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作品《黄河大合唱》的创作特点。

题目

分析作品《黄河大合唱》的创作特点。


相似考题
更多“分析作品《黄河大合唱》的创作特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是谁?这部作品在思想上、艺术上有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1.【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2.【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音乐创作中最突出、影响最广泛的一部代表作。它创作于1939年,以诗人光未然所写的长诗【黄河吟】为歌词。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战斗精神,自始至终充满了动人心弦的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成功的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情和坚持抗争的必胜信念。
    3.该曲由“序曲”(乐队)、【黄河船夫曲】(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轮唱)、【黄河怨】(女生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怒吼吧!黄河】(合唱)九个乐章组成,以朗诵词和乐队音乐加以贯穿。各个乐章在内容、形象、主题、表演形式等方面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整个套曲音乐的发展是具有非常严密的内在统一性的。它的音乐吸收了民间劳动号子、民间对唱的音调和形式特点,又借鉴了西方近代多声部合唱技术,是其音乐既有中国传统音乐的风韵,又有新时代的特征;同时还具有史诗性和交响性。这种具有民族风格、中国气派和时代特征的大合唱形式,对后来的中国大型合唱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黄河大合唱】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

  • 第2题:

    下谱所示为黄自创作的歌曲作品《花非花》,请对其进行作品分析。(10分)


    答案:
    解析:
    《花非花》在曲式结构上采用四句体乐段,体现我国旧体诗歌中句间的逻辑关系,四个乐句配以四句歌词相得益彰,每一乐句都是相等的两小节。第一乐句是充满着朦胧感的主题乐句,音调典雅,节奏从容;第二乐句继承发展了主题乐句的音乐意境;第三乐句则与前两乐句形成一个转折,由低音逐渐推向高音区,展现全曲的高潮,音乐意境得到了升华,而又意犹未尽;第四乐句轻折婉回,并结束全曲,给人以无限的柔美感。
    歌曲词曲采用依字创腔,犹如吟诵,婉转而轻柔,亦柔亦刚,情景交融。歌曲的旋律音调建立在我国传统的五声调式上,4/4拍子,没有运用fa、si等偏音,听起来不仅有一种中国民族神韵,而且还能感受到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情怀,体现出黄自音乐创作的独特魅力。整首歌曲的节奏不紧不松,律动从容,但有一种幽雅、深邃感;旋律线流畅,起伏不大,旋律进行以二度、三度音程为主,辅以四度以上的跳进,表达的感情深切却不缠绵。
    在钢琴伴奏方面。歌曲和声节奏密度较宽松,尤其是右手采用分解和弦,左手在低音区弹奏旋律,从始至终非常轻盈,起伏平缓,形象平静而幽雅,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歌曲的迷离和朦胧之美。

  • 第3题:

    《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分别是()和(),作品以()为背景。这部合唱具有写实性、()、()的特点,为我国古代的音乐创作提供了典范。


    正确答案: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史诗性;交响性

  • 第4题:

    结合作品分析汉乐府和魏晋南北朝乐府在语言形式上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对后世诗歌创作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汉乐府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
    就其内容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主要体现在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真实的社会生活和个体的生命体验,尤其注重反映他们生活的艰辛与痛苦,从而揭示出社会矛盾的尖锐;就其艺术特色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则主要表现为叙事手法的娴熟巧妙以及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
    汉乐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汉乐府诗绍继《风》、《雅》,直面现实,揭露社会矛盾,表现人们真实而丰富的情感世界。其次,汉乐府民歌的影响还表现在对新的诗歌形式的创造上。汉乐府民歌使用了新的诗体:杂言体和五言体,打破了《诗经》以来的四言传统。第三,在艺术手法上,特别是在叙事诗的写作技巧上,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也非常大。
    魏晋南北朝乐府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 在艺术上,南朝民歌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不假雕饰,正如《大子夜歌》所说:“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堪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诗竹法歌响,假器扬清音。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无论是吴歌还是西曲,都善于运用双关谐隐,如以“偶”谐“偶”,以“莲”谐“怜”之类。不仅如此,南朝民歌在运用双关谐隐时还形成了严格的表达形式,即上句述其语,下句释其意。如:“怜饮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子夜歌》)诗中的“梧子”即“吾子”,代指情人。
    南朝民歌对当时的文人诗有很大的影响,鲍照、汤惠休以下,南朝诗人多有拟作,宫体诗的出现更与南朝民歌的影响直接相关。唐五代以后,许多描写男女艳情的小诗,在意境、语言等方面,也受到了南朝民歌不小的影响。唐代许多诗人也深受其惠,如李白的《长干行》便受到了《西洲曲》的影响。
    与南朝民歌相比,北朝民歌反映的社会生活要宽广得多。北朝 民歌的直率粗犷、质朴刚健与南朝民歌的柔媚清丽、婉转缠绵恰相对照。北朝民歌较少修饰,也没有双关、隐喻等南朝民歌中常见的技巧,没有对景物细致精工的描绘,不追求音韵的园转流利,纯以气势夺人,真率动人,写实感人。北朝民歌篇幅也不长,大多为五言四句。

  • 第5题:

    结合作品简要概述陶渊明诗歌创作的分类及特点。


    正确答案:(1)饮酒诗多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2)咏怀诗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聘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3)陶渊明的田园诗将日常生活诗意化,做到了情、景、事、理的浑然交融。
    陶渊明诗歌和其为人一样,自然率真,直接抒发自己的内心想法,想当官就当,想归隐就归隐,贫困的时候可以上门去乞讨,富足的时候会准备丰盛去迎客,古往今来的名人贤士之中,他的率真最让我钦佩赞赏。这个是苏轼的评论。其实,苏轼的评论也体现了苏轼自身率真一面。

  • 第6题:

    ()是聂耳创作的作品。

    • A、《梅娘曲》
    • B、《塞外村女》
    • C、《铁蹄下的歌女》
    • D、《黄河大合唱》

    正确答案:A,B,C

  • 第7题:

    下列合唱作品中,冼星海创作的有()

    • A、《黄河大合唱》
    • B、《民主大合唱》
    • C、《生产运动大合唱》
    • D、《祖国大合唱》
    • E、《九一八大合唱》

    正确答案:A,C,E

  • 第8题:

    问答题
    结合作品分析汉乐府和魏晋南北朝乐府在语言形式上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对后世诗歌创作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汉乐府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
    就其内容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主要体现在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真实的社会生活和个体的生命体验,尤其注重反映他们生活的艰辛与痛苦,从而揭示出社会矛盾的尖锐;就其艺术特色而言,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则主要表现为叙事手法的娴熟巧妙以及感情抒发的质朴纯挚。
    汉乐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汉乐府诗绍继《风》、《雅》,直面现实,揭露社会矛盾,表现人们真实而丰富的情感世界。其次,汉乐府民歌的影响还表现在对新的诗歌形式的创造上。汉乐府民歌使用了新的诗体:杂言体和五言体,打破了《诗经》以来的四言传统。第三,在艺术手法上,特别是在叙事诗的写作技巧上,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也非常大。
    魏晋南北朝乐府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 在艺术上,南朝民歌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不假雕饰,正如《大子夜歌》所说:“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堪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诗竹法歌响,假器扬清音。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无论是吴歌还是西曲,都善于运用双关谐隐,如以“偶”谐“偶”,以“莲”谐“怜”之类。不仅如此,南朝民歌在运用双关谐隐时还形成了严格的表达形式,即上句述其语,下句释其意。如:“怜饮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子夜歌》)诗中的“梧子”即“吾子”,代指情人。
    南朝民歌对当时的文人诗有很大的影响,鲍照、汤惠休以下,南朝诗人多有拟作,宫体诗的出现更与南朝民歌的影响直接相关。唐五代以后,许多描写男女艳情的小诗,在意境、语言等方面,也受到了南朝民歌不小的影响。唐代许多诗人也深受其惠,如李白的《长干行》便受到了《西洲曲》的影响。
    与南朝民歌相比,北朝民歌反映的社会生活要宽广得多。北朝 民歌的直率粗犷、质朴刚健与南朝民歌的柔媚清丽、婉转缠绵恰相对照。北朝民歌较少修饰,也没有双关、隐喻等南朝民歌中常见的技巧,没有对景物细致精工的描绘,不追求音韵的园转流利,纯以气势夺人,真率动人,写实感人。北朝民歌篇幅也不长,大多为五言四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单选题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音乐创作中最为突出、影响最广泛的一部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所写的长诗《黄河吟》为歌词。
    A

    光未然

    B

    田汉

    C

    老舍

    D

    郭沫若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黄河大合唱》是()作词,()作曲的优秀合唱作品。

    正确答案: 光未然,冼星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除《卖报歌》《义勇军进行曲》以外,下列哪部作品也是聂耳创作的?()
    A

    《游击队之歌》

    B

    《黄河大合唱》

    C

    《梅娘曲》

    D

    《只怕不抵抗》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特点与作品。

    正确答案: 他的写作风随他的境遇尔呈现多种特色,时而重于内心的思考,时而重于对外界事件的观察,但始终充满轻松愉快、生机勃勃的情绪,音乐结构短小精练,织体清晰剔透,富有激情;作品有交响曲《b小调第二交响曲“十月”》《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劳动”》歌剧《鼻子》《姆钦斯科县的马克白夫人》舞剧《黄金时代》《清晰的小溪》协奏曲《a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室内乐《降b小调第十三弦乐四重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两人以上合作的作品是合作作品。合作作品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合作作者之间应有共同创作某一作品的意思表示;(2)在创作过程中合作作者之间始终贯彻合作创作的意图,有意识地调整各自的创作风格和习惯;(3)合作作者所各自完成的作品,应是作品整体构成的有机部分。
    根据上述定义,正确说法正确的是( )。

    A.澳门回归晚会上演唱的《七子之歌》,其歌词改编自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创作的一组诗,1999年在澳门回归前由今人谱曲,则这首歌属于合作作品
    B..作家王某去世后,他的学生继续完成他未竟的作品,则该部作品属于合作作品
    C.1938年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写成长诗《黄河吟》,后来由冼星海谱曲,是为《黄河大合唱》,作品完成后光未然参与了作品的修改和试唱,则《黄河大合唱》为合作作品
    D.青年学者张某近年来专注于农村市场化的研究,并完成了40万字的专著,他邀请著名学者为其专著做序,而后出版,则该作品属于合作作品

    答案:C
    解析:
    合作作品定义的关键是:①共同创作的意思表示;②调整各自风格和习惯;③各自完成的作品是整体的有机部分。A不符合①②,没有共同创造,没有调整风格;B不符合①,没有体现共同创作的意思表示;D不符合①②,只是作序,没有体现共同创作和调整风格。C符合合作作品的定义要件。因此本题选C。

  • 第14题:

    两人以上合作的作品是合作作品。合作作品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合作作者之间应有共同创作某一作品的意思表示;(2)在创作过程中合作作者之间始终贯彻合作创作的意图,有意识地调整各自的创作风格和习惯;(3)合作作者所各自完成的作品,应是作品整体构成的有机部分。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澳门回归晚会上演唱的《七子之歌》,其歌词改编自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创作的一组诗,1999年在澳门回归前由今人谱曲,则这首歌属于合作作品
    • B、作家王某去世后,他的学生继续完成他未竟的作品,则该部作品属于合作作品
    • C、1938年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写成长诗《黄河吟》,后来由冼星海谱曲,是为《黄河大合唱》,作品完成后光未然参与了作品的修改和试唱,则《黄河大合唱》为合作作品
    • D、青年学者张某近年来专注于农村市场化的研究,并完成了40万字的专著,他邀请著名学者为其专著作序,而后出版,则该作品属于合作作品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除《卖报歌》《义勇军进行曲》以外,下列哪部作品也是聂耳创作的?()

    • A、《游击队之歌》
    • B、《黄河大合唱》
    • C、《梅娘曲》
    • D、《只怕不抵抗》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简析贾谊骚体赋作品及创作特点。


    正确答案: 贾谊骚体赋作,今存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惜赋》残局,前三篇是代表作。
    一、抒情述志、情感浓郁,是贾谊骚体赋的重要特色,如《吊屈原赋》借凭吊屈原而表述自己征途受挫、怀才不遇的幽愤,情感极为浓郁。
    二、从艺术表现看,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二作都直述胸臆,议论多于形象。《旱云赋》描摹云气和大旱的情状,也很有表现力。

  • 第17题: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作曲家()于()年在()创作的,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一部具史诗性的大型声乐作品。


    正确答案:冼星海;1939;延安

  • 第18题: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音乐创作中最为突出、影响最广泛的一部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所写的长诗《黄河吟》为歌词。

    • A、光未然
    • B、田汉
    • C、老舍
    • D、郭沫若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黄河大合唱》是()作词,()作曲的优秀合唱作品。


    正确答案:光未然;冼星海

  • 第20题:

    问答题
    试分析某一作家或作品的创作动机。

    正确答案: 齐白石从小家贫,一直被生活重负所压迫。一方面要保证艺术良心不被金钱玷污;另一方面又不愿趋炎附势,为宫廷作画。两种负价值迫使他处于焦虑之中。既要避开铜臭,又要避开官府,怎么办?被逼无奈,他只能选择第三条道路,过“自食其力的平凡生活“——卖画。既有饭吃,又可以保全自己的艺术追求和良心。鲁迅的《不周山》意欲用女娲造人和弗洛伊德主义解释艺术起源,但中途读了道学家之文,动机转化,在女娲两腿之间添加了“古衣冠的小丈夫”,由此导致“油滑”,且“破坏”(鲁迅语)了宏大结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是谁?这部作品在思想上、艺术上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1.【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2.【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音乐创作中最突出、影响最广泛的一部代表作。它创作于1939年,以诗人光未然所写的长诗【黄河吟】为歌词。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战斗精神,自始至终充满了动人心弦的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成功的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如火如荼的爱国热情和坚持抗争的必胜信念。
    3.该曲由“序曲”(乐队)、【黄河船夫曲】(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轮唱)、【黄河怨】(女生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怒吼吧!黄河】(合唱)九个乐章组成,以朗诵词和乐队音乐加以贯穿。各个乐章在内容、形象、主题、表演形式等方面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整个套曲音乐的发展是具有非常严密的内在统一性的。它的音乐吸收了民间劳动号子、民间对唱的音调和形式特点,又借鉴了西方近代多声部合唱技术,是其音乐既有中国传统音乐的风韵,又有新时代的特征;同时还具有史诗性和交响性。这种具有民族风格、中国气派和时代特征的大合唱形式,对后来的中国大型合唱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黄河大合唱】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分析作品《黄河大合唱》的创作特点。

    正确答案: 《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是诗人光未然,曲作者冼星海。1939年初到延安写成了一首《黄河吟》长诗,于3月份完成了这部大合唱的创作,5月11月“鲁艺”音乐系组织百余人的合唱队和乐队,在“鲁艺”成立周年纪念音乐会上再次演出,冼星海亲自指挥,这次演出获得很大成功。
    《黄河大合唱》由一个序曲和八个乐章组成。八个乐章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通过朗诵和乐队又把它们全部串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整个作品以《黄河船夫曲》、《黄水谣》以及《怒吼吧黄河》为基本主题。《序曲》是这三个主题的呈示。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混声唱)象征着中国人民的顽强斗争和胜利信念,第二乐章《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第四乐章《黄水谣》(女生二部合唱)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苦难,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男生二重唱及混声合唱),第六乐章《黄河怨》(女高音独唱),第七章《保卫黄河》(轮唱),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则是全部音乐发展的总结,表现了中国人民保卫祖国反抗侵略的巨大胜利。
    在民族风格方面,《黄河大合唱》在引用了民间曲调(如:《黄河船夫曲》)的同时,创造了许多富有民族特点的旋律,如《黄水谣》、《河边对口曲》、《保卫黄河》等,整个作品简练明快通俗易解。与此同时,作者还成功运用了富于辩证的交响性发展原则,丰富的合唱手法的用于交响性乐队的发挥,使全曲气势宏伟,成功的塑造了中华民族能战胜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
    整个作品的音乐有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感情的发展也是一层比一层高,全曲结尾处,正是感情发展的高潮。这是一部具有民族风格的交响性的大合唱,它深刻地揭示了这一时代的主要矛盾,表现了中国人民为保卫祖国而顽强斗争的伟大精神。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作曲家()于()年在()创作的,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一部具史诗性的大型声乐作品。

    正确答案: 冼星海,1939,延安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