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简述洞庭湖的变化。”相关问题
  • 第1题:

    多选题
    请按照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以下湖泊(  )。
    A

    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

    B

    鄱阳湖、太湖、洪泽湖、洞庭湖

    C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

    D

    鄱阳湖、太湖、洞庭湖、洪泽湖


    正确答案: C,A
    解析: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面积3150平方公里;洞庭湖,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面积2820平方公里;太湖,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今江苏省南部,面积2445平方公里;洪泽湖,中国第四大淡水湖,在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面积2069平方公里。

  • 第2题:

    多选题
    湖南省名来自洞庭湖,意为洞庭湖以南。洞庭湖古时号称“八百里洞庭”,现在由(  )组成。
    A

    东洞庭湖

    B

    南洞庭湖

    C

    西洞庭湖

    D

    北洞庭湖

    E

    中洞庭湖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洞庭湖区位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湘、鄂两省,包括荆江河段以南,湘、资、沅、澧四水控制站以下的广大平原、湖泊水网区。洞庭湖大致可分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三部分。

  • 第3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旅游景点洞庭湖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北通长江,南接湘、资、沅、澧四水

    B

    洞庭湖的面积2820平方公里,古时号称“八百洞庭”

    C

    洞庭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地

    D

    范仲淹对洞庭湖有“巴陵胜景,在洞庭一湖”之赞


    正确答案: B
    解析: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

  • 第4题:

    问答题
    杜甫的《登岳阳楼》和刘禹锡的《望洞庭》都是诗人在洞庭湖畔的有感而发,分别简述其在写景立意上的特点。

    正确答案:
    (1)《登岳阳楼》是诗人杜甫的代表作,写岳阳楼壮阔之景、诗人孤苦之心和忧国忧民之情。其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雄伟壮阔,日月星辰都浮荡在洞庭湖上,其境界阔大,气势磅礴,是咏叹洞庭湖的绝唱,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同时这种浩瀚无垠的境界又更凸显出诗人个人的渺小和病老的孤寂,让人顿生无限感慨。
    (2)刘禹锡的《望洞庭》则选择月光下,从遥望的角度,来写洞庭湖。月光下的湖面,像一面未磨的铜镜,迷迷蒙蒙,别具一种朦胧的美感。倒映在湖水之上的洞庭山,远远望去,就像银盘里的一颗青螺,精巧的比喻,把洞庭湖的秀丽淡雅景色,描绘成一幅精致的水墨画,一件精妙绝伦的艺术珍品,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山水之美的赞叹之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5题:

    问答题
    简述洞庭湖的变化。

    正确答案: 新石器时代洞庭湖地区仍是河网切割的平原景观,至东晋南朝时期开始,洞庭湖开始沉降扩展。从3世纪开始,由于荆江三角洲的扩展和云梦泽萎缩,出现景口、沦口两股长江水进入洞庭平原,使沼泽平原逐渐演变为汪洋浩瀚的大湖。从19世纪中叶开始,洞庭湖开始淤塞萎缩。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湖区大量被壅塞成陆,洞庭湖逐渐被切割成为一些大小不等的湖沼,除东洞庭湖和南洞庭湖外,其他湖沼多较小。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