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影响反刍家畜对非蛋白氮利用率的因素。

题目

简述影响反刍家畜对非蛋白氮利用率的因素。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影响反刍家畜对非蛋白氮利用率的因素。”相关问题
  • 第1题:

    反刍动物的非蛋白氮利用中以()为多。


    正确答案:尿素

  • 第2题:

    患前胃弛缓病的家畜为()。

    • A、反刍家畜
    • B、家禽
    • C、猪
    • D、牛

    正确答案:A

  • 第3题:

    ()是反刍家畜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体系的核心。

    • A、蛋白质生物学价值
    • B、蛋白质净利用率
    • C、蛋白质降解率
    • D、氨基酸吸收率

    正确答案:C

  • 第4题:

    反刍动物的非蛋白氮利用中以尿素为多。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简述影响家畜生产力的因素。


    正确答案: 影响家畜生产力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方面:一是内在的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个体大小、利用年限等;而是外在因素,主要是饲养管理和当时家畜所处的环境因素等。

  • 第6题:

    简述反刍家畜对淀粉的利用特点。


    正确答案: 反刍动物的口腔中含淀粉酶很少,故饲料中的淀粉在反刍动物的口腔内被消化的数量不多,大部分淀粉和麦芽糖进入瘤胃被瘤胃细菌分解为挥发性脂肪酸及气体。挥发性脂肪酸被瘤胃壁吸收参加机体代谢,气体排出体外。
    在瘤胃中未被分解的淀粉和糖进入小肠,在淀粉酶、麦牙糖酶和蔗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被肠壁吸收利用。在小肠中未被消化的淀粉和糖进入结肠和盲肠,被细菌分解产生挥发性脂肪酸及气体,挥发性脂肪酸被肠壁吸收参加机体代谢,气体排出体外。

  • 第7题:

    简述营养素的生物利用率及其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营养素的生物利用率:指食品中所含的营养素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真正在人体代谢中利用。影响因素:①食品的消化率;②食物中营养素的存在形式如何;③食物中营养素与其他食物成分共存的状态如何;④人体的需要状况与营养素的供应充足程度。

  • 第8题:

    单选题
    患前胃弛缓病的家畜为()。
    A

    反刍家畜

    B

    家禽

    C

    D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对反刍动物应用非蛋白氮的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1)延缓非蛋白氮在瘤胃中的分解速度以便微生物充分利用它们。采用的方法可分为三种:
    1.选择分解速度较慢的非蛋白氮物质,如:二缩脲、三缩脲等。
    2.添加保护剂,如:采用硫、蜡、淀粉等包被非蛋白氮物质。
    3.利用金属离子或尿素衍生物抑制尿素酶活性。
    (2)增强微生物合成作用。在饲喂非蛋白质氮物质的过程中采用由少逐渐增多的方法,使瘤胃微生物逐渐适应,以促进这类微生物大量繁殖,适应期为2~4周。
    (3)补给各种营养物质也是大量利用非蛋白质氮饲料的重要条件。提供适量的淀粉可为微生物合成菌体蛋白提供能量和碳骨架,同时提供适当的真蛋白、矿物元素如钙、硫、磷、钴等和控制非蛋白质氮的适宜用量。切忌兑水饲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反刍动物如何正确利用非蛋白氮。

    正确答案: ①延缓NPN的分解速度,选用分解速度慢的NPN采用包被技术使用脲酶抑制剂等抑制脲酶活性;
    ②增加微生物的合成能力,提供充足的可溶性太水化合物,提供充足的矿物元素;
    ③正确的使用技术:用量,严格按照规则控制使用量。适应期,2-4周。不能加入水中饲喂。制成舔砖。不与含尿酶活性高的饲料混合。尿素青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反刍家畜对淀粉的利用特点。

    正确答案: 反刍动物的口腔中含淀粉酶很少,故饲料中的淀粉在反刍动物的口腔内被消化的数量不多,大部分淀粉和麦芽糖进入瘤胃被瘤胃细菌分解为挥发性脂肪酸及气体。挥发性脂肪酸被瘤胃壁吸收参加机体代谢,气体排出体外。
    在瘤胃中未被分解的淀粉和糖进入小肠,在淀粉酶、麦牙糖酶和蔗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被肠壁吸收利用。在小肠中未被消化的淀粉和糖进入结肠和盲肠,被细菌分解产生挥发性脂肪酸及气体,挥发性脂肪酸被肠壁吸收参加机体代谢,气体排出体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反刍家畜采食了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饲料后,会形成软脂,影响屠体品质。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对反刍动物应用非蛋白氮的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1)延缓非蛋白氮在瘤胃中的分解速度以便微生物充分利用它们。采用的方法可分为三种:
    1.选择分解速度较慢的非蛋白氮物质,如:二缩脲、三缩脲等。
    2.添加保护剂,如:采用硫、蜡、淀粉等包被非蛋白氮物质。
    3.利用金属离子或尿素衍生物抑制尿素酶活性。
    (2)增强微生物合成作用。在饲喂非蛋白质氮物质的过程中采用由少逐渐增多的方法,使瘤胃微生物逐渐适应,以促进这类微生物大量繁殖,适应期为2~4周。
    (3)补给各种营养物质也是大量利用非蛋白质氮饲料的重要条件。提供适量的淀粉可为微生物合成菌体蛋白提供能量和碳骨架,同时提供适当的真蛋白、矿物元素如钙、硫、磷、钴等和控制非蛋白质氮的适宜用量。切忌兑水饲喂。

  • 第14题:

    纤维素和淀粉作为反刍和非反刍家畜的能源有何差别?


    正确答案: 纤维素和淀粉的区别仅仅在于葡萄糖分子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它们作为不同种类家畜的能源也有差别。反刍家畜(牛、羊)由于瘤胃微生物的作用,能有效地利用纤维素中的能量。非反刍家畜(如猪、禽)的能量来源主要是淀粉。

  • 第15题:

    影响反刍动物粗纤维利用率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日粮粗蛋白质水平
    2饲料中粗纤维含量
    3日粮中矿物质
    4饲料加工技术

  • 第16题:

    反刍动物对非蛋白氮的利用应注意的问题是?


    正确答案: 1)瘤胃微生物对尿素的利用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一般需2~4周适应期。
    2)用尿素提供氮源时,应补充硫、磷、铁、锰、钴等的不足,因尿素不含这些元素,且氮与硫之比以10-14:1为宜。
    3)供给足够的碳源。
    4)当日粮已满足瘤胃微生物正常生长对氮的需要时,添加尿素等NPN效果不佳。一般高能或高采食量情况下,微生物生长旺盛,对NPN的利用能力较高。
    5)一般奶牛饲粮中尿素的用量不能超过饲粮干物质的1%,才能保证既安全,又有良好的效果。如果饲粮本身含NPN较高,如青贮料,尿素用量则应酌减。

  • 第17题:

    简述反刍家畜对粗纤维的利用特点。


    正确答案:反刍动物的瘤胃是消化粗纤维的主要器官。饲料粗纤维进入瘤胃后,被瘤胃细菌分解为乙酸、丙酸和丁酸等挥发性脂肪酸(VFA)及甲烷等气体。气体排出体外,挥发性脂肪酸被吸收进入肝脏,丙酸形成糖元,丁酸分解为乙酸,乙酸参加三羧酸循环,氧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热能供维持体温,或被输送到乳腺,用以合成乳脂肪。在瘤胃中未被分解的粗纤维,通过小肠时无大变化。到达结肠与盲肠中被细菌分解为挥发性脂肪酸及气体,挥发性脂肪酸被吸收利用,气体排出体外。

  • 第18题:

    反刍家畜添喂非蛋白氮,一般喂量不可超过日粮中总氮量的()。

    • A、10%
    • B、1/3
    • C、1/2
    • D、2/3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单选题
    碳水化合物是哪些家畜能量的主要来源()。
    A

    单胃家畜

    B

    反刍家畜

    C

    所有家畜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反刍家畜对粗纤维的利用特点。

    正确答案: 反刍动物的瘤胃是消化粗纤维的主要器官。饲料粗纤维进入瘤胃后,被瘤胃细菌分解为乙酸、丙酸和丁酸等挥发性脂肪酸(VFA)及甲烷等气体。气体排出体外,挥发性脂肪酸被吸收进入肝脏,丙酸形成糖元,丁酸分解为乙酸,乙酸参加三羧酸循环,氧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热能供维持体温,或被输送到乳腺,用以合成乳脂肪。在瘤胃中未被分解的粗纤维,通过小肠时无大变化。到达结肠与盲肠中被细菌分解为挥发性脂肪酸及气体,挥发性脂肪酸被吸收利用,气体排出体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影响反刍家畜对非蛋白氮利用率的因素。

    正确答案: (1)瘤胃内必须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
    (2)补饲尿素的饲粮中应含有一定比例的蛋白质。
    (3)微量元素特别是钴,对尿素氮的利用也有影响。尿素作为唯一的氮源时,应补加硫。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判断题
    反刍家畜使用尿素要注意防止氨中毒。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反刍家畜添喂非蛋白氮,一般喂量不可超过日粮中总氮量的()。
    A

    10%

    B

    1/3

    C

    1/2

    D

    2/3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