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刘天华创作的特点和尝试

题目

简述刘天华创作的特点和尝试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刘天华创作的特点和尝试”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刘天华的音乐创作有哪些?


    参考答案:二胡:10首二胡曲《光明行》、《空山鸟语》、《良宵》、《闲居吟》、《独弦操》、《悲歌》、《苦闷之讴》、《烛影摇红》、《月夜》、《病中吟》,47首二胡练习曲;
    琵琶:3首琵琶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15首琵琶练习曲;器乐合奏《变体新水令》等;
    采集编篡梅兰芳歌曲谱、安次县吵子会乐谱(未出版)、佛曲谱(未出版)。

  • 第2题:

    《光明行》是二胡独奏曲,由刘天华创作于1931年。


    正确答案:正确

  • 第3题:

    刘天华一生创作了十首二胡独奏曲,即:()


    正确答案:《病中吟》 、《月夜》、《苦闷之讴》、《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

  • 第4题:

    下列属于刘天华创作的琵琶曲是()。

    • A、《良宵》
    • B、《空山鸟语》
    • C、《江河水》
    • D、《歌舞引》

    正确答案:D

  • 第5题:

    刘天华,()人,在民族器乐创作,演奏和音乐教育方面成就显著。作有()等二胡曲。


    正确答案:江苏江阴;《病中吟》、《空山鸟语》《光明行》、《歌舞引》

  • 第6题:

    《良宵》是()创作的二胡曲。

    • A、刘天华
    • B、聂耳
    • C、冼星海
    • D、华彦钧

    正确答案:A

  • 第7题:

    简述龚自珍政论和史论创作的特点。


    正确答案:(1)政论与史论是龚自珍的散文的主要部分。
    (2)他的多数论议之文,并非正面阐发义理,而是通过典型现象的描绘,对社会败象给予整体性的揭露与抨击,并且在行文中一反成规,不避甚至喜用诡异之笔、险怪之辞,锋芒犀利,针针见血。如《明良论》四篇。
    (3)其史论则是借古讽今的杰作,透过历史上与现实相雷同现象的抉发,揭示其本质与趋势,议论深曲,雄诡杂出。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龚自珍政论和史论创作的特点。

    正确答案: (1)政论与史论是龚自珍的散文的主要部分。
    (2)他的多数论议之文,并非正面阐发义理,而是通过典型现象的描绘,对社会败象给予整体性的揭露与抨击,并且在行文中一反成规,不避甚至喜用诡异之笔、险怪之辞,锋芒犀利,针针见血。如《明良论》四篇。
    (3)其史论则是借古讽今的杰作,透过历史上与现实相雷同现象的抉发,揭示其本质与趋势,议论深曲,雄诡杂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填空题
    刘天华一生创作了十首二胡独奏曲,即:()

    正确答案: 《病中吟》 、《月夜》、《苦闷之讴》、《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
    解析: 刘天华创作的二胡十大名曲是:《病中吟》 、《月夜》、《苦闷之讴》、《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

  • 第10题:

    填空题
    《良宵》、《光明行》是音乐家刘天华创作的()独奏曲。

    正确答案: 二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刘天华创作的特点和尝试

    正确答案: 1.在创作上,这些作品主题都富于鲜明的标题性。
    2.乐曲音调和曲式结构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同时还吸收了西洋音乐的一些因素,丰富了我国民族器乐语汇。
    3.充分发挥了二胡的表现力和特点。
    4.借用了其他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以及西洋乐器小提琴的跳弓、颤弓、换把等演奏手法,扩大了二胡的表现力。
    5.在中国音乐史上,第一次把二胡这一民族乐器搬上了音乐独奏的舞台。
    总之,刘天华通过自己的创作、演奏和教学,为我国专业音乐教育和我国现代音乐文化的建设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为民族器乐特别是二胡登上音乐独奏舞台争得了一席地位,成为可以和萧友梅齐名的中国现代专业高等音乐教育的奠基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刘天华的音乐创作与演奏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刘天华生前共创作十首二胡曲《良宵》《月夜》《苦闷之讴》《独弦操》《病中吟》、《烛影摇红》《光明行》《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良月苦独病,烛光悲空闲”),三首琵琶曲《歌舞引》《虚籁》等。,1首丝竹合奏曲以及二胡练习曲47首,琵琶练习曲5首,特别是他的二胡曲开创了二胡作为一种独奏乐器的历史新纪元。
    ②刘天华不仅在二胡中广泛吸取了小提琴的揉弦、颤音的演奏法,还改进了跳弓、断弓、颤弓以及泛音等技法,还大胆吸取我国其他乐器的演奏法来丰富二胡的演奏。
    ③另有代表作民族器乐合奏曲《变体新水令》;歌曲集《梅兰芳歌曲集》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良宵》、《光明行》是音乐家刘天华创作的()独奏曲。
    二胡

  • 第14题:

    简述刘天华对近代音乐贡献?


    正确答案:他是近代对中国器乐建树卓著的杰出音乐家,对中国器乐有着夺方面的贡献而以二胡音乐最为突出,开拓了二胡独奏音乐之新天地,并使之成为极富表现力的音乐.他还在二胡,琵琶音乐创作,教学,演奏以及乐器改革,传统音乐记录等方面建立了重要的业绩,他有关于国乐改进的思想与实践,对近代及其后方的中国器乐,有着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

  • 第15题:

    《病中吟》是()创作的二胡曲。

    • A、刘天华
    • B、聂耳
    • C、冼星海
    • D、华彦钧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简述丁西林创作的喜剧的幽默色彩和结构特点。


    正确答案:丁西林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难得的喜剧大师,中国话剧以悲剧为主导,而丁西林所写,全是喜剧。他善于在生活现象中发掘喜剧因素,追求“从人生最平凡的一面,最不经意的处所,找出那最平凡最日常的素材来”,“往往只由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幽默的语言,点泛出生活的真谛。”
    丁西林的喜剧多是独幕剧,结构简单,剧中只有三个左右的人物,成“二元三人模式”。构成喜剧冲突的双方,并不存在“正反好坏、高下优劣”的价值等级,而仅仅是观念、态度、对事物认识角度的不同形成差异,是对比、映照,而不是二元对立,双方都有可爱之处,也都有可笑之点。他的喜剧和讽刺喜剧不同,不以“正方”得福,反方或受惩或归正为结束,而是真正的皆大欢喜。这也反映了喜剧家的美学观,追求和谐、互补,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合理性。
    他的戏剧语言机智、幽默、典雅。

  • 第17题:

    简述莫里哀的创作分期与创作特点。


    正确答案:莫里哀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1645—1658):是创作的奠基时期,主要写滑稽剧与情节喜剧,代表作有《冒失鬼》和《情敌》。
    (2)第二阶段(1659—1663):是古典主义喜剧的开创时期,主要写社会风俗剧,代表作有《可笑的女才子》和《太太学堂》。
    (3)第三阶段(1664—1668):是创作的全盛时期,主要是讽刺喜剧,代表作有《伪君子》、《唐•璜》、《恨世者》、《吝啬鬼》等。
    (4)第四阶段(1669—1673):是创作的晚期,主要写滑稽剧和芭蕾舞剧,代表作有:《贵人迷》、《司卡班的诡计》和《无病呻吟》。
    创作特点:莫里哀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主倾向;他基本上遵循古典主义法则,但又吸取民间文学的营养,从现实中取材,从而作品富有民族特色和现实主义特征;运用高度概括和夸张手法塑造人物性格,遵循生活逻辑而又对“三一律”有所突破,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 第18题:

    《问》是()创作的歌曲。

    • A、萧友梅
    • B、李焕之
    • C、刘天华
    • D、黎锦晖

    正确答案:A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刘天华的音乐创作有哪些?

    正确答案: 二胡:10首二胡曲《光明行》、《空山鸟语》、《良宵》、《闲居吟》、《独弦操》、《悲歌》、《苦闷之讴》、《烛影摇红》、《月夜》、《病中吟》,47首二胡练习曲;
    琵琶:3首琵琶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15首琵琶练习曲;器乐合奏《变体新水令》等;
    采集编篡梅兰芳歌曲谱、安次县吵子会乐谱(未出版)、佛曲谱(未出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刘天华的音乐思想?

    正确答案: ①对于中西音乐的看法,他以音乐能否由作者“达意”、听者“感应”,因而能行之久远来评断中西音乐,而不以“古今”或“繁简”判断,中西乐实应各有所长。国乐声音纯正,不能完全用西乐取代,提倡国乐要改革而不能完全以西方音乐取代中国音乐。
    ②音乐的目的,是在表达人的感情以使听者感动,但这些目的,必须是普及于大众的,音乐平民化,这与当时的五四时代的白话文运动有着相同的精神。主张音乐要能激励人心,以振国家民族,是一种“能唤醒一民族灵魂的音乐”,如他所作的《光明行》这首胡琴曲便有这种激励人心的作用。
    ③国乐改进的想法,主张进行国乐改进,身为一个中国音乐家,不仅要守住自身的传统,更要把中国音乐的好处发扬光大到世界。“介绍西乐,以为改进民乐的辅助,并想效法西乐,配合复音,并参用西洋乐器”,再“从创造方面去求进步”,以力行国乐改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莫里哀的创作分期与创作特点。

    正确答案: 莫里哀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1645—1658):是创作的奠基时期,主要写滑稽剧与情节喜剧,代表作有《冒失鬼》和《情敌》。
    (2)第二阶段(1659—1663):是古典主义喜剧的开创时期,主要写社会风俗剧,代表作有《可笑的女才子》和《太太学堂》。
    (3)第三阶段(1664—1668):是创作的全盛时期,主要是讽刺喜剧,代表作有《伪君子》、《唐•璜》、《恨世者》、《吝啬鬼》等。
    (4)第四阶段(1669—1673):是创作的晚期,主要写滑稽剧和芭蕾舞剧,代表作有:《贵人迷》、《司卡班的诡计》和《无病呻吟》。
    创作特点:莫里哀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主倾向;他基本上遵循古典主义法则,但又吸取民间文学的营养,从现实中取材,从而作品富有民族特色和现实主义特征;运用高度概括和夸张手法塑造人物性格,遵循生活逻辑而又对“三一律”有所突破,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丁西林创作的喜剧的幽默色彩和结构特点。

    正确答案: 丁西林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难得的喜剧大师,中国话剧以悲剧为主导,而丁西林所写,全是喜剧。他善于在生活现象中发掘喜剧因素,追求“从人生最平凡的一面,最不经意的处所,找出那最平凡最日常的素材来”,“往往只由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幽默的语言,点泛出生活的真谛。”
    丁西林的喜剧多是独幕剧,结构简单,剧中只有三个左右的人物,成“二元三人模式”。构成喜剧冲突的双方,并不存在“正反好坏、高下优劣”的价值等级,而仅仅是观念、态度、对事物认识角度的不同形成差异,是对比、映照,而不是二元对立,双方都有可爱之处,也都有可笑之点。他的喜剧和讽刺喜剧不同,不以“正方”得福,反方或受惩或归正为结束,而是真正的皆大欢喜。这也反映了喜剧家的美学观,追求和谐、互补,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合理性。
    他的戏剧语言机智、幽默、典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刘天华在题材上创作有什么特色?

    正确答案: 1.揭示了处在“五四”到30年代初期我国许多知识分子对反动统治不满和当时阴暗重重的现实生活;
    2.借描写自然景物来抒发他的思想感情,从中流露出他的从自然景物中寻求心灵慰藉的迫切心理;
    3.在创作上,这些作品主题都富有鲜明的标题性;
    4.乐曲音调和曲式结构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同时还吸收了西洋音乐的一些元素,丰富了我国民族器乐语汇;
    5.充分发挥了二胡的表现力和特点;
    6.借用了其他民族器乐的演奏方法及西洋乐器小提琴的跳弓、颤音、换把等演奏手法,扩大了二胡的表现力;
    7.在中国音乐史上第一次把二胡这一民族乐器搬上了音乐独奏舞台。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