如需暴晒时,应在种子上盖一层报纸,切忌夏季直接日晒。如三色堇种子一经日晒则丧失发芽力,但早春或秋季成熟的种子可以晒干。种子应在低温、干燥条件下贮藏,尤忌高温高湿,以密闭、冷凉、黑暗环境为宜。
    (3)苗期管理:经播种或自播于花坛花境的种子萌发后,仅施稀薄液肥,并及时灌水,但要控制水量,水多则根系发育不良,并引起病害。苗期避免阳光直射,因适当遮荫,但不能引起黄化。为了培育壮苗,苗期还应进行多次间苗或移植,以防黄化和老化,移苗最好选在阴天进行。现在,一、二年生花卉多用穴盘育苗。
    (4)摘心及抹芽:为了使植株整齐,株型丰满,促使分支或控制植株高度,常采用摘心的方法。如万寿菊、波斯菊生长期长,为了控制高度,于生长初期摘心。需要摘心的种类有五色苋、三色苋、金鱼草、石竹金盏菊、百日草等。摘心还有延迟花期的作用。有的则为了促使植株的高生长,减少花朵的数目,使营养供给顶花,而摘除侧芽称为抹芽。如鸡冠花、观赏向日葵等。
    (5)支柱与绑扎:一、二年生花卉中有些株型高大,上部枝叶花朵过于沉重,遇风易倒伏,还有一些蔓生性植物,均需进行支柱绑扎才利于观赏。一般有三种方式:
    ①用单根竹竿或芦苇支撑植株较高、花较大的花卉,如尾穗苋、蜀葵、重瓣向日葵等。
    ②蔓生性植物如牵牛、茑萝可直播,或种子萌发后移栽至木本植物的枝丫或篱笆下,让其植株攀缘其上,并将其覆盖。
    ③在生长高大花卉的周围插立支柱,并用绳索连接起来以扶持群体。
    (6)剪除残花与花莛:对于连续开花且花期长的花卉,如一串红,金鱼草,石竹类等,花后应及时摘除残花,剪除花莛,不使其结实,同时加强水肥管理,以保持植株生长健壮,继续开花繁密,花大色艳,还有延长花期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温度对切花栽培的影响。

    正确答案: 1)不同生育期对温度的要求不同:花卉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有所不同。温度直接影响切花的休眠,花卉的不同器官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2)生长三基点温度:最低温、最适温、最高温。
    3)温度对花芽分化及其发育的影响:对花芽分化的影响(春化作用),对花芽发育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保护地切花栽培与管理的主要措施。

    正确答案: 1.加温和保温:热风加温、热水加温、火炉加温、蒸汽加温、电热加温、废热加温和地热加温;
    2.降温:换气降温、喷雾降温、避光降温、流水降温、机械制冷:
    3.光周期调控:补光、遮阳和遮光;
    4.水分与湿度调节(直接影响切花生产质量和开花期):喷灌、滴管;
    5.土壤调整:控制施肥、完善排灌系统、土壤消毒;
    6.气体调节:二氧化碳、有害气体;
    7.其它设施:花网、地膜、温床与冷床、其他设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唐菖蒲切花的促成和抑制栽培。

    正确答案: (1)促成栽培:在九月初挖掘出成熟的球茎,先用35℃高温处理15—20天,再用2-3℃低温处理20天,在此期间保持干燥,打破休眠后于10月上旬到11月上旬定植在温室,夜间温度最低保持15-16℃,并在2-3叶期开始补光,经过100-120天,于翌年1-2月开花;12月定制,于翌年月中旬到5月开花。
    抑制栽培:经过冬季贮藏的种球,与3月中旬贮藏于3-5℃干燥冷藏库中,抑制发芽生根。8月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开花;9月上、中旬定植,于12月中旬至翌年1月中旬开花。若到9月以后定植,则球根养分消耗多,加上低温、短日照,容易出现盲花,为防止盲花,在2-3叶期进行补光,每晚4小时,连续2-3周,夜温保持在10-15℃。
    选用优良大种球,栽植不要过密,发芽后保持一球一芽。
    (2)定植:
    (3)施肥灌水
    (4)防倒伏、防盲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光照度和光周期对切花栽培管理的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 光照度对切花的意义:
    1)影响组织器官的形态建成
    2)影响光合作用
    3)影响切花品质
    4)对花蕾期的开放时间也有影响
    5)影响叶色,花色。
    光周期对切花的意义:
    1)影响花芽分化
    2)影响花卉的营养生长
    3)对温带花卉的冬季休眠有重要意义和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光照强度和光周期对切花栽培管理有何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 光照强度:
    1、影响光合作用
    2、直接影响花卉品质
    3、对花蕾开放时间的影响
    4、对叶色和花色的影响
    光周期:
    1、花芽分化、开花的影响
    2、营养生长的影响
    3、对温带花卉的冬季休眠有重要意义和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一、二年生鲜切花繁殖与栽培管理要点。


    正确答案: (1)留种与采种:一、二年生花卉多用种子繁殖,留种采种是一项繁杂的工作,如遇雨季或高温季节,许多草花不易结实,或种子发育不良。一般留种应选阳光充足、气温凉爽的季节,此时结实多且饱满。对于花期长、能连续开花的一、二年生的花卉,采种应多次进行,如凤仙花、半支莲。容易天然杂交的草花,如矮牵牛、雏菊等需要进行品种间隔离种植方可留种采种。还有如石竹类、羽衣甘蓝等花卉需要进行种间隔离才能留种采种。
    (2)种子的干燥与贮藏:在少雨、空气湿度低的季节,最好采用阴干的方式,如需暴晒时,应在种子上盖一层报纸,切忌夏季直接日晒。如三色堇种子一经日晒则丧失发芽力,但早春或秋季成熟的种子可以晒干。种子应在低温、干燥条件下贮藏,尤忌高温高湿,以密闭、冷凉、黑暗环境为宜。
    (3)苗期管理:经播种或自播于花坛花境的种子萌发后,仅施稀薄液肥,并及时灌水,但要控制水量,水多则根系发育不良,并引起病害。苗期避免阳光直射,因适当遮荫,但不能引起黄化。为了培育壮苗,苗期还应进行多次间苗或移植,以防黄化和老化,移苗最好选在阴天进行。现在,一、二年生花卉多用穴盘育苗。
    (4)摘心及抹芽:为了使植株整齐,株型丰满,促使分支或控制植株高度,常采用摘心的方法。如万寿菊、波斯菊生长期长,为了控制高度,于生长初期摘心。需要摘心的种类有五色苋、三色苋、金鱼草、石竹金盏菊、百日草等。摘心还有延迟花期的作用。有的则为了促使植株的高生长,减少花朵的数目,使营养供给顶花,而摘除侧芽称为抹芽。如鸡冠花、观赏向日葵等。
    (5)支柱与绑扎:一、二年生花卉中有些株型高大,上部枝叶花朵过于沉重,遇风易倒伏,还有一些蔓生性植物,均需进行支柱绑扎才利于观赏。一般有三种方式:
    ①用单根竹竿或芦苇支撑植株较高、花较大的花卉,如尾穗苋、蜀葵、重瓣向日葵等。
    ②蔓生性植物如牵牛、茑萝可直播,或种子萌发后移栽至木本植物的枝丫或篱笆下,让其植株攀缘其上,并将其覆盖。
    ③在生长高大花卉的周围插立支柱,并用绳索连接起来以扶持群体。
    (6)剪除残花与花莛:对于连续开花且花期长的花卉,如一串红,金鱼草,石竹类等,花后应及时摘除残花,剪除花莛,不使其结实,同时加强水肥管理,以保持植株生长健壮,继续开花繁密,花大色艳,还有延长花期的作用。

  • 第14题:

    简述鲜切花的栽培历史。


    正确答案: (1)始发期——周、秦时期
    (2)渐盛期——汉、晋南北朝时期
    (3)兴盛期——隋、唐、宋时期
    (4)起伏停滞期——明、清、民国时期
    (5)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期

  • 第15题:

    简述光周期反应在作物栽培上的应用。


    正确答案:1.引种:同纬度内的引种易成功,不同纬度间引种趋向不易成功;
    2.控制花期:花卉栽培以缩短光照或延长光照处理诱导定期开花,通过缩短或延长日照处理,调节杂交亲本花期相遇进行杂交制种。以提高制种效率
    3.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以营养器官为主要收获产品的作物,通过纬度间引种延迟开花时间提高产量和品质,以生殖养器官为主要收获产品的作物,通过合理的引种提高开花时间,促进早熟对逆境温度的防御。

  • 第16题:

    目前,百合切花栽培的栽培品种主要是亚洲系、东方系和()的杂种百合。


    正确答案:麝香百合杂种系

  • 第17题:

    水仙花促成栽培分为盆栽和切花两种,促成温度略有区别,下面正确的是()。

    • A、盆栽的促成温度略高于切花栽培
    • B、盆栽的促成温度略低于切花栽培
    • C、盆栽的促成温度略长于切花栽培
    • D、盆栽的促成温度略短于切花栽培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鲜切花的栽培历史。

    正确答案: (1)始发期——周、秦时期
    (2)渐盛期——汉、晋南北朝时期
    (3)兴盛期——隋、唐、宋时期
    (4)起伏停滞期——明、清、民国时期
    (5)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鲜切花的概念、范围及栽培意义。

    正确答案: 鲜切花:指人工剪切下来用于观赏的植物器官,简称切花。
    范围: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包括花、果实、枝条、根等。
    意义:
    A.为花艺应用提供材料
    B.改善生态环境
    C.促进经济建设发展
    D.丰富社会生活
    E.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F.丰富化文化内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露地切花栽培与管理的一般技术要求。

    正确答案: 1.选地与整地:选地要求及土壤的适宜理化性质、整地坐、土壤消毒;
    2.定苗(水以刚浇透为宜)
    3.灌溉与施肥:水质要求以清澈的活水为宜,依不同切花植物的特性浇水,根据不同生育期、季节、土质浇水,浇水时间,有机肥施用、无机肥料的施用、根外施肥;
    4.中耕除草;
    5.整形修剪与设架拉网:摘心、除芽、除蕾、修枝、剥叶、支缚;
    6.降温避暑与防寒越冬:降温越夏、防寒越冬。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请说明温室切花百合栽培管理的技术要求。

    正确答案: (1)种球的准备。温室栽培所用种球,一般都是经-1.5~2℃储藏的种球,一旦种球解冻后,就不能重新冷冻储藏。否则会使发芽率大大降低。在长时间的运输过程中,冷冻球难免在运输途中解冻,因此最好的办法是种球抵达后立即下种。经冷冻处理的种球,最好是在10~15℃的温度条件下慢慢解冻。
    (2)种球消毒。定植前,对种球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预防病害发生。种球消毒分为浸种及拌种两种方式,浸种用广谱杀菌剂处理,对带病菌和腐烂较多的种球用多菌灵500倍+恶霉灵500倍液消毒20分钟;第二次则30分钟;第三次加三分之一药量消毒20分钟,后换药水进行新一轮消毒,或用多菌灵+代森锌500倍液浸泡20~30分钟。对于未出芽种球还可用0.5%的五氯硝基苯拌种,对于下种时已出芽的种球应选择芽长尽可能差不多的栽在同一地里,以利于苗期管理。
    (3)土壤准备。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沙壤土。若土质过粘,可用砻糠、草木灰、粗砂和其它有机质改良;若肥力太低,可用充分腐熟的牲畜粪作基肥,整地时撒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每亩5方,深翻耕30~35厘米。然后按宽100~120厘米,高15~20厘米,走道50厘米的规格作畦。整地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土壤消毒参考切花月季栽培的相关内容。
    (4)定植。百合种球的栽种密度和光照、土壤、种球大小密切相关。一般株距10厘米;行距20厘米、沟深12厘米左右,鳞茎上覆土6~8厘米。栽植密度:亚洲系品种为40~55个/平方米,部分东方系品种为25~35个/平方米,麝香系品种为35~45个/平方米。
    (5)栽后地表覆盖。栽种后,应及时浇水,不能过夜,须保证全部基质浇透,使种球与基质充分接触,浇水要均匀。但忌过分潮湿,因为根系的发展都在土壤的表层,若土壤太潮湿,根系就无法吸收充足的氧气。在种植后的头三周内,百合主要靠种球提供营养,当茎长出土壤后,这些茎根是百合的主要根系。因此,为了有利于种球发根,浇水后应在畦面用谷壳或锯末做地表覆盖,约0.5~1厘米厚,厚薄均匀,使表土保持适当湿润。对地表进行覆盖在夏天可起到隔热保湿,冬天保温保湿的作用,同时还可起到防止杂草滋生,阻止土壤干燥和结构变差的作用。
    (6)拉网防倒。一些高大品种当长到20厘米以上时,植株易倒伏或弯曲,应及时拉支撑网以保持植株茎秆直立生长。一般操作方法是,栽种后出苗前,在畦两边竖杆张网,网宽依畦面而定,网格15厘米×15厘米,两端立杆,杆高1.8~2.3米,两侧用尼龙绳将网隔目相穿,两端拉紧使网张开,松紧适中,可上下移位,在百合生长期,支撑网应随着百合同步增高。一般架两层网,后期根据植株长势,还应增加支撑杆,植株特别高大的品种可设三层网。
    (7)温度管理。控制地温是前期管理的关键。栽种初期,百合生长期最适宜的土壤温度是12~13℃,如果超过15℃或低于10℃则对根系发育不利,头三周内或至少在茎生根长出之前,初始生根的温度应保持在12~15℃范围。这种温度状况大约需要占整个生长期的1/3时间。当温度高于15℃会导致生根质量下降,尤其在夏季,保持或促使土温凉爽是不可缺少的条件。根长出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夜晚在15~18℃,白天温度过高会降低植株的高度,减少每枝花的花蕾数,并产生盲花。夜晚低于15℃会导致落蕾,叶片黄化,降低观赏价值。对于东方系百合品种,发根后,室内最佳生长温度是15~17℃,白天温度可升至20~22℃。
    (8)水分管理。水的用量根据土壤质地、温室条件、当时当地的气候条件、品种特性、植株的发展状况及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生长前期,土壤湿度应保持在80~85%左右,最简易的判断方法是用手捏住一团土,可渗出少量水即可;生长中后期,土壤水分应掌握在50~60%,保持土壤润而不湿即可。对边角及通风较好的地方基质干燥的部位应及时补水,补水时间应选择上午10点以前。最合适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0%~85%。应避免湿度的大起大落,即使改变湿度,也要逐渐变化。湿度改变太快,容易发生叶烧现象,利用遮荫网、通风系统可以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
    (9)施肥。百合不需要很高的土壤营养水平,特别是在栽培的头三周内规格在16厘米以上的种球,一般不需施肥。对于偏小种球栽培的百合,可以在生长前期苗高在10~30厘米时,喷施含有腐殖酸的肥料及一些微量元素,以增加抗逆性和促进发根。茎生根长度未达到5厘米以前不进行土壤追肥。茎生根长出后可施一次硝酸钙,每亩5公斤,或施一次复合肥,每亩10kg,还可以喷施叶面追肥及20~30mg/kg的生长素。若在生长期间氮肥不足常使植株生长不够粗壮,则可追施速效氮肥,每亩8~10kg。土壤追肥以2~3次为宜,叶面追肥可以一周一次。为了减少土壤盐分积累,可以采用叶面追肥,0.15%的尿素+0.2%磷酸二氢钾+0.2硫酸亚铁,每周喷一次,共喷施5~8次。在花芽分化期还可以喷一次腐殖酸肥料或0.1%硝酸钾2次;现蕾期到采收前可喷2次腐殖酸肥。追肥后,须用清水喷洒一次植株,以防烧叶。
    (10)光照管理。光照管理是控制植株质量的重要条件,光照不足,不利于花芽的形成;光照过强,影响切花的质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水仙花促成栽培分为盆栽和切花两种,促成温度略有区别,下面正确的是()。
    A

    盆栽的促成温度略高于切花栽培

    B

    盆栽的促成温度略低于切花栽培

    C

    盆栽的促成温度略长于切花栽培

    D

    盆栽的促成温度略短于切花栽培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判断题
    水分是鲜切花植物生存的重要条件,在鲜切花栽培中无论什么鲜切花都一样浇水才能长得旺盛。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