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政治思考的原点是()。
第1题:
从广义上看,政治文明主要是指公共领域里的(),它意味着人们之间的普遍合作。
A政治稳定
B政治一致
C政治秩序
D政治共识
第2题:
中国依靠()来维护社会良好的秩序。
第3题:
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辅佐秦孝公变法图强的是:()
第4题: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
第5题:
礼乐文明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第6题: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儒学的文化背景是()
第7题: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论述了古代王权的演变情况。他认为,夏商时期的天子与诸侯没有君臣关系,天子只是诸侯的盟主而已;„„而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天子的地位因此而至尊,由诸侯之长变为其君,并通过宗法礼乐制确定了与诸侯的君臣关系。上述分析说明()
第8题:
政治稳定
政治一致
政治秩序
政治共识
第9题:
礼乐文明
良好的政治秩序
至高无上的王权
变法
第10题:
政治
经济
文化
学历
第11题:
夏商是贵族联盟政治,西周是严格的君臣政治
夏商是贵族政治形态,西周则是官僚政治形态
西周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形态演进强化了王权
西周的专制王权大于夏商时期
第12题:
改革、发展、稳定
工业、农业、服务业
政治、经济、文化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
第13题: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击缶(缶:古代的一种乐器)表演,再现了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制度是在西周形成和完备起来的。《礼记》中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从中可以看出 ①礼乐制与分封制、宗法制共同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 ②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主旨 ③礼乐文明仅存于奴隶社会 ④礼乐制是了解西周社会的一个窗口
第14题:
城邦是()社会,城邦中的政府是公共权威,负责维护城邦的政治秩序。
第15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处理()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第16题:
殷商帝王的政治观念是王权专制思想。
第17题:
法家政治主张的核心精神是什么?为什么战国时期的变法均为法家色彩?
第18题:
有关王权形态发展,王国维曾这样论述:夏商时期的天子与诸侯没有君臣关系,天子只是诸侯的盟主而已;„„而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天子的地位因此而至尊,由诸侯之长变为其君,并通过宗法礼乐制确定了与诸侯的君臣关系。王国维的上述分析意在说明()
第19题:
先秦诸子学派()最忠实地继承了西周礼乐文明。
第20题:
第21题:
政治理念
政治制度
政治秩序
政治纲领
第22题:
政治
法制
经济
精神文明
第23题:
齐国的礼乐文明
郑国的礼乐文明
晋国的礼乐文明
鲁国的礼乐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