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砖已经普遍使用于民居砌墙。
2、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了,应用面更加广泛。
3、木结构方面,经过元代的简化,到明代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少,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加强,构件卷杀简化。
4、建筑群的布置更加成熟--北京十三陵、北京故宫。
5、官僚地主私园发达。
6、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
7、明代家具闻名于世。
更多“试述明代建筑的发展特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明代建筑发展的主要成就。


    参考答案:

    1、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
    大量使用空斗墙,砖工精巧、砖雕娴熟,出现无量殿(如北京皇史宬、长城)。
    2、琉璃面砖、琉璃瓦质量提高,广泛应用
    琉璃饰面预制拼装、色彩样式与品种极大丰富,应用广泛。
    3、木构架简化形成新定式
    ▲斗拱
    斗拱结构作用基本消失,演变成纯粹的装饰构件,因此尺度变小,装饰化意味更浓。
    ▲梁架
    梁架更趋简化,构件卷杀简化,升起与侧脚减弱,外檐重量由内梁直接挑出承托,构架整体性加强。
    4、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如明孝陵,明十三陵,故宫的布局,轴线、层次、变化的手法技巧已趋成熟。
    5、私园发达
    6、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
    门窗隔扇、天花彩画、斗拱梁枋、瓦当脊饰、砖雕石刻等日趋定型化、图案化、程式化。
    7、明代家具达到古代社会的最高水平
    明式家居体型秀美简洁,雕饰线脚不多,构件断面细小、多作圆形,榫卯严密坚固,能与造型和谐统一,油漆能发挥木材本身的色彩和纹理的魅力。


  • 第2题:

    试述明代建筑的发展特点。


    参考答案:

    1、砖已经普遍使用于民居砌墙。
    2、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了,应用面更加广泛。
    3、木结构方面,经过元代的简化,到明代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少,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加强,构件卷杀简化。
    4、建筑群的布置更加成熟--北京十三陵、北京故宫。
    5、官僚地主私园发达。
    6、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
    7、明代家具闻名于世。


  • 第3题:

    简述明代建筑发展特点与技术成就。


    参考答案:

    1)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
    2)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了,应用面更加广泛;
    3)木结构方面,经过元代的简化,到明代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小,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加强,结构卷杀简化;
    4)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
    5)官僚地主私园发达;
    6)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
    7)明代家具闻名于世。


  • 第4题:

    试述明代戏剧的分期及特点。


    正确答案: A.前期,从明初到嘉靖前,以永乐为界,前段杂剧是主流,有浓重的道德伦理化色彩和神仙道化倾向,后段基本停滞发展。
    B.中期,包括嘉靖和隆庆两朝.传奇取代杂剧成为主导,社会现实意义增强。
    C.后期,万历到祟祯四朝.是繁荣期;出现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戏剧作品,传奇主导地位巩固;戏曲理论发展。

  • 第5题:

    试述宋代建筑的发展与革新。


    正确答案:宋朝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城市结构和布局与以往有了很大变化.汴梁一改唐代的夜禁和里坊制度,开始沿街设市甚至有了瓦肆.宫寺庙观等建筑在布局上虽规模小于唐,但艺术形象更柔和绚丽,出现了许多形式复杂的亭台楼阁.由于普遍使用了高桌高椅,更注意扩大室内空间,殿堂的柱子加高,斗拱与柱高的比例较唐代减小,室内装饰也跟着变化,顶部多用藻井,梁上施彩画,木架构建筑达到一定的规格化,代表就是12世纪初李诫编写的营式法造,是中国第一部建筑设计和建造总结的书。随着山水画的发展,宋人也大量造园.利用原有景致,依山就势,按坡筑亭取法自然,又高于自然,影响了后世数百年,直到西方园林艺术传入的今天。

  • 第6题:

    试述明代教育管理的动力、手段和特点。


    正确答案: (一)明代教育管理动力。教育管理的动力来自于教育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的客观需要,教育发展的动力又主要来自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管理的动力表现为:
    1)化民成俗,建国君民的政治需要。
    2)为国育才的需要。
    3)科举取士的刺激。
    (二)明代教育管理的手段。明代统治者为了管理教育事业,采用了行政、教育经济和法律四种基本的手段:
    1)行政手段,即行政机构和领导者动用权力,通过强制性的行政命令直接操纵教育活动的发展。
    2)教育手段,在教育管理活动中,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说服、示范以引导和感化教师和学生。
    3)经济手段,在教育管理活动中,政府通过财政支持、物质刺激等途径,来促进或阻碍教育的发展。
    4)法律手段,动用国家机构制定的有关法律来管理教育活动,以保证教育活动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
    (三)明代教育管理的特点:
    1)专制性,明朝皇帝垄断教育大权,操纵教育发展,扶植有利于封建统治的教育事业。
    2)伦理性,中国封建社会中,政治、伦理和教育三位一体,为政治服务的教育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德性。
    3)封闭性,封闭性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共性。
    4)经验性,明代强调人治,居于权力顶封的皇帝的主观经验往往影响封建教育管理活动的展开。
    5)规范性明朝统治者注意把有关的教育行政指示、命等加以条理化、固定化使其成为监规学规。
    6)独立性,明代教育管理活动处于一种相对独立的状态,监规中明确规定了教职员工的职责权限等。

  • 第7题:

    试述明代戏剧的特征。 


    正确答案: (1)作家、作品数量众多。
    (2)题材多样。除原有题材外,还有出现了时事剧和讽刺喜剧等。
    (3)审美风格的雅化。明代剧作家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社会地位,客观上提高了戏曲的社会地位和艺术品格,戏剧成为一种高雅的娱乐,甚至出现了只供阅读的案头剧。文人及其情趣的大量参与和投入,一方面提高了戏剧的文化层次,同时也将戏剧的发展推向了绝境。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明代建筑发展的主要成就。

    正确答案: 1、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
    大量使用空斗墙,砖工精巧、砖雕娴熟,出现无量殿(如北京皇史宬、长城)。
    2、琉璃面砖、琉璃瓦质量提高,广泛应用
    琉璃饰面预制拼装、色彩样式与品种极大丰富,应用广泛。
    3、木构架简化形成新定式
    ▲斗拱
    斗拱结构作用基本消失,演变成纯粹的装饰构件,因此尺度变小,装饰化意味更浓。
    ▲梁架
    梁架更趋简化,构件卷杀简化,升起与侧脚减弱,外檐重量由内梁直接挑出承托,构架整体性加强。
    4、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如明孝陵,明十三陵,故宫的布局,轴线、层次、变化的手法技巧已趋成熟。
    5、私园发达
    6、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
    门窗隔扇、天花彩画、斗拱梁枋、瓦当脊饰、砖雕石刻等日趋定型化、图案化、程式化。
    7、明代家具达到古代社会的最高水平
    明式家居体型秀美简洁,雕饰线脚不多,构件断面细小、多作圆形,榫卯严密坚固,能与造型和谐统一,油漆能发挥木材本身的色彩和纹理的魅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明代戏剧的分期及特点。

    正确答案: A.前期,从明初到嘉靖前,以永乐为界,前段杂剧是主流,有浓重的道德伦理化色彩和神仙道化倾向,后段基本停滞发展。
    B.中期,包括嘉靖和隆庆两朝.传奇取代杂剧成为主导,社会现实意义增强。
    C.后期,万历到祟祯四朝.是繁荣期;出现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戏剧作品,传奇主导地位巩固;戏曲理论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清代建筑的发展特点。

    正确答案: 1、供统治阶级享乐的园林达到了极盛时期--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2、喇嘛教建筑兴盛--外八庙
    3、住宅建筑如百花齐放、丰富多彩
    4、简化单体设计,提高群体与装修水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述明代建筑的发展特点。

    正确答案: 1、砖已经普遍使用于民居砌墙。
    2、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了,应用面更加广泛。
    3、木结构方面,经过元代的简化,到明代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少,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加强,构件卷杀简化。
    4、建筑群的布置更加成熟--北京十三陵、北京故宫。
    5、官僚地主私园发达。
    6、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
    7、明代家具闻名于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明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㈠砖已经普遍使用于民居砌墙。㈡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了,应用面更加广泛。㈢、木结构方面,经过元代的简化,到明代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少,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加强,构件卷杀简化。㈣建筑群的布置更加成熟——北京十三陵、北京故宫。㈤、官僚地主私园发达。㈥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㈦明代家具文明于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明代建筑发展概要


    参考答案:

    ①砖普遍用于民居砌墙
    ②琉璃面砖、琉璃瓦的应用
    ③形成新的定型木构架强化整体结构性能\简化施工\斗拱装饰化,“生起”和“侧脚”的程度有所减弱,形成一种与宋代不同的特色,形象较为严谨稳重,但不及唐宋的舒展开朗。
    ④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
    ⑤明代后期私家园林发达⑥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


  • 第14题:

    试述清代建筑的发展特点。


    参考答案:

    1、供统治阶级享乐的园林达到了极盛时期--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2、喇嘛教建筑兴盛--外八庙
    3、住宅建筑如百花齐放、丰富多彩
    4、简化单体设计,提高群体与装修水平


  • 第15题:

    试述北京故宫的整体建筑布局特点和建筑特色。


    正确答案: (一)建筑布局
    (1)三朝五门,殿院递进;
    (2)中轴对称,左祖右社;
    (3)前朝后寝,面朝后市。
    (二)建筑特色
    (1)帝王宫闕,民族风格;
    (2)中轴布局,左右对称;
    (3)红墙黄瓦,雕梁画栋;
    (4)高台基,大屋檐,多圆柱;
    (5)屋顶多样,屋脊装饰丰富,等级分明。

  • 第16题:

    明代推拿手法医学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按摩科重新合法化;
    ②现存的手法医学专著出现;
    ③“推拿”一词的出现;
    ④手法应用于成人和小儿各科临床;
    ⑤小儿推拿体系形成;
    ⑥保健按摩和自我养生进一步发展。

  • 第17题:

    试述明代刑事法规的发展及特点。


    正确答案:主要有:
    一是“轻其轻罪、重其重罪”的刑法原则;
    二是严法整治吏治与重典惩治贪官;
    三是刑罚残酷;
    四是加强文化思想专制的“文字狱”。

  • 第18题:

    简述明代散曲发展四个时期的创作特点及代表作家。


    正确答案: 明初影响最大的散曲作者是皇室贵族朱有燉,以音律谐美著称,语言风格追踪马致远、贯云石的豪放一派。内容以描写豪门贵族歌楼舞榭的生活和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致为多,散发着一种雍容华贵、放逸闲适的情调。
    嘉靖前后明代散曲进入最为兴盛的时期,著名的曲家,有沈仕、杨慎、冯惟敏、薛论道、梁辰鱼,作品的风格也更为多样化。晚明文人散曲充满烟霞气和自娱、玩世、悲苦的末世色彩,艺术上彻底雅化、程式化,较前一阶段反呈衰退之势。晚明散曲较著名的作者有赵南星和施绍莘。

  • 第19题:

    问答题
    试述北京故宫的整体建筑布局特点和建筑特色。

    正确答案: (一)建筑布局
    (1)三朝五门,殿院递进;
    (2)中轴对称,左祖右社;
    (3)前朝后寝,面朝后市。
    (二)建筑特色
    (1)帝王宫闕,民族风格;
    (2)中轴布局,左右对称;
    (3)红墙黄瓦,雕梁画栋;
    (4)高台基,大屋檐,多圆柱;
    (5)屋顶多样,屋脊装饰丰富,等级分明。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明代建筑发展概要

    正确答案: ①砖普遍用于民居砌墙
    ②琉璃面砖、琉璃瓦的应用
    ③形成新的定型木构架强化整体结构性能/简化施工/斗拱装饰化,“生起”和“侧脚”的程度有所减弱,形成一种与宋代不同的特色,形象较为严谨稳重,但不及唐宋的舒展开朗。
    ④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
    ⑤明代后期私家园林发达⑥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述明代教育管理的动力、手段和特点。

    正确答案: (一)明代教育管理动力。教育管理的动力来自于教育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的客观需要,教育发展的动力又主要来自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管理的动力表现为:
    1)化民成俗,建国君民的政治需要。
    2)为国育才的需要。
    3)科举取士的刺激。
    (二)明代教育管理的手段。明代统治者为了管理教育事业,采用了行政、教育经济和法律四种基本的手段:
    1)行政手段,即行政机构和领导者动用权力,通过强制性的行政命令直接操纵教育活动的发展。
    2)教育手段,在教育管理活动中,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说服、示范以引导和感化教师和学生。
    3)经济手段,在教育管理活动中,政府通过财政支持、物质刺激等途径,来促进或阻碍教育的发展。
    4)法律手段,动用国家机构制定的有关法律来管理教育活动,以保证教育活动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
    (三)明代教育管理的特点:
    1)专制性,明朝皇帝垄断教育大权,操纵教育发展,扶植有利于封建统治的教育事业。
    2)伦理性,中国封建社会中,政治、伦理和教育三位一体,为政治服务的教育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德性。
    3)封闭性,封闭性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共性。
    4)经验性,明代强调人治,居于权力顶封的皇帝的主观经验往往影响封建教育管理活动的展开。
    5)规范性明朝统治者注意把有关的教育行政指示、命等加以条理化、固定化使其成为监规学规。
    6)独立性,明代教育管理活动处于一种相对独立的状态,监规中明确规定了教职员工的职责权限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明代建筑发展特点与技术成就。

    正确答案: 1)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
    2)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了,应用面更加广泛;
    3)木结构方面,经过元代的简化,到明代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小,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加强,结构卷杀简化;
    4)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
    5)官僚地主私园发达;
    6)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
    7)明代家具闻名于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请比较明代建筑木构架与唐宋木构架的风格特点。

    正确答案: 唐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用材制度的出现,反映了施工管理水平进步,艺术加工真实成熟。斗栱宏大,出檐深远,宏大豪放,屋顶舒展,斗栱受力性质直接表现为建筑美。
    宋代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营造法式》成书。明代斗栱的结构作用减少,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加强,构件卷杀简化。唐代多采用板行与直椂窗,宋代则采用格子门,格子窗,明代基本沿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试述明代刑事法规的发展及特点。

    正确答案: 主要有:
    一是“轻其轻罪、重其重罪”的刑法原则;
    二是严法整治吏治与重典惩治贪官;
    三是刑罚残酷;
    四是加强文化思想专制的“文字狱”。
    解析: 暂无解析