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抑制作用和上位作用不同,抑制基因本身能决定性状,而显性上位基因起遮盖其它基因的表现,本身不能决定性状。”相关问题
  • 第1题:

    菱生活在淡水中,它的叶有两种形态:沉于水中的呈细丝状,浮出水面的却薄而宽阔。这个实例可以说明()

    • A、基因对性状的表现具有决定性作用
    • B、环境对基因的表达有影响
    • C、性状的表现未必受基因的控制
    • D、环境是性状表现的决定因素

    正确答案:B

  • 第2题:

    什么是基因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及上位性效应?它们对数量性状的遗传改良有何作用?


    正确答案: 加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间以及非等位基因间的累加效应,是上下代遗传中可以固定的分量,所以在实践上又称为“育种值”。这是在育种工作中能够实际得到的效应。
    显性效应是由一对或多对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互作)产生的效应,属于非加性效应部分,称为显性离差。是可以遗传但不能固定的遗传因素,因为随着自交或近亲交配以及杂合体的减少,显性效应也逐代减少。但显性离差可以反映F1的杂种优势,所以是产生杂种优势的主要部分。
    上位性效应是由不同基因位点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互作)对基因型值所产生的效应,也是属于非加性的基因作用,同样与杂种优势的产生有关。

  • 第3题:

    基因互作有好几种类型,它们自交产生F2代的表现型分离比应为:互补作用();积加作用();显性上位作用();抑制作用()。


    正确答案:9:7;9:6:1;12:3:1;13:3

  • 第4题:

    数量性状遗传的特征是()

    • A、由环境因素决定
    • B、由主基因决定
    • C、有2对或2对以上微效基因决定
    • D、群体变异曲线呈单峰
    • E、由一对显性基因决定

    正确答案:A,C

  • 第5题:

    核基因所决定的性状,正反交的遗传表现(),胞质基因所决定的性状,正反交的遗传表现()。


    正确答案:相同;不相同

  • 第6题:

    灰兔和白兔杂交,子一代全是灰色,子一代相互交配,黑兔和白兔的比例为9:3:4,这种现象由()决定。

    • A、性状的多基因决定
    • B、不完全显性
    • C、基因的多效性
    • D、上位效应

    正确答案:D

  • 第7题:

    酪氨酸酶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和毛囊等处的细胞中,它能促使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若编码此酶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将导致白化病,这种现象说明()

    • A、性状的改变与基因无关
    • B、性状能控制基因的表达
    • C、性状由基因决定
    • D、基因不能决定性状

    正确答案:C

  • 第8题:

    问答题
    什么是基因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及上位性效应?它们对数量性状的遗传改良有何作用?

    正确答案: 加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间以及非等位基因间的累加效应,是上下代遗传中可以固定的分量,所以在实践上又称为“育种值”。这是在育种工作中能够实际得到的效应。
    显性效应是由一对或多对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互作)产生的效应,属于非加性效应部分,称为显性离差。是可以遗传但不能固定的遗传因素,因为随着自交或近亲交配以及杂合体的减少,显性效应也逐代减少。但显性离差可以反映F1的杂种优势,所以是产生杂种优势的主要部分。
    上位性效应是由不同基因位点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互作)对基因型值所产生的效应,也是属于非加性的基因作用,同样与杂种优势的产生有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基因互作的类型包括:互补作用、积加作用、重叠作用、显性上位作用、隐性上位作用、()

    正确答案: 抑制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一般配合力是指亲本对杂种后代某性状的平均表现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主要取决于()。
    A

    双亲基因的互作效应

    B

    双亲基因的加性遗传效应

    C

    双亲的基因显性效应

    D

    双亲的基因上位效应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荠菜蒴果性状的遗传分离比率是15:1,而不是9:3:3:1,这是基因的()作用。
    A

    互补效应

    B

    重叠效应

    C

    累加效应

    D

    显性上位效应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由于非等位基因相互作用而影响性状表现的现象叫基因互作,互补作用F2代的表型分离比为,抑制作用的F2表型分离比为13:3,显性上位F2的表型分离比为12:3:1,隐性上位F2的表型分离比为()

    正确答案: 9:3:4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列关于基因、性状、环境三者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性状表现相同,则基因组成一定相同
    • B、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 C、基因组成相同,则性状表现一定相同
    • D、性状由基因决定,同时受环境影响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显性上位作用与抑制作用的不同点:(1)抑制基因本身()决定性状,F2只有两种类型;(2)显性上位基因所遮盖的其它基因(显性和隐性)本身()决定性状,F2有3种类型。


    正确答案:不能;还能

  • 第15题:

    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是一对相对性状,决定卷舌的基因是显性基因,决定不卷舌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对不卷舌的夫妇,他们所生的子女应该是()

    • A、都能卷舌
    • B、都不能卷舌
    • C、有的能卷舌,有的不能卷舌
    • D、卷舌的和不能卷舌的知占一半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控制同一性状不同形式的基因称为:()

    • A、等位基因
    • B、显性基因
    • C、隐性基因
    • D、纯合基因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由于非等位基因相互作用而影响性状表现的现象叫(),互补作用F2代的表型分离比为(),抑制作用的F2表型分离比为(),显性上位F2的表型分离比为(),隐性上位F2的表型分离比为9:3:4。


    正确答案:基因互作;9:7;13:3;12:3:1

  • 第18题:

    转基因超级鼠的诞生,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

    • A、基因决定性状
    • B、性状决定基因
    • C、基因与性状无关
    • D、性状决定蛋白质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豌豆的高茎基因(D)与矮茎基因(d)的根本区别是()

    • A、基因D能控制显性性状,基因d能控制隐性性状
    • B、基因D、基因d所含的密码子不同
    • C、4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 D、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判断题
    抑制作用和上位作用不同,抑制基因本身能决定性状,而显性上位基因起遮盖其它基因的表现,本身不能决定性状。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决定多基因遗传性状或疾病的基因为()
    A

    单基因

    B

    显性基因

    C

    隐性基因

    D

    复等位基因

    E

    微效基因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显性上位作用与抑制作用的不同点:(1)抑制基因本身()决定性状,F2只有两种类型;(2)显性上位基因所遮盖的其它基因(显性和隐性)本身()决定性状,F2有3种类型。

    正确答案: 不能,还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两个纯合的黑身果蝇品系杂交,F1表现为灰身,F2表现型为灰身和黑身,分离比为:9:7,则该性状基因的互作方式为:()
    A

    互补作用

    B

    隐性上位

    C

    累加作用

    D

    显性上位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