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积差法是将一元材积表胸径每差()的材积差数,作为实现林分中林木胸径每生长该长度条件下所引起的材积生长量。A、0.5cmB、1cmC、2cmD、2.5cm

题目

材积差法是将一元材积表胸径每差()的材积差数,作为实现林分中林木胸径每生长该长度条件下所引起的材积生长量。

  • A、0.5cm
  • B、1cm
  • C、2cm
  • D、2.5cm

相似考题
更多“材积差法是将一元材积表胸径每差()的材积差数,作为实现林分中林木胸径每生长该长度条件下所引起的材积生长量。A、0.5cmB、1cmC、2cmD、2.5cm”相关问题
  • 第1题:

    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为胸径、()和胸高形数。


    正确答案:H

  • 第2题:

    简述林分表法与材积差法计算林分生长量时的共性。


    正确答案: (1)必须和胸径生长量的整阶资料。
    (2)有验证过的一元材积表。
    (3)有现实林分的直径分布。
    (4)均假设间隔期内树高曲线无明显变化。
    (5)都用过去的n年生长预估未来n年的生长。
    (6)均不能对枯损量,进界生长量,采伐量进行准确估计。

  • 第3题:

    林分表法和材积差法测定林分生长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正确答案: 林分表法和材积差法测定林分生长量的相同点:
    1)用过去的直径定期生长量资料;
    2)假设间隔期内树高曲线无明显变化;
    3)利用现在的直径分布;
    4)要有验证过的一元材积表(材积式);
    5)用现在的净增量代替将来的毛生长量,不能对枯损量、采伐量和进界生长量等进行估计。
    不同点:
    林分表法是通过前n年间的胸径生长量和现实林分的直径分布,预估未来(后n年)的直径分布,然后用一元
    材积表求出现实林分蓄积和未来林分蓄积,两个蓄积之差即为后n年间的蓄积定期生长量。
    材积差法是将一元材积表中胸径每差lcm的材积差数,作为现实林分中林木胸径每生长lcm所引起的材积生长量,利用一次测得的各径阶的直径生长量和株数分布序列,从而推算林分蓄积生长量的方法。

  • 第4题:

    测定树干材积的三要素为胸径、()和形数。


    正确答案:树高

  • 第5题:

    如何运用二元材积表计算林分蓄积量?


    正确答案: ①测设标准地,得各径阶株数和树高;
    ②拟合树高曲线方程;
    ③计算各径阶平均高;
    ④根据径阶中值和径阶平均高查二元材积表得各径阶单株材积;
    ⑤计算径阶材积:用各径阶株数乘各径阶单株材积;
    ⑥计算标准地蓄积:各径阶材积之各即标准地蓄积;
    ⑦计算林分蓄积:将标准地蓄积换除以标准地面积得林分每公顷蓄积。

  • 第6题:

    林分表法与材积差法计算林分生长量时的不同点。


    正确答案:林分表法是用现在的直径分布(期初)与前n年间胸径生长量来预估未来(n年后)林分的直径分布(期末),再用一元材积表计算期初和期末的蓄积,用两次蓄积之差预估间隔期间林分蓄积生长量的方法。材积差法是将材积表中胸径相差1cm的材积差数,作为现实林分中林木胸径每生长1cm所引起的材积增长量,并利用一次测定的各径阶直径生长量和株数分布序列来推算林分生长量。

  • 第7题:

    林木在正常生长情况下,其材积生长有一定规律性。当林木在数量成熟龄时,材积()生长量与材积()生长量相等。


    正确答案:平均;连年

  • 第8题:

    凡原木长度相同,小头直径相等,查原木材积表,其材积相等。


    正确答案:正确

  • 第9题:

    根据立木材积三要素的理论,当两株林木的胸径相同,而两株林木的树干材积不相等时,这是由于两株林木的树高或树干()不同所引起的。


    正确答案:形状

  • 第10题:

    林木在正常生长发育情况下,其材积生长有一定的规律性。从数学上证明:当林木在数量成熟龄时,材积连年生长量与材积平均生长量相等。


    正确答案: 证明:设林木的材积V与年龄t的关系式为 V=f(t)
    林木材积平均生长量Z 1=V/t=f(t)/t
    林木材积连年生长量Z 2=f’(t)
    当林木在数量成熟时,其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即 Z 1’=[f(t)/t]’=[f’(t)·t-f(t)]/t2=0
    f’(t)=f(t)/t
    所以Z 1=Z 2

  • 第11题:

    填空题
    林木在正常生长情况下,其材积生长有一定规律性。当林木在数量成熟龄时,材积()生长量与材积()生长量相等。

    正确答案: 平均,连年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林木在正常生长发育情况下,其材积生长有一定的规律性。从数学上证明:当林木在数量成熟龄时,材积连年生长量与材积平均生长量相等。

    正确答案: 证明:设林木的材积V与年龄t的关系式为 V=f(t)
    林木材积平均生长量Z 1=V/t=f(t)/t
    林木材积连年生长量Z 2=f’(t)
    当林木在数量成熟时,其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即 Z 1’=[f(t)/t]’=[f’(t)·t-f(t)]/t2=0
    f’(t)=f(t)/t
    所以Z 1=Z 2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和()的共同特点,都是用生长锥测定过去的直径定期生长量和用经过检验符合调查地区使用的一元材积表来估算林分生长量。


    正确答案:林分表法;材积差法;一元材积指数法

  • 第14题:

    试分析一、二元材积表的优缺点,我国林业生产中是如何编制一元材积表的?


    正确答案: 一、二元材积表的优缺点:
    根据胸径和树高尔个因子与树干材积之间的函数关系编制的数表称为一元材积表。一元材积表只考虑树干材积随胸径的变化,但在不同立地条件下,胸径相同的林木树高差别较大。因而,一元材积表的使用范围小,立地条件相似的某一地区(林业局或林场),又称地方材积表。其优点是:用胸径一个因子即可求出树干材积,利用比较方便,在我国林业生产中广泛采用。
    根据胸径一个因子与树干材积之间的函数关系编制的数表称为一元材积表。二元材积表由于考虑了影响材积的胸径和树高两个主要因子,因此不受立地条件的限制,使用范围广,故又称一般材积表或标准材积表。二元材积表估计树干材积的精度比一元材积表高,但实际应用需要测定树高,不便于生长中应用。
    我国林业生产中有国家林业局分别树种统一编制二元材积表,各地区基于该材积表,通过建立树高曲线,由部颁二元材积表导算各地区的一元材积表。

  • 第15题:

    一元材积差法是将测定的(),通过()转换为(),再由标准地每木检尺资料求得()的方法。


    正确答案:胸径生长率;一元幂指数材积式;材积生长率式;材积生长量

  • 第16题:

    ()是可以直接测定的因子

    • A、 胸径
    • B、 断面积
    • C、 材积
    • D、 形数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将一元材积表中胸径每相差1cm的材积差数作为规定林分中林木胸径每生长1cm所引起的材积增长量,据此计算林分蓄积生长量的方法称为()


    正确答案:材积差法

  • 第18题:

    林分纯生长量是()减去期间内()以后生长的总材积。


    正确答案:毛生长量;枯损量

  • 第19题:

    单株立木的蓄积量也可根据()直接查立木材积表求得。

    • A、胸径
    • B、树高
    • C、胸径及树高
    • D、树龄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林分平均胸径是指()

    • A、 林分内所有林木直径的算术平均值
    • B、 林分平均断面积所对应的直径
    • C、 林分内具有平均生长状态的树木的直径
    • D、 林分内具有指定平均材积的树木的直径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简述间接编制法一元材积表的基本步骤。


    正确答案: (1)资料的收集:在编表地区随机选择1000株样木,实测胸径和树高;
    (2)将样本分成编表样本和检验样本;
    (3)资料整理:剔除异常数据;
    (4)拟合树高曲线方程;
    (5)根据树种二元材积表确定二元材积方程;
    (6)根据树高曲线方程计算径阶平均高,将径阶中值和径阶平均高代入二元材积公式中,计算各径阶平均材积,例表即为一元材积表。

  • 第22题:

    林分或树木的蓄积或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时,称为林分或树木的数量成熟。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3题:

    单选题
    单株立木的蓄积量也可根据()直接查立木材积表求得。
    A

    胸径

    B

    树高

    C

    胸径及树高

    D

    树龄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