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谈谈中国原始社会工艺美术在创作上给我们的启示?”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与德意志制造联盟及包豪斯学校建筑思想的区别与联系,并谈谈这些思想对中国当代建筑理论和实践的启示。


    正确答案: 联系:从建筑的根本原则(如材料的真实性、结构的诚实性、装饰的有机性,如对工艺和工匠的重视)出发,发展出新的设计方法,从而摆脱了折中主义,终止了对古代建筑一味模仿的状况;
    区别:对待机器生产的态度不同(排斥vs.赞同)。
    启示:当下的中国,很少从建筑的根本原则出发进行理论探索,没有能够发展出新的设计方法(停留在对于西方现当代建筑和中国古代建筑的简单模仿阶段);在大跃进式的城市化背景下,建筑生产的粗制滥造,导致我们的建筑产品没有国际竞争力;在这些方面,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特别是德意志制造联盟(从国家层面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美学价值)和包豪斯学校(能够面向创造性和工业化生产的建筑教育)的做法,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 第2题:

    简述中国国防的历史给予我们哪些启示?


    正确答案: (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2)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 第3题:

    拉美文学中的()创作手法给中国寻根文学的兴起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正确答案:魔幻现实主义

  • 第4题: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时期石工艺种类包括()()()()


    正确答案:雕刻品;刮削器;石钻;投掷尖状器

  • 第5题:

    中国传统教师理论给我们哪些启示?


    正确答案:①学习观:自我反省、总结提高;
    ②学生观:师生关系的建好建立;
    ③师德观: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 第6题: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曾经以自己的经历为蓝本,创作了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请谈谈该诗的基本内容以及作者在诗歌写作上的追求。


    正确答案:《大堰河——我的保姆》,这是艾青的成名作,1933年1月写于狱中。“大堰河”是用上海话读出的艾青乳母“大叶荷”的谐音。此诗在《春光》杂志发表时,艾青使用原名“海澄”的上海话谐音“艾青”,作为发表时的笔名,这是他首次使用艾青这一笔名。
    《大堰河——我的保姆》,以艾青的乳娘大叶荷的一生作为长诗的主线,抒情主人公“我”以充满深情的笔调追忆幼年时代在大堰河的照顾下成长(“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诗歌写到大堰河一生经历的悲苦,劳作的辛苦: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大堰河——我的保姆》,在当时获得了各阶层读者的热爱,是因为他以一个“地主的儿子”的身份,挚情地歌颂了一个劳动妇女,其中传达出来的是深深的爱,正如胡风所言:“艾青底诗使我们觉得亲切,当是因为他纵情地而且是至情地歌唱了对于人的爱以及对于这爱的确信”。当然这首长诗也对“这不公道的世界”进行了诅咒,并由对大堰河的爱与悲中转化出强大的现实批判的力量,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中国现代诗歌也是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才完成了抒情主人公精神世界的质变,他从一个地主阶级的儿子,明确宣布以劳动者大堰河为母,并和她的儿子们以兄弟相称,“我”把自己的情感真正溶入到劳动者的情感中,并且从个人的感恩上升为对一个阶级的赞颂与皈依,要将自己的赞美“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这种情感已经从个人与个人的纽带,转向个人与群体,甚至与人类的关系。
    《大堰河——我的保姆》,使用了大量充满生活气息的农村生活形象:“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这些形象不但具有农村生活气息,而且还具体地写出了大堰河的生活环境与生活过程。
    艾青在诗歌创作上追求散文化,他后来写有专门的文章谈诗的散文化,在写诗的起步期,他的诗歌就是充分自由的,散文化的。他不追求诗行的整齐划一,韵脚的和谐,但却注重排比的大量使用,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也是如此。全诗十三节,每节行数不一,多的达十六行,少的则只有四行;全诗没有压韵,但大多数诗节的首尾是重复的,并且确定了每节诗的情绪。

  • 第7题:

    名词解释题
    谈谈中国原始社会工艺美术在创作上给我们的启示?

    正确答案: 1.实用和装饰的统一。装饰适应实用需求而生:装饰多有表号意义,认识意义大于审美意义;立体装饰最初是部件,是为提高使用价值和增加牢固性,不是附加。
    2.技术对工艺的影响。石器从打制到磨制;陶器从手工到轮制,胎薄,规整。
    3.形式感的应用。石器制作对称形式,是力量均衡的体现;而节奏,即规律的变化,则又是产生力量的形式;形式感的应用丰富了工艺语言,提高了人们对形式美的感受和认识。
    4.表号性的艺术手法。技术受限时,简约的表现法突出形象特征已达到识别作用,从写实到表号,从具象到抽象工艺的重要艺术手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结合现代设计试阐述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给你的启示?

    正确答案: 1、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缺一不可;
    2、物质性与精神性的双重属性随着社会进步精神性越来越重要;
    3、工艺美术与都为人类生活方式改变而存在,不应该片面理解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应该与现代设计融合发展。适当展开,发表自己的看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请谈谈闻一多对中国新诗创作在理论与实践上的贡献。

    正确答案: 在理论上,闻一多对中国新诗创作所作的贡献是他提出了创造“现代格律诗”的设想,并配合以“三美”的具体要求。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说:“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带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只有不会跳舞的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作诗的才感觉得格律的束缚。对于不会作诗的,格律是表现的障碍物;对于一个作家,格律便成了表现的利器”。闻一多的“格律”二字,并不专指音节或节奏,而是整个诗的形式。
    闻一多认为,构成诗的节奏的因素有:格式、音尺、平仄、韵脚。其中他最重视的是音尺,强调每一诗行的音尺应当大体一致,或进行有规律的变化。但并不是要求字数的完全一致。他还认为“属于视觉方面的格律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属于听觉方面的有格式,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闻一多强调诗歌要有“三美”,即“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音乐美”指诗歌要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绘画美”主要指诗歌的色彩美。
    在诗歌创作实践上,闻一多的诗集《死水》当中的大部分诗作都是在实践着自己的艺术主张,为中国新诗贡献了现代格律诗。写于1926年春的诗歌《死水》,最好地体现了闻一多追求的“三美”原则,全诗意象鲜明,色彩感强(“绘画美”);音韵和谐,全诗五节,诗行匀称(“建筑美”);每节四行,每行九个字,基本上每行都有四个音尺(音组),各诗节押二、四脚韵(“音乐美”)。诗的音乐性来源于节奏,节奏则是由一定的声音单位有规律的重复形成的。
    《死水》的美学原则是“以丑为美”。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寓愤激于沉静的雕琢之中,从丑恶开垦美。畸形的繁华底下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死水》的风格,保留作者“红烛”时期直抒胸臆的一定痕迹,但也注意了“意象的呈现”,是对“红烛”模式的自我超越。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根据材料4、材料5,谈谈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对我们有何启示?

    正确答案:
    ①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的观点
    材料4、5是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技术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主要通过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的。
    a.通过改变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人们的劳动形式和社会经济结构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b.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生活主体、生活资料、生活时间和生活空间,从而引起生活方式发生新的变革。
    c.科技革命首先通过改变社会环境来促进思维方式的发展,扩大了人们的交往,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其次,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通过影响思维主体、思维客体和思维工具,引起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d.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给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e.科学技术作用的实现要受一定客观条件,也要受到一定的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
    ②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观点对我们的启示
    a.科学的发展要与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发展统一起来,只有在科学技术、社会、人的相互作用的系统中,才能全面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
    b.“全球问题”不仅是个自然问题、科学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涉及社会制度、社会管理组织以及各种社会认识和实践的复杂问题。为了更好地应对和解决“全球问题”,就要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树立全球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克服急功近利的行为;要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要增强人们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能力和手段,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条件。如果问题是由社会制度造成的,就需要变革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形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次合作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分裂所造成的恶果,谈谈它给我们的启示。

    正确答案: (1)成果
    ①国民革命期间,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促进了北伐的胜利进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②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2)恶果
    ①1927年,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结束。此后中国出现了国共两党十年内战的局面。
    ②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挑起了内战,第二次国共合作结束,中国再次陷入内战,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灾难,并且形成了台湾和大陆长期分裂的局面。
    (3)启示
    国共两党和则两利,分则两害。因此,两党应该从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发,精诚团结,共同为祖国的统一大业的完成和中华民族的振兴再度携手合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曾经以自己的经历为蓝本,创作了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请谈谈该诗的基本内容以及作者在诗歌写作上的追求。

    正确答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这是艾青的成名作,1933年1月写于狱中。“大堰河”是用上海话读出的艾青乳母“大叶荷”的谐音。此诗在《春光》杂志发表时,艾青使用原名“海澄”的上海话谐音“艾青”,作为发表时的笔名,这是他首次使用艾青这一笔名。
    《大堰河——我的保姆》,以艾青的乳娘大叶荷的一生作为长诗的主线,抒情主人公“我”以充满深情的笔调追忆幼年时代在大堰河的照顾下成长(“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诗歌写到大堰河一生经历的悲苦,劳作的辛苦: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大堰河——我的保姆》,在当时获得了各阶层读者的热爱,是因为他以一个“地主的儿子”的身份,挚情地歌颂了一个劳动妇女,其中传达出来的是深深的爱,正如胡风所言:“艾青底诗使我们觉得亲切,当是因为他纵情地而且是至情地歌唱了对于人的爱以及对于这爱的确信”。当然这首长诗也对“这不公道的世界”进行了诅咒,并由对大堰河的爱与悲中转化出强大的现实批判的力量,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中国现代诗歌也是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才完成了抒情主人公精神世界的质变,他从一个地主阶级的儿子,明确宣布以劳动者大堰河为母,并和她的儿子们以兄弟相称,“我”把自己的情感真正溶入到劳动者的情感中,并且从个人的感恩上升为对一个阶级的赞颂与皈依,要将自己的赞美“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这种情感已经从个人与个人的纽带,转向个人与群体,甚至与人类的关系。
    《大堰河——我的保姆》,使用了大量充满生活气息的农村生活形象:“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这些形象不但具有农村生活气息,而且还具体地写出了大堰河的生活环境与生活过程。
    艾青在诗歌创作上追求散文化,他后来写有专门的文章谈诗的散文化,在写诗的起步期,他的诗歌就是充分自由的,散文化的。他不追求诗行的整齐划一,韵脚的和谐,但却注重排比的大量使用,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也是如此。全诗十三节,每节行数不一,多的达十六行,少的则只有四行;全诗没有压韵,但大多数诗节的首尾是重复的,并且确定了每节诗的情绪。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从对国外物流企业的运营模式与特点上观察,谈谈给你的启示?


    正确答案: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传统物流业采用的是单一的职能型运作模式。储运分离,条块分割,机构多元化,原物资部、原商业部、对外经贸部以及中央各部等均有各自的物流系统。但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企业几乎没有。我国传统物流业的运营模式除了计划经济影响外,造成单一职能型运营的原因主要还有以下三点:
    (1)技术力量薄弱;
    (2)传统物流的核心是企业的生产制造;
    (3)难以对可能取得的投资报酬进行量化,收益具有不确定性。

  • 第14题:

    清之际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并谈谈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正确答案: (1)产生的社会条件:
    ①政治条件,中国封建制度虽然衰落、封建专制却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资产阶级还未形成;而西欧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②经济条件,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③文化条件,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封建文化受到很大冲击。
    (2)内容差异: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没有提出建立新社会制度的主张,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欧洲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教权主义,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整套政治构想,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3)影响: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欧洲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对亚洲等地革命运动也起了促进作用。
    (4)启示:先进思想总是要在具有相应的物质和阶级基础以及自身的进步性等前提下才能变成现实。

  • 第15题:

    结合现代设计试阐述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给你的启示?


    正确答案: 1、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设计缺一不可;
    2、物质性与精神性的双重属性随着社会进步精神性越来越重要;
    3、工艺美术与都为人类生活方式改变而存在,不应该片面理解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应该与现代设计融合发展。适当展开,发表自己的看法。

  • 第16题:

    简述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次合作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分裂所造成的恶果,谈谈它给我们的启示。


    正确答案:(1)成果
    ①国民革命期间,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促进了北伐的胜利进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②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2)恶果
    ①1927年,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结束。此后中国出现了国共两党十年内战的局面。
    ②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挑起了内战,第二次国共合作结束,中国再次陷入内战,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灾难,并且形成了台湾和大陆长期分裂的局面。
    (3)启示
    国共两党和则两利,分则两害。因此,两党应该从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发,精诚团结,共同为祖国的统一大业的完成和中华民族的振兴再度携手合作。

  • 第17题:

    请谈谈闻一多对中国新诗创作在理论与实践上的贡献。


    正确答案:在理论上,闻一多对中国新诗创作所作的贡献是他提出了创造“现代格律诗”的设想,并配合以“三美”的具体要求。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说:“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带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只有不会跳舞的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作诗的才感觉得格律的束缚。对于不会作诗的,格律是表现的障碍物;对于一个作家,格律便成了表现的利器”。闻一多的“格律”二字,并不专指音节或节奏,而是整个诗的形式。
    闻一多认为,构成诗的节奏的因素有:格式、音尺、平仄、韵脚。其中他最重视的是音尺,强调每一诗行的音尺应当大体一致,或进行有规律的变化。但并不是要求字数的完全一致。他还认为“属于视觉方面的格律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属于听觉方面的有格式,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闻一多强调诗歌要有“三美”,即“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音乐美”指诗歌要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绘画美”主要指诗歌的色彩美。
    在诗歌创作实践上,闻一多的诗集《死水》当中的大部分诗作都是在实践着自己的艺术主张,为中国新诗贡献了现代格律诗。写于1926年春的诗歌《死水》,最好地体现了闻一多追求的“三美”原则,全诗意象鲜明,色彩感强(“绘画美”);音韵和谐,全诗五节,诗行匀称(“建筑美”);每节四行,每行九个字,基本上每行都有四个音尺(音组),各诗节押二、四脚韵(“音乐美”)。诗的音乐性来源于节奏,节奏则是由一定的声音单位有规律的重复形成的。
    《死水》的美学原则是“以丑为美”。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寓愤激于沉静的雕琢之中,从丑恶开垦美。畸形的繁华底下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死水》的风格,保留作者“红烛”时期直抒胸臆的一定痕迹,但也注意了“意象的呈现”,是对“红烛”模式的自我超越。

  • 第18题:

    拉美文学中的()创作手法给中国寻根文学的兴起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 A、意识流
    • B、浪漫主义
    • C、现实主义
    • D、魔幻现实主义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问答题
    清之际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并谈谈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正确答案: (1)产生的社会条件:
    ①政治条件,中国封建制度虽然衰落、封建专制却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资产阶级还未形成;而西欧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②经济条件,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③文化条件,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封建文化受到很大冲击。
    (2)内容差异: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没有提出建立新社会制度的主张,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欧洲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教权主义,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整套政治构想,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3)影响: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欧洲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对亚洲等地革命运动也起了促进作用。
    (4)启示:先进思想总是要在具有相应的物质和阶级基础以及自身的进步性等前提下才能变成现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与德意志制造联盟及包豪斯学校建筑思想的区别与联系,并谈谈这些思想对中国当代建筑理论和实践的启示。

    正确答案: 联系:从建筑的根本原则(如材料的真实性、结构的诚实性、装饰的有机性,如对工艺和工匠的重视)出发,发展出新的设计方法,从而摆脱了折中主义,终止了对古代建筑一味模仿的状况;
    区别:对待机器生产的态度不同(排斥vs.赞同)。
    启示:当下的中国,很少从建筑的根本原则出发进行理论探索,没有能够发展出新的设计方法(停留在对于西方现当代建筑和中国古代建筑的简单模仿阶段);在大跃进式的城市化背景下,建筑生产的粗制滥造,导致我们的建筑产品没有国际竞争力;在这些方面,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特别是德意志制造联盟(从国家层面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美学价值)和包豪斯学校(能够面向创造性和工业化生产的建筑教育)的做法,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拉美文学中的()创作手法给中国寻根文学的兴起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A

    意识流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魔幻现实主义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时期石工艺种类包括()()()()

    正确答案: 雕刻品,刮削器,石钻,投掷尖状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拉美文学中的()创作手法给中国寻根文学的兴起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正确答案: 魔幻现实主义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