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汉代太学的教学管理特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汉代太学内部的考试基本上采用()的形式。


    参考答案:设科射策

  • 第2题:

    ()的实行,标志着汉代太学的建立。


    参考答案:博士弟子制

  • 第3题:

    汉代的学校管理太学的管理


    参考答案:

    ①办学目标:为朝廷培养各种官吏,并对教育起示范和向导作用。
    ②教师的管理:汉代的教师称为博士,博士之首称为祭酒。
    ③学生的管理:太学的学生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是由太常选送的。(正式生)二是有郡国县官选送的。三是按规定一定级别的官吏子弟享受进太学的权利而入学者。四是察举明经科考试下第者(正式生)
    ④教学管理。


  • 第4题:

    真正的大学(university)起源于我国汉代的太学。( )


    答案:错
    解析:

  • 第5题:

    汉代太学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答案:
    解析:
    公元前136年,汉武帝废除了诸子各家博士,专设《诗》《书》《礼》 《易》《春秋》五经博士,这是中国历史上 “独尊儒术”的标志。公元前124年,丞相公孙弘奏请为五经博士设立博士弟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太学的诞生。博士,即太学的教师;博士弟子,即是太学的学生。 太学教育的基本特点是: 第一,为国家培养“经明行修”的官吏。“经明”就是要通晓一种或两种以上经书,这是对官吏才能方面的要求。"行修” 就是要具有“三纲五常”的德行。“三纲” 的内容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等五种 道德观念,这是对官吏道德方面的要求。 第二,御定统一的教材。孔子删订的儒家经典——“五经”,是太学法定的教育课 程。当时解释五经的有许多家,但要在太学中传授,必经五经博士评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叫"立于学官”。 第三,传经必须遵守“师法"和“家法”。如一经师的学说已"立于学官”,设立 了博士,那么他的经说即称为"师法”。弟子代代相传,形成“家法”。如果发现有人篡改了师法、家法,皇帝就要取消他的博士资格。 第四,建立了定期的考试制度。太学首 创一岁一试的制度。“设科射策”,意即分甲 科、乙科两种程度命题,进行抽签考试,按成绩等级,分别授给不同的官职,对于学习不努力或不能通晓一经的太学生,则开除出校。

  • 第6题:

    汉代帝王幸学有视察太学教学的性质,其主要目的在于()。

    • A、提倡尊经崇儒
    • B、参观太学
    • C、监督太学博士
    • D、指导教学

    正确答案:A

  • 第7题:

    太学产生于()。

    • A、周代
    • B、汉代
    • C、唐代
    • D、宋代

    正确答案:B

  • 第8题:

    汉代太学考试方法有()

    • A、贴括
    • B、射策
    • C、策试
    • D、口试

    正确答案:B,C,D

  • 第9题:

    公元前124年,朝廷为博士配备弟子,这是汉代太学建立的标志。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0题:

    问答题
    汉代太学的教学管理特点?

    正确答案: 1、儒家经典是太学唯一的教学内容。2、太学没有修学年限的规定。3、教学以自学为主,鼓励学生自学和相互论辩。4、博士讲授往往是大讲堂授课,或由高足弟子代为讲授。5、太学注重考试,考试有太常主持,通过者委以官职,此谓为“学选”。考试的办法谓之策试,类似今天的抽签考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汉代太学内部的考试基本上采用()的形式。

    正确答案: 设科射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汉代董仲舒提出了()、兴太学、重选举三大文教政策。


    参考答案:独尊儒术

  • 第13题:

    汉代太学的教师称之为()。


    参考答案:博士

  • 第14题:

    汉代太学的教学管理特点?


    参考答案:

    1、儒家经典是太学唯一的教学内容。2、太学没有修学年限的规定。3、教学以自学为主,鼓励学生自学和相互论辩。4、博士讲授往往是大讲堂授课,或由高足弟子代为讲授。5、太学注重考试,考试有太常主持,通过者委以官职,此谓为“学选”。考试的办法谓之策试,类似今天的抽签考试。


  • 第15题:

    "太学”出现在( )。

    A.唐代
    B.汉代
    C.秦代
    D.周代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太学的产生这一史实。汉武帝 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于建元五年(前136)废除 了诸子各家博士,专设《诗》《书》《礼》《易》《春 秋》五经博士,这是中国历史上"独尊儒术”的标 志。至元朔五年(前124)丞相公孙弘,奏请为五 经博士设立博士弟子,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 第一所太学,太学博士即是太学的教师。

  • 第16题:

    汉代太学建立于(),教师称为(),学生称为()。


    正确答案:公元前124年;博士;弟子

  • 第17题:

    汉代的太学属于()。

    • A、官学
    • B、私学
    • C、书院
    • D、私塾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我国汉代的博士是太学的专职教师,不是一种学位。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汉代太学的考试方法主要“射策”,类似今天的抽签考试。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单选题
    汉代帝王幸学有视察太学教学的性质,其主要目的在于()。
    A

    提倡尊经崇儒

    B

    参观太学

    C

    监督太学博士

    D

    指导教学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汉代太学的管理措施。

    正确答案: (一)管理体制和管理目标;建立: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而设立,开始“为博士官置弟子五二人”。目标:兴办太学不仅是为了培养人才,而且也是把它作为推行教化的手段。体制:太常是太学的行政长官,对太学行使管理,过问博士的选任罢免及太学生的选择、考试的推荐任用。
    (二)太学的师资管理。太学的教师称为博士,博士与经学专业的设置相对应。
    1、博士的选任;
    2、博士的待遇;
    3、博士的职责与升迁。
    (三)太学学生的管理。
    1、太学生来源。有三种:选送生、规定秩级的官僚子弟,明经下第生。
    2、太学生学籍管理。一种是正式生,一种是非正式生。
    3、太学生的出路。
    (四)太学的教学管理。
    (1)教学内容的设置与管理。太学实际上是一所儒学专门学校,被列为规定教学内容是单一的儒学经典,即《五经》。
    (2)教学与考试。太学里没有严格的授课和年级制度,考试作为一种督促,检查学生学习,鉴定学生文化程度的手段尤为重视。两汉太学最常用的考试形式是“设科射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汉代的学校管理太学的管理

    正确答案: ①办学目标:为朝廷培养各种官吏,并对教育起示范和向导作用。
    ②教师的管理:汉代的教师称为博士,博士之首称为祭酒。
    ③学生的管理:太学的学生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是由太常选送的。(正式生)二是有郡国县官选送的。三是按规定一定级别的官吏子弟享受进太学的权利而入学者。四是察举明经科考试下第者(正式生)
    ④教学管理。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